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語文《永生的眼睛》教案

字號:


    《永生的眼睛》通過寫琳達一家人無私捐贈眼睛角膜的故事,贊美了他們高尚的情操,使我們感受到了人生的價值不是索取,而是奉獻。下面是出國留學網(wǎng)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下冊語文《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教案,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下冊語文《永生的眼睛》教案(一)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6個生字,并認識本課的相關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
    3.讀懂課文內(nèi)容,對死后器官捐獻的行為產(chǎn)生敬佩之情,從而改變傳統(tǒng)的看法,并培養(yǎng)學生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無私奉獻的優(yōu)秀品質(zhì)。
    4.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進行生動細致的描寫,從而表現(xiàn)人物精神破內(nèi)置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對死后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高興和驕傲。
    教學難點:
    體會含義深刻的詞句,領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準備:
    1.師生共同查找搜集關于“器官捐贈”的資料或者故事。
    2.了解周圍的人對捐贈器官的看法和態(tài)度,以及具體原因。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情,導入課題
    (一)談話激情。
    師:同學們,還記得那個盲姑娘安靜嗎?她用小手觸摸著美麗的春天,用心靈感受著生命的美好,卻無法看到真正多姿多彩的世界。如果她能有一雙明亮的眼睛,那該多好啊!可是,像安靜一樣的盲人,僅僅在中國就有500萬人,他們在黑暗的世界里度過了一生。那么盲人的生活究竟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感受一下。(學生閉眼感受)
    師:回憶你剛才的感覺,說說假如你就是那些盲人,你最渴望什么?(學生發(fā)言)
    師:是啊,他們多么渴望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啊!
    (二)導入課題。
    師: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同學包括老師都有一雙明亮的眼睛,我們是多么幸福啊,那如何才能讓我們的眼睛得到永生呢?相信讀了美國著名的作家琳達·里弗斯的一篇回憶文章(板書課題:永生的眼睛)之后,我們就能找到答案。請大家齊讀課題。(生齊讀)
    (三)提示學習方法,明確學習目標。
    師: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先請同學們讀自讀提示,看看給我們學習提出了幾個要求?
    學生讀,交流明白:第一個要求就是說說琳達一家人為了讓盲人重見光明,他們是怎么做的。第二個要求就是從課文中找出含有“驕傲“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第三個要求就是聯(lián)系上下文,討論討論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二、初讀課文,識字詞,理清脈絡
    (一)學生自讀課文,認讀生字詞。
    (二)檢查自讀情況。
    出示詞語:
    籠罩 流淌 捐贈 器官 盲童 酷愛 屢屢
    遵從 失明 樓主 突如其來 不假思索 不顧一切
    熱淚盈眶 與世長辭 重見天日 奪眶而出
    指名讀,要求讀準。
    師引導:課文我們能讀得有感情,其實每個詞語也有自己的感情色彩,請同學們帶著對詞語的理解一起讀。(生齊讀)
    (三)學生自讀課文,思考:琳達一家哪些人為了讓盲人重見光明做了些什么?學生匯報,師生共同梳理,老師板書:
    捐贈眼角膜
    媽媽爸爸溫迪
    三、抓重點詞句體會情感
    (一)生默讀課文,勾畫出有“驕傲”的句子。
    (二)根據(jù)學生的匯報,引導學生體會。
    1.溫迪告訴我:“媽媽,我真為你、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驕傲?!?BR>    出示句子,師提問:溫迪為什么為母親、外公所做的一切驕傲呢?
    學生思考發(fā)言。(因為外公把外婆的眼睛角膜捐贈給了別人;溫迪的媽媽把外公的眼睛角膜捐贈了出去)
    師:是啊,有了他們的捐贈,就會有盲人可以重見光明,為別人帶來了幸福,多么令人驕傲啊!我們一起通過朗讀表達出文帝的驕傲吧!(生齊讀)
    2.這次,我為自己的女兒——14歲的溫迪而驕傲!
    你們還找到有“驕傲”的句子嗎?根據(jù)學生回答,出示句子:
    這次,我為自己的女兒——溫迪而驕傲。
    (1)引導學生讀句子,并和自己勾畫的句子比較,看有什么區(qū)別?
