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了,很多人也步入了學習的新階段。為了檢測學生們的學習成果,試題是必不可少的。這樣才能檢測出學生是否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下面,出國留學網(wǎng)為您帶來“初一上冊歷史期中試卷及答案”,希望能為你提供參考哦。
初一上冊歷史期中試卷及答案1
溫馨提示:親愛的同學們,請認真審題,獨立思考,遇到困難時也不要輕易放棄,相信你一定會取得好成績。試卷答案請寫在答題卷上,否則視為無效,考試結束只交答 題卷。
Ⅰ、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1、近年發(fā)現(xiàn)的重慶巫山人經(jīng)科學測定距今為204萬年,這將我國境內(nèi)已知最早人類歷史向前推進了約多少年( )
A.34萬年 B.44萬年 C.170萬年 D.204萬年
2、關于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確的是( )
A.早晨,幾十個人圍在一起喝小米粥
B.下午,一個人在原始森林中用弓箭射死了一頭野獸
C.大家很高興,馬上鉆木取火燒烤捕到的野獸
D.晚上,大家住在洞穴中,洞口燃著一堆大火以驅(qū)趕野獸和照明
3 、下列祖國境內(nèi)的原始人類中,已經(jīng)懂得人工取火的是( )
A.元謀人 B.北京人 C.山頂洞人 D.藍田人
4、下列發(fā)生在我國原始社會的大事,按先后順序正確的一組是( )
①農(nóng)耕已是人們主要的生產(chǎn)活動 ②制作弓箭、燒制陶器
③使用天然火 ④人工取火
A.③④②① B.②③①④ C. ④③①② D.①②③④
5、已經(jīng)出現(xiàn)貧富分 化和私有財產(chǎn)的是( )
A.山頂洞人 B.大汶口中晚期 C.河姆 渡氏族 D.半坡氏族
6、仔細觀察 右圖:農(nóng)業(yè)出現(xiàn)后,人們開始建造房屋,過定居的生活。 正確的是( )
①圖1屬于半坡人居住房屋,圖2屬于河姆渡人居住房屋。
②圖1房屋主要位于長江流域,圖2房屋主要位于黃河流域。
③圖1居民種植粟為主,圖2居民種植水稻為主。
④房屋樣式的區(qū)別是自然環(huán)境差異的結果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7.右圖中器物的廣泛使用,說明人類已經(jīng)進入( )
A.舊石器時代 B.新石器時代
C.青銅器時代 D.鐵器時代
8、如果拍攝一部反映傳說中堯、舜、禹時期的電視連續(xù)劇,能夠出現(xiàn)的情節(jié)是( )
A.黃帝和炎帝共同視查大禹治水的工作
B.年老的禹將部落聯(lián)盟首領的位置讓給了舜
C.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
D.堯發(fā)明了文字
9、“民主”一直是人類的不懈追求,那么下列制度中最能體現(xiàn)民主精神的是 ( )
A.禪讓制 B.世襲制 C.私有制 D.等級制
10、夏朝建立于約公元前2070年,這一年屬于( )
A.21世紀70代 B.公元前21世紀70年代
C.公元前20世紀70代 D.20世紀70年代
11、你知道“烽火戲諸侯”這個故事跟誰有關嗎( )
A.夏桀 B.商湯 C.周厲王 D.周幽王
12、成語生動形象,言簡意賅。通過成語“反戈一擊”,我們可以得知哪個朝代的歷史結束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東周
13、甲骨文的書寫方式是( )
A.用刀刻 B.用毛筆寫 C.用鉛筆寫 D.用碳筆寫
14、金文是指下列哪種文字( )
A.甲骨文的雛形 B.金制品上的文字
C.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 D.鎏金的文字
15、下面各項中,能反映我國古代青銅工藝水平和成就的是( )
16、我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開始于( )
A.堯舜禹時期 B.夏朝 C.周朝 D.商朝
17、舉世聞名的“三星堆”文化發(fā)現(xiàn)于( )
A.長江流域 B.黃河流域 C.云貴高原 D.成都平原
18、春秋時期,第一個稱霸中原的是( )
A.齊桓公 B.宋襄公 C.晉文公 D.秦穆公
19、下列人物之間不可能是戰(zhàn)場上的對手的是( )
A.晉文公VS楚莊王 B.夫差VS勾踐 C.龐涓VS孫臏 D.白起VS趙括
20、戰(zhàn)國時期,楚莊王大舉北進,長驅(qū)直入到洛水流域,并詢 問九鼎的大小輕重,這里的“九鼎”象征著( )
A.王權 B.財富 C.王宮 D.武器
21、戰(zhàn)國時期發(fā)生的著名戰(zhàn)役有( )
