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下冊第9課《談生命》教案

字號:


    生命,作為人類藝術的永恒主題之一,中外文學史中,許多大師都曾為探索它的真諦歷盡艱辛。以下是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您整理的九年級語文下冊第9課《談生命》教案,供您參考,更多詳細內(nèi)容請點擊教案欄目查看。
    篇一:談生命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命的本質,培養(yǎng)積極進取的生活態(tài)度;
    2、 品析、探究含蓄深沉的語言
    一.導入課文
    生命,作為人類藝術的永恒主題之一,中外文學史中,許多大師都曾為探索它的真諦歷盡艱辛。為捕捉生命的蹤跡,屈原發(fā)出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悲壯誓言;為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李清照唱出“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凜然浩歌;為了描摹生命的姿容,泰戈爾勾勒了一幅“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的曠世佳境。而摯愛文學的冰心老人告訴我們,生命是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她的《談生命》。
    二.整體感知
    教師范讀課文
    思考:本文圍繞生命談了些什么內(nèi)容?
    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閱讀后的認識與體會,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提示:這篇文章用“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為喻,形象地描述了生命的歷程,揭示了生命的本質,表達了珍愛生命思想感情和奮發(fā)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三、研讀探究
    1.一江春水,一棵小樹分別經(jīng)歷了怎樣的歷程?這個歷程有什么特點?
    提示 一江春水的東流歷程
    聚集力量 —— 快樂勇敢地流走—— 憤怒地奔騰和怒吼——心平氣和地一瀉千里 —— 一聲不響地流入、消融、歸化
    特點:向前、曲折、復雜、多變
    一棵小樹的成長歷程
    勇敢快樂地破殼—— 雨中吟唱風中跳舞—— 掙脫、挺立——寧靜和怡悅——消融、歸化、無樂無哀
    特點:發(fā)榮、滋長、繁盛、凋零
    小結:一江春水,一棵小樹他們都經(jīng)歷了渺小微弱到強健壯大再到消亡的過程,其間順利與曲折,快樂與痛苦相伴相隨。
    2.一江春水,一棵小樹的歷程暗示了什么樣的人生歷程呢?
    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經(jīng)歷種種磨難,其間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是一種幸福;生命存在于運動之中,生命的過程就是奮斗不息的過程;生命存在欲生長之中,生命的過程就是蓬勃生長的過程;個體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個體生命最終要回歸到宇宙大生命的母體之中。
    既然如此,我們應怎樣對待我們的生命呢?
    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
    集體朗讀文章第四小節(jié)
    3.討論:既把生命比做一江春水,為什么又把它比做一棵小樹?是不是簡單的重復?
    四.品味語言
    優(yōu)美的語言猶如一顆顆絢麗的珍珠,它使文章煥發(fā)出迷人的魅力 .
    1.示范:我最欣賞的是這句話 “他聚集起許多細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濤,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過了懸崖峭壁,沖倒了層沙積土,挾卷著滾滾的沙石,快樂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著他所遭遇的一切.“
    這段文字運用了一系列準確而又生動的詞語:聚集、奔注、穿過、沖倒、挾卷、快樂、勇敢、享受,形象地描繪了一江春水的歷程,有力地突出了一江春水歷程的復雜,曲折,多變.
    2.學生結合自己的閱讀體會,在書上做批注
    3.全班交流
    五.小結
    冰心用形象的比喻,生動的語言,將生命過程比喻為一江春水的奔流歷程、一棵小樹的生長經(jīng)歷,用春水、小樹來象征生命。你能不能模仿她的寫法,結合自己十幾年的生活經(jīng)歷談談自己對生命的認識.
