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上冊第1課《散步》教案

字號:


    寫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發(fā)揮每一個老師的聰明才智和創(chuàng)造力,所以老師的教案要結合自己的特點,因材施教。要在學生學習前面課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礎上,在老師的啟發(fā)指導下,學生的合作探究過程中,學生運用所學方法,繼續(xù)鞏固單元要求。以下是出國留學網小編為您整理的七年級語文上冊第1課《散步》教案,供您參考,更多詳細內容請點擊教案欄目查看。
    篇一:散步
    一、說教材分析
    1、教材簡析
    (本說課內容在學科知識體系中所處地位和作用)
    莫懷戚的《散步》這篇課文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第五單元的學習要求是要在整體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注意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并學習朗讀和圈點勾畫。所以,教學這篇《散步》,要在學生學習前面課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礎上,在老師的啟發(fā)指導下,學生的合作探究過程中,學生運用所學方法,繼續(xù)鞏固單元要求。
    2、教學目標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新課程標準,確定教學目標 為:
    1、知識和技巧目標: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和方法目標:揣摩詞句的含義,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3、思想感情和價值觀:培養(yǎng)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的確定是根據(jù)教材的特點、教學的目標及學生的實際;至于教學難點 ,則是就學生接受而言,學生經過預習,還存有疑問,理解還存在困難的地方。
    所以,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為: a、教學重點:
    1、培養(yǎng)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2、揣摩精美詞句,品味語言的美
    b、教學難點 :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義的文章最后一句話。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
    在教師有效的指導下,學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語言?! 〗處熯€可借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有利于擴大教學的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加形象、直觀,有利于調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
    2、學法
    先讓學生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然后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抓住關鍵語句精讀課文,深入思索,反復咀嚼,領悟課文深長的意味,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在學習時,我認為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說教學過程
    (一)、如何導入
    結合日常生活,引入學習。
    出示問題:你們一家人經常一起散步嗎?散步過程中發(fā)生過什么有趣的事情?
    ——請兩位同學講述經歷,與大家共享。
    (新知識的學習往往是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以學生現(xiàn)有的生活積累為學習的前提,引導學生培養(yǎng)自己積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給新的學習構筑起合適的背景,奠定教材與生活,作者與讀者以及教師與學生情感上有效溝通的基礎,有利于新知的學習。)
    (二)、出示目標
    (據(jù)有關人士分析,有明確目標的學習與目標不明確的學習,效果相差9倍,設計這一步的原因是對教與學起統(tǒng)帥作用,使學生的學習有明確的方向性。)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初步體會文章的語言美、情感美。
    2、輕聲地朗讀課文,熟悉課文的內容。
    (“聽”和“讀”是學生接觸課文的開始,也是學生自主與文本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這一過程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語言而不要流于形式。)
    3、檢查閱讀效果:(屏幕顯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節(jié)呢?  C、散步的地點?  D、散步中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E.結果如何?
    (問題宜簡單,學習起步階段要盡量讓每個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悅。梳理內容的目的是提醒學生初讀文章時應該關注的要點有哪些,也是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拉近距離,為下一步的學習活動提供一個共同的平臺。)
    (四)、研讀課文 探究主旨
    1、你說說這一家子四口人中,誰的權力最大,誰有真正的決定權?  ——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討論
    (1)“我”聽母親的:  (2)母親聽孫兒的:  (3)妻子聽“我“的:  (4)兒子聽“我”的:
    2、那么究竟聽誰的呢?
    ——由“愛”決定,這個“愛”,對長輩來說,是“愛幼”;對子女來說,是“尊老”。
    3、文章最后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是不是也太夸張了呢?為什么把背母親、背兒子寫得那么鄭重其事?