    (2)明白“!”的作用。
    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少了“!”和“14歲”,引導學生明白加上“!”,表達的感情更強烈些,順勢指導讀出“驕傲、自豪“的語氣。
    (3)體會強調(diào)“14歲”的原因。
    師:作者為什么要強調(diào)“14歲的溫迪“呢?
    如果學生對于這個問題犯難,可引導學生看前文,琳達的母親去世后捐贈眼角膜時,琳達也是14歲,可她們的態(tài)度卻截然不同。
    (4)比較琳達和溫迪的態(tài)度。
    師:琳達14歲時和溫迪14歲時對捐贈器官的態(tài)度有什么不一樣呢?請同學們在課文中畫出相關的句子。
    學生匯報:
    我痛苦難忍,不顧一切地沖進了自己的房間?!澳阍趺茨茏屗麄冞@樣對待媽媽!”我沖著爸爸哭喊,“媽媽完整地來到世上,也應該完整地離去?!?BR>    師:琳達當時對于捐贈媽媽的眼角膜是什么感受?為什么?(學生發(fā)言)
    根據(jù)學生發(fā)言引導學生深情齊讀——我痛苦難忍,不顧一切地沖進了自己的房間?!澳阍趺茨茏屗麄冞@樣對待媽媽!”我沖著爸爸哭喊,“媽媽完整地來到世上,也應該完整地離去?!?BR>    (5)體會重點句的含義,找到琳達態(tài)度變化的原因。
    師追問:如果你們遇到這樣的事情,你會是什么看法呢?(生發(fā)言,引導學生產(chǎn)生情感共鳴)
    師:是啊,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最疼愛我們的人,也是我們最愛的人,大多數(shù)人都希望自己的媽媽完整的來到這個世界上,也能完整的離去??墒?,琳達的態(tài)度后來發(fā)生了變化,是誰讓她改變了看法?(琳達的父親和溫迪)
    師:父親、溫迪的哪些言行深深地影響著琳達,也影響著在座的同學們?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勾畫出相關句子,還可以簡單地寫下自己的感受。(生自由度,勾畫,潛心體會)
    學生匯報,根據(jù)學生匯報,相機引導體會句子。
    ①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于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死后的身體有助于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師:父親在說這話時是怎樣的語氣?(平靜)
    指名讀出父親的平靜,其他同學并思考:父親說這話時為什么那么平靜呢?
    引導學生理解父親認為死后器官對自己沒有用處,但是對別人卻有很大的幫助,因而捐贈是理所當然的。
    師:從這句話中,你能感受到琳達的父母是怎樣的人?
    師:的確只有這種為他人著想,、無私奉獻的人才會為壯舉而感到平靜,讓我們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父親的那份平靜吧!(生齊讀)
    師過渡:父親和溫迪還有那些言行影響著琳達?
    ②父親愉快地告訴我,他去世后要捐贈所有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角膜。
    師:父親不只是有美好的想法,而且他決定在去世后捐贈所有完好的器官多么偉大呀,我們一起用朗讀贊美這位偉大的老人。(生齊讀)
    師:為什么父親特別強調(diào)要捐贈眼角膜呢?根據(jù)學生回答出示:
    “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并像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多么美妙。當你們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們會為我自豪!”
    指導看課文插圖溫迪的畫,師:誰能用一句話來形容文帝畫的馬?(學生發(fā)言)引導總結(jié)為一個詞,那就是——栩栩如生。
    出示盲童的畫
    師:這是一位盲童的畫,你覺得畫得怎樣?和溫迪的比一比有什么差別?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差別呢(因為溫迪有一雙明亮的眼睛,而盲童沒有)
    師:所以父親特別強調(diào)要捐贈眼角膜因為他覺得——(引導齊讀)“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并像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多么美妙。當你們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們會為我自豪!”
    ③你想過什么也看不見會有多么痛苦嗎!我死后,也學外公將眼睛角膜捐給失明的人,讓他們重見天日。
    師:其實盲人沒有眼睛,遠不止是不能畫出美麗的畫,他們還要面臨許多痛苦,那么他們會面臨什么痛苦呢?(學生大膽發(fā)言)
    師:14歲的溫迪也感受了盲人的痛苦,讓我們一起讀——出示句子(你想過什么也看不見會有多么痛苦嗎!我死后,也學外公將眼睛角膜捐給失明的人,讓他們重見天日。)
    引導想象眼角膜的作用:
    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并像_________________,那多么美妙。當你們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們會為我自豪!”