①牧野大戰(zhàn) ?、诔清Т髴?zhàn) ③圍魏救趙 ?、荛L平之戰(zhàn)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2、春秋戰(zhàn)國時期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產(chǎn)生了深遠的社會影響,這些影響包括( )
①強化了周王朝的統(tǒng)治 ②提高了農(nóng)作物的產(chǎn)量
③促進了土地的私有化 ④引發(fā)了改革變法的時代浪潮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3、李冰修建都江堰主是為了:①造旅游景點②防洪③給缺水的成都平原供水④灌溉(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4、孔子曾說“中上之人,可以語上(深奧的學問)也,中下之人,不可以語上也。”這表明他提倡( )
A.啟發(fā)誘導 B.因材施教 C.溫故而知新 D.有教無類
25、“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這里的“秦王”是指( )
A.秦孝公 B.秦穆公 C.嬴政 D.秦二世
Ⅱ 、非選擇題,共50分
26、圖片知識題(共10分)
(1)填出圖中A.B.C.D分別是戰(zhàn)國七雄中的哪幾個諸侯國。(4分)
(2)生活與實踐
利用歷史典故可以幫助我們識記歷史知識,春 秋戰(zhàn)國時期的歷史典故較多,包含了豐富的歷史知識,如“管仲相齊”、“尊王攘夷”、“葵丘會盟”、“紙上談兵”等。你還知道其它嗎?請寫出三個春秋戰(zhàn)國時相關的成語。(6分)
27、百家爭鳴是中國學術發(fā)展史上一個重要階段,后來很多人仍然用這個詞語表達思想的活躍。學完本課后請回答:(共12分)
(1)請按照要求補充完成下列表格(7分)
學派 代表人物 政治主張
治人要實行“仁政”,提出“民為貴”,“君為輕”。
莊子
墨家 主張“兼愛”和“非攻”,反對以強凌弱。
韓非
兵家 孫武 “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2)通過以上表格的完成,同學們,你能找出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這些有識之士在發(fā)表各自的政治學說中,在治理國家方面,觀點趨于對立的兩位思想家分別是誰呢?( 2分)
(3)“先人已逝,精神永存”,至今,諸子百家的各學派都留給了后人啟人深思的哲學精神,你能找出以下三個成語分別滲透了哪三家學派的精神呢?(3分)
“當仁不讓”( ) “隨遇而安”( ) “守株待兔”( )
28、閱讀下列材料:(共13分)
材料一:如下圖
材料二:“(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農(nóng)之后于焦(地名),黃帝之后于薊,帝舜之后于陳,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謀士,而師尚父為首封,封尚父于營丘,曰齊,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魯?!?BR> 請回答:
(1)材料一中①、②、③、④、⑤、⑥分別指的是哪些人?(3分 )此結構圖反映的是什么時期的哪一項制度?(2分)
(2)根據(jù)材料二指出西周被分封的有哪些對象?(3分)西周實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2分)分封的核心內(nèi)容是什么?(2分)
(3)說說與材料一和材料二有關的西周兩種制度之間有何關系?(1分)
29、公元前356年,“衛(wèi)鞅”在“孝公”支持下開始變法。這一天,在咸陽城內(nèi),一名官員正在向下面圍觀的人群大聲宣讀變法法令:“一、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二、按照在前線殺敵的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應的耕地、住宅和官職,沒有軍功,就不能享受貴族特權。三、凡是努力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多繳租稅者,免其徭役。四、建立縣制,全國劃分31個縣,由國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甭犃诉@些法令,人群中議論紛紛……
請回答:(共15分)
(1)文中“衛(wèi)鞅”指的是誰?“孝公”是哪國國君?(2分)
(2)如果你處于當時社會,假設自己是新興的封建地主階級、奴隸主舊貴族、農(nóng)民,你會對以上哪些措施有看法,是歡迎還是反對?請說出理由。(任選兩個角色作答,6分)
