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出國留學網整理的“高校更名升級,并不一定提升綜合實力”,歡迎閱讀參考,更多有關內容請繼續(xù)關注本網站高考欄目。
高校更名升級,并不一定提升綜合實力
高校辦學水準的提升,需要多方面因素的支持。改名本身并不必然提升學校綜合實力。
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全國各地教育主管部門先后公示申報升格、更名和轉設的高校名單,共有數十所高校位列其中,新一輪高校更名大幕正式拉開。1月20日,教育部發(fā)展規(guī)劃司正式公布了2017年度申報設置列入專家考察高等學校名單,共有46所高校入選,其中包括新設本科學校(21所)、更名大學(16所)、獨立學院轉設為獨立設置民辦本科學校(6所)和同層次更名(3所)。
高校改名、升級已成一股風潮。有數據顯示,僅在2010~2016年期間,我國就有300余所各類高校更換了名稱。一些高校期待通過改名實現這些目的:吸引考生、提高錄取分數線;擴大影響力;學校行政級別上升,爭取更多經費與資源。一言以蔽之,為了更好地生存。
高校改名升級,連接更多資源,對一所學校的成長當有所裨益。但高校辦學水準的提升,需要多方面因素的支持。改名本身并不必然提升學校綜合實力。
一所高水平的大學,需要具備雄厚的科研實力、過硬的教學能力與科學的管理機制。改了名的高校,辦學水平也應有相應的提升?,F實是,一些高校不僅沒能通過改名亮出一份耀眼的成績單,反而鬧出不少笑話。
最有名的例子,當屬“川醫(yī)”事件。2015年,教育部公示了一批高校改名公告,其中就有位于四川瀘州的瀘州醫(yī)學院,改名為四川醫(yī)科大學,而這遭到了四川大學華西醫(yī)學中心的一致反對,因為他們的前身四川醫(yī)學院,就簡稱“川醫(yī)”。瀘州醫(yī)學院改名顯然與他們母校重名了。此外,河南許昌學院申請更名河南理工學院、山東濱州學院申請更名山東航空學院都引發(fā)過不小爭議。
2017年2月,教育部發(fā)布《關于“十三五”時期高等學校設置工作的意見》。文件明確規(guī)定,堅決糾正部分高等學校貪大求全,為了更名、升格盲目向綜合性、多科性發(fā)展的傾向,引導存量高等學校把精力和資源用于特色學科專業(yè)建設與內涵發(fā)展上來。這提高了高校改名的門檻,摁下了一些高校浮動功利的內心。
說到底,改名只是形式,提升辦學水準才是根本。國外的諸多名校,諸如巴黎高等師范、麻省理工學院的名字都不夠亮眼,但不妨礙其成為世界一流大學。一些在專業(yè)領域取得卓著成績的國內高校,也因其“小而精”的發(fā)展模式獲得國內外的贊譽,改名同樣不在這些高校未來發(fā)展的選項中。
面對高校改名的怪現狀,或許可以說,“大學之大,非謂有大名之謂”。一所高校無法靠改名脫胎換骨,能讓高校產生實質改變的,是沉下心來,做好科研、教學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