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育書籍推薦《孩子:挑戰(zhàn) 》

字號:


    已為人父或人母的你,或許早已忘記自己兒時調皮、任性、噘嘴、發(fā)脾氣、故意跟父母“作對”、跟兄弟姐妹打架時,心里在想些什么了。而今天站在你面前的小孩,他們表達自己心境和情緒的方式,與當年的你一模一樣。
    每一代的成長都會碰到這種局面——當事人太懵懂,過來人又太健忘。我們在這個永恒的循環(huán)里一直尋找、追憶和思索。是時候來一步時光穿梭機帶我們回歸遙遠的童年了。只有懂得,才會理解。
    出國留學網(wǎng)將這本書推薦給你
    

    孩子:挑戰(zhàn)
    [美] 魯?shù)婪颉さ吕卓怂?BR>    [美] 薇姬·索爾茲 著
    甄穎 譯
    吳江區(qū)圖書館可借閱、閱覽
    作者簡介
    魯?shù)婪颉さ吕卓怂?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精神病醫(yī)生和教育家?,F(xiàn)代實踐派兒童心理學奠基人。他開創(chuàng)性地將阿德勒的精神分析法和個體心理學發(fā)展為一系列實踐方法,直接影響了正面管教、父母PET效能等方法的提出,在西方教育界具有深刻而廣泛的影響。
    《孩子:挑戰(zhàn)》
    書中推薦的方法是基于著名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Adler)的生活哲學理念及人類生活觀?;诖?,德雷克斯在書中倡導:既不建議家長縱容孩子,也不建議家長嚴懲孩子,家長要學習的是如何成為孩子的合作者,有方法了解他們,有能力引導他們,不讓他們成了沒人管的“野孩子”,也不讓他們在家里感到壓抑和窒息。
    書中運用大量專業(yè)的精神分析方法來解釋兒童行為背后的內心世界,涵蓋了理解孩子各類行為的解碼器,許多父母讀后能體會到強烈的智力快感.
    

    精彩書摘
    贏得合作
    八個月大的麗薩換尿布時又踢又翻又扭,幾乎讓媽媽無法進行。媽媽經(jīng)常氣得輕打她一巴掌,讓她安靜下來。麗薩則會委屈地哭。
    可能我們會吃驚,八個月的嬰兒就能用非語言的理解能力發(fā)現(xiàn)讓媽媽受挫的方式。我們好像從來不愿承認嬰兒的智力其實很高,相反,我們似乎更愿意把很聰明的孩子當成傻傻的,認為他們不懂,然后按照這樣的想法把他們養(yǎng)成傻傻的成人。任何會觀察孩子的媽媽都會發(fā)現(xiàn)并承認,嬰兒非常聰明。
    九個月的諾曼,父母都是聾啞人,而諾曼是正常孩子。有一天他在地上爬的時候磕到了頭。他坐在地上轉向媽媽,開始哭。他張大嘴巴,臉扭成一團,淚流滿面。但讓人吃驚的是,他沒有發(fā)出任何聲音!別人繼續(xù)在旁觀察。這時媽媽快速跑向諾曼,把他抱起來安撫。嬰兒能夠察覺周圍的狀況,并調整自己加以適應。諾曼沒有發(fā)出聲音,因為他能感受到父母聽不到。再大一點的孩子會用使勁跺腳的方式而不是尖叫,向聾啞父母表達自己憤怒。父母感受到震動,就會做出反應。
    在上面的例子里,媽媽需要訓練麗薩在換尿布時做她應做的那一部分,媽媽可以贏得合作。
    首先,媽媽要明白麗薩的目的,以便有行為方向。其次,媽媽可以調整麗薩的生活,增加洗澡穿衣服的次數(shù),由此訓練麗薩。再次,每次麗薩亂動不讓媽媽給她穿衣服的時候,媽媽可以平靜地給她溫暖的微笑,用手抓住她說:“我的寶貝能學會靜靜躺著。她是個大姑娘,能做到既可愛又安靜……”麗薩能不能聽懂每個詞并不重要,她能感受到媽媽的意思。媽媽的愛從微笑中傳遞出來。麗薩能感受得到,并且給予回應。同樣,嬰兒能從大人緊皺的眉頭中感受到憤怒,也會通過更大的力量回應。如果媽媽能做到不動怒,只是用令人愉快的方式堅持,麗薩就會明白。只要麗薩安靜下來,媽媽就放開她。如果她再扭動,媽媽就再抓住她。這樣就能讓麗薩學會合作。
    