(3)根據(jù)材料可推斷出“衛(wèi)鞅”的變法主張屬于哪家思想學派?(1分)此次變法影響如何?(2分)
(4)后來商鞅被守舊的貴族誣告“謀反”,被車裂而死。請你說一說,商鞅變法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2分)通過這段歷史的學習,你有何感想呢?(2分)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每題2分,共5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C A B B B C A B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A C B D D A A A
題號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B B B C
26題:
(1)A秦 B魏 C齊 D楚(4分)
(2)退避三舍、臥薪嘗膽、三家分晉、田氏代齊、一鳴驚人、問鼎中原、圍魏救趙等,只要寫出春秋戰(zhàn)國時期相關的三個成語即可得6分。
27題:(1空1分,7分)
學派 代表人物 政治主張
儒家 孟子 治人要實行“仁政”,提出“民為貴”,“君為輕”。
道家 莊子 “無為而治”
墨家 墨子 主張“兼愛”和“非攻”,反對以強凌弱。
法家 韓非 主張改革,反對空談,提倡“法治”
兵家 孫武 “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2)、莊子和韓非(2分)
(3)、儒家、道家、法家(3分)
28題:
(1)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隸(3分,答對兩個給1分);西周時期的等級制度。(2分)
(2)子弟、親戚、功臣 (3分,答對一個給1分)
為了加強 對全國的統(tǒng)治(2分)
土地(2分)
(3)西周時期的等級制度是西周分封制的產(chǎn)物或者結果(1分)
29題:
(1)商鞅;秦國(2分)
(2)如果我是新興的封建地主階級:承認土地私有權,保證了我的利益。獎勵軍功使得只要我在戰(zhàn)場上殺敵立功,就可以得到以前只有奴隸主貴族才能享受的爵位和官職。這給了我掌握政權的機會,建立縣制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于國家的統(tǒng)治安定。
如果我是奴隸主舊貴族:對按軍功授予爵位這一條最為不滿,因為如果沒有軍功,就不能享受世襲的貴族特權,嚴重損害了我的利益。
如果我是農(nóng)民,我對改革表示歡迎,因為獎勵農(nóng)耕,調(diào)動了我的生產(chǎn)積極性,有利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發(fā)展,同時,加強中央集權有利于國家的安 定,能讓我安定地生產(chǎn)生活。(任選2種作答,共6分)
(3)法家;(1分)影響:經(jīng)過商鞅變法,秦國的封建經(jīng)濟得到了發(fā)展,軍隊的戰(zhàn)斗力加強,逐步成為戰(zhàn)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或者答出富國強兵即可得2分)
(3)一場變革的成功或失敗的標準,不在于實施變法的人的生與死,而在于變法的目的是否達到。商鞅雖死,但經(jīng)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jīng)濟得到發(fā)展,軍隊戰(zhàn)斗力不斷加強,成為戰(zhàn)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所以說變法是成功了。(2分)感想作答,言之有理即得2分
初一上冊歷史期中試卷及答案2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題2分,共50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意。請把所選答案填在下面表格中)
1.科學證明,人類是從古猿進化而來的。在這個進化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因素是:
A.使用火 B.直立行走 C.勞動 D.使用文字
2.下列發(fā)生在我國原始社會的大事,按先后順序正確的一組是:①農(nóng)耕已是人們主要的生產(chǎn)活動 ②制作弓箭、燒制陶器 ③使用天然火 ④人工取火
A.④③①② B.②③①④ C.③④②① D.①②③④
3.《禮記》中所說的“天下為公,選賢任能”的社會局面最早出現(xiàn)于什么時期?
