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幼兒園中班的美術(shù)教案

字號:


    所有的教學方法都充分體現(xiàn)了兒童“主體性”的觀念,符合寶寶的心理特點。以下是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您整理的關(guān)于幼兒園中班的美術(shù)教案,供您參考,更多詳細內(nèi)容請點擊教案欄目查看。
    篇一:關(guān)于幼兒園中班的美術(shù)教案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正確的姿勢握毛筆作畫。
    2.初步嘗試用毛筆中鋒畫線條,隨意點按,表現(xiàn)逛超市的線路圖等。
    3.能大膽根據(jù)畫面想象表達,體驗在游戲情境中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國畫工具材料。
    活動過程
    1.教師設(shè)置情境導入活動,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運筆方法。
    (1)教師示范用中鋒隨意畫線條。
    教師:毛筆媽媽要去逛超市,出門之前洗洗澡(洗筆),顏料盒里穿鞋子(蘸顏料);調(diào)色盤里穿衣裳(舔筆調(diào)色),出門嘍(中鋒握筆)……逛呀逛,東看看,西看看(隨意運筆),走累了,回家洗澡睡得香! (洗筆,放回筆架)
    ◆這是中班幼兒正式用毛筆作畫的第一個活動,因此,國畫運筆常規(guī)的培養(yǎng)就顯得尤為重要。此處用你人的方式導入情境,將整個作畫過程編成生動形象的兒歌,既能幫助幼兒理解和記憶,又容易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教師示范用不同的顏色點按。
    教師:回到家,毛筆媽媽想,今天在超市都看到了哪些東西呢?有黃色的什么?有紅色的什么?……(引導幼兒發(fā)散想象,如梨子、香蕉、餅干……說到一種就在線條附近點一點,不同顏色按出的小點,代表逛超市時看到的不同商品)
    2.幼兒握毛筆自由練習。
    3.集體欣賞、評價。
    教師:準來介紹你的毛筆是怎么逛超市的?看到了哪些東西?
    ◆評價應(yīng)側(cè)重于幼兒想象力的發(fā)揮、運筆方式的正確性。同時引導幼兒觀察不同水分的毛筆運筆后所產(chǎn)生的不同線條效果。
    篇二:關(guān)于幼兒園中班的美術(shù)教案
    ◆活動目標
    l.嘗試用海綿印章印出小雞,并用棉簽添畫細節(jié)。
    2.進一步感受墨色在宣紙上產(chǎn)生的特殊暈染效果。
    3.知道工具材料用完后要放回原處,初步養(yǎng)成良好的作畫常規(guī)。
    ◆活動準備
    1.幼兒已認識過小雞。
    2.宣紙,顏料(黃、褐色、綠),顏料盤,棉簽,海綿印章,抹布。
    ◆活動過程
    1.通過談話,引導幼兒回憶、總結(jié)小雞的外形特點。
    教師:小雞是什么樣子的?什么顏色?它們喜歡吃什么?干什么?
    2.師幼共同討論小雞的畫法。
    (1)討論小雞頭部的畫法。
    教師:先用海綿寶寶蘸些顏色,然后把它印到宣紙上去。
    (2)討論小雞其他部位的畫法。
    (3)引導幼兒豐富畫面內(nèi)容。
    教師:小雞喜歡在哪里玩?它們喜歡干什么?(可添畫小草、小蟲等)
    (4)教師逐一介紹作畫材料,指導幼兒將用過的工具材料放回原處。
    3.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1)教師提醒幼兒添畫細節(jié)和背景,也可在幼兒作品上適當添畫場景,讓畫面更豐富。
    (2)提醒幼兒用完物品后放回原處,培養(yǎng)良好的操作習慣。
    4.欣賞作品,教師評價、總結(jié)。
    (1)教師:你畫的小雞在干什么?
    (2)教師小結(jié):今天你們畫的小雞真有趣,有的在捉蟲,有的在唱歌,還有的在玩捉迷藏的游戲,下次我們還可以把它們的好朋友也畫上呢!
    篇三:關(guān)于幼兒園中班的美術(shù)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嘗試用海綿印章在宣紙上印出泡泡。
    2.進一步了解國畫材料及特性。
    3.積極參與集體討論,愿意大膽嘗試。
    ◆活動準備
    1.幼兒已玩過吹泡泡的游戲。
    2.宣紙,顏料(黃、咖啡、綠),顏料盤,棉簽,海綿印章。
    3.事先繪制小動物吹泡泡為背景的作業(yè)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教師以回憶吹泡泡游戲?qū)牖顒?,喚起幼兒的已有?jīng)驗。
    (1)引導幼兒回憶玩吹泡泡的游戲。
    教師:你們玩過吹泡泡的游戲嗎?泡泡是什么樣子的?都有哪些顏色?(圓圓的,有紅色、藍色、綠色……)
    (2)出示畫有小動物吹泡泡的作業(yè)紙。
