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世間萬物皆有所持意義,文字亦不例外。寫作是記錄感情,閱讀是對情感的第二次激發(fā),讀后感則是我們情感生發(fā)的結(jié)果。下面,出國留學(xué)網(wǎng)為您帶來“雅舍小品讀后感”,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更多內(nèi)容盡在出國留學(xué)網(wǎng)。
雅舍小品讀后感1
讀完了梁實秋的《雅舍小品》中的《寫字》一篇后,我受益匪淺,感受深刻。
從古至今,需要寫字的地方特別多,字的用處也特別大。所以,寫字一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在中國古代,毛筆是十分通用的一種書寫工具,所以也就形成了一種獨具一格的書寫藝術(shù)——軟筆書法??墒?,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我們已經(jīng)很少能見到毛筆的身影了。正如這篇文章所說:“自來水筆代替了傳統(tǒng)的毛筆,寫字一道,漸漸地要變成‘國粹’了。”
仔細(xì)一想,文章說的沒錯,隨著社會節(jié)奏地加快,毛筆已經(jīng)慢慢的淡出了歷史的舞臺??墒牵P雖然無法跟上社會發(fā)展,但它畢竟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與智慧的結(jié)晶啊!我們不能失去這么一份祖先留給我們的遺產(chǎn)!相對鋼筆、水筆等等,毛筆有更多的書寫藝術(shù),也有許許多多的形體??梢哉f,毛筆是我國書法的化身。
如今,更多的人丟下毛筆去用水筆。從中,我們等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雅舍小品讀后感2
感覺梁實秋的散文,挺有周作人“閑話式”的感覺。只不過梁實秋的散文更多的是針對社會中一些常見的加以幽默,有點辛辣的諷刺。像《理發(fā)》,《握手》,《洗澡》之類的。其中的一篇《旁若無人》讓我想起上次我們在電影院看電影自己旁若無人的事。
文中說,在電影院里,我們大概都常遇到一種不愉快的經(jīng)驗。在你聚精會神的著看電影的時 候,會忽然覺得身下坐著的椅子顫動起來,動得很勻,不至于把你從座位里掀出去,動得很 促,不至于把你顛搖入睡,顫動之快慢急徐,恰好令你覺得他討厭。大概是輕微地震罷?左 右探察震源,忽然又不顫動了。在你剛收起心來繼續(xù)看電影的時候,顫動又來了。如果下決 心尋找震源,不久就可以發(fā)現(xiàn),毛病大概是出在附近的一位先生的大腿上。他的足尖踏在前 排椅撐上,繃足了勁,利用腿筋的彈性,很優(yōu)游的在那里發(fā)抖。如果這拘攣性的動作是由于 羊癲瘋一類的病癥的暴發(fā),我們要原諒他,但是不像,他嘴里并不吐白沫??礃幼右膊幌袷? 神經(jīng)衰弱,他的動作是能收能發(fā)的,時作對歇,指揮如意。若說他是有意使前后左右兩排座 客不得安生,卻也不然。便是“旁若無人” 的態(tài)度。
上次我也把腳也踩在上面,然后均勻地彈動。左邊的人問,誰腳在動?君說是我。于是我停止彈動。后來又不知不覺地彈起來。結(jié)果又被說了。于是不彈了。后來又彈起來,這回自己意識到了。就再也不動了。
文中又說,“旁若無人”的精神表現(xiàn)在日常行為上者不只一端。例如欠伸,原是常事,“氣乏則欠,體倦則伸?!钡窃诔砣藦V眾之中,張開血盆巨口,作吃人狀,把口里的獠牙顯露出 來,再加上伸胳臂伸腿如演太極,那樣子就不免嚇人。