A.堯舜禹時期 B.黃帝、炎帝時期
C.山頂洞人時期 D.半坡氏族時期
4.世界上的農(nóng)作物最早在我國開始種植的是
A.水稻、棉花 B.水稻、粟
C.水稻、玉米 D.粟、煙草
5.下面對西周分封制的敘述正確的有?、倌康氖菫榱遂柟陶唷、谥芴熳影淹恋睾腿嗣穹饨o諸侯讓他們鎮(zhèn)守疆土,保衛(wèi)王室?、壑T侯國受分封同時必須向周天子進義務?、芊址庵剖怪艹蔀橐粋€強盛的國家。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6.夏、商、西周是以( )為主的社會
A.青銅制造業(yè) B.商業(yè) C.農(nóng)業(yè) D.畜牧業(yè)
7.齊桓公能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的最主要原因是:
A.領土廣闊經(jīng)濟富庶 B.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進行改革
C.提出“尊王攘夷”的旗號 D.召集諸侯會盟
8.戰(zhàn)國時期的下列四國中,地理位置在最東面的是:
A.楚國 B.齊國 C.秦國 D.燕國
9.下列言論,出自右圖之人的是
A.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BR> B.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
C.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
D.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10.李冰修建都江堰主是為了
①造旅游景點 ②防洪?、劢o缺水的成都平原供水?、芄喔?BR>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1.下列選項中,對當時社會影響最大的是
A.牛耕的推廣 B.都江堰的修筑
C.商業(yè)與城市的興盛 D.鐵制農(nóng)具的廣泛使用
12.下列關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文藝和科技說法不正確的是:
A.《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匯集的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詩歌
B.屈原是戰(zhàn)國后期楚國人。他運用楚國的方言和民歌形式,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的詩歌體裁──楚辭
C.扁鵲是戰(zhàn)國時期的名醫(yī)。他總結出望聞問切4種診斷疾病的方法,并一直被后來的中醫(yī)沿用
D.迄今為止我國發(fā)現(xiàn)的最完整、最大的青銅編鐘是曾侯乙墓編鐘
13.假如戰(zhàn)國時期一個楚國的農(nóng)民給遠在齊國的朋友寫信,最可能寫在什么材料上?
A.竹簡 B.青銅器 C.紙 D.絲帛
14.俗話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睆乃鶎W知識看,最早指出類似觀點的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韓非
15.公元前613年,魯國天文學家觀測并記錄了一顆彗星掃過北斗,你認為當時記載這一天文現(xiàn)象的文字應該是
A.甲骨文 B.金文 C.銘文 D.大篆
16.戰(zhàn)國時期出現(xiàn)百家爭鳴局面的原因主要是:
A.戰(zhàn)國時期,各國競相改革,社會急劇變化。
B.有文化知識的士到處游說講學,形成不同學派。
C.諸子百家相互辯駁,互相影響。
D.鐵器和牛耕技術的應用與推廣。
17.下面對秦朝統(tǒng)一的說法正確的有 ①秦朝統(tǒng)一時間是公元前221年②秦朝的都城設在咸陽。秦朝的統(tǒng)一,順應了歷史發(fā)展的趨勢 ③秦朝的統(tǒng)一結束了春秋戰(zhàn)國以來的諸侯分立和相互混戰(zhàn),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上大一統(tǒng)的局面?、芮爻y(tǒng)一,嚴重危害人民的生產(chǎn)、生活和生命安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8.下面對長城的說法正確的有?、賾?zhàn)國末年,秦、趙、燕為防止匈奴南下相繼修筑長城 ②秦朝統(tǒng)一后,利用戰(zhàn)國時期秦、趙、燕三國北部原有長城進行增補?、矍爻L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全長一萬多里 ④長城凝結著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是世界人類古代文明的一大奇跡。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9.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農(nóng)民起義是
A.陳勝吳廣起義 B.劉邦項羽起義
C.李自成起義 D.太平天國運動
20.公元前202年,劉邦率大軍將項羽包圍在垓下。他讓士兵都唱起楚歌,楚軍思念家鄉(xiāng),紛紛潰散。最能體現(xiàn)這一故事的成語是
A.破釜沉舟 B.四面楚歌 C.揭竿而起 D.打草驚蛇
21.“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和“焚書坑儒”最相似之處是