    過渡:聽了溫迪的話,琳達徹底領悟到父親留下的遠非一副眼角膜。出示句子:
    在這一刻,我真正領悟到了父親留下的遠非一副眼角膜!
    生齊讀這句話,思考:父親還留下了什么?(引導學生領會: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為他人無私奉獻……)
    師出示句子:這次,我為自己的女兒——14歲溫迪而驕傲!
    師引導:在這次交談中,14歲女兒讓我明白了要為他人著想,要無私奉獻的道理,所以我為女兒感到驕傲和自豪。
    四、拓展深化內(nèi)涵。
    (一)資料補充。
    師:其實課文到這里并沒有結(jié)束,原文中還這樣寫道:
    那天,我緊緊摟著溫迪。沒有想到,僅僅是兩周之后,我再一次為器官捐獻組織簽署了同意書。我的可愛的女兒,才華橫溢的小溫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喪生了……當我簽字時,她的話兒仍縈繞在我耳際:“你想過什么也看不見會有多么痛苦嗎!”
    失去溫迪三周后,我收到奧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寫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F(xiàn)在,兩位昔日盲人已重見天日。他們成為你女兒——一位極其熱愛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紀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麗……”我的金發(fā)的溫迪手中的畫筆仿佛還在不輟chuò地揮動著,她的碧眼仍然閃爍著驕傲的光芒。
    師:此時,琳達不再悲傷,因為她又一次想起父親的話(出示):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于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死后的身體有助于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并像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多么美妙。當你們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們會為我自豪!(生齊讀)
    (二)深化內(nèi)涵,升華情感
    師:上課前,我們就提出了“眼睛如何能得到永生”這個問題,現(xiàn)在你們明白嗎?(學生大膽發(fā)言)永生的只是眼睛嗎?還有什么也得到永生?
    師總結(jié):同學們,永生的不僅僅是眼睛,還有生命。自古以來都有人追求長生不老,其實真正能讓我們得到永生的是無私的愛心,只有愛心才是永恒的!
    五、布置作業(yè)(任選一題完成)
    (一)思考自己最喜歡文中的誰?并對他(她)寫幾句話。
    (二)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和之前他們的態(tài)度作比較,了解他們的看法變化。
    (三)自己重新思考“捐贈器官”這個問題,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寫一篇讀后感。
    四年級下冊語文《永生的眼睛》教案(二)
    【教學目標】
    1.按課文前的“連接語”中的要求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2.體會作者在三位親人去世后捐獻角膜過程中的情感和認識上的變化,體會人物所要表現(xiàn)的崇高品質(zhì)。
    3.學生領悟有一定內(nèi)涵的語句的含義,培養(yǎng)其有感情地朗讀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搜集有關包括眼角膜在內(nèi)的器官捐贈資料。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提出問題,搜集資料。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詩歌引入,鋪墊情感。
    1.出示詩歌:《你的眼睛》
    像遠方淡藍的大海,
    那永恒的痛苦,
    像塵土隱沒在你的眼中。
    你的眼睛是清泉,
    它的希望的光照著我,
    通過流水的閃爍,
    宛如水底的珍珠。
    2.(教師朗誦)這是一位曾經(jīng)遠離光明的人,在接受眼角膜移植手術重見光明后,為了表達內(nèi)心的感受而寫下來的。是誰為他捐贈了角膜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永生的眼睛》。
    3.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二、初讀課文,感知語言。
    1.一讀,做到不漏讀、不錯讀,教師指導朗讀難以讀通的的句子,引導學生正音(捐贈、盲童、熱淚盈眶、屢次、遵從、摟住),注意多音字“重”的讀音。
    2. 再讀,邊讀邊思考邊動筆,畫出令自己深受感動的語句和段落,并在旁邊做簡單的批注。
    三、讀中品味,領悟情感。
    1.全班交流,學生讀出自己圈劃的部分,并聯(lián)系談談自己的理解。
    2.根據(jù)學生回答,隨機出示父親“教育”我的兩段話,重點研讀:
    (1)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于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死后的身體能有助于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①讀,自由談感受。
    ②為什么說給予別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是最珍貴的?(結(jié)合課前查閱的有關器官捐獻的資料,談感悟)
    ③如果是你,你能給予他人哪些東西?