    篇二:談生命
    教學目標:
    1、理解作者對生命的本質的認識。
    2、反復朗讀課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3、體會文章景、情、理和諧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語言美。 教學重點:
    1、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鮮活的形象。
    2、揣摩文章重要的語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蘊。
    教學難點:
    感知作者的情感變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調(diào)。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生命,偉大而神秘,豐富而奇妙,樸素而美麗。生命,猶如一只萬花筒,它的形態(tài)和色彩變幻多端,面對這一瑰麗的世界,作為生命高級形式的“人”,我們必然會有說不盡、道不完的“生命話題”,觀不盡、賞不完的“生命花朵”,彈不盡、唱不完的“生命曲凋”?,F(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欣賞一曲韻律悠遠的生命詠嘆調(diào)吧。
    二、新授。
    1、簡介作者、作品
    冰心(1900—1999) 福建長樂人,原名謝婉瑩。其父謝葆璋是一位參加過甲午戰(zhàn)爭的愛國海軍軍官,在海浪、艦甲、軍營中冰心度過了著男裝、騎馬、射擊的少年生活。中華民族飽受列強欺凌的屈辱歷史,更激發(fā)了她的愛國之情。1921年參加茅盾、鄭振鐸等人發(fā)起的文學研究會,努力實踐“為人生”的藝術宗旨,出版了小說集《超人》,詩集《繁星》等。 1923年赴美留學,專事文學研究。曾把旅途和異邦的見聞寫成散文寄回國內(nèi)發(fā)表,結集為《寄小讀者》,舉世為之矚目,至今仍然聲譽不衰。曾任中 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名譽主席、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中國作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顧問、中國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名譽理事等職。
    2、欣賞圖片,感受生命的悸動。
    3、疏通課文。
    (1)、試著給課文劃分層次,并找出最能表達課文主題的語句。
    (2)、掌握下列詞語
    清吟 驕奢 蔭庇
    芳馨 叢莽 云翳
    4、文章結構。
    第一層:揭示話題。文章題目是“談生命”,開篇即起波瀾。
    第二層:描寫“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歷程。寫出了生命里程的豐富多彩。 第三層:描寫“一棵小樹”的全部生命歷程。
    第四層:總結全文,點明、深化主題。揭示生命的本質。
    點明快樂和痛苦是生命之歌的基本規(guī)律。
    5、研讀課文。
    (1)、作者用什么來比喻人的一生?春水和小樹分別經(jīng)歷了哪幾個生命歷程或哪幾種生
    命狀態(tài)?暗示了怎樣的人生歷程?
    (2)、在這幾種生命歷程中,春水和小樹表現(xiàn)了怎樣的心理和情緒狀態(tài)?
    (3)、作者對生命的本質和規(guī)律的認識是什么?最能表達主題的句子是哪幾句?宣示怎樣的人生觀?
    課文分析:
    一江春水:東流歷程——向前、曲折、復雜、多變。
    一棵小樹:春秋四季——發(fā)榮、滋長、繁盛、凋零。
    以春水和小樹為喻揭示了生命由生長到壯大,再到衰弱的過程和一般規(guī)律。 積極、奉獻、堅強、自信、莊嚴、樂觀。
    最能表達課文主題的思想的是哪一句或哪幾句?
    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
    你從課文中領悟到生命的本質是什么,生命的規(guī)律又是什么?
    生命的本質—蓬勃成長,奮勇前進,任何力量也無法阻礙它壓制它。
    生命的規(guī)律—始而渺小、微弱,繼而強健、壯大,終而歸于消亡,其間幸福與苦難、順利與曲折相伴相隨。
    (4)、本文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起點明、深化主題的作用,在感性化描寫之后,作了理性化的歸納總結。
    (5)、全文的感情基調(diào)怎樣?
    全文高亢、激昂、達觀,這種基調(diào)在結尾部分更加顯著。
    三、小結。
    四、作業(yè)。
    熟讀課文,理解作者9、《談生命》教案1對生命的本質的認識。
    篇三:談生命
    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積累詞句,感悟作者思想情感。
    2.品讀優(yōu)美詞句,認識生命本質。
    3.品味文章蘊涵的哲理,培養(yǎng)健康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一、初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
    1、圈畫字詞
    2、找出冰心老人解說生命的相關語句。
    3、讀后反饋
    (1)讀準下列詞語,給加點字注音。 驕奢 清吟 蔭庇 芳馨 怡悅 云翳 休憩 朔風 驚駭
    (2)理清行文思路
    總領:提示話題,引起下文
    生命像一江
    春水:側重闡明生命的力量
    生命像一棵小樹:側重揭示生命的價值
    總結主旨,深化主題
    二、范讀課文,感悟情感
    教師范讀,學生聽感情語調(diào)的變化
    多媒體展示感情變化:
    遇巉巖、暴雨——激情滿懷——語調(diào)高昂
    過細細平沙——快樂平靜——語調(diào)平和
    闡述哲理——情調(diào)高昂——字字有力
    三、默讀課文,認識生命本質
    1、默讀2—3層,畫出相關語句,提煉概括
    2、四人小組討論:
    在描寫江水和小樹時抓住了它們的什么特點?它們的經(jīng)歷和生命有哪些相似之處?