    ——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后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我”背的是母親,妻子背的是兒子。母親給我們以生命,而兒子又是這生命的延續(xù)。這血脈相連的三代人緊緊連接在一起,構成了生命的整體。如今,我們把母親和兒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負著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產生了一種深沉、莊嚴的感覺,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類社會中承前啟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這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體會文章的人性美。對于學生的討論和回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五)、探究課文,品味語言
    本文語言優(yōu)美,值得我們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們采用鑒賞法來仔細品味一下。
    篇二:散步
    【學習目標】
    1、積累“分歧、信服、霎時、委曲、嫩芽、拆散、水波粼粼、各得其所”等詞語,掌握它們的讀音及詞義。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整體感知課文,領悟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欣賞精巧別致,自然樸實的語言。
    【學習重點】
    閱讀課文,體會親情,品味語言。
    【學習難點】
    最后一段的理解及以小見大的寫法。
    【學習方法】
    品讀感悟法 討論對話法 合作探究法
    【自主預習案】
    1、 走近作者
    莫懷戚,重慶人,當代作家?,F(xiàn)為重慶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曾著有系列小說集《大律師現(xiàn)實錄》,中篇小說《詩禮人家》曾獲“四川文學”獎。
    2、初讀課文,圈點生字詞。
    (1)、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jù)拼音填寫漢字
    分歧( ) 一shà(  )間 chāi(  )散 各得qí(  )所 委qū(  )
    水波lín lín(  )(  ) 你就背( )著我 我背( )上的 嫩( )芽
    (2)、理解詞義
    各得其所: 不知所措: 委屈:
    (3)、根據(jù)原文填空
    A、母親 _ 不愿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
    B、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___ 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
    C、我的母親又_ 過了一個嚴冬。
    D、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_ 著,有的濃,有的淡;
    E、小家伙突然_ 起來:“前面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BR>    F、我的母親___ 高大,___ 很瘦,___ 不算重;兒子___ 很
    胖,___ 幼小,___ 也輕。但我和都是___ ,___ ,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篇三:散步
    【課內探究課】
    一、故事導入。
    有一個人,一心想尋找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他詢問他見到的每一個人:“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是什么?”黃金,鉆石,權力,地位……眾說紛紜。因為他弄不清真正的寶貝是什么,這個人便決定走遍天涯海角去尋找。許多年過去了,他窮了,老了,病了,卻一無所獲,也無一絲快樂,只好失望地回家了?;氐郊抑校粗鴾嘏臒艄猓胰岁P切的面孔,這個人終于明白,原來世界上最寶貴的就是屬于我們自己的溫暖的家呀
    本節(jié)課我們的學習目標是:(見上文)
    二、自主探究,釋疑解惑
    (一)讀課文
    1.聽一聽
    聽老師范讀課文,整體感知。
    聽讀課文時,請同學們圈點勾畫生字詞。
    2、記一記
    在學習這篇課文時,你勾畫了一些生字新詞,你為什么覺得它們重要?
    3、想一想
    本文向我們講述一個什么故事?(閱讀提示:抓住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來進行概括。)
    (二)、再讀課文
    1、再讀課文,感知文意。
    注意文中四個人物的情態(tài)表現(xiàn),結合課文說說“我”這個人怎么樣?妻子、母親、兒子的性情又怎么樣?(閱讀提示:不但要注意有形的,而且要注意無形的。例如,“我”說“走大路,委屈了兒子,沒有寫兒子的反應,應該加以想象,也沒有寫妻子的反應,也應該加以想象。)
    2、在散步的時候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兒?(瀏覽第六、七段)
    (1)合作探究:在解決分歧過程中,誰做得最好?你可以看出誰的權力最大?
    (可以說每個人做得都好,研討中對每個人物作簡要的分析并讓學生找出相關的語句,注意品評,讀出感情。)
    (三)、品讀
    1、讀一讀
    從文中找出景物描寫的句子,并思考其作用。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边@一段初春景物的描寫,在文中有何作用?
    2、品一品
    這篇短文中,兩兩對稱的句子很多,這是本文語言精美的主要成分。句式整齊,互相映襯,很有情趣,寫出了一家人的和諧、溫馨。例如:
    有的濃,有的淡。
    我和母親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請從文中再找出幾個這樣的句子,反復揣摩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再完成以下練習。
    A、 整個小區(qū)內,王老師家的燈,總是清晨亮得最早,______________。
    B、 珍惜時間的人,把時間當做生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悟一悟。
    這樣平常的小事兒,作者卻能反映出一個重大的主題,這樣的寫法就是“以小見大”。找出文中有預示性的句子。從文中找出大詞小用的語句,思考作者的寫作意圖。 文中第六段,一處把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說成“分歧”;請你和同學一起,找出文中另外幾處這樣寫的地方,探討以下三個問題:
    A、這篇短文為什么大詞小用、小題大做?
    B、作者的意思是什么呢?(把你的看法,或和同學交流的意見大膽寫在下面)
    C為什么把背母親、背兒子寫得這么鄭重其事?
    4、預習過程中,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還有哪些疑問,趕快提出來吧!