    (2)“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并像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多么美妙!”我的女兒溫迪自幼酷愛畫馬,她的作品屢屢獲獎。父親接著說:“當你們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們會為我自豪!”
    ①讀,質(zhì)疑。
    ②文中的“我”是誰?為什么會為“我”而感到自豪?從中體會到什么?
    ③如果你是那個接受眼角膜的盲童,在他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見到了世界、見到了陽光,見到了夢中的親人……你最想跟溫迪的外公,那個無私捐獻眼角膜將你從黑暗帶向光明的人說些什么呢?
    (3)把父親的兩段耐人尋味的話連起來讀一讀,把自己體會到的情感送進去。
    四、設置懸念,引發(fā)下文。
    1.大家回憶一下,作者也就是文中的琳達,一開始當她得知父親要無償捐獻離開人世的媽媽的眼角膜的時候,她的心情是怎么樣的?當她聽了父親的話以后,情感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2.琳達把外公捐贈器官的心愿告訴她心愛的女兒——溫迪時,她會有怎樣的表現(xiàn)?
    3.那個寫詩的人的眼角膜是爺爺捐的嗎?這個問題學生心中有疑惑,老師也很想知道,那么我們一同期待。
    四年級下冊語文《永生的眼睛》教案(三)
    學習目標
    ①認識6個生字。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優(yōu)秀品質(zhì)。
    ③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進行生動細致的描寫,從而表現(xiàn)人物精神品質(zhì)的寫作方法。
    課前準備
    ①按課文前的“連接語”中的要求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②師生共同搜集有關器官捐獻的資料及相關事例。
    ③小調(diào)查:問問你身邊的人們,他們對器官捐獻的事情了解多少?他們愿意捐獻自己的器官嗎,為什么?
    A案
    ●閱讀資料,交流感受
    ①教師導入:《觸摸春天》中盲女孩安靜是那樣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她多么盼望也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呀!請同學們快速閱讀下面的資料:
    (投影出示)
    資料一:據(jù)衛(wèi)生部統(tǒng)計,我國目前約有400萬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過角膜移植手術復明,但由于供體角膜匱乏,我國每年僅實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術,數(shù)百萬的患者還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資料二:目前美國有超過84000多名患者登記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鐘就會有一個新的登記等待患者。2004年僅有30%的等待者獲得了器官移植,而剩余的70%的等待者必須繼續(xù)等待他們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不幸的是,每天有16個人會因為無法等到器官移植而喪失生命。
    ②看了這兩段資料,心中有什么話要說?
    引導學生談一談對器官移植的看法:假如自己的父母要求在死后捐獻器官或遺體,你會同意嗎?你是否愿意在死后捐獻自己的器官或遺體?
    ●熟讀精思,探究文本
    ①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永生的眼睛,相信同學們學習之后一定會對器官移植產(chǎn)生新的看法。
    ②檢查預習情況:輪讀課文,認讀生字詞。
    ③仔細閱讀,邊讀邊把令你感受很深的句子畫出來,想一想從這些句子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④在小組長的組織下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比一比哪個小組最會學習。
    ⑤小組選派代表進行匯報,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重點進行研讀:
    研讀重點:文章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為題?
    研讀重點:父親教育“我”的兩段話。
    a.投影出示: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于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死后的身體能有助于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引導學生結(jié)合課前查閱的有關器官捐獻的資料,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感悟:你可以給予他人哪些東西?為什么說給予別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是最珍貴的?
    b.投影出示: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并像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多么美妙!當你們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們會為我自豪!
    引導學生討論:第二處語言與第一處語言有什么關系?
    c.把父親的這兩段耐人尋味的話連起來讀一讀,談談自己的感悟。
    研讀重點:含有“驕傲”一詞的句子。
    a.引導學生說一說誰為誰感到驕傲,為什么感到驕傲,從中體會到什么?
    b.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語句。
    ⑥課文到這里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并沒有結(jié)束。下面請同學們輕聲讀一讀故事原文的結(jié)尾,讀后交流自己的感受。(出示投影)
    沒有想到,僅僅是兩周之后,我再一次為器官捐獻組織簽署了同意書。我的可愛的女兒,才華橫溢的小溫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喪生了……當我簽字時,她的話兒縈繞在我耳際:
    “你想過什么也看不見會有多么痛苦嗎!”