    討論后看多媒體展示江水的流經(jīng)歷程、小樹的四季生長變化。在此基礎上總結:
    江水、小樹與生命歷程:
    水—生命長河—流淌的過程—復雜、曲折、多變
    樹—生命之樹—春秋 四季—發(fā)榮滋長、繁盛凋零 討論歸納:談談你對生命本質和規(guī)律的認識
    本質:蓬勃成長,奮勇前進,任何力量也無法阻礙它,壓制它。
    規(guī)律:始而渺小、微弱,繼而強健、壯大,終而歸于消亡,
    其間幸福與痛苦,順利與曲折相伴隨
    四、背誦主旨句,樂觀面對生活
    1、朗讀并背誦下列句子:
    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
    2、說一說我們該如何對待生命,對待生命中的挫折?
    五、仿寫句子,運用語言
    讀下列句子,仿寫一句,表現(xiàn)你對生命的理解。
    假如生命是草。決不因此自卑!要聯(lián)合起所有的同類,毫不吝惜的向世界奉獻出屬于自己的一星淺綠。大地將因此而充滿青春的活力。
    假如生命是樹。要一心一意把根扎向大地。哪怕腳下是一片堅硬的巖石。
    假如生命是云。決不在天空里炫耀自己的姿色,也不只作放浪的漂游。要化成雨,無聲地灑向大地。
    ——趙麗宏《生命》
    六、學有所獲
    1、搜集有關生命的古詩詞,名言警句及與命運抗爭的故事。
    2、以“生命,苦耶?樂耶?”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篇四:談生命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1、 把握文章脈絡,理解文章主旨。
    2、體會文中比喻修辭的巧妙運用,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像,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感受文中鮮活的形象,揣摩文中的哲理性思考,訓練學生的理性思維、提煉概括的能力。
    3、注重朗讀和背誦。本文以典范優(yōu)美的現(xiàn)代白話寫成,注入了感情,寫出了氣勢,很適合朗讀。此外,結合朗讀和揣摩文意來學習語言。本文語言既有形象的描寫,又有哲理的陳述,句式變化多樣,可以讓學生熟讀和背誦一些精彩句段。在朗讀和背誦的同時,對文中一些語句進行仿寫、擴寫。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養(yǎng)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加強生命體驗,豐富人文素養(yǎng)。課文描述了生命的現(xiàn)象和規(guī)律,表現(xiàn)出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對生命現(xiàn)象和規(guī)律進行思考,并感受和借鑒這種人生態(tài)度,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
    [教學重點與難點]
    1、理解文中最能表達作者人生感悟的句子,領會文章主旨。
    2、 2、 把握文章層次劃分,正確理解文意。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和方法
    一、導入:
    地球養(yǎng)育著無數(shù)生命,但置身于生機勃勃的大千世界中,你常常感覺不到他的不平凡,更感覺不到生命這樸實的形式下面蘊藏著多么豐富的哲理?,F(xiàn)在,我們就來看一看世紀老人冰心是怎樣以散文的形式揭示這一人生哲理的。
    二、解題:作者:
    冰心,原名謝婉瑩,現(xiàn)代著名作家、兒童文學家。1900年10月5日生于福建福州長樂。童年是在山東煙臺海邊度過的。大海以它奇幻多彩的晨昏朝夕,孕育了她豐富的想像,陶冶了她詩人的氣質。在海邊孤寂的童年生活中, 冰心7歲就開始閱讀《三國演義》《聊齋志異》《西游記》《水滸傳》和林紓翻譯的《說部叢書》。1913年全家遷至北京。五四運動爆發(fā)時,她是預科一年級學生,滿腔熱情地投入青年愛國運動。為了擴大宣傳效果,她開始在北京《晨報》發(fā)表《21日聽審的感想》等鼓吹愛國學生運動的時評,署名謝婉瑩。從1919年9月起,以冰心這一筆名寫了許多問題小說,引起了較為強烈的社會反響。1921年,在理預科畢業(yè)后,就考入文本科,寫出了為文壇矚目的短詩集《繁星》和《春水》,造成了所謂“小詩的流行的時代”,當時有人將此類短詩稱為“春水體”。冰心的詩歌風格含蓄、溫婉、雋美。1923年,冰心出版了小說集《超人》,詩集《繁星》《春水》。同年她畢業(yè)于燕京大學,于1923年8月赴美留學。這時期的作品中更熱衷于以宣揚母愛、自然、童心為內(nèi)容的“愛的哲學”,代表作有《悟》《寄小讀者》等。1926年冰心得文學碩士學位后返國,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女子文理學院。其時,北伐戰(zhàn)爭的革命風暴使她感到超階級的“愛的哲學”的虛幻;日寇入侵的炮火將她那個能“融化消滅”世間煩愁的“家”也拆散了。冰心的思想有所變化,寫出了《分》《冬兒姑娘》等作品,對勞動者的苦難生活寄予深切的同情。
