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想具體了解一下著名詩人孟浩然嗎?以下是由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孟浩然個人簡歷”,歡迎大家閱讀,供您參考。更多內(nèi)容請關注出國留學網(wǎng)。
孟浩然個人簡歷
孟浩然,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世稱「孟襄陽」,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以寫田園山水詩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襄陽南門外背山臨江之澗南園有他的故居。曾隱居鹿門山。孟浩然的一生經(jīng)歷比較簡單,他詩歌創(chuàng)作的題材也很狹隘。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更多屬于詩人的自我表現(xiàn)。他和王維并稱,雖遠不如王詩境界廣闊,但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 孟詩不事雕飾,佇興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儉枯瘠。他善于發(fā)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會心,寫出一時真切的感受。
生平事跡
坎坷一生
孟浩然出生于公元689年(武后永昌元年)。出身于襄陽城中一個薄有恒產(chǎn)的書香之家,自幼苦學。年輕時隱居讀書于鹿門山。25到35歲間,辭親遠行,漫游長江流域,廣交朋友,干謁公卿名流,以求進身之機。開元十二年(724),因玄宗在洛,便往洛陽求仕,滯洛三年,一無所獲。40歲時,游長安,應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他和王維交誼甚篤。傳說王維曾私邀入內(nèi)署,適逢玄宗至,浩然驚避床下。王維不敢隱瞞,據(jù)實奏聞,玄宗命出見。浩然自誦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句,玄宗不悅,說:“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放歸襄陽。后漫游吳越,窮極山水之勝。開元二十二年(734),韓朝宗為襄州刺史,十分欣賞孟浩然,于是邀請他參加飲宴,并向朝廷推薦他,孟浩然因為與朋友喝酒而錯過了與韓朝宗的約定。開元二十五年,張九齡為荊州長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公元740年(開元二十八年),王昌齡遭貶官途過襄陽,訪孟浩然,相見甚歡。孟浩然背上長了毒瘡,醫(yī)治將愈,因縱情宴飲,食鮮疾發(fā)逝世。
剛正志高
孟浩然生當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頓失意,以隱士終身。他是個潔身自好的人,不樂于趨承逢迎。他耿介不隨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為同世和后世所傾慕。李白稱贊他”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贈孟浩然》)。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說他”骨貌淑清,風神散朗;救患釋紛,以立義表;灌蔬藝竹,以全高尚“。王維曾畫他的像于郢州亭子里,題曰”浩然亭“。后人因尊崇他,不愿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為當?shù)氐拿麆俟袍E。可見他在古代詩人中的盛名。王維、李白、王昌齡都是他的好友,杜甫等人也與他關系甚好。隱居本是那時代普遍的傾向,但在旁人僅僅是一個期望,至多也只是點暫時的調(diào)劑,或過期的賠償,在孟浩然卻是一個完完整整的事實。在構成這事實的復雜因素中家鄉(xiāng)的歷史地理背景,或許是很重要的一點。
仕隱矛盾
孟浩然的一生,徘徊于求官與歸隱的矛盾之中,直到碰了釘子才了結(jié)了求官的愿望。他雖然隱居林下,但仍與當時達官顯官如張九齡等有往來,和詩人王維、李白、王昌齡也有酬唱。
生活軼事
玄宗開元十六年(728年),時年已經(jīng)40歲的詩人孟浩然來到京城長安參加進士考試,但他卻落第了。不用說,他此時的心情極為郁悶。而他在湖北襄陽隱居時就曾努力讀書寫作,30年來,他真可謂擁有了滿腹文章,而且他也得到詩人王維和宰相張九齡的大力贊揚,使得孟在長安也頗有詩名。但他在應試時卻竟然失利,不難想像,他內(nèi)心里自然也就更為懊喪了。
早些時候,孟還記得在一次詩人聚會時,因他詩中有一聯(lián)“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便深深贏得大家的一致贊賞,以為像這樣清絕的作品一般人是難以寫得出來的。對此,詩人自然也頗為自負。但命運就是喜歡跟他鬧著玩兒,他在這次原以為勝券在握的考試中居然又未能如愿!
他也曾想直接給皇帝上書,要求面試以求取功名,但生性清高的詩人一時又覺得難以啟齒;所以,事情就在這樣猶猶豫豫中給拖著了。然而,假如就這樣兩手空空兒地回返老家,那他心里無疑又是很不愿意的,畢竟這次出來的目的還遠遠未能達到嘛。于是,他遂在好友王維的住處寫了一首題為《歲暮歸南山》的詩,用以表明自己這種進退維谷的心境。
剛寫罷詩,王維就進來了,一眼瞥見孟這首新作寫的是: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發(fā)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滿窗虛。
剛讀一遍,王維便很是欣賞了,但他又不覺極為感嘆。他不是不想幫好友的忙,但如今又如何才能幫得上一個真正的大忙呢?正在苦思冥想之際,忽然有小書童急匆匆地過來向王大人報告:皇上就要駕臨了!王維一聽,心里便不由慌張起來,該怎樣把孟浩然推薦出去而又不違背圣旨呢?而此時的孟浩然則無疑更為緊張,他想要就此去叩見皇上,但只是如今,他的身份?