A.實施結果 B.實施過程 C.實施目的 D.實施背景
22.西漢初年對匈奴采取“和親”政策,漢武帝時期對匈奴采取攻勢,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漢武帝態(tài)度比漢初皇帝強硬
B.漢武帝時期經(jīng)濟繁榮國力強盛
C.漢武帝時,“和親”政策不起作用
D.漢武帝時匈奴勢力衰弱
23.下面發(fā)生在兩漢時期的幾個歷史事件中,使匈奴不能再與西漢抗衡的是:
A.公元前200年漢高祖率軍抵御匈奴
B.公元前119年衛(wèi)青、霍去病出擊匈奴
C.漢武帝派兵攻打匈奴,奪得河套地區(qū)
D.東漢時期竇固、竇憲出擊北匈奴
24.從戰(zhàn)國“百家爭鳴”到西漢“獨尊儒術”的轉變從本質(zhì)上體現(xiàn)了
A.大一統(tǒng)局面的形成 B.中央集權的強化
C.加強思想控制 D.注重儒家學說
25.下列事件中最能體現(xiàn)我國民族關系主流的是
A.秦漢之際,冒頓單于統(tǒng)一蒙古草原
B.漢武帝時,對匈奴用兵,奪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qū)
C.呼韓邪單于歸漢和昭君出塞
D.公元前1世紀中期,匈奴分裂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6題15分,27題15分,第28題20分,共50分。)
26.(15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衛(wèi)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孝公曰:“善?!币孕l(wèi)鞅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
──司馬遷《史記·商鞅列傳》
材料二: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回師決浮云,諸侯盡西來。
──李白
(1)材料一中“衛(wèi)鞅”指誰?“孝公”指哪國國君?這一理論屬哪家學派?(3分)
(2)商鞅變法的內(nèi)容及其作用是什么?(6分)
(3)材料一與材料二之間有何聯(lián)系?材料二中的秦王是誰?“掃六合”是什么意思?起止時間?有何意義?(6分)
27.(15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昭君和親以后,“邊城晏閉,牛馬遍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
──《漢書》
材料二:漢武雄圖載史篇,長城萬里遍烽煙,何如一曲琵琶好,鳴鏑無聲五十年。
──翦伯贊《題昭君墓》
請回答:
(1)材料一是怎樣評價昭君出塞的作用的?(3分)
(2) 材料二的前兩句反映的是什么事情?后兩句指的是什么事情?(4分)
(3)從材料二來看,翦伯贊對昭君出塞持什么態(tài)度?為什么?(5分)
(4)這兩段材料共同表達了一種什么愿望?(3分)
28、(20分)觀看兩幅圖片后,回答下列問題:
(1)伴隨著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開通了。那時的西域是指現(xiàn)在的什么地方?(2分)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時間、目的及其意義是什么?(4分)
(2)按由東向西的順序?qū)懗鲈撀肪€所經(jīng)主要地點。(4分)該路線的開通,反映了西漢實行怎樣的對外政策?(2分)
(3)西漢為保證“絲綢之路”暢通設置什么機構或官職?有何意義?(4分)
(4)今天的亞歐大陸橋東起連云港,西至鹿特丹,被譽為“現(xiàn)代絲綢之路”。請分析一下亞歐大陸橋的經(jīng)濟、政治意義?(4分)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題2分,共50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意。請把所選答案填在下面表格中。)
題號123456789101112131415
答案CCABCCBBABDCAAD
題號16171819202122232425
答案ABCABCBBBC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6題15分,27題15分,第28題20分,共50分。)
26.(1)商鞅、秦國、法家(3分)
(2)內(nèi)容:①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②獎勵耕戰(zhàn),生產(chǎn)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jù)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③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3分)
作用:經(jīng)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jīng)濟得到發(fā)展,軍隊的戰(zhàn)斗力不斷加強,發(fā)展成為戰(zhàn)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3分)
(3)商鞅變法為秦朝統(tǒng)一奠定了經(jīng)濟基礎。嬴政。滅六國,完成統(tǒng)一。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4分)結束了長期分裂割據(jù)的局面,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是歷史上的巨大進步。(2分)
