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克家族是什么意思 丁克家族老了怎么辦

字號:


    要做“新新人類”的代表,他們有全新的婚戀觀、家庭觀、生育觀。所以拒絕“第三者”(孩子)插足。下面是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丁克家族是什么意思”。本內(nèi)容為大家提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請關(guān)注出國留學網(wǎng)!!!
    丁克家族是什么意思
    丁克家庭是指那些具有生育能力而選擇不生育,除了主動不生育,也可能是主觀或者客觀原因而被動選擇不生育人群。丁克的名稱來自英文Double Income No Kids四個單詞首字母D、I、N、K的組合--DINK的諧音, Double Income No Kids有時也寫成Double Income and No Kid(Kids)。
    丁克家族是什么意思:丁克家族就是不生孩子只有夫妻的家庭。一般都是夫妻雙方都有收入(應該是較高的收入)有關(guān),雙收入(較高的雙收入)成為了做丁克的主觀理由與客觀原因。
    丁克家族是什么意思?
    對具有生育能力的夫婦自愿不要孩子,就是我們所說的“丁克家庭”。自上個世紀80年代起,它悄悄在中國出現(xiàn),以前這樣的家庭會被別人議論,甚至是被別人懷疑有“生理問題”。而現(xiàn)在,這種家庭已經(jīng)開始被“外人”理解和接受。丁克的理由有:
    1、夫妻雙方以事業(yè)為重,不愿意讓孩子影響自己的工作。
    2、要做“新新人類”的代表,他們有全新的婚戀觀、家庭觀、生育觀。所以拒絕“第三者”(孩子)插足。
    3、不讓自己和孩子太累,認為自己勢必會為子女成長費盡心血,所以還不如不生育。
    4 、對家庭生活沒有信心,在自己對生活還沒有十足的把握時,不要孩子。
    5、受經(jīng)濟條件的制約,認為自己現(xiàn)在的工作還不夠穩(wěn)定,希望能創(chuàng)造更好的經(jīng)濟條件。
    6、把家庭幸福的條件放寬,認為沒有兒女承歡也一樣可以活得很充實。
    7、相信社會保障功能的進步,這些家庭認為“防老”未必非得“養(yǎng)兒”,家庭的保障功能逐步由社會來承擔。
    丁克家族的好處和壞處有哪些?
    家庭變遷是社會變遷的縮影,丁克族能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主要是因為人們的家庭功能觀念有所轉(zhuǎn)變。不過,人們在接受的同時還是有一些疑問。
    有孩子的家庭的好處有:第一、生育后代,維持人類的繁衍是家庭的責任,孕育兒女可以使夫妻雙方心理更加健康,在孕育生命的過程中可以體會更深刻的人生哲理,從養(yǎng)育子女的辛苦中理解父母的恩情。延長了二人世界,沒有因為要照顧寶寶的而產(chǎn)生的煩心事。第二、看著孩子的成長是很幸福的事情。
    丁克的壞處有:第一,越老越寂寞,隨著年紀大了,身體精力方面的原因活動少了在家的時間多了,那么空蕩蕩的家就倍顯冷清和寂寞了。第二,體會不到完整家庭的樂趣。第三你享受不到付出的樂趣和崇高,為了孩子的付出為了你的生命延續(xù)的努力。
    丁克家庭會越來越多嗎
    “你們不趕緊要孩子,等我真的老了就不能給你們帶孩子了?!边@是56歲的金大媽經(jīng)常對結(jié)婚3年的兒子、兒媳說的話。在當今的中國年輕人中,“為父母生育子女”的新式“丁克”族越來越多。
    在西方盛行的“丁克”一族本是指有良好事業(yè)和收入,婚后卻不生孩子,強調(diào)獨立、追求生活享受的年輕夫婦。
    但在中國傳統(tǒng)的“傳宗接代”觀念與現(xiàn)代年輕人新家庭觀念的碰撞下,產(chǎn)生了“雙收入、有兒女、仍享受二人世界”的“中國式丁克”族。
    現(xiàn)代社會的競爭壓力與崇尚個人空間的觀念使很多年輕人選擇“丁克”生活。但在父母的壓力和傳統(tǒng)倫理觀念的束縛下,其中不少人又自行打破“丁克”模式,步入了“生兒育女”的生活軌跡。
    “我們平時工作很忙,沒有時間和精力照顧孩子,而父母又退休在家,他們既有時間、又有興趣照看小孫子。所以孩子就完全托付給父母了。”正在享受“中國式丁克”生活的李力說。
    丁克家族老了怎么辦?
    1、商業(yè)年金保險
    建議在35歲以后收入穩(wěn)定的年齡開始繳納,繳納20年左右。條件優(yōu)越的可考慮在香港買海外保險。
    2、以房養(yǎng)老
    僅限北上廣深超一線,一二線城市20年后房產(chǎn)現(xiàn)金流很難說。
    3、選最好的養(yǎng)老院,保持一項愛好或?qū)π迈r事物的興趣以前說過,不要到了70歲還認為自己身體好不用去養(yǎng)老院,人說走不動就走不動了,到時候再去養(yǎng)老院會有心里抵觸的。
    4、生不帶來,去不帶走
    即便不是丁克族也不要總想著兒女,兒孫自有兒孫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