    失去溫迪二周后,我收到一封來自俄勒岡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寫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現(xiàn)在,兩位昔日盲人已重見天日。他們成為您女兒──一位極其熱愛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紀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麗……”
    我的金發(fā)的溫迪手中的畫筆依舊不輟地揮動著,她的碧眼仍然閃爍著驕傲的光芒。
    ●大膽評議,深化感受
    ①評價人物:文中的一家人你最喜歡誰,為什么?
    引導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之后請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從而進一步通過朗讀品出言中之美,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
    ②評價作品:你認為這篇文章哪些地方寫得好,為什么?是否還有不足,應如何修改?
    鼓勵學生從作者的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等多角度進行大膽評議,發(fā)表不同看法。
    ●交流體會,延伸課外
    學完課文,你對器官捐獻有什么新的體會?你打算做些什么?
    鼓勵學生課后通過辦板報、廣播、寫倡議書等方式向家長及社會宣傳器官捐獻的意義。
    (內(nèi)蒙古包頭市吳秀玲)
    B案
    ●激趣談話,導入新課
    ①盲姑娘只能用于觸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雙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F(xiàn)代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讓許多和盲姑娘有著類似遭遇的人們有了恢復健康的可能。
    (師生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器官捐獻的資料)
    ②板書課題,激發(fā)讀書興趣。
    生命是美好的,誰不熱愛寶貴的生命呢?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看看琳達一家人為了讓盲人重見光明是怎樣做的吧。
    ●自學反饋,質(zhì)疑問難
    ①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引導學生進行正音。
    ②說說琳達一家為了讓盲人重見光明是怎樣做的?
    ③質(zhì)疑問難,師生共同幫助解決。
    ●品讀課文,感受語言美
    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畫出令自己深受感動的語句和段落,并在旁邊做簡單的批注。
    ②討論交流:課文中的哪些語句深深地感動了你?請你為大家聲情并茂地讀一讀,并說說為什么會感動你。
    ③課文的最后一段連續(xù)用到了“驕傲”這個詞語,讓我們把帶有“驕傲”一詞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并討論討論: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賞讀課文,感受人性美
    ①課文中的故事感人至深,請你帶著自己的感受朗讀全文。
    ②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讀好人物的對話。
    ③交流感想:讀過課文之后,你又產(chǎn)生了哪些新的感受,與同學們談一談??梢詫ξ闹械哪?BR>    個人物發(fā)表看法,也可以對事情本身闡發(fā)議論。
    ●課外拓展,實踐活動
    ①向你身邊的人講述這個故事,并結(jié)合課前搜集的資料向他們宣傳器官捐獻的意義。
    ②寫一封倡議書,號召你的小伙伴參與到器官捐獻的事業(yè)中來。
    四年級下冊語文《永生的眼睛》教案(四)
    教學目標:
    1、認識生詞6個:栩栩如生、屢次、況且、簽字、移植、昔日。學習多音字:給。
    2、通過多種辦法,解決不理解的詞、句。
    3、讀課文,感知語言。初步體會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對死后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高興和驕傲。
    第一課時
    一、課前談話:
    同學們,你們喜歡名言嗎?誰給大家說一句?老師也喜歡名言,送給大家三句。(出示:毛主席說:“有的人死得重于泰山,有的人死得輕于鴻毛?!标翱思艺f:“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蔽奶煜檎f:“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誰能大聲地給大家讀讀?(生讀)相信你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對這三句名言會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情境入課:
