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菜多數(shù)是以湯菜為主,由于其地理位置特征從而擅長烹飪海鮮佳肴。閩菜其實更注重刀工。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首先要有讓人眼前賞心悅目。下面跟著留學網(wǎng)小編一起來看一下閩菜文化吧!
【出名的閩菜代表菜有哪些?】
閩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經(jīng)歷了中原漢族文化和當?shù)毓旁阶逦幕幕旌?、交流而逐漸形成。閩菜是以福州菜為基礎,后又融合閩東、閩南、閩西、閩北、莆仙地方風味菜為主形成的菜系。福建人民經(jīng)過與海外、特別是南洋群島人民的長期交往,海外的飲食習俗也逐漸滲透到閩人的飲食生活之中,從而使閩菜成為帶有開放特色的一種獨特的菜系。閩菜以烹制山珍海味而著稱,在色香味形俱佳的基礎上,尤以“香”、“味”見長,其清鮮、和醇、葷香、不膩的風格特色,以及湯路廣泛的特點,在烹壇園地中獨具一席。
中國八大菜系之一閩菜,發(fā)源于福州,以福州閩菜為代表,其實就是以福州菜為主體,代表著閩菜文化。閩菜由福州、閩南、閩西三個地方菜所組成。福州菜清鮮、清爽,偏于甜酸,講究調(diào)湯,善用紅糟作配料,如熗糟、拉糟、煎糟、醉糟、爆糟等十多種,尤以傳統(tǒng)名菜“淡糟炒香螺片”、“醉糟雞”、“糟汁汆海蚌”等最為著名;閩南菜也具有清鮮、清爽的特色,并且以善用甜辣調(diào)料而著稱。使用的甜辣調(diào)料有辣椒醬、沙茶醬、芥茉醬等,如“沙茶燜雞塊”、“芥茉雞絲”、“東壁龍珠”等菜肴都屬于閩南的特殊風味菜,閩南菜則偏咸、辣,多以山珍野味為原料,具有濃厚的山鄉(xiāng)風味,如“油燜石鱗”、“爆炒地猴”等為其代表菜。
閩菜突出的特點是湯菜較多,烹法以炒、煨、火局技術(shù)而特殊,其代表菜有佛跳墻、七星丸、沙茶雞丁、生煎明蝦、柴把鴨、荷包鯽魚、菜干扣肉、全折瓜等。
佛跳墻
“佛跳墻”,是福建傳統(tǒng)名菜之一,已有100多年歷史。據(jù)傳,此菜是[清]光緒2年(公元1876年)福州揚橋巷官錢局一官員,在宴請布政司周蓮時,由其妻烹制的,后由衙廚仿效其法并加以改革,傳入飲食業(yè)。
此菜是將魚翅、魚唇、海參、魚肚、鮑魚、干貝、雞肉、鴨肉、豬肚、火腿、鴿蛋、冬菇、冬筍等多種海鮮和葷料,同裝在一個酒壇中,加上蔥、姜、桂皮、冰糖、味精、醬油、熟豬油等調(diào)味料,用荷葉封嚴壇口,用慢火煨燉至酥爛入味,壇蓋揭開,滿堂葷香,令人陶醉,曾有著“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墻來”的美譽。
菜干扣肉
“菜干”系福建永定縣的特產(chǎn),用鮮嫩的芥菜,經(jīng)七蒸七曬精致加工而成,色澤黑褐油亮,味道咸香馥郁,質(zhì)地柔嫩甘美。這種“菜干”與肉同烹,美味相成,風味獨特。
“菜干扣肉”是將帶皮的豬五花肉刮洗干凈,煮至七成熟取出,皮面抹上糖色,用油炸呈虎皮色,取出切成長方片,再用目魚肉片、醬油、白糖、紹酒、肉骨湯燜5分鐘,將豬肉和目魚片撈出,放入菜干丁煮燜片刻;把豬肉皮朝下碼入大碗內(nèi),擺上目魚片,再倒上菜干和湯,上屜蒸30分鐘取出,將湯潷出。翻扣在盤內(nèi),原汁勾芡,澆淋在肉上即可。
沙茶雞丁
“沙菜”,即沙茶醬,由印尼傳入,用花生仁、椰子肉、川椒、米辣椒、亞三(外來品)、馬拉煎(外來品)、丁香、山奈、南姜、陳皮、茴香等30多種原料制成,色澤金黃,口味香辣。
“沙茶雞丁”,選用當年的嫩母雞,穿上花刀,切成方丁,用醬油、淀粉上漿后,再用溫油滑熟,然后煸炒茶醬和花生醬、冬菇丁、冬筍丁、蔥白丁,將滑好的雞丁放入,烹上用醬油、味精、白糖、雞湯和成的清汁即可。
特點香辣鮮嫩,是閩南的一種特殊風味。
菊花鱸魚
“菊花鱸魚”,是福州的風味菜肴,形似菊花,色澤微黃,甜酸適口,具有酥、嫩、香、鮮的特點。
制法是:取鮮鱸一條,去鱗,去頭尾,剖成兩片,剔去背骨和肋骨,切成10塊,剞上菊花形花刀,沾上干淀粉,用七成熱的油炸熟呈菊花形,擺在盤內(nèi),用燙熟的芥藍菜葉裝飾成花葉,再澆上用香醋、蕃茄醬、白糖、精鹽、味精、清湯、淀粉制成的芡汁。
全折爪
“爪”是閩、臺地區(qū)“黃花魚”的簡稱,“全折爪”系指整條魚完美無缺,是福建沿海傳統(tǒng)佳肴,按地方習俗,結(jié)婚宴都必須有這道菜。
取1千克的黃花魚一條,刮鱗去內(nèi)臟,洗凈,魚身兩面穿上斜刀紋,沾上干淀粉,投入油中炸熟裝入盤內(nèi),然后煸炒肥膘肉絲、冬菇絲、冬筍絲、蔥段、蕃茄醬,加上醬油、白糖、香醋,勾淀粉芡,澆在炸好的魚上即可。
成菜色澤紅潤,口味甜酸鮮香,象征著美滿姻緣,頭尾俱全,有始有終。
生煎明蝦
“生煎明蝦”,以“煎”為其烹調(diào)特色,講究調(diào)味,精于運用火候,具有鮮、香、甜、辣等風味特點。
其制法是:選鮮明蝦20只,剪去須、爪,摘凈沙線,放七八成熱的油中兩面煎至蝦頭出油時,放入蔥、姜、蒜、辣椒末炒片刻,再加白糖、紹酒、桔汁、醬油、清湯,燒開勾芡,淋上香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