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優(yōu)秀申論范文:“為”與“不為”的辯證法

字號:


    出國留學網公務員考試頻道為您整理“國考優(yōu)秀申論范文:“為”與“不為”的辯證法”,希望廣大考生們都能及時好好復習,通過考試!
    “為”與“不為”的辯證法
    【申論范文】
    事物是發(fā)展變化的,其內部又是相互聯(lián)系的。無論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還是黨的建設各項事業(yè),都遵循著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坝兴鶠椤本褪蔷o緊抓住這個規(guī)律,積極和努力促進事物向好的和希望的方向發(fā)展,阻止向不好和不希望的方向發(fā)展。比如,5年來我們黨科學把握大勢,順應實踐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戰(zhàn)略舉措,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這樣的“為”是積極的“為”,是正確的“為”,是抓主要矛盾的“為”。
    抓住了主要矛盾,就牢牢把握了事物發(fā)展方向。所以,該“有所為”時,就要“敢為”“快為”。認準的、看好的事情,毫不猶豫、毫不放松地去抓去干。否則,遲緩猶豫、畏手畏腳,走一步退三步,就會錯失戰(zhàn)機,貽誤大事,讓“有所為”變?yōu)椤盁o所作為”。
    “有所不為”和“有所為”,有時同樣重要。上世紀80年代,年廣久的炒瓜子作坊發(fā)展到100多人的“大工廠”,當時有人認為是資本主義剝削,把其雇工的問題反映到中央。鄧小平同志認為,放兩年再看:“讓‘傻子瓜子’經營一段,怕什么?傷害了社會主義嗎?”今天來看,這樣的“有所不為”是正確的。正是這樣的“有所不為”,帶來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繁榮和發(fā)展。
    因此,有些“不為”,不是永遠不作為。對一些新生事物難以做出評判結論,看不清未來的發(fā)展走向和利弊時,先“放一放”,或者允許“試一試”。否則,對事物還沒有完全認識到位,就匆忙下結論,粗暴地“有所為”,其實是違反了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常常會起到相反的作用。看明白了,認識清了,把握了事物發(fā)展方向,再“有所為”也不遲。這樣的“不為”,實質上也是“為”。
    而有些“不為”則是必須的。比如,一些不必要的行政審批要堅決減掉,一些對企業(yè)不必要的檢查驗收等行政干預要堅決去除。諸如此類,通過“不為”解除對市場主體的束縛,釋放市場活力。
    “為”與“不為”的考量,關鍵在于審時度勢。正如《之江新語》一書中《要有世界眼光和戰(zhàn)略思維》一文所說,“站在戰(zhàn)略的高度,善于從政治上認識和判斷形勢,觀察和處理問題,善于透過紛繁復雜的表面現(xiàn)象,把握事物的本質和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始終把全局作為觀察和處理問題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以全局利益為最高價值追求”。以此科學選擇,該“為”時堅決“為”,“不為”時堅決“不為”。
    當年劉邦入咸陽,“緩刑弛禁,以慰其望”,采取的是“有所不為”。若干年后劉備入蜀,諸葛亮則“威之以法”“限之以爵”,采取的是“有所為”?!盀椤迸c“不為”殊途同歸,都深得人心,實現(xiàn)大治。原因就在于審時度勢:秦朝苛政,百姓苦不堪言,不為而治,順應人民的意愿;而蜀中劉璋長期暗弱,豪強專權自恣,必須嚴刑峻法。古往今來,大道相通,“為”與“不為”皆審時度勢使然。
    公務員延伸閱讀>>>報考某一職位資格審查未通過后,還可以再次報考該職位嗎?
    報考人員報考某一職位資格審查未通過后,不可再報考同一職位。
     申論范文推薦>>>
     國考干貨!申論范文精選(100篇)
     公務員申論范文匯總(32篇)
     公務員申論范文精選匯總(27篇)
     最新消息>>>
     2018年國家公務員筆試時間12月10日
     2018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時間(10月30日至11月8日)
     小編在這里祝福大家考試取得好成績!發(fā)揮出最好的水平。你是個聰明和頭腦靈活的人,我相信你一定成功!!!
    
申論真題 申論答案 申論熱點 申論范文 申論答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