《雨天的書》讀后感

字號:


    作者把書名取為《雨天的書》,并不是老這么閑散的過陰天的意思,而是說陰雨的天氣里,容易想將自己的心緒付諸筆端。那么大家知道《雨天的書》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您整理的“《雨天的書》讀后感”,供您參考,更多詳細內(nèi)容請點擊出國留學網(wǎng)(www.liuxue86.com)查看。
    《雨天的書》讀后感【一】
    看周作人,難免要想到魯迅。在我們的印象里,這兄弟倆是有些不合的——不論是生活中的鬩墻于內(nèi),還是文壇上的針鋒于外。在我曾經(jīng)非黑即白的價值觀里,既然尊奉魯迅,也就很容易覺得周作人是個反面的壞的不堪的形象。
    我們說魯迅的文章是投槍是匕首,他的《祝?!贰栋正傳》《狂人日記》《藥》,當然深刻,然而周作人對國民的反省也可謂鞭辟入里:
    “可憐現(xiàn)在的中國生活,卻是極端地干燥粗鄙,別的不說,我在北京彷徨了十年,卻未曾吃到好點心。”
    今天看來,在中國,我們買不到的,僅僅是好點心嗎?記得姐姐曾經(jīng)跟我說過一個“故事”:她在美國的一個朋友,一次正為剛剛在商場淘到的一件物美價廉的衣服興奮不已,結(jié)果回家一看上面寫著“made in china”,欣喜之意蕩然無存,認定是走眼被騙,并立馬把衣服退了回去。
    “我覺得中國現(xiàn)在最切要的是寬容思想之養(yǎng)成?!蚁嘈盼餮蠼拿髦裰皇菍捜荩覀兿朊撾x野蠻也非從這里著力不可?!?BR>    “我覺得中國人的大病在于喜歡服從與壓制,最缺乏的是一種對于一切專制之憎惡?!?BR>    “中國人非常自大,但又非常自輕,覺得自己只是感情的,沒有一點理知與意志,一遇見外面的風浪,便要站立不住,非隨波逐流而去不可。”
    “只可惜中國人里面外國人太多,西崽氣與家奴氣太重,國民的自覺太沒有,所以政治上既失了獨立,學術(shù)文藝上也受了影響?!?BR>    讀著這些話,我便覺得,周作人的眼光是好的,他看到的問題,我們今天才剛剛看清,甚至還沒完全看清。
    如果說他和魯迅的區(qū)別,我想主要在于他是一個“唯心”的人。
    這樣的人,更忠于生命的真實和快樂,聽從于內(nèi)心的感受和判斷。他們會認為:人活著,當然希望活得好一點;每個人都活好了自己,所有的人當然也就好了起來。
    這樣的人,是不容易跟著外面的風吹草動哪怕是風起云涌甚至是天崩地裂去的。在他們的心里,沒有那么明顯的國家與國家,政黨和政黨的界限,所以他會說些諸如“中國人哪點最不好,日本也有人情美”之類的話;他也會喊也會嘲諷和批判,但不會輕易被什么人振臂一呼而去,成為熱狂的信徒,他心里的標準更多在于合不合人情人性。既然生命是根本的要義,為了理想,我愿意出力,但不想拼命。所以他說,“最好是望見白爐子留點心,暫時不要走近前去。”
    這樣的人,即使遭遇深創(chuàng)巨痛,也努力讓自己不在悲痛中甚深地迷妄。對于小女兒若子的病痛和離世,作為父母,痛苦一定是深重的,睹物思人一定是不忍卒聽卒視卒想的;但在他的記敘里,沒有怨天尤人和呼天搶地。他知道,對于生命而言,生老病死是不可避免又無可逆轉(zhuǎn)的輪回,既然這是生命本身的定義,既然他們是真誠的對待生命的,那么就要承認并接受這一切,不要讓自己的人生從此就被悲痛和混亂占據(jù)。
    這樣的人,不愿意把自己定義為什么派,什么家,什么位置,什么名堂,他們想多感悟些與生命本身有關(guān)的東西,當然誰也擺脫不了整個的環(huán)境,尤其是一些特殊的年頭;擺脫不了,就借此作為感悟的媒介吧,但不會真正的隨了他們到那風頭浪尖上去。
