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元節(jié)的來歷和故事

字號:


    中元節(jié)是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俗稱鬼節(jié)、七月半,那么你對中元節(jié)有哪些了解呢 ,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以下是由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中元節(jié)的來歷和故事”,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于中元節(jié)的來歷
    中元節(jié)也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鬼節(jié),實在每一年農歷的七月十四日(而有一些地方是農歷的七月十五日),道教稱為中元節(jié),佛教稱為盂蘭節(jié),民間舊稱為鬼節(jié),七月半。相傳那一天,地獄大門打開,陰間的那些鬼魂會被放出來。有主的回家去;沒主的就四處游蕩著,徘徊到任何人跡可到的地方找些東西吃。所以人們紛紛在七月里以誦經作法等事舉行“普度”以普遍超度孤魂,恐防它們?yōu)榈溔碎g,又或祈求鬼魂幫助治病和保佑家宅平安。因此南方地區(qū)在這一天有普度的習俗。
    相傳地藏菩薩,也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閻王爺],他的母親去世之后來到了陰朝地府,被關在牢房里少不了受十八層地獄的那種折磨,地藏菩薩是個十分之孝順的兒子,看到母親受罪心中實在不忍,在七月十五這天竟然恂私情,讓看守牢房小鬼偷偷的把牢門打開放他母親出來,誰知這一開門不要緊,牢房中的小鬼們也都蜂擁而出跑到人間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亂竄之說。那些跑回家鄉(xiāng)的鬼紛紛向家人索要錢財以便回去用來生活和打通關節(jié)希望早日托生。后來人們把這一天就定為中元節(jié)。
    關于中元節(jié)的故事
    1、在古代的民間傳說中地藏菩薩,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閻王爺],他的母親去世后來到陰朝地府,被關在牢房里少不得受地獄的種種折磨,地藏菩薩是個孝順的兒子,看到母親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這天竟恂私情,讓看守牢房的鬼偷偷把牢門打開放他母親出來,誰知這一開牢門不要緊,牢房中的鬼們蜂擁而出跑到人間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亂竄”之說。那些跑回家鄉(xiāng)的鬼紛紛向家人索要錢財以便回去用來生活和打通關節(jié)希望早日托生。后來人們把這一天就定為[鬼節(jié)]. 鬼節(jié)這天,人們要燒紙錢,擺供品祭奠故去親人的亡靈,表達人們的思念和緬懷親人的情感。
    2、目蓮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蓮尊者,惦念過世的母親,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時的貪念業(yè)報,死後墮落在的惡鬼道,過著吃不飽的生活。目犍蓮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給他的母親,但其母不改貪念,見到食物到來,深怕其他惡鬼搶食,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無法下咽。目犍蓮雖有神通,身為人子,卻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請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說:"七月十五日是結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滿,在這一天,盆羅百味,供巷僧眾,功德無量,可以憑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目蓮遵佛旨意,于七月十五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其母,其母親終得食物。"這便是臺灣普渡拜"好兄弟"的由來。
    中元節(jié)的風俗
    1、祭祖
    民間相信,祖先會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孫,所以需要祭祖。這種祭祖行為是慎終追遠、固本思源的傳統(tǒng)倫理的一種體現(xiàn),是一種感德祖先文化傳統(tǒng)。時逢小秋的農作物收獲,也正好把豐收的喜悅與祖先分享,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中旬傍晚時分舉行。
    2、燒紙
    中元節(jié)日中,民間俗信行為中,最為突出的是燒紙。據(jù)傳說,陽間的紙就是陰間的錢,人們燒紙就是給亡故的先輩親人送錢。通常上墳燒紙時要留下幾張,到十字路口焚燒,目的是給無家可歸的野鬼一些施舍,它們就不會再去搶劫送給其祖先的錢了。
    3、焚香燃炮
    每到七月十四日或十五日晚,在門外焚香燃炮,同時“燒包”(也叫“薦包”)。
    4、祈豐收
    中元節(jié)施祭與祈望豐收又常聯(lián)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戶戶要在自己家門口焚香禱祝稻谷豐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著秋收稻谷豐登。
    5、吃鴨
    全國很多地方都會選擇在七月半吃鴨子,因鴨在水中游,取其河燈普渡祈禱之涵意。也有說法是“鴨”就是“壓”,是諧音,吃鴨子是為了壓住“魂靈”,這說法有點牽強,因為很多地方“鴨”與“壓”不同音。東莞人一般會吃蓮藕煲鴨。
    
勵志故事 愛情故事 兒童故事 搞笑故事 恐怖故事 哲理故事 神話故事 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