    前些天,程老師在“大寶真情互動”的電視節(jié)目中看到了一個真實的、感人的故事。就在去年,34歲的電視臺記者阿紅因患癌癥去世了,這是阿紅清醒時留下的最后一段寶貴的聲音。出示:“我要把自己這雙眼睛,獻給那些失去光明的人,讓他們能夠看到祖國的大好河山……”她在清醒時留下的最后一封信里寫道:“朋友,雖然我們從來沒有見過面,但是我的生命在你的眼睛里延續(xù)著,祝福你,祝你好好保護自己的眼睛?!彼难劢悄こ晒Φ囊浦步o了一位大學生和一位70多歲的老人??上攵?,這兩位昔日的盲人,重見光明的那一刻,將會多么興奮。生活將會多么美好。這樣感人的故事也發(fā)生在琳達一家。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齊讀課題。
    三、讀課文,學生字、感知語言:
    1、自讀。要求做到不漏讀、不錯讀,不斷句。想辦法處理不認識的字。
    2、指名讀。教師指導朗讀難以讀通的的句子,引導學生正音(給予、摯愛、捐贈、盲童、熱淚盈眶、屢次、遵從、振聾發(fā)聵、仍然),注意多音字“給”的讀音。
    3、再讀,邊讀邊畫出生詞。同桌互相當老師指導對方記憶難以記住的字或是筆畫。
    4、指名到黑板上寫生字。
    5、共同給生字組詞,并寫到黑板上,看能組幾個詞。(以此擴大詞匯量)
    聽寫詞語、同桌校對:栩栩如生屢次況且簽字移植昔日
    6、選擇其中的幾個,回想課文內(nèi)容,說一句或幾句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的話。
    7、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詞語。結(jié)合上下文理解。同時邊思考邊畫出令自己深受感動的情境,并在旁邊做簡單的批注。
    四、布置作業(yè):
    1、查閱有關眼角膜的資料。
    2、帶著自己的理解讀課文。
    3、寫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體會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對死后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高興和驕傲。
    2、對死后器官捐獻的行為產(chǎn)生敬佩之情。
    3、能夠領悟有一定內(nèi)涵的語句的含義,培養(yǎng)有感情地朗讀的能力。
    教具準備:課件小書簽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課文:
    我們昨天已經(jīng)讀過了課文,誰來說說哪個情景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我們穿過時間的隧道,回到1965年那個炎熱的夏日。當時琳達只有14歲,母親就不幸去世了,當警官來訪,為了醫(yī)院要取用母親的主動脈瓣膜和角膜而征求父親的意見時,琳達和爸爸的表現(xiàn)截然不同??焖俚恼乙徽蚁嚓P的句子,用”――”畫出琳達的表現(xiàn),“浪線”畫出父親的表現(xiàn)。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邊。
    2、匯報:指讀琳達的表現(xiàn)。
    3、琳達無法抑制自己的痛苦,沖著父親哭喊著,(生接讀)琳達發(fā)瘋似的哭喊著,(生接讀)可是父親卻這樣說,(生接讀)
    4、談感受。指導讀。
    5、看似普通的話語,女兒卻感到是振聾發(fā)聵的,你怎么理解“振聾發(fā)聵”?接著學生的回答,問:爸爸的話使琳達受到了哪些觸動?
    6、那振聾發(fā)聵的話是什么呢?我們也記住這句話,慢慢的理解、慢慢的體會吧(齊讀)。
    三、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父親那振聾發(fā)聵的話語給琳達上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課。也就是從這一刻起父親便開啟了琳達那扇愛的大門――導讀5-7自然段。(生讀父親的話)
    2、父親在說這些話的時候流露出了怎樣的心情?指讀。
    3、父親曾說過:如果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復,那么死也是有意義的。父親認為捐獻自己的眼睛有什么意義?能從他的的話中感受到嗎?談讀結(jié)合。
    4、在談論生與死這個話題的時候,他想到的是盲童、是盲童的父母、是自己的女兒!我們再來通過朗讀感受一下父親那偉大的心愿吧!女、男分讀兩次話。
    四、學習并感受“驕傲”:
    1、父親想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讓琳達感到驕傲,事實上不僅是琳達,就連14歲的溫迪都為此而感到驕傲。所以在后面的文章當中有一個詞就反復出現(xiàn)了多次,這個詞就是“驕傲”。
    2、默讀下文,畫出帶有“驕傲”一詞的句子。帶著自己的理解讀一讀。
    3、指讀四處句子――出示句子――集體讀。
    4、琳達把父親的話告訴了溫迪,溫迪被外公的心愿深深打動了,此后,她也見證了外公捐獻角膜的動人一幕。她對媽媽說了什么?溫迪為誰感到驕傲呢?為什么?