    他終羨慕的是平淡自然的境地。雖然覺得生活在中國的那個時代,很難有心境做出沖淡平和的文章來,但還是祈禱自己的心不要再粗糙下去,荒蕪下去。想聽聽雨聲和蛙鳴,甚至是談?wù)勆n蠅讓人無奈的無處不在和貓頭鷹那讓人毛骨悚然的不祥之音。作者說:“我現(xiàn)在的快樂只想在閑時喝一杯清茶,看點新書。無論他是講蟲鳥的歌唱,或是記賢哲的思想,古今的刻繪,都足以使我感到人生的欣幸?!?BR>    這樣的人,就是一句話——“從吾所好”。最不想讓自己迷失在生命之外的任何牽絆里。
    《雨天的書》讀后感【二】
    在作者生活的年代,她用如此多愁善感的筆觸摸著多愁善感的心,寫出如此溫柔多情的美麗句子,讓人體會到一種憂傷著的美麗,平靜。體會到生命里自然單純的富有和充實。在她平靜寬厚的的筆端,世間的一切皆有生命都那么美麗的驚人。
    曾經(jīng)感嘆,世上單純簡單的幸福很少被世俗所理解所看重并珍惜。曾經(jīng)被人笑是癡,可在她的書里,總能深深的沉醉在那種相通共鳴的相知里,心里總在不停的說:是啊,就是這樣。仿佛是失落了許久的心,碎了許久的夢,殘了許久的愛,忽然又被人拾撿了回來,便倍覺珍惜,彌足珍貴。由此看來歡喜的心皆有同感,心中有愛,便是晴天,便是溫暖。真的是那句:看書的時候,書上總有綽綽人影,其中有我,我總在那里。
    看她的書總似乎是在看著自己的心路歷程,年少時的輕狂驕傲,不諳世事,終隨著年歲的漸長,世事沉浮,性格上的偏激主觀固執(zhí)已逐步消失,慢慢的被平和寬容所融合。曉風,你是比春天更美的一種欺騙,比春天更美的一則謊言。那許多細致優(yōu)雅一氣呵成令人一見傾心的描寫簡直就是神跡呈現(xiàn)。曉風,真希望自己也能象你一樣,有一日,也在筆端畫 出云的模樣??释蔀槟氵@樣的女子,渴望寫出如你的文字,渴望浮躁的心慢慢歸于寧靜。
    樹在。山在。大地在。歲月在。你在。我在。我、你還想要怎樣更好的世界?
    我思,故我在。思想,在有的人看來是在浪費時光。思想者,大多是苦行僧。而你,曉風,卻有著如此美好的愛情和人生,也許是這些美好浸染了你的身心,在你的筆端再現(xiàn)。也許是你的身心美好,終成就了豐盈圓滿的人生。
    《雨天的書》讀后感【三】
    想讀一本周作人的書,當當網(wǎng)上一搜,《雨天的書》,一看名字就知道是它了。很多東西就是這樣,看一眼,就會不由自主的跟著追了過去,甚至陷了下去,哪顧得上深究表里。正好書到的時候,老天就是一副陰云四合,天青欲雨的樣子,那就開始讀吧!淅淅瀝瀝一兩天,書也差不多看完。呵呵,可不可以認為這就是有一點機緣的表現(xiàn)?
    我是很喜歡猙獰的天氣的。黑云壓城城欲摧,山雨欲來風滿樓,在我看來都是很難得的好感覺。接下要是電閃雷鳴,狂風驟雨,即使是在夏天,我也想裹一床單薄的棉被窩起來靜聽,那種躲避的感覺是暖的,飄搖于外最能感覺安然于內(nèi)的幸福,因此得到了一種莫大的滿足。
    這兒有一種習俗叫“過陰天”,就是在陰雨天氣,朋友三五成群湊一塊,打牌下棋吃飯喝酒聊天,家里女人們則愿意趁這這不能干活的時間給全家人包一頓餃子吃。在我的老家沒有這樣的習俗,其實想想還真是一種不錯的情調(diào)。正常的節(jié)假日,端午啊,清明啊,國慶啊,元旦啊,甚至是新年,人們都常說沒什么感覺,就因為是節(jié)日,才硬擠出些感情來。陰天就不一樣了,天一下雨,人們那種懶懶的感覺就上來了,大多想停下手里的活計,順天應(yīng)人,歇一歇,聊一聊,玩一玩。
    當然了,作者把書名取為“雨天的書”,并不是老這么閑散的過陰天的意思,而是說陰雨的天氣里,容易想將自己的心緒付諸筆端。當然,他的雨,不僅僅指老天的雨,也指內(nèi)心的雨;如果再思維定勢上綱上線一下,可能也是時代的雨,國家的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