這種人也是常見的,上次在圖書館,看到一個男生打哈欠,齜牙咧嘴,形狀如上文中所說,不必描述。有人打哈欠還帶音樂的,其聲嗚嗚 然,如吹號角,如鳴警報,如猿啼,如鶴唳,音容并茂。一次上馬克思課,一個女生打哈欠就發(fā)出嗚嗚聲,不免引人發(fā)笑。
禮記,“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 撰杖履,視日蚤莫,侍坐者請出矣?!笔乔飞旌嫌诠哦Y,但亦以“君子”為限,平民豈可援引,對人伸胳臂張嘴,縱不嚇人,至少令人覺得你是在逐客,或是表示你自己不能管制你自己的肢體。
這一切“旁若無人”的表演究竟是偶然突發(fā)事件,經(jīng)常令人困惱的乃是高聲談話。在喊 救命的時候,聲音當(dāng)然不嫌其大,除非是脖子被人踩在腳底下,但是普通的談話似乎可以令 人聽見為度,而無需一定要力竭聲嘶的去振聾發(fā)聵。生理學(xué)告訴我們,發(fā)音的器官是很復(fù)雜 的,說話一分鐘要有九百個動作,有一百塊筋肉在弛張,但是大多數(shù)人似乎還嫌不足,恨不
得嘴上再長一個擴大器。有個外國人疑心我們國人的耳鼓生得異樣,那層膜許是特別厚,非 扯著脖子喊不能聽見,所以說話總是像打架。這批評有多少真理,我不知道。不過我們國人 會嚷的本領(lǐng),是誰也不能否認(rèn)的。電影場里電燈初滅的時候,總有幾聲“噯喲,小三兒,你
在哪兒啦?”在戲院里,演員像是演啞劇,大鑼大鼓之聲依稀可聞,主要的聲音是觀眾鼎 沸,令人感覺好像是置身蛙塘。在旅館里,好像前后左右都是廟會,不到夜深休想安眠,安 眠之后難免沒有響皮底的大皮靴毫無慚愧的在你門前踱來踱去。天未大亮,又有各種市聲前
來侵?jǐn)_。一個人大聲說話,是本能;小聲說話,是文明。以動物而論,獅吼,狼嗥,虎嘯, 驢鳴,犬吠,即是小如促織蚯蚓,聲音都不算小,都不會像人似的有時候也會低聲說話。大 概文明程度愈高,說話愈不以聲大見長。群居的習(xí)慣愈久,愈不容易存留“旁若無人”的幻 覺。我們以農(nóng)立國,鄉(xiāng)間地曠人稀,畎畝阡陌之間,低聲說一句“早安”是不濟事的,必得
扯長了脖子喊一聲“你吃過飯啦?”可怪的是,在人煙稠密的所在,人的喉嚨還是不能縮
小。更可異的是,紙驢嗓,破鑼嗓,喇叭嗓,公雞嗓,并不被一般的認(rèn)為是缺陷,而且麻衣 相法還公然的說,聲音洪亮者主貴!
這讓我想起前天在圖書館看書,樓下大媽在高聲聊天,全然不顧于樓上那么多學(xué)生在看書。又有一個學(xué)生,在看書時接電話,竟然也在座位上聊了起來。接電話避開看書的學(xué)生,這一點君乃是榜樣,無論電話長短,總是屁點屁點地跑到外面去。
接著,這篇散文最后。叔本華有一段寓言:
一群豪豬在一個寒冷的冬天擠在一起取暖;但是他們的刺毛開始互相擊刺,于是不 得不分散開??墒呛溆职阉麄凃?qū)在一起,于是同樣的事故又發(fā)生了。最后,經(jīng)過幾番的聚 散。他們發(fā)現(xiàn)最好是彼此保持相當(dāng)?shù)木嚯x。同樣的,群居的需要使得人形的豪豬聚在一起,
只是他們本性中的帶刺的令人不快的刺毛使得彼此厭惡。他們最后發(fā)現(xiàn)的使彼此可以相安的 那個距離,便是那一套禮貌;凡違犯禮貌者便要受嚴(yán)詞警告——用英語來說——請保持相當(dāng) 距離。用這方法,彼此取暖的需要只是相當(dāng)?shù)臐M足了;可是彼此可以不至互刺。自己有些暖
氣的人情愿走得遠(yuǎn)遠(yuǎn)的,既不刺人,又可不受人刺。 逃避不是辦法。
幾十年前寫的作品,幾十年后,很多現(xiàn)象依然存在。依然具有很強的批判性。這一點,雅舍小品和魯迅筆下所批判的國民性還是有共同之處的。只是梁實秋所批判的更多停留在具體的,小事件上。而魯迅所批判的深入了國民的精神層面。
雅舍小品讀后感3
正如此書封面語,它里面是滿滿一本談話的藝術(shù)。