    三、課文解析:
    本文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為例,揭示生命的生長、壯大和衰老的普遍規(guī)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與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則,同時表達生命不止奮斗不息的意志和豁達樂觀的精神。本文雖然不分段,但思路清晰,章法嚴整,很容易看出行文的層次來。
    篇五:談生命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作者對生命本質的認識。
    2、品讀課文,理解關鍵語句的深層含義,體會文章語言美和情感美。
    3、認識生命的客觀法則,豁達樂觀地對待生命中的一切,樹立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教學重點:
    1、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鮮活的形象。
    2、揣摩文章重要的語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蘊。
    3、反復朗讀重點語句,品味語言美。
    教學難點:
    1、感知作者的情感變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調(diào)。
    2、理解關鍵語句的深層含義
    教學方法:朗讀法 品讀法 延伸拓展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視頻導入)
    視頻播放:一粒種子破土而出,長成參天大樹;一條小溪從雪山發(fā)源,流入大海。
    導言:上面兩組畫面,讓我們看到生命的進程,感受生命的蓬勃。生命,是大自然偉大的作品,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從古至今,不知有多少精辟的語言來揭示生命的真諦,給我們留下了一筆豐厚的關于生命的文學財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兒這樣闡釋生命的意義:“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人來說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一個人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能夠說,我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人生最寶貴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奮斗?!苯裉煳覀兙蛠砜纯词兰o老人冰心又是如何理解生命的。
    二、檢查預習
    1、作者
    2、生字、生詞
    挾(xié)卷 芳馨(xīn) 怡(yí)悅 云翳(yì)
    巉(chán)巖 蔭庇(yìn bì)
    三、朗讀課文,感知文意,理清行文思路
    (帶問題朗讀:①本文只有一段,但思路清晰,章法嚴整,看能否找到劃分層次段落的關鍵語句?②作者是如何談生命的?)
    1、理清行文思路
    第一層:僅一句話,“我不敢說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說生命像什么”。這是全文的領起句,也是思路的起點,提示話題,引起下文,
    第二層:從“生命像向東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來生”。描寫生命像春水東流的狀況。
    第三層:從“生命又像一棵小樹”到“也不敢信來生”。描寫生命像一棵小樹成長和衰亡的狀況。
    第四層:從“宇宙是一個大生命”到結尾,總結上文。抒發(fā)感想,闡發(fā)哲理。
    2、精讀課文,把握文意
    教師設計相關問題,指導學生研討課文。
    (1)“我不敢說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說生命像什么”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2)“一江春水”在奔流入海的過程中經(jīng)歷了哪些體驗?這個過程與生命過程有何相似之處?“行程的終結”時“春水”心態(tài)是怎樣的?
    (3)“一棵小樹”部分,作者按什么順序寫了“一棵樹”?樹的一生中有怎樣的經(jīng)歷?在生命的歷程中,小樹是如何度過生命的每一個階段的?面對死亡,小樹作何反應?通過“一棵小樹”的經(jīng)歷,使我們得到哪些啟示
    (4)作者為什么反復說“我不敢說來生,也不敢相信來生”?
    (5)最后一層在全文結構和表達主題方面起什么作用?