    這種行為是多么令人驕傲呀!溫迪就生活在這樣一個充滿著濃濃愛意的家庭里,耳濡目染,使她為母親、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驕傲)。所以她驕傲的對媽媽說。師生對讀對話。
    5、父親獻出的遠非一副角膜。這話是什么意思?追問:還有什么?
    父親所遺留的仍輝映在溫迪的眼睛里,溫迪為此感到驕傲!琳達也為有這樣懂事的女兒感到驕傲。沒想到不幸的事又一次降臨到了這個家庭里。什么事?
    6、聽說有的同學在讀這部分時滿含著淚花,誰來給大家讀讀文章中的句子?
    年幼時失去了母親,中年時失去了父親,兩周后又失去了可愛的小女兒。女兒,這是媽媽唯一的希望呀!琳達再也看不見女兒那碧藍的大眼睛了,再也看不見她那栩栩如生的畫了。這豈是一般的人所能承受得了的呀!而琳達卻承受住了,她是怎么做的?我們一起讀一讀!
    7、為了別人能夠見到光明,溫迪愿意像外公、外婆一樣在死后捐獻自己的眼睛,為了別人能見到光明,琳達在承受著一次又一次的打擊時,幫助父親、女兒實現(xiàn)了他們的愿望。這是多么無私的驕傲,多么偉大的驕傲呀!溫迪去世三周后,琳達收到了一封來自奧列根勇敢者角膜銀行的一封信。全班同學一起懷著感激之情給琳達讀讀這封信好嗎?
    8、琳達一邊看信一邊想。齊讀15自然段。你認為溫迪是為誰而驕傲?為了什么而驕傲?
    9、透過那雙閃爍著驕傲光芒的眼睛,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充滿愛的家庭。外公曾經(jīng)說過(帶學生說):如果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復,那么死也是有意義的。這不僅是溫迪的外公、外婆做到了,就連14歲的小溫迪也做到了。他們的眼睛仍在世上煥發(fā)著生命的光彩。
    所以說他們的眼睛就是――齊讀課題。
    10.你認為這永生的僅僅是他們的眼睛嗎?
    11.這是愛的永生,是奉獻精神的永生。他們這樣做有助于別人,有助于人類,有助于世界。這是多么令人驕傲呀!孩子們,再來讀讀課題,相信你們的感受會更深刻。――齊讀(飽含著濃濃的愛意!)再讀課題。
    12.你們知道嗎?世界上有多少人需要得到這樣的眼睛呀!僅我國就有400多萬因角膜病而致盲的人!而目前我國的角膜庫存卻很少,每年只有3千多人能進行角膜移植手術。他們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著。因為他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會像琳達一家人一樣愿意死后捐獻自己的器官。你們聽說過這樣的事嗎?你們看,他們就是這樣的人。
    五、課外延伸,展示資料:
    (出示圖片)他叫吳翼飛,是深圳職業(yè)技術學院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專業(yè)的大三學生。在大家眼里,他是一個陽光、善良的大男孩,去年他死于骨癌。他的眼角膜讓四位患者重見光明……
    (出示圖片)這是吳翼飛生前為角膜捐獻中心所設計的宣傳圖案:它是由無數(shù)片美麗的花瓣編織成的一顆美麗的心。它似乎在呼吁著我們“獻出一點愛吧,世界將會更美好!”此時此刻,相信你們一定會有很多的話想說,把你最想說的一兩句話寫下來,好嗎?――(把想要說的話讀給大家聽)
    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驕傲,這么小就懂得感動與關愛。這不禁使我想到多年以后,你們當中一定會有人主動捐獻出自己的器官。因為你們已經(jīng)同琳達一家人一樣深深的懂得了生命的意義。我們再來用心的朗讀一次父親那令人振聾發(fā)聵的話吧!
    六、總結(jié)升華:
    孩子們,老師把喜歡的3句名言,還有從書中摘錄的爸爸的話制成了小書簽,送給你們。好好收藏起來,好嗎?相信你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對生命的感悟一定會更深、更透徹。世界上還有各種各樣的人需要我們的幫助。讓我們伸出友愛之手吧!讓我們?nèi)伺c人之間因真情而溫暖吧!讓他人因有我們的存在而驕傲吧!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