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讀一本書的時候會被它的內容所吸引,同時會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變化,感情也會隨之跌宕起伏。下面是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您整理的“《第七條獵狗》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希望您喜歡!更多詳細內容請點擊出國留學網(wǎng)查看。
《第七條獵狗》讀書心得1
你看過《第七條獵狗》這篇文章嗎?它講述的是一個凄慘的故事。
作者在西雙版納聽說當?shù)厝嗽谀抢锇l(fā)現(xiàn)了狽,便與那里的農(nóng)民一起去尋找狽的蹤跡。
終于在一天晚上,他們發(fā)現(xiàn)了“狽”,“狽”與狼是在一起的,“狽”的前爪搭在狼的背上,靠兩條后腿走路。農(nóng)民們放出十幾條獵狗,獵狗們一擁而上,圍成兩個圈子,對“狽”與狼進行了瘋狂的撕咬。好幾次狼都沖出去救“狽”,但又被獵狗脫了回去,最終“狽”與狼都死了。農(nóng)民們上前一看,頓時驚呆了,“狽”原來是一條斷了前腿的母狼,它還懷著身孕!大公狼幾次奮力沖出重圍,就是為了救出自己的妻子和未出世的寶寶。
難道大公狼沒有想過自己逃跑嗎?難道它沒有想過救妻子是白費功夫嗎?沒有想過自己也會沒命嗎?不,它知道。但是是什么力量使大公狼這只沒有文明,智商甚至沒有海豚高的生物在這危急關頭,讓我看到了一絲令人感動的智慧之光?是愛的力量。是啊,有人說過,只有愛是可以穿越時空,沖破種族限制,永遠不變的。
我感嘆愛的力量,它可以讓大公狼不顧生死,奮力去救母狼?!独恰蔼N”》這洋洋幾萬字的文章,把愛的頌歌無聲地告訴了世界。我折服于大公狼對母狼的愛,我贊頌這世上所有的愛。
有人問我人最寶貴的東西是什么,我不知道。今天,我終于可以回答了,這世上最寶貴的東西,不只人類擁有,而是所有的生物都擁有,那就是愛,只有愛是神圣、純潔、千古不朽的。
我喜歡這本書!最后讓我用一句歌詞來結束我的文章?!爸灰巳硕极I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第七條獵狗》讀書心得2
《第七條獵狗》主要是講了狼、狗、豹這三種動物的故事。其中讓我記憶深刻的是《狼妻》這一篇,里面是講作者用捕獸夾夾死了一只幸福大公狼,為什們這么說呢?因為這只大公狼快要當爸爸了,作者為了寫出好的論文,于是披上狼皮,進入了這狼族家庭。
這只母狼在雷雨交加的夜晚生下了三只小狼寶寶。每次當作者帶著獵物回到家的時候,母狼就會在吃飯前搞一個感謝儀式,三只小狼睜看眼睛會跑動以后母狼就讓它們也加入到感謝儀式里來。有時,作者忘了帶獵物時,母狼照樣給他搞歡迎儀式,還會舔自己的嘴角、嘴唇、前爪、胡須、肚皮來告訴他它肚子一點也不餓,別為它擔心。這只母狼是多么的賢惠、善解人意??!
作者還為了保護母狼和那四只小狼而打斷金貓的尾巴呢!
