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熱點:高考改革是難啃骨頭 該如何應對?

字號:


    出國留學網(wǎng)高考網(wǎng)為大家提供十九大熱點:高考改革是難啃骨頭 該如何應對?,更多高考資訊請關注我們網(wǎng)站的更新!
    十九大熱點:高考改革是難啃骨頭 該如何應對?
    10月22日17:30,十九大新聞中心組織的以“教育綜合改革”為主題的第六場集體采訪在梅地亞中心二層新聞發(fā)布廳舉行,來自教育行政部門、高等教育、職業(yè)教育、基礎教育以及農村教育一線的6位十九大代表接受采訪,為教育發(fā)聲。
    作為高考改革試點的地方代表,上海市教育衛(wèi)生工作黨委書記虞麗娟和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就記者關于“高考改革可能遇到的挑戰(zhàn)和解決方式”的問題做出了回答。
    虞麗娟:高考改革要上下同心,協(xié)同作戰(zhàn),精準到位
    高考改革的確是個系統(tǒng)工程,全社會關注。上海的高考綜合改革方案是2014年與教育綜合改革同步啟動的,我們主要堅持在公平性的基礎上,著力在科學性上下工夫。我們實施“兩依據(jù)、一參考”這樣一種新的高考評價模式,也就是依據(jù)統(tǒng)一高考成績三門課,依據(jù)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六門課選三門課,“3+3”,同時參考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來積極地探索分類選拔、綜合評價、多元錄取這樣一種機制。
    三年來,在教育部的強有力指導下,在上海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下,我們穩(wěn)慎有序、積極推進,實現(xiàn)了首屆新高考平穩(wěn)落地,并且在教、考、招各個方面形成了一批制度性的成果。
    在高考綜合改革實施過程中,我們有很多體會和感觸,其中最深刻的有三點:第一,改革的方向問題。第二,為誰改革的問題。第三,改革如何落地的問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關于改革的方向。我們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教育思想,把好改革方向,做好頂層設計。
    第二,為誰改革。我們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要把考生和家長在高考綜合改革過程當中的感受度、獲得感作為我們改革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這是我們全市上下形成的共識。因為考生和家長是改革過程當中一個關鍵的主體,要使他們全程參與改革,然后在改革過程當中分享改革的成果,有比較好的獲得感和好的感受度。比如,我們在實施政策制定和宣傳解讀過程當中,是同步規(guī)劃、同步策劃、同步推出,在每一個階段每個政策的實施落地,都要向社會、向考生家長做解讀做宣傳。我們今年全新的招錄系統(tǒng),實行的是培訓到每一位班主任、每一位考生、每一位校長,而且模擬演練進行了兩次,以此來實現(xiàn)我們政府部門和考生、家長、社會之間信息對稱,消除誤解,減緩焦慮。
    第三,改革方案如何落地。我們說必須堅持頂層設計和抓推進落實相統(tǒng)一。一方面,我們各級組織要各負其責,協(xié)同作戰(zhàn)。在高考綜合改革過程當中,市委書記、市長親自部署,并且把高考綜合改革、教育綜合改革納入到市委市政府全年重點任務督辦范圍。市一級教育改革領導小組由分管書記、分管市長擔任組長,統(tǒng)籌部署,嚴而又嚴,慎而又慎,細而又細。教育主管部門研究落實,研究每個政策、每個環(huán)節(jié)如何落地,以及可能的風險防范。更重要的是,我們各個部門、各個區(qū)、各個學校落實高考改革每一個舉措都是上下同心,協(xié)同作戰(zhàn),精準到位。
    另外一方面,我們教育系統(tǒng)內部是需要聯(lián)動改革,有機銜接。比如我們的教、考、招是需要聯(lián)動改革的;比如我們的高中教育教學和大學招錄工作、人才培養(yǎng)工作是必須有機銜接的。在高中階段,我們實施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改革和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以此來推動我們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對大學來說,首先我們要進一步擴大大學和考生之間的一種雙向選擇,來撬動大學的人才培養(yǎng)改革。比如根據(jù)考生考試科目的選擇,大學就要來組織設置相應的專業(yè)組,供學生選擇。這次上海方案當中設置了24個院校專業(yè)組,比較好地保障了學生的選擇,同時也促進了高校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改革。我就回答這么多,謝謝。
    李希貴: 十一學校4359名學生,就有4359張課表
    非常榮幸,十一學校成為改革試點單位。我想跟你分享一個數(shù)據(jù),現(xiàn)在十一學校,今年9月份開學,全校4359名學生,就有4359張課表,每一個學生通過學校開發(fā)的268個學科課程、30個綜合課程和70個職業(yè)考核課程,形成了不一樣的學習路徑和成長路徑。另外,這樣一個試點改革,從今年的高考志愿填報這樣一個視角我們也看到了希望。五年前,我們的學生高考填報志愿的時候,大概有80%的學生聚焦在20%的熱門專業(yè)。今年我們400多個學生參加高考,他們報考的志愿,第一專業(yè)我統(tǒng)計了一下,涉及到80%的大學專業(yè)領域。這說明一個什么問題?就是我們的學生慢慢找到了他自己,慢慢喚醒了他自己,慢慢開始走向了更加適合他未來潛能的專業(yè)之路,這是我們感到非常欣慰的。
    這些年的改革探索,我們體會到,第一個挑戰(zhàn),是人才觀的認識。我們過去把孩子一分為二,一部分文科,一部分理科。今天當我們把20種組合在學校里形成的時候,每一個學生都有不同的成長路徑的時候,我們要怎么來衡量、評價、看待我們的學生?什么樣的學生是真正的人才?所以這個人才觀必須要重新定義。
    第二個挑戰(zhàn),是對我們的老師,就是路徑依賴的挑戰(zhàn)。過去我們的教育過程當中,說實話,行政力量相對比較多一點,你有什么事,我們喜歡通過管理的方式。今天,走班上課帶來的行政力量相對淡化,師生關系比較平等,這個時候,我們必須用大量的教育的智慧、教育的藝術來跟學生平等對話。這對我們來說還是很大的挑戰(zhàn)。謝謝。
    小編精心為您推薦:
    
高考改革信息匯總
北京  上海  重慶  天津  山東  浙江  福建  廣東  
廣西  河南  湖南  湖北  江蘇  河北  陜西  內蒙古  
山西  貴州  青海  西藏  新疆  四川  寧夏  甘肅  
海南  黑龍江  吉林  遼寧  安徽  江西  云南   
出國留學網(wǎng)高考改革頻道為您提供

    
高考政策 高考改革 自主招生 異地高考 招生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