初讀這本書時我沒有注意到時間的白駒過隙,以及作業(yè)還有很多。他操著樸實無華而略帶一些小幽默的輕松筆吻,向我娓娓敘說著一樁樁一件件同樣無足輕重,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家常小事,就像喝著幾杯小酒和一個熟絡(luò)無比的街坊鄰居聊天。無論是痰盂還是蘿卜湯,是吃相還是頭發(fā),是狗肉還是啤酒,他都能侃侃而談,就這話題無限發(fā)散開來,憑借他八十年的閱歷,舉足輕重地作出洋洋灑灑數(shù)千字的言而有物的文章。不需深思熟慮,不需故弄玄虛,脫口而出已是渾然天成。這么一個慈眉善目的耄耋老人,就這么突兀的 坐在了我的面前,他戴著眼鏡,圓臉,頭頂光溜溜,咧著嘴,兩眼彎得像月牙,笑得很自在。他笑,我也笑,他的笑容那么平易近人,那么有感染力,仿佛把空中的陰霾也染成了陽光,仿佛流云也停滯不前;他罵,我也罵,不帶一絲煙火氣的冷嘲熱諷、嬉笑怒罵,像凜冽的冬風(fēng),奔流的江河,柔軟卻蝕物無聲。
他給了我莫大的幫助和啟發(fā)。首先是文章中頻出生僻字和成語,更加準(zhǔn)確,更加精煉,能用一個字拎清,不用兩個字磨嘰,就是稍加模仿,也使我文章增色不少。其次是對事例的引用,在我書架上它是首屈一指的,從5000年前的堯舜禹湯,到昨天打的領(lǐng)帶,一篇雜文可以引用七八個恰到好處的事例。再者,與當(dāng)今社會的浮華風(fēng)正反,他的文風(fēng)非常平實,從這篇文章的題目就可以豹窺一斑,在我的同學(xué)們焦慮的思考如何給讀后感取一個華麗的主題目來嘩眾取寵給文章加分時,“讀后感”三個字已經(jīng)概括了一切。除了作文,還有做人,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這是一本好書,我愿意在空閑時想起他,愿意吃撐時站著閱讀他健胃消食,愿意在出遠(yuǎn)門第一個想起他,愿意向朋友推薦他,愿意在作文山窮水盡時翻翻他,這也許就是對他最大的崇敬。
雅舍小品讀后感4
假期,作業(yè)真少,整天無所事事,好不無聊??磿?先拿起的不是《雅舍小品》,而是《妞妞》,含淚沒兩天讀完。好雖好,提起筆來卻發(fā)現(xiàn)無從寫起。我實在佩服周國平啊,面對自己親女兒的死,竟狠得下心來將那段辛酸痛苦的血淚史記錄成書。若換做是我,恐怕唯寫的幾個字,不一會兒便都被淚水侵得模糊難辨了?;蛟S這就是作家們難以理解的自我折磨的心態(tài)吧。倒不是為自己開脫,我只是想說我辦不到!作為一個毫不相干的外人,我都無法容忍我自己在這里對妞妞說三道四!于是,我拿起了《雅舍小品》,它分為若干小篇,每篇都記錄了作者的一些感受,或是一些世相百態(tài),各地美食。當(dāng)我捧起它的時候,一切都淡忘了,也算是正式打響了我寫作甚至人生,極其重要一課的上課鈴。
這節(jié)課的第一講是真實樸素。作者盡取材于真實生活,例如說“擁擠”、“講價”。他沒有天馬行空、天花亂墜的浮夸,也沒有為了生動而添油加醋。平平淡淡間,自有些許幽默詼諧。關(guān)于講價“童叟根本也不見得好欺侮,而且買賣大半是流動的,無所謂主顧,不講價還是不過癮,不七折八扣顯得買賣不和氣,交易一成買者就又會覺得上當(dāng)?!边@可謂是真實揭露了做買賣的的現(xiàn)況,所謂“言不二價”、“童叟無欺”的確不符現(xiàn)世,讓他一語道破,不由得令人莞爾。這樣的文章字里行間自會有一股親和力,大家身邊的人和事,當(dāng)然強于胡編亂造。與其以詞匯的堆積羅列嘩眾取寵,不如以親身所歷的實事打動人心。
與其說:我此題是否夠吸引人,是否有的寫;不如說:我此題是否真實,是否是我曾經(jīng)歷過的。這是我常犯的錯誤,我想它很有可能也是年輕一代人的通病。沒有親身經(jīng)歷,是做不出好的文章的,正如人生,待人多份真實,少份虛假,豈不是好?