27.(1)材料一認為昭君出塞使北方邊鎮(zhèn)安定,社會生產(chǎn)發(fā)展,匈奴與漢朝友好相處。(3分)(2)前兩句反映的是西漢武帝時與匈奴的戰(zhàn)爭,后兩句指的是昭君出塞。(4分)(3)持贊同態(tài)度。(1分)因為昭君出塞平息了漢匈之間的戰(zhàn)爭,昭君為漢匈兩族的友好相處和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4分)
(4)兩段材料都表達了希望邊鎮(zhèn)安寧,社會秩序安定,民族友好交往和相處的愿望。(3分)
28.(1)指現(xiàn)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是今天x疆地區(qū)和更遠的地方。(2分)公元前138年;聯(lián)絡大月氏夾擊匈奴;加強了漢與西域之間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4分)
(2)長安-河西走廊、今x疆境內(nèi)-西亞-歐洲。(4分)對外開放政策。(2分)
(3)西域都護。(2分)意義:從此,今x疆地區(qū)開始隸屬中央政府的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分)
(4)交通運輸先行有利于東西方之間物品與信息交流;創(chuàng)造有利于我國經(jīng)濟建設的和平周邊環(huán)境;推動沿線各國經(jīng)濟與國際貿(mào)易發(fā)展等。(只要言之有理,每一條2分,本小題滿分4分)
初一上冊歷史期中試卷及答案3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題2分,共50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意。請把所選答案填在下面表格中)
1.科學證明,人類是從古猿進化而來的。在這個進化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因素是:
A.使用火 B.直立行走 C.勞動 D.使用文字
2.下列發(fā)生在我國原始社會的大事,按先后順序正確的一組是:①農(nóng)耕已是人們主要的生產(chǎn)活動 ②制作弓箭、燒制陶器 ③使用天然火 ④人工取火
A.④③①② B.②③①④ C.③④②① D.①②③④
3.《禮記》中所說的“天下為公,選賢任能”的社會局面最早出現(xiàn)于什么時期?
A.堯舜禹時期 B.黃帝、炎帝時期
C.山頂洞人時期 D.半坡氏族時期
4.世界上的農(nóng)作物最早在我國開始種植的是
A.水稻、棉花 B.水稻、粟
C.水稻、玉米 D.粟、煙草
5.下面對西周分封制的敘述正確的有 ①目的是為了鞏固政權?、谥芴熳影淹恋睾腿嗣穹饨o諸侯讓他們鎮(zhèn)守疆土,保衛(wèi)王室 ③諸侯國受分封同時必須向周天子進義務?、芊址庵剖怪艹蔀橐粋€強盛的國家。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6.夏、商、西周是以( )為主的社會
A.青銅制造業(yè) B.商業(yè) C.農(nóng)業(yè) D.畜牧業(yè)
7.齊桓公能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的最主要原因是:
A.領土廣闊經(jīng)濟富庶 B.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進行改革
C.提出“尊王攘夷”的旗號 D.召集諸侯會盟
8.戰(zhàn)國時期的下列四國中,地理位置在最東面的是:
A.楚國 B.齊國 C.秦國 D.燕國
9.下列言論,出自右圖之人的是
A.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BR> B.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
C.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
D.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10.李冰修建都江堰主是為了
①造旅游景點?、诜篮椤、劢o缺水的成都平原供水?、芄喔?BR>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1.下列選項中,對當時社會影響最大的是
A.牛耕的推廣 B.都江堰的修筑
C.商業(yè)與城市的興盛 D.鐵制農(nóng)具的廣泛使用
12.下列關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文藝和科技說法不正確的是:
A.《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匯集的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詩歌
B.屈原是戰(zhàn)國后期楚國人。他運用楚國的方言和民歌形式,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的詩歌體裁──楚辭
C.扁鵲是戰(zhàn)國時期的名醫(yī)。他總結出望聞問切4種診斷疾病的方法,并一直被后來的中醫(yī)沿用
D.迄今為止我國發(fā)現(xiàn)的最完整、最大的青銅編鐘是曾侯乙墓編鐘
13.假如戰(zhàn)國時期一個楚國的農(nóng)民給遠在齊國的朋友寫信,最可能寫在什么材料上?
