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3課《白楊》教案

字號:


    寫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發(fā)揮每一個老師的聰明才智和創(chuàng)造力,所以老師的教案要結合自己的特點,因材施教。以下是出國留學網小編為您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3課《白楊》教案,供您參考,更多詳細內容請點擊教案欄目查看。
    篇一:白楊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理解爸爸借白楊表白的自己的心;
    過程與方法:通過品析文章的重點語句,掌握作者使用的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會邊疆建設者扎根西部、默默奉獻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作者表達的情感;
    三、教學方法
    談話法,通讀感悟法,討論法,品讀語句法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找出三個問句
    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了解到課文講的是一位父親帶自己的兩個孩子去新疆上學在火車上向孩子們介紹了白楊樹的故事,并重點學習了白楊樹的特點。那么這位父親真的只是在說白楊樹嗎?這是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重點。
    (二)初讀感知;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回憶上節(jié)課所學的關于白楊樹的特點。
    (板書:高大挺秀、堅強、不軟弱、不動搖??)
    順勢過渡到深入研讀:文章中介紹了這么多關于白楊樹的特點,真的只是在說白楊樹嗎?
    (三)深入研讀:
    1.引導學生找出“不是的,爸爸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
    2.學生閱讀這一段落,聯系全文回答:爸爸的心是一顆怎樣的心?從文中哪些段落可以看出來?
    學生找出下文中“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爸爸是個邊疆工作者,邊疆需要他,他就在那里生根發(fā)芽。
    3.教師總結這是爸爸的“心態(tài)”(愿意扎根邊疆無私奉獻自己的心),并引導學生明白,像爸爸一樣的這是一類人。
    (板書:心態(tài);扎根邊疆,默默無聞)
    過渡:文章當中除了寫爸爸的心態(tài)之外,表白的心還指什么?從文中哪里可以看出?
    (學生已經漸入文章情境,所以這一部分安排學生小組討論,自主合作學習完成,匯報成果,教師總結即可)
    4.學生得出“心”的第二層含義即是“心愿”。并找到文章末尾“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為他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顆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
    進而得出:爸爸希望作者和妹妹長大后也能夠成為像他一樣的人這個心愿。
    突破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
    5.在學生理解透本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出本課“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學生很快就能掌握;至此,教學環(huán)節(jié)結束。
    (四)拓展延伸
    這一部分我會從課文的情感入手,引導學生將情感拓展到更深層次,我會設置如下問題:如果同學們長大了有選擇工作地的機會,你愿不愿意去建設西部,去那些需要我們的偏遠地區(qū)工作?
    這樣設計在鞏固內容的基礎上,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得以提升。
    (五)小結作業(yè)
    篇二:白楊
    教學目標:
    1.抓住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習邊境戰(zhàn)士哪兒需要就在哪兒扎根作貢獻的好品質。
    3.練習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學習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選擇材料的。
    4.學會本科生字、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指定的段落。
    教學重點:
    了解白楊樹的特點,練習概括中心思想,學習作者圍繞中心選材的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爸爸”介紹白楊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本,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喜歡讀書,主動、充分、快樂地人人向往在一種美好的境界中去讀書,逐步品味語言中的情感、感觸閱讀中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播放閻維文演唱的《小白楊》(學生會唱的可一起隨唱)然后在渲染的氣氛中導入:同學們,歌曲中唱到了什么?你喜歡歌中的白楊嗎?自由說一說你在哪些地方見過白楊樹?在茫茫的大戈壁上生長的白楊樹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隨著動人歌聲,一同與課文中的父子三人“坐上”通往x疆的直達專列,去那里親自感受一下白楊樹的堅強與美麗。
    出示課題,生齊讀課題。
    師:茫茫的大戈壁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胡的只是滿地的沙石。大風一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渾黃,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涼呀。作者要寫白楊樹,為什么開篇寫這荒涼的大戈壁?
    生:這就告訴我們白楊樹所生長的環(huán)境很惡劣。
    生:這里用惡劣的環(huán)境烘托白楊樹的高大形象。
    師:請同學們看課文中作者描寫戈壁灘上的白楊用了哪個詞語?
    生:高大挺秀。
    師:作者為什么不用“挺立”“挺直”“挺拔”,而用“挺秀”這個詞呢?要表達什么情感?
    生:這是作者夸贊白楊樹,告訴我們那普通的白楊樹不僅高大挺拔,而且清秀美麗。
    生:這個“秀”字流露了作者對白楊樹的欣喜之情。本來白楊很一般,我們也常常見到,并不美麗,可在作者眼里,它是美麗的。 生:這個“秀”字表達了作者對白楊樹,特別是生長在祖國大西北戈壁灘上的白楊樹的贊美之情。
    師:很好。作者別具匠心,一個“秀”字,不僅描繪了白楊樹的形象美,而且突出了白楊樹的品格美,抒發(fā)了作者對白楊樹的贊美敬佩之情。 (板書:高大挺秀,扎根邊疆)
    設計意圖:
    導語設疑激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運用電化教學,把學生領到大戈壁來,感受白楊生長環(huán)境的惡劣。
    二、品讀詞句,理解品格
    師:同學們,學到這里,你對白楊產生什么感情?
    生:崇敬。
    師:那么,我們帶著這種感情來讀讀這幾句話。
    指導朗讀(自由讀、指名、齊讀)
    師:爸爸是怎樣介紹白楊樹的?