這節(jié)課的第二講是細(xì)致觀察。例如他講擁擠:“既上車之后,不消說可以聽到下列各種的呼聲:‘哎呦!你看看我的腳’‘別擠喲!’‘喂,你趴在我的身子上了!’‘沒得辦法!’‘你倒是拉住上面的把手啊’”這般細(xì)致的描寫,光憑想象可是達不到的,“汽車尚未停穩(wěn),一群人蜂擁而上,結(jié)果是車上的人不得下來,下面的人也不得上去,一陣混戰(zhàn)之后,上面的人倒是下來了,下面的人除了儒弱文雅的之外到也都上去了。然而費掉‘民力’不少?!奔?xì)致地觀察品味會讓生活更加豐富,寫作更有素材,而不是亂七八糟地瞎想。當(dāng)你致力于觀察生活的一點一滴時,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很多平時未注意到的有趣的事情。
就比如擁擠,我從來沒有認(rèn)真觀察甚至從來沒有注意到它,可它確確實實地存在著,當(dāng)梁實秋娓娓道來之時,方是“噢,原來如此!”下次坐公交、擠地鐵,再觀察觀察印證印證,豈不有趣?
這節(jié)課的第三講是博學(xué)博覽。這也是我最佩服梁實秋的一點,動輒給你來一段什么《熙朝樂事》、《山海經(jīng)》、《淮南子》,讓你輕則連連點頭,重則不知所云,而他卻信手拈來,如同家常便飯。哎,真是慚愧!我肚子里的那點墨水,底都蓋不上啊!我想或許不管什么不知所云的觀點,來一句“古人云”,或是“某某經(jīng)、某某大典錄”都會變得非同凡響,書卷氣十足,何況《雅舍小品》里滿篇皆是,個個觀點又都是依理。還有梁實秋不僅中國古典一拿一串,腹中西方古典也是“收藏頗豐”,什么英文德文法文經(jīng)典,比比皆是。關(guān)于了生死的意境,他說:“波斯詩人峨謨伽耶姆的四行詩恰好說出了我們的感覺?!标P(guān)于幸災(zāi)樂禍的洋譯,他說:“德文里有一個字,schadenfreud,尚且妥切,schaden,是災(zāi)禍,freud,是樂?!边@份博學(xué)博覽是非常非常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的,這“博學(xué)博覽”四字誰都知道,可做起來真不容易,說要精讀“四書五經(jīng)”“孔子孟子”,又是談何容易啊!這可不是說說就能有的,需要日積月累,真狠下功夫。到時寫作文或是與人交談,來上一句兩句,豈不神氣十足?
合上《雅舍小品》,咂咂嘴,意猶未盡吶!經(jīng)過這次精神上的洗禮,我堅信現(xiàn)在的我,絕不是我剛拿起這本書時,可以比得了的?;蛟S《雅舍小品》,已經(jīng)遠(yuǎn)遠(yuǎn)超出了“一本書”的范疇。
小編精心推薦
讀后感范文 | 讀后感怎么寫 | 讀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讀后感 | 中外名著讀后感
小編精心推薦
讀后感范文 | 讀后感怎么寫 | 讀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讀后感 | 中外名著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