A.竹簡 B.青銅器 C.紙 D.絲帛
14.俗話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從所學知識看,最早指出類似觀點的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韓非
15.公元前613年,魯國天文學家觀測并記錄了一顆彗星掃過北斗,你認為當時記載這一天文現(xiàn)象的文字應該是
A.甲骨文 B.金文 C.銘文 D.大篆
16.戰(zhàn)國時期出現(xiàn)百家爭鳴局面的原因主要是:
A.戰(zhàn)國時期,各國競相改革,社會急劇變化。
B.有文化知識的士到處游說講學,形成不同學派。
C.諸子百家相互辯駁,互相影響。
D.鐵器和牛耕技術的應用與推廣。
17.下面對秦朝統(tǒng)一的說法正確的有?、偾爻y(tǒng)一時間是公元前221年②秦朝的都城設在咸陽。秦朝的統(tǒng)一,順應了歷史發(fā)展的趨勢?、矍爻慕y(tǒng)一結束了春秋戰(zhàn)國以來的諸侯分立和相互混戰(zhàn),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上大一統(tǒng)的局面?、芮爻y(tǒng)一,嚴重危害人民的生產(chǎn)、生活和生命安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8.下面對長城的說法正確的有?、賾?zhàn)國末年,秦、趙、燕為防止匈奴南下相繼修筑長城?、谇爻y(tǒng)一后,利用戰(zhàn)國時期秦、趙、燕三國北部原有長城進行增補?、矍爻L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全長一萬多里?、荛L城凝結著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是世界人類古代文明的一大奇跡。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9.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農(nóng)民起義是
A.陳勝吳廣起義 B.劉邦項羽起義
C.李自成起義 D.太平天國運動
20.公元前202年,劉邦率大軍將項羽包圍在垓下。他讓士兵都唱起楚歌,楚軍思念家鄉(xiāng),紛紛潰散。最能體現(xiàn)這一故事的成語是
A.破釜沉舟 B.四面楚歌 C.揭竿而起 D.打草驚蛇
21.“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和“焚書坑儒”最相似之處是
A.實施結果 B.實施過程 C.實施目的 D.實施背景
22.西漢初年對匈奴采取“和親”政策,漢武帝時期對匈奴采取攻勢,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漢武帝態(tài)度比漢初皇帝強硬
B.漢武帝時期經(jīng)濟繁榮國力強盛
C.漢武帝時,“和親”政策不起作用
D.漢武帝時匈奴勢力衰弱
23.下面發(fā)生在兩漢時期的幾個歷史事件中,使匈奴不能再與西漢抗衡的是:
A.公元前200年漢高祖率軍抵御匈奴
B.公元前119年衛(wèi)青、霍去病出擊匈奴
C.漢武帝派兵攻打匈奴,奪得河套地區(qū)
D.東漢時期竇固、竇憲出擊北匈奴
24.從戰(zhàn)國“百家爭鳴”到西漢“獨尊儒術”的轉變從本質(zhì)上體現(xiàn)了
A.大一統(tǒng)局面的形成 B.中央集權的強化
C.加強思想控制 D.注重儒家學說
25.下列事件中最能體現(xiàn)我國民族關系主流的是
A.秦漢之際,冒頓單于統(tǒng)一蒙古草原
B.漢武帝時,對匈奴用兵,奪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qū)
C.呼韓邪單于歸漢和昭君出塞
D.公元前1世紀中期,匈奴分裂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6題15分,27題15分,第28題20分,共50分。)
26.(15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衛(wèi)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孝公曰:“善?!币孕l(wèi)鞅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
──司馬遷《史記·商鞅列傳》
材料二: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回師決浮云,諸侯盡西來。
──李白
(1)材料一中“衛(wèi)鞅”指誰?“孝公”指哪國國君?這一理論屬哪家學派?(3分)
(2)商鞅變法的內(nèi)容及其作用是什么?(6分)
(3)材料一與材料二之間有何聯(lián)系?材料二中的秦王是誰?“掃六合”是什么意思?起止時間?有何意義?(6分)
27.(15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昭君和親以后,“邊城晏閉,牛馬遍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