    生:“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边@里是說白楊樹姿態(tài)很美,一向是高大、筆直的?!爸薄毕笳髦说恼?。
    生:“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边@告訴我們,無論把白楊樹栽到哪里,它就在哪里生根、發(fā)芽,為人類造福。
    生:這是說白楊樹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能適應各種生活環(huán)境。這正是白楊的品格。
    生:作者寫物,意在喻人。“風沙、雨雪、干旱、洪水”是指建設者所遇到的困難;“堅強、不軟弱、不動搖”是寫建設者們把一生獻給了祖國邊疆那種頑強不屈的奮斗精神。
    生:白楊樹在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中,不曾有過分毫的屈曲,仍舊長得那么端莊、凝重,筆直地聳入高空,正象征建設者們在大西北荒漠上克服種種困難、扎根邊疆的精神。
    師:爸爸的這番話含蓄深沉。請同學們帶著對白楊樹的熱愛,對邊疆建設者的敬佩之情,齊讀這段話。
    三、讀文段,體會感情
    啟發(fā)過渡:爸爸介紹白楊樹時為什么臉色變得嚴肅起來了呢?他為什么要想一會兒才告訴兒子和女兒呢?
    師: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
    生: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愿。
    師: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你能不能從下面的一段話中看出?
    生:爸爸的心愿是:不僅自己要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還希望孩子們也能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所以爸爸上面的三句話既回答了兒子的問題,又是在借白楊勉勵自己,教育孩子。
    四、總結課文,升華中心
    師:課題是《白楊》,全文是不是僅僅寫白楊?贊揚了爸爸什么精神?
    生:不是。是借白楊來贊美爸爸的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無私奉獻的精神。
    師:贊揚爸爸實際上就是贊美什么人?
    生:贊揚千千萬萬邊疆建設者。
    總結啟發(fā)想象:
    是呀,多少邊疆創(chuàng)業(yè)者,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了祖國邊疆建設事業(yè),有的甚至獻出寶貴的生命。x疆有許多的“白楊樹”,我們這里也有“白楊樹”,誰呀?
    篇三:白楊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生字,會組詞運用,理解“戈壁、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分辯、撫摩、邊疆”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概括中心思想,認識白楊的特點,讀懂句子隱藏的深刻含義。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4、初步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學習獻身祖國建設的優(yōu)秀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概括中心思想,認識白楊的特點,讀懂句子隱藏的深刻含義。
    2、學習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教學準備:
    搜集有關邊疆建設的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課時目標
    (一)初讀課文,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二)理清文章脈絡,劃分段落、概括段意。
    (三)理解爸爸介紹白楊特點的深刻含義。
    二、重點、難點
    (一)掌握本課生字新詞并學會運用。
    (二)理清文章脈絡,劃分段落、概括段意。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知道什么是大戈壁嗎?(大戈壁:來自蒙古語,蒙古語稱礫石質荒漠為戈壁,茫茫戈壁灘上布滿粗砂、礫石,這種地區(qū)地面缺水,植物稀少,主要分布于內蒙古高原中西部及其邊緣山地。)
    然而,就是在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下卻有一種植物能頑強地生活著,同學們知道是什么植物嗎?(白楊)
    “白楊”是一種樹的名字,哪位同學見過,你能介紹一下嗎?
    白楊樹在我國北方平原地區(qū)、沙漠地區(qū)種植非常廣泛,高大筆直,生命力強,不講究生存條件,哪里需要哪里生根,還可以防風固沙。
    今天,就讓我們隨著作者到這荒涼的戈壁灘看一看。板書:白楊。(學生帶著對戈壁和白楊的好奇之心快速進入課文。)
    (二)初讀課文,學生通過查字典等自主掃清字詞障礙,劃分段落,整體感知。
    1、教師檢查學生對生字掌握情況及對新詞的理解:
    提醒學生注意生字字形,如“疆”字不要丟掉了“土”字,與“僵”字在字形字義上的區(qū)別;“陷”字右下的筆順是撇、豎、橫、橫折、橫、橫。
    新詞,如:渾黃一體——都是渾濁的黃色,分不清界限。文中指戈壁自然環(huán)境惡劣,漫天黃沙,天和地的界限都分不清。
    高大挺拔——高大筆直,挺拔秀麗,很不一般。本文用來形容茫茫戈壁中的白楊,在那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中仍能夠長的如此高大,令人贊嘆。
    2、提出問題:
    (1)哪位同學能說一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主要寫了在通往新疆的一列火車上,兩個孩子看到車窗外一排排高大整齊的白楊展開討論,并引出爸爸的一番意義深刻的談話的事。
    (2)找出文中寫了白楊的哪些特點,劃出來,說一說。
    板書:白楊——高大挺秀、易于種植、適應性強、堅強不動搖
    (三)理清脈絡,了解課文內容,劃分段落,概括段意,請同學回答。 總結: 這篇課文以白楊為線索,用自然段合并法可以把課文分為四段。
    第一段(第一至三自然段)主要寫大戈壁的鐵路線上長著高大挺秀的白楊。
    第二段(第四至十五自然段)講的是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特點,并以此來表達自己的心意。
    第三段(第十六至十七自然段)講孩子們不能理解爸爸的心意,他們只知道新疆很遠,爸爸媽媽要到那里工作,還要帶他們一起去,他們將來要一直生活在那里。
    第四段(第十八自然段)主要講的是爸爸看到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邊,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嘴角又浮起了一絲微笑。
    (四)再讀課文,讀出對白楊的贊嘆之情。
    (五)布置作業(yè)。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