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司法考試《行政訴訟》考點:行政訴訟參加人

字號:


    2018年司法考試報名即將開始,出國留學網為考生們整理了2018年司法考試《行政訴訟》考點,希望能幫到大家,想了解更多資訊,請關注小編的及時更新哦。
    2018年司法考試《行政訴訟》考點:行政訴訟參加人
    一、行政訴訟參加人
    訴訟參加人是指在整個或部分訴訟過程中參加行政訴訟,對行政訴訟程序能夠產生重大影響的人,包括當事人和訴訟代理人。
    訴訟參加人不同于訴訟參與人,后者范圍更寬,除了訴訟參加人之外,還包括證人、鑒定人、翻譯人、勘驗人等。這類訴訟參與人在法律上與案件沒有利害關系,但是,他們在訴訟中享有特殊的訴訟地位。
    二、行政訴訟當事人
    (一)概念
    當事人是指因具體行政行為發(fā)生爭議,以自己名義進行訴訟,并受人民法院裁判拘束的主體。這里需要把握的問題是:
    1.行政訴訟的當事人從行政程序演變而來,并且在不同的審理程序有不同的稱謂和地位。在行政程序中,一審原告稱為“行政相對人”、“申請人”等,被告稱為行政機關、行政復議機關等。在第二審程序中,他們稱為上訴人和被上訴人。在執(zhí)行程序中又稱為申請執(zhí)行人與被申請執(zhí)行人。當事人的稱謂不同,表明在不同訴訟階段承受不同的權利和義務。
    2.行政訴訟當事人之間往往存在行政法律關系。行政爭議是行政法律關系的爭議,行政法律關系的當事人在訴訟中就轉化成為行政訴訟的當事人。通常所說的當事人與本案的“直接利害關系”,實際上正是行政法律關系。
    3.當事人以自己的名義進行訴訟。這是當事人與代理人的區(qū)別所在。
    4.當事人受人民法院裁判拘束。這是當事人與參與人的區(qū)別所在。
    5.行政訴訟當事人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即原告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
    織,而被告是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guī)授權的組織。這是行政訴訟的“民”告“官”特征,也是行政訴訟當事人與民事訴訟當事人的區(qū)別之一。
    (二)訴訟地位
    從行政訴訟法和司法解釋來看,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享有如下權利:(1)原告的訴權,即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在訴訟中放棄、變更和增加訴訟請求的權利。(2)被告應訴權,即對原告的起訴應訴和答辯的權利。(3)委托訴訟代理人進行訴訟的權利。(4)經人民法院許可,有向證人、鑒定人和勘驗人發(fā)問的權利。(5)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6)申請審判人員、書記員、鑒定人回避的權利。(7)經人民法院許可,有權查閱、復制本案的庭審材料及有關法律文書,但涉及國家秘密或個人隱私的材料除外。(8)查閱、補正庭審筆錄。(9)在宣判前,原告可以撤訴,被告可以改變其所做的具體行政行為。(10)申請人民法院采取財產保全措施。(11)當事人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向人民法院申請證據保全。(12)原告有申請人民法院裁定停止具體行政行為執(zhí)行的權利。(13)對第一審人民法院的判決或裁定,當事人有在法定期限內上訴的權利。(14)向人民法院申請執(zhí)行的權利。
    當事人的訴訟義務主要是:(l)依法行使訴訟權利,不濫用訴訟權利。(2)按照法定期限和程序參加訴訟。經人民法院兩次合法傳喚,原告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按撤訴處理;被告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決。(3)在訴訟過程中遵守訴訟秩序,服從法庭指揮,不妨礙訴訟活動的正常進行。(4)自覺履行已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5)被告行政機關在訴訟中負有舉證責任,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證人收集證據。
    三、訴訟代表人
    在《行訴法解釋》有關參加人的規(guī)定中,訴訟代表人是一項新制度。就訴訟地位而言,訴訟代表人兼有當事人和代理人的雙重屬性。從類型來看,《行訴法解釋》規(guī)定的訴訟代表人可以分為:(1)組織的代表人和集團訴訟的代表人;(2)推選的代表人和指定的代表人;(3)單一代表人和多個代表人等。
    《行訴法解釋》規(guī)定的訴訟代表人有如下情形:(1)合伙企業(yè)的訴訟代表人。合伙企業(yè)提起行政訴訟的,應當以核準登記的字號為原告,由執(zhí)行合伙事務的合伙人作為訴訟代表人。(2)其他組織的主要負責人作為代表人。不具備法人資格的其他組織提起訴訟的,由該組織的主要負責人,乍訴訟代表人。如果沒有主要負責人的,可以由推選的負責人作訴訟代表人。(3)關于集團訴訟的訴訟代表人。一方原告為5人以上的,應推選15名訴訟代表人參加訴訟。如果在法院指定的期限內沒有選定訴訟代表人的,則由法院依職權指定訴訟代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