    教師:小動物也想吹泡泡,但它們不是用泡泡器,而是用海綿寶寶。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師幼歲同探索、討論泡泡的畫法。
    (1)教師出示海綿印章,介紹作畫工具。
    (2)引導幼兒用海綿印章印泡泡,并利用兒歌幫助幼兒掌握海綿印章的用法。
    教師:海綿寶寶圓又圓,顏料盒里蘸一蘸,放在紙上不要動,吹出的泡泡真好看!
    教師:先把海綿印章輕輕蘸上顏色,然后把它印到紙上去,小手不能動,動了顏色就跑掉了。哪位小朋友愿意來試一試?
    l兒歌策略的運動對幫助小班幼兒理解操作方法以及培養(yǎng)作畫常規(guī)都有很好的效果。
    3.教師交代作畫常規(guī),指導幼兒創(chuàng)作。
    (l)教師逐一介紹作畫材料,提醒幼兒用完后放回原處。
    (2)在幼兒創(chuàng)作過程中,教師可念兒歌幫助幼兒強化海綿印章的用法。
    4.集體欣賞作品,教師評價、總結(jié)。
    教師:你畫的泡泡是什么樣子的?有哪些顏色?
    篇四:關(guān)于幼兒園中班的美術(shù)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了解熱帶魚的各種形態(tài)和豐富的色彩。
    2.嘗試用手掌印、棉簽添畫的方法表現(xiàn)熱帶魚,進一步了解宣紙的吸水性。
    3.注意不弄臟衣物,養(yǎng)成良好的作畫習慣。
    ◆活動準備
    1.課件:有關(guān)熱帶魚的錄像或圖片。
    2.國畫顏料、圖畫紙、宣紙、棉簽、排筆等。
    ◆活動過程
    1.播放熱帶魚課件,引導幼兒重點觀察熱帶魚的形狀和色彩。
    教師:你看到熱帶魚了嗎?它是什么樣子的?身上有哪些漂亮的顏色?
    2.師幼共同討論熱帶魚的畫法。
    (1)幼兒比較圖畫紙與宣紙的不同,進一步了解宣紙的吸水性。
    ①教師:今天我們要用宣紙作畫。你們看看宣紙和圖畫紙有什么不一樣?
    ②師幼共同實驗:用蘸水的排筆分別在圖畫紙和宣紙上按住不動,數(shù)5下后看變化,了解宣紙的吸水性特征。
    (2)幼兒嘗試用手掌印出熱帶魚。
    ①教師邊念兒歌邊在宣紙上印出手印,并用棉簽添畫上眼睛,引起幼兒的印畫興趣。
    教師念兒歌:小手小手真能干,顏料盤里蘸一蘸,按一按,變出小魚真好玩!
    ②師幼共同討論:哪里像熱帶魚的尾巴?哪里像魚鰭?哪里像熱帶魚的頭?
    (3)根據(jù)幼兒的意愿,教師用棉簽添畫出愛跳舞的水草。
    3.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l)幼兒邊念兒歌邊印畫,教師啟發(fā)幼兒用單手印出不同方向的熱帶魚,并用棉簽添畫上眼睛。
    (2)教師巡回指導,觀察幼兒在印畫活動中的情緒體驗。
    4.集體欣賞評價,結(jié)束活動。
    (l)教師:你最喜歡哪條小魚?你覺得它在于什么?
    (2)教師:看一看哪些小朋友畫完后身上最干凈?
    篇五:關(guān)于幼兒園中班的美術(shù)教案
    ◆活動目標
    1.觀察櫻桃,了解櫻桃的外形特征。
    2.嘗試用手指在宣紙上點畫出櫻桃,感受宣紙的獨特質(zhì)感。
    3.能夠耐心細致地一一對應(yīng)進行點畫。
    ◆活動準備
    l.櫻桃實物、櫻桃圖片,畫有盤子和櫻桃柄等內(nèi)容的作業(yè)紙人手一張。
    2.相關(guān)的國畫圖片、國畫顏料。
    ◆活動過程
    1.欣賞櫻桃實物或圖片,了解櫻桃的外形特征。
    教師:老師今天帶來了一盤好吃的,你們看是什么?櫻桃長什么樣子呀? (紅紅的,小小的, 圓圓的,還有一個細細長長的柄)
    2.鼓勵幼兒嘗試用手指點呵櫻桃。
    (1)教師:紅紅的櫻桃真好吃,還有一些小朋友也想吃,可是他們的盤子里只有櫻桃柄,沒有 櫻桃,我們來給它們添上櫻桃吧。一個柄上結(jié)幾個櫻桃呢?
    l小班的活動常常需要教師的支持和引導。教師提供畫好櫻桃柄的作業(yè)紙,一是幫助幼兒鞏固一一對應(yīng)的概念,二是幫助低齡幼兒解決構(gòu)圖困難的問題。
    (2)教師:用我們的手指,輕輕地親一下紅顏料,然后再親一下紙,注意要親在櫻桃柄的下面。給盤子里添好櫻桃后要用桌子上的小毛巾擦擦手。
    3.欣賞、評價。
    教師:你最想吃哪幅畫上的櫻桃?
    l評價應(yīng)側(cè)重于畫面上否干凈整潔,點印櫻桃的位置上否恰當。
    4.幼兒品嘗櫻桃,結(jié)束活動。
    【評析】
    手指點畫活動對小班幼兒來說難度不大。幼兒在畫有背景的作業(yè)紙上進行添畫,一方面可以潛移默化地感受國畫獨特的美感,同時也可以通過接觸初步感受宣紙的獨特質(zhì)感。在此基礎(chǔ)上,還可以延伸進行類似的“漂亮的梅花”、“紫色的葡萄”等手指點畫活動。
    教案設(shè)計頻道小編推薦:幼兒園中班教案 | 幼兒園中班教學計劃
    
    教案設(shè)計頻道小編推薦:幼兒園中班教案 | 幼兒園中班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