──《漢書》
材料二:漢武雄圖載史篇,長城萬里遍烽煙,何如一曲琵琶好,鳴鏑無聲五十年。
──翦伯贊《題昭君墓》
請回答:
(1)材料一是怎樣評價昭君出塞的作用的?(3分)
(2) 材料二的前兩句反映的是什么事情?后兩句指的是什么事情?(4分)
(3)從材料二來看,翦伯贊對昭君出塞持什么態(tài)度?為什么?(5分)
(4)這兩段材料共同表達了一種什么愿望?(3分)
28、(20分)觀看兩幅圖片后,回答下列問題:
(1)伴隨著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開通了。那時的西域是指現(xiàn)在的什么地方?(2分)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時間、目的及其意義是什么?(4分)
(2)按由東向西的順序?qū)懗鲈撀肪€所經(jīng)主要地點。(4分)該路線的開通,反映了西漢實行怎樣的對外政策?(2分)
(3)西漢為保證“絲綢之路”暢通設置什么機構或官職?有何意義?(4分)
(4)今天的亞歐大陸橋東起連云港,西至鹿特丹,被譽為“現(xiàn)代絲綢之路”。請分析一下亞歐大陸橋的經(jīng)濟、政治意義?(4分)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題2分,共50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意。請把所選答案填在下面表格中。)
題號123456789101112131415
答案CCABCCBBABDCAAD
題號16171819202122232425
答案ABCABCBBBC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6題15分,27題15分,第28題20分,共50分。)
26.(1)商鞅、秦國、法家(3分)
(2)內(nèi)容:①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②獎勵耕戰(zhàn),生產(chǎn)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jù)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③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3分)
作用:經(jīng)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jīng)濟得到發(fā)展,軍隊的戰(zhàn)斗力不斷加強,發(fā)展成為戰(zhàn)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3分)
(3)商鞅變法為秦朝統(tǒng)一奠定了經(jīng)濟基礎。嬴政。滅六國,完成統(tǒng)一。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4分)結束了長期分裂割據(jù)的局面,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是歷史上的巨大進步。(2分)
27.(1)材料一認為昭君出塞使北方邊鎮(zhèn)安定,社會生產(chǎn)發(fā)展,匈奴與漢朝友好相處。(3分)(2)前兩句反映的是西漢武帝時與匈奴的戰(zhàn)爭,后兩句指的是昭君出塞。(4分)(3)持贊同態(tài)度。(1分)因為昭君出塞平息了漢匈之間的戰(zhàn)爭,昭君為漢匈兩族的友好相處和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4分)
(4)兩段材料都表達了希望邊鎮(zhèn)安寧,社會秩序安定,民族友好交往和相處的愿望。(3分)
28.(1)指現(xiàn)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是今天x疆地區(qū)和更遠的地方。(2分)公元前138年;聯(lián)絡大月氏夾擊匈奴;加強了漢與西域之間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4分)
(2)長安-河西走廊、今x疆境內(nèi)-西亞-歐洲。(4分)對外開放政策。(2分)
(3)西域都護。(2分)意義:從此,今x疆地區(qū)開始隸屬中央政府的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分)
(4)交通運輸先行有利于東西方之間物品與信息交流;創(chuàng)造有利于我國經(jīng)濟建設的和平周邊環(huán)境;推動沿線各國經(jīng)濟與國際貿(mào)易發(fā)展等。(只要言之有理,每一條2分,本小題滿分4分)
本內(nèi)容由七年級上冊試卷欄目提供,想查看更多內(nèi)容可繼續(xù)瀏覽初一上學期試題欄目。
本內(nèi)容由七年級上冊試卷欄目提供,想查看更多內(nèi)容可繼續(xù)瀏覽初一上學期試題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