    三、總結梳理
    親愛的同學們:家,是一個幸福的搖籃,需要我們用心靈來呵護;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擔子,需要我們每個人用責任來擔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撐起一片愛的天空,營造一個幸福的家園。
    篇四:散步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和技能:整體感悟課文內容,通過比較閱讀提高審美情趣。
    2、過程和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句。
    三:教學難點:理解課文的最后一句話的含義。
    四、課前準備
    學生:強調課文預習,自讀課文,圈點生字詞。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難問題。
    教師:準備課前說話訓練的資料(尊老愛幼的故事),安排學生作準備??捎枚嗝襟w輔助教學。
    五、教學內容
    整體感悟課文內容。
    培養(yǎng)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課時安排:二課時
    六、教學設計:
    導入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也體現(xiàn)著人世間美好的情感——親情。其實,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一直都沐浴著親情。哪位同學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你都感受到了哪些親情?(學生舉例回答,教師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xiàn)出濃濃的親情?!渡⒉健愤@篇課文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 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
    (一)學生自己 輕聲朗讀,思考回答下邊問題:
    (1)文中寫了一件什么事?有哪些人?
    (2)從文中的字里行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請給這個家庭以及每個家庭成員一個恰當?shù)脑u價。
    ( )的家庭
    ( )的我 ( )的母親
    ( )的妻子 ( )的兒子
    (二)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有一個蘋果或一束花,你最想送給哪一個?為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 看來大家都喜歡這樣的家庭。當然,如此溫馨家庭,是數(shù)不勝數(shù),人們常說,家是愛的港灣,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蘊含著親情的瓊漿,即使是一次極平常的散步,也能讓人體會溫馨的親情?,F(xiàn)在就讓我們一同走向那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孫三代相親相愛、和和美美……
    二、全體朗讀課文,進一步感知內容。
    要求:
    1、注意字音、停頓、抑揚頓挫,輕重緩意。
    讀準下列字音:熬 (ǎo ) 粼(lín) 霎(shà) 咕(gū)
    2、就你對文章內容的感知,從你喜愛或理解的角度,請你給文章擬個副標題并簡述理由嗎?A(親情)B三代C溫馨的家庭 D一家人)……
    3、文中的一家四口人,你最喜歡哪一個?為什么?
    (以下舉學生部分發(fā)言)
    喜歡文中“我”,因為他有責任感,孝敬老人……
    喜歡文中的“母親”, 雖然自己腿腳不靈便,但她深愛孫子,寧愿受累選擇了大路。
    喜歡文中“‘我’的兒子”他聰明,可愛,聽話……
    學生討論交流回答后,師生評價。
    4請復述課文內容。
    三、品讀文段,美點尋蹤。
    1、學生自讀課文,找出課文中自己認為寫得最恰當、最生動形象的給人以強烈美感、句段,并從思想內容、文章的自身語言和結構特色等方面說說美在哪。
    學生回答后,師生共同評價。
    2、提示:寫人的寫景的句段,可從用詞或修辭去欣賞。示范:a文章的開頭美,美在“開門見山”,一開始就是“我們在田野上散步”開頭有詩意的鏡頭。B“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地新綠隨意的鋪著”
    3、美點尋蹤:學生找出自己最喜的句子,并說說為何喜歡?
    4、學生發(fā)言,然后師生評價。
    (以下舉一些學生發(fā)言的例子)
    例1:美在那水波粼粼的魚塘,你看……
    例2:美在那金色的菜花,你看……
    例3:美在那無言的細節(jié),你看: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 ……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這就是愛,這就是責任,這就是尊老愛幼美好家庭,,結尾點明題旨。句式整齊、對稱)
    例4: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寫出孩子的活潑、可愛,聰明)
    四、問題探究:
    1、當散步發(fā)生分歧時我是怎樣處理的?我為什么這樣決定?
    (委屈孩子決定走大路,兒子小我可以背他,母親老小路不好走。)2、 “我”本來決定走小路,后來為何又走大路?
    (走小路應該愛是母親的決定,我尊重母親。這個決定更完美,這才是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
    3、文章結尾作者說“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蹦闳绾卫斫膺@句話?
    4題目《散步》是從主要事件的角度確定的,請你從另一個角度給本文擬一個標題,并說說你的理由。
    五、展開想象 體驗感受
    1、如果你是文中的“我”,爽快地毫不猶豫地依從兒子走小路,那么母親會怎么想?
    2、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當,就會產生家庭矛盾,通過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六、學生質疑,師生共同釋疑
    七、比較閱讀,學法實踐。
    要求:讀課后“‘研討與練習三’”短文:《三代》,試著實踐學法:
    (1)重擬標題;
    1、讓學生自讀、思考、自由討論。
    2、讓學生自由發(fā)言,在發(fā)言后加以點評、明確。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 七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 七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