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士學位,日本的學術稱謂,相當于中國的碩士。日本修士留學怎么申請呢?下面是出國留學網(wǎng)整理的日本修士留學申請攻略,一起來看看吧。
一、日本修士申請途徑
1、通過語言學校考取修士:比較常規(guī)的考學方式,適合任何學生。優(yōu)點是可以通過語言學校獲得時間較長的簽證,在日本備考,參加任何學校的考試,選擇面更寬廣。
2、通過研究生考修士:適合出身校中等以上,日語英語能力不錯的學生,但申請名額比較少,需要提前做準備。
3、直考:比較省時間和金錢,但備考時間緊,強度大,有考不上的風險。
二、日本修士入學考試
修士考試形式:
筆試和面試,一般筆試內容主要是小論文及專業(yè)問題解析,面試針對目前的研究進行和現(xiàn)行研究進行提問,面試考官是研究科科長及相關領域的教授,合格后成為正式的院生。
考試時間:
一般情況下,每個大學一年有兩次修士考試,分別是在每年的2月份和8月份左右。有些學??赡軙才旁?月末或者9月初這樣的時間。不會相差太遠。但是,有很多大學一年只有一次修士考試,那就是在8月份。
三、研究計劃書
1、研究課題
是整篇研究計劃書的核心,無論是研究的對象還是目的、方法都是圍繞著課題來展開,所以說,確定研究什么課題是非常重要的。
2、研究題目、研究目的和研究內容
研究題目、研究目的和研究內容是整篇計劃書的基礎,是最重要的部分,如果這部分寫好基本及格分就達到的。選題切忌空而大,研究內容要明確、具體。選擇一個有特色、值得研究的題目非常關鍵。
3、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背景關乎你的研究動機,說明研究的契機,盡量學術客觀,聯(lián)系社會問題或新聞,再簡單描述一下之前關于本研究的先行研究有哪些,在這些研究的基礎上你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研究背景這一環(huán)節(jié)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需要多積累研究所需資料。
4、研究方法
根據(jù)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相應的研究方法。據(jù)學科的不同有很多研究方法,包括數(shù)據(jù)分析法,歷史比較法等,根據(jù)研究對象確立適合的研究方法,雖然可能沒有專業(yè)老師的指導,但是最后確立一個基本方向和方法。
5、參考文獻
在日本引用參考文獻必須細致認真,文獻的引用一定要注明出處。寫完之后,最好是檢查下語句是否通順,語法是否使用正確。
三、日本修士畢業(yè)要求
1、修士學分
日本的大學院絕大多數(shù)對修士的要求是修滿30學分,也就是至少15門課。一般會有一個網(wǎng)上履修系統(tǒng),用入學時學校給的賬號和密碼登錄,自行選擇課程。這個選課的時間在每學期開學的半個月,也就是每年的4月和10月的上中旬。一般建議在修士的第一年完成13門課以上,以便第二年專心寫修士論文。
2、修士論文
修士的第一年一般用來學習相關科目、閱讀文獻,對計劃書進行一些修改和補充,為寫論文做準備。第二年全年都用來寫作修士論文。修士論文一般要求寫五、六萬字左右,如同之前的研究計劃書,要有明確的研究目的、充足的文獻研究,與計劃書不同的是我們執(zhí)行了研究計劃,也得出了最終結論。寫修士論文,一要大量地查找和閱讀文獻,二要堅持完成。雖然日本的修士畢業(yè)不像博士那么難,但不寫出合格的論文是一定不會準予畢業(yè)的。
3、論文答辯
修士論文的答辯,不是論文完成后一次口頭問答那么簡單。答辯的第一次預演,就是從修士考試中的面試環(huán)節(jié)開始的。老師們會對計劃書問一番問題,來看你思路的完成程度。而修士入學一年后,一般那還會有一次“修士論文構想發(fā)表”,第二年的中間會有“修士論文中間發(fā)表”,最后才是畢業(yè)前的最終答辯。這是一個步步推進的過程,既可以看出日本大學院和教授們治學的嚴謹,也有助于我們論文思路的完善和整篇論文的推進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