    在現(xiàn)在逐漸民主化的社會環(huán)境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必要對一些詞匯的真正含義進行新的審視。例如“合作”,在過去的專制社會中,合作的意思是按照命令做。下屬要與上級“合作”新的意義:我們一起工作,達成所需的目標。民主環(huán)境有更多的平等和自由,也同樣有更多的責任。當專制的情況不再,我們就需要用技巧鼓勵孩子合作,而不是要求孩子合作,也不是命令孩子合作。我們需要贏得孩子的合作。
    媽媽給四個孩子分配了家務活,每個人早上要鋪好自己的床,此外,斯圖爾特負責清理衛(wèi)生間,吉納維芙負責洗碗,羅伯塔負責打掃客廳,龍妮負責把垃圾和報紙倒掉。每一天,為了讓他們做好自己分內的事,媽媽都是先提醒再責罵,最后是大吼和懲罰。她經(jīng)常對孩子說的話就是:“你們最好合作,否則有你們好看。”
    很明顯,媽媽這句話的意思是:“你們要做我讓你們做的事,否則有你們好看?!彼龔娭茮Q定每個孩子應做的事,并且“讓”他們去做。四個孩子就會對這種壓力進行反抗;與此同時,正是這種強制的方式刺激了叛逆和挑戰(zhàn)。媽媽分配家務活的態(tài)度擺明了她是老板,而孩子的反應則是“來,看看你逼迫我會發(fā)生什么”的態(tài)度。這就成了權力之爭,這不是合作。媽媽是在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而不是贏得他們的合作,以促成全家共同擔負生活的責任。那么媽媽怎么才能鼓勵孩子,達成真正的合作呢?她可以找時間和所有家庭成員討論一下,列出家務活兒清單。然后媽媽先選擇她將做哪些工作,再問大家剩下的工作怎么辦?爸爸和孩子們選擇自己想做的工作。這樣媽媽就表現(xiàn)出了她對孩子們的尊重,讓他們選擇和決定。如果有人沒有做自己分內的活兒,媽媽什么也不用說,也不用幫他做。這項工作被荒廢一周后,媽媽可以再開一次會:“斯圖爾特上周選擇了打掃客廳,他到現(xiàn)在還沒有做。我們應該怎么辦呢?”這個“我們”就將責任給了全體人,媽媽不再是權威,而只是一個引領者。每個人的建議都會得到尊重,最終達成大家都接受的解決辦法。來自全家的壓力是有效的壓力,而來自大人的壓力則會激發(fā)反抗。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叫作家庭會議,我們會在后面討論。
    我們想要強調的是,現(xiàn)在的家庭是團隊,而不再是一人領導,其他服從,團隊會激發(fā)每位成員為整體利益而努力。 每位成員都會關注家庭的整體需求。合作的意思,就是每個成員各自努力,共同完成對全體最好的事情。
    

    比如四個成員的家庭里,合作就像一輛四輪貨車。每個成員是一個輪子,全家人一起就是貨車。四個輪子需要同時滾動才能讓貨車順利移動。如果一個輪子卡住了,貨車就會忽然停下來或者改變方向。如果一個輪子掉了,貨車就需要修理,否則無法前行。每個輪子都同等重要,沒有哪個格外重要。貨車行進的方向,也是由四個輪子一起決定的。如果其中一個脫離,這輛貨車就會成為廢物。這個道理和家庭成員具體有多少個沒有關系,這輛家庭貨車可以由任何數(shù)量的輪子來支撐。
    當我們說訓練孩子合作時,我們自己需要率先有合作的態(tài)度。這個合作,不是妥協(xié),而是心里有這樣的想法:我要跟大家一起,和諧地朝著共同的目標努力。當家庭的和諧氛圍被干擾時,我們就知道這個合作被打破了——貨車的一個輪子或者更多的輪子被卡住了,我們自己很可能就是被卡住的一個。
    家里的每個成員都可以學著思考:怎么做對整個家庭團體最好?“現(xiàn)在這個情況,需要我做什么?”我們要想的,不是要別人做什么,這是我們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別人,是對他人的不尊重。我們也不能為了和氣而過分順從他人,這樣是對自己的不尊重。在我們幫助孩子學習合作時,要常常提醒自己合作的真正意義,有基本的共同規(guī)則,并且每個人都接受。
    父母所做的有害無益的事情中,有一樣就是:我們決定多大年齡的孩子才能幫忙做家務。當一個剛學步的孩子想幫忙擺餐具時,我們說:“哎呀,不行,你還太小。”等他長到了六歲,我們又要求她擺餐具。這時孩子會覺得,反正父母一直不需要我?guī)兔?,憑什么現(xiàn)在我要幫忙?我們浪費了很多能讓孩子出份力的機會。如果孩子很小就得到允許可以出力——不是被要求,而是被允許——他就能體會到其中的樂趣,為自己的小小成就而自豪。
    

    七歲的沃德感冒了一個星期,每天五歲半的唐娜和四歲的洛蘭在游戲室玩。星期六早上是全家的大掃除時間,每個人都要出力。這是沃德病愈后的第一個活動。到了打掃游戲室的時候,沃德說:“我覺得我不用幫忙,因為這個星期我一直在床上,沒有把這里弄亂?!眿寢屨f:“沒錯,沃德,我知道你沒有弄亂這里。我相信如果你問問唐娜和洛蘭,她們會需要你的幫助?!蔽值孪肓讼?,開始幫兩個妹妹收拾玩具,媽媽吸塵的時候還幫忙擦桌子。后來沃德又發(fā)現(xiàn)最上層的玩具擺得不夠整齊,建議大家說:“我們一起把玩具擺整齊吧。”三個孩子和媽媽一起開心地打掃。他們做完以后,唐娜開心地大聲說:“哇,這里看起來真棒!”“是啊,真的是這樣呢!”沃德非常同意,并且驕傲地補充:“而且是咱們一起做好的!”
    沃德的想法有道理,而且他的抗議也可以理解??梢钥吹贸鲞@個家庭已經(jīng)建立起了很好的關系。媽媽用很智慧的方法贏得了沃德的合作,她認同沃德的想法和抗議,并且巧妙地引導沃德將關注點轉向當時情況的需要以及他可以給妹妹提供幫助。同時媽媽讓沃德感受到作為家里最大的孩子,幫忙是一種光榮,這說到了沃德的心里。當沃德提出大家一起把頂層的玩具擺整齊,他發(fā)現(xiàn)自己不但能幫忙,還能引領。大家既完成了必要的工作,又享受了快樂時光。
    有的時候,為了贏得孩子的合作,我們可能需要幫助孩子在家庭關系中重新定位。
    

    每一位父母面對自己的孩子時,要贏得的不是挑戰(zhàn),而是愛和尊重,以及相伴中的彼此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