正在此時,玄宗的腳步聲越發(fā)近了;眼看著玄宗就要推門進來,王維遂把孟浩然往他床底下一指并輕輕一推,自己則慌忙出來迎接皇上大駕光降。等待玄宗坐定,此時,王維卻也不敢隱瞞這房間里還藏有詩人孟浩然;因為他知道皇帝萬一知道后,這“欺君之罪”的結(jié)果會是什么。
玄宗在獲悉眼下即有知名詩人孟浩然在此,也很高興地對王維說道:“此人的詩名朕早就知道了,現(xiàn)在他既然在這里,那就請出來見見何妨!”這樣,當下便有詔命孟浩然出來叩見皇上。玄宗和藹地詢問孟浩然:“愛卿帶來了詩作嗎?”孟急忙奏道:“因來得匆忙,偶然間還沒帶呢。”玄宗便笑著說:“詩人嘛,能有不當場寫作的么?卿如今當場給朕賦上一首何如?”這樣,孟遂把剛才才寫好的詩作以一種抑揚頓挫的語調(diào)朗吟起來: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
正當聽到“不才明主棄——”,還沒等到孟浩然把全詩念完,玄宗就極不耐煩了,一揮手便蠻橫地叫孟停下來,憮然道:“要知道,這只是卿不來求官而已!事實上,朕卻并未拋棄卿呀,而卿卻居然在詩中要來誣陷我了?!”說完,他遂讓孟回歸終南山去了。
在求官路上碰了一鼻子灰的詩人孟浩然,只得失意地離開了京城長安;但由于他那卓絕的詩才,歷來就成為評論家們幾乎是一致贊賞的對象,這恐怕正是玄宗所始料未及的。而人生的道路無疑有很多條,所謂“條條道路通羅馬”,即是其形象化的說法;而詩人孟浩然的最終成就也證明了他不做官,也依然能成為我國文學史上事功彪炳的人物之一。這當然決不是偶然的,這是因為詩人并沒有自暴自棄地對待人生呀!因為只要做到自重并去發(fā)憤圖強了,這樣,即便是擁有最高權力的人物也奈何不了你奮力前行的步伐!
按: 一般來說,此詩并不屬于近體詩“五律”,盡管幾乎所有的選本都把它作為“五律”入選,如著名的《唐詩三百首》即是如此。蓋首句格律為“仄仄平仄平”,而且末尾平聲字屬于押韻者,盡管對句中“歸”字為平聲,但它似乎并非屬于人們常見的“隔句拗救”格式。然而,這種詩格在孟浩然集里卻頗多見,大詩人李太白詩集中亦頗不少,這似乎又可視為正常格律外的一種特殊“近體詩”了。此據(jù)《新唐書》,實本于《唐摭言》。至如《唐詩紀事》以為孟因張說之薦,而《增修詩話總龜》則又言李相推薦;蓋一事而傳聞異辭若此也。
人物評價
李白《贈孟浩然》: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杜甫:清詩句句盡堪傳。
殷璠《河岳英靈集》:浩然詩,文采豐萁,經(jīng)緯綿密,半遵雅調(diào),全削凡體。
皮日休:先生之作遇景入詠,不拘奇抉異,令齷齪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興,若公輸氏當巧而不巧者也。北齊蕭愨'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先生則有'微云澹河漢,疏雨滴梧桐'。王融“日霽沙嶼明,風動甘泉濁”;先生則有'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何遜之詩句精者有'露濕寒塘草,月映清淮流';先生則有'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此與古人爭勝于毫厘也。
皮日休:《郢州孟亭記》)其抒情之作,如《歲暮歸南山》、 《早寒江上有懷》、 《與諸子登峴山》、《晚泊潯陽望廬山》、《萬山潭作》等篇,往往點染空靈,筆意在若有若無之間,而蘊藉深微,挹之不盡。嚴羽以禪喻詩,謂浩然之詩一味妙悟而已(《滄浪詩話·詩辨》。
蘇軾:子瞻謂浩然之詩,韻高而才短,如造內(nèi)法酒手而無材料爾。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骨貌淑清,風神散朗;救患釋紛,以立義表;灌蔬藝竹,以全高尚。
樊澤:故處士孟浩然,文質(zhì)杰美,殞落歲久,門裔陵遲,丘隴頹沒,永懷若人,行路慨然。前公欲更筑大墓,闔州搢紳,聞風竦動。而今外迫軍旅,內(nèi)勞賓客,牽耗歲時,或有未遑。誠令好事者乘而有之,負公夙志矣。
蔡傳:孟浩然詩組建安,宗淵明,沖淡中有壯逸之氣。
清代王士碌曾舉浩然《晚泊潯陽望廬山》一詩作為范本:詩至此,色相俱空,政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畫家所謂逸品是也。
清代潘德輿《養(yǎng)一齋詩話》:東旭早光芒,浦禽已驚聒。臥聞魚浦口,橈聲暗相撥,日出氣象分,始知江湖闊、太虛生月暈,舟子知天風。掛席候明發(fā),渺漫平湖中。中流見匡阜,勢壓九江雄。香爐初上日,瀑布噴成虹,精力渾健,俯視一切,正不可徒以清言目之。
聞一多:正如當時許多有隱士傾向的讀書人,孟浩然原來是為隱居而隱居,為了一個浪漫的理想,為著對古人的一個神圣的默契而隱居。
小編精心推薦閱讀
個人簡歷范文 | 個人簡歷怎么寫 | 個人簡歷格式 | 個人簡歷下載 | 個人簡歷模板
小編精心推薦閱讀
個人簡歷范文 | 個人簡歷怎么寫 | 個人簡歷格式 | 個人簡歷下載 | 個人簡歷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