而他萬萬沒想到,自己演的那么好卻被母狼發(fā)現(xiàn)了,母狼咬住了假丈夫的脖子,原來,一開始母狼就已經(jīng)知道丈夫是假的,之所以忍這么久,是為了利用假丈夫提供的食物,來養(yǎng)活自己的孩子和自己?,F(xiàn)在,孩子長大了,母狼也修養(yǎng)好了身體。
但當要咬死主人公的關鍵時候,母狼想起假丈夫曾經(jīng)為了自己而殺死金貓,解救了自己和孩子們。為了這報答救命之恩,就沒有再咬死這個仇人。這里面的母狼我認為它十分高明,而且還知道知恩圖報這個道理,所以我十分佩服它。
《第七條獵狗》讀書心得3
寒假的一個傍晚,我在家中讀完了《第七條獵狗》。
《第七條獵狗》主要講了芭蕉寨老獵人召盤巴闖蕩山林四十余年,先后共養(yǎng)了七條獵狗,但是前六條獵狗都不盡人意,唯獨第七條獵狗赤利一直忠心耿耿地陪伴著主人直至死去。
這是一只善良與忠誠的獵狗。一天,召盤巴上山打野豬,他一不小心踩到了三枚蛇蛋上,一條眼鏡蛇立刻竄上來,沖向召盤巴。突然,獵狗赤利奮不顧身地撲向那條眼鏡蛇,一口咬住了蛇,最終把蛇的腦袋咬掉了。這時,召盤巴也打死了野豬。但他沒有看到赤利與蛇殊死搏斗的場面,誤認為赤利對待主人不忠誠,便惡狠狠地將它打了一頓。一般來說狗是不敢招惹毒蛇的,但赤利卻不假思索地與蛇廝殺,它心中想的全是它的主人的安危,全然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這是它對主人的忠誠驅使它這樣做。
讀完了這本書,我想到了一個發(fā)生在青藏高原的真實又感人的故事。陽光明媚的一天,一個獵人看見了一只肥壯的母藏羚羊,眼前一亮,便把槍口對準它。沒想到那只藏羚羊竟向“撲騰”一聲獵人跪了下來,并流下了熱淚。但鐵石心腸的獵人閉上眼睛,握緊冰冷的獵槍,還是將它打死了。第二天,當他剖開藏羚羊的腹部時,竟驚訝地發(fā)現(xiàn)母藏羚羊腹中有一只已成型的小藏羚羊。原來母藏羚羊的跪拜是為了腹中的小藏羚羊。多么偉大的藏羚羊!從此以后,那位獵人決定痛改前非,便在草原上消失了。
其實動物也有它們的感情和愛憎。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我們要好好地保護動物,善待動物。
《第七條獵狗》讀書心得4
讀了《第七條獵狗》,我明白了動物小說之所以比其他類的小說更有吸引力,是因為這個題材最容易刺破人類文化的外殼和文明社會種種虛偽的表象,可以毫無遮掩地直接表現(xiàn)出丑陋與美麗融為一體的原生態(tài)的生命。
比如《狼妻》這一篇文章,主要是寫作者用捕獸鐵夾死了大公狼,然后將整張狼皮剝下來,作者披著狼皮假扮成大公狼去亂石溝探尋狼的家庭生活。作者到了亂石溝時突然改變了主意想走,但不幸的是被黑母狼看見了,之后,只有聽天由命了。作者為了騙過黑母狼,把雞給了黑母狼,作者由此通過了黑母狼的考驗,成為了黑母狼的"丈夫"。黑母狼飛快的吃完雞后快步回洞,途中被亂石絆倒了好幾次,原來,它是為了盡快吃飽肚子好有力氣生下三只狼崽。
后來,作者為了不被黑母狼懷疑,不但每天只睡幾個小時,而且還得給黑母狼送雞送鴨的。之后,金貓盯上了那三只狼崽,為了如愿以償,經(jīng)常來騷擾黑母狼。有一次,金貓把黃狼崽給抓去了,作者迫不得已向金貓開了槍。在日后的幾天里,黑母狼因為狼崽已經(jīng)長大,不再需要作者提供食物了,便將嘴殘忍地伸進了作者的脖頸,因為它早就識破了真相,如今要為夫雪仇。
好在關鍵時刻,金貓的一條斷尾勾起了黑母狼對作者的感激之情,使它在情仇之間彷徨、猶豫。后來,在獨眼狼想吃掉作者的危急之際,終于激起了黑母狼知恩圖報之心,它毅然決然地趕走了獨眼狼,百感交集地離開了作者,追隨狼群而去。
這篇文章讓我覺得,不光人有愛恨情仇,知道知恩圖報,其實,動物也有愛恨情仇,也知道知恩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