    明確:(1)提出話題,引出下文對生命過程的形象化描繪,便于作者抒發(fā)對生命的獨特感受。
    (2)※可從幾個“有時候”領起的內(nèi)容來思考,學生只需從中摘錄關鍵詞加以聯(lián)想。
    ※這些情況喻示著人的生命歷程中的幾種狀況,顯示了人生的豐富多彩:人生總是幸福與苦難、順利與曲折相伴而隨的。
    ※可從文中“說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看出“春水”的平和、寧靜。
    (3) ※生長順序
    ※四季的不同狀態(tài)。可從中摘錄關鍵詞語來進行理解※幾個連續(xù)的階段,勾畫著或喻示人的生命歷程,生命的規(guī)律就是從渺小微弱,繼而強健壯大,最終歸于消亡。生命始終向前發(fā)展,這是任何力量都不可阻擋的。
    (4)“來生”是一種虛無飄渺的東西,“不敢說”“也不敢相信”傳達出作者對“今生”珍愛與重視,這是積極進取的生命觀;說明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應當珍惜,無論經(jīng)歷的是坦途還是坎坷,都應當勇敢面對,細細體會,讓自己的人生過得充實而有意義。
    (5)最后一層綰結全文,點明、深化主題。作者在這一層揭示生命的本質(由卑微、渺小到生長、進化),點明快樂和痛苦是生命之的基本旋律。這是在前文對生命的現(xiàn)象作比喻性的描寫之后得出的結論。
    3、獨特體驗
    在作者的眼中,生命像一江春水,從雪山發(fā)源,最終流入大海,生命像一棵小樹,歷經(jīng)四時,最終長成參天大樹。好,現(xiàn)在我們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說一說“生命像什么……”
    四、美點尋蹤,發(fā)掘課文的審美價值
    作者將生命還原成具體的物象,把”生命”理念形象化,描繪出一幅幅生命的圖畫。 本文語言優(yōu)美,比喻、排比處處皆是。 本文意境優(yōu)美,情景交融。 本文富含哲理,表達了作者對生命本質的認識。
    1、品讀,品讀課文中你認為用得好的字詞句(最好能說出自己喜歡的理由),或者有疑惑的地方。
    多媒體顯示:
    (1)她(大海)多么遼闊,多么偉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2)他會聽見黃鶯清吟,杜鵑啼血,也許還聽見梟鳥的怪鳴。
    (3)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們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葉的活動生長合成了整個宇宙的進化運行。
    (4)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
    (5)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6)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
    明確:(1)句中的“大?!敝干臍w宿?!肮饷鳌毕笳魃_到輝煌的頂點,“黑暗”指生命的終結。生命是一個客觀的過程,“光明”與“黑暗”相生相隨。
    (2)“黃鶯清吟”指人生中的美景,“杜鵑啼血”指慘景,而“梟鳥的怪鳴”則指人生中兇險的事物。美景與慘景、快樂與痛苦相生相隨。
    (3)雖然每一個生命是卑微渺小的,但組成整個人類卻可以創(chuàng)造歷史,推動社會前進。表現(xiàn)出作者浩渺的思緒、寬廣的胸襟。
    (4)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才,都能為人類作貢獻,不努力、不拼搏,人就成了行尸走肉,失去了人生的意義。
    (5)闡述生命中快樂與痛苦的辯證法,表明作者對生命規(guī)律的判斷、認識。
    (6)這一句話與孟子的“生于憂患”表意相同,我們要學會享受痛苦、感謝痛苦。
    2、再讀課文,嘗試背誦自己喜歡的內(nèi)容。
    五、感悟主題
    1、提問:作者對生命的本質有怎樣的認識?(大聲齊讀)談談你的理解。
    學生討論并自由發(fā)言。
    示例:生命的本質和規(guī)律,在于蓬勃成長,奮勇前進,任何力量也無法阻礙它、壓制它。
    生命始而渺小、微弱,繼而強健、壯大,終而歸于消亡,其間幸福與痛苦、順境與逆境相伴相隨。
    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經(jīng)歷種種磨難,其間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是一種幸福。
    生命存在于運動之中,生命的過程是進取、斗爭的過程。
    個體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個體生命最終要回歸宇宙大生命的母體之中。
    生命的體驗,始而新鮮,繼而平靜,最終歸返大生命母體中則無歡喜也無悲哀。
    2、作者認為“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也要感謝生命”現(xiàn)在我想問大家,在你十幾年的生命中你認為最重要的是什么?
    3、教師總結:生命的話題永無止境,冰心告訴我們生命需要流動和生長,要享受快樂,但不回避生活中的痛苦和艱難。我們要感謝生命,不僅感謝快樂,也要感謝痛苦。我們要珍惜生命,每一天都過得充實而自信,為生命全過程的每一刻喝彩。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你喜歡的語句。
    2、教師創(chuàng)設討論氛圍:作者說,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總是相生相成的。請聯(lián)系自己的體驗和對生命的認識,以“生命,苦耶?樂耶?”為話題說一段話,表達自己的人生信念。
    3、搜集資料:我們生活中有許多平凡人,他們卻有著不平凡的生活經(jīng)歷,他們唱響了一曲曲催人奮進的生命進行曲,搜集那些感人至深的、震撼心靈的生命故事。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 九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 九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