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考試準備得怎么樣啦?考試欄目組小編為你提供了2019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精選試題4,希望能夠幫助到你,想知道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網站更新。
2019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精選試題4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1小題,每小題2分,共42分)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專著是( )。
A.《大學》 B.《論演說家的教育》
C.《學記》 D.《理想國》
2.盲人的觸覺、聽覺一般非常靈敏,這說明了人的身心發(fā)展具有( )。
A.順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補性 D.個別差異性
3.教育研究活動的起始環(huán)節(jié)是( )。
A.收集資料 B.選擇課題
C.提出假設 D.制訂方案
4.從作用的對象看,教育功能可分為( )。
A.正向功能與負向功能 B.顯性功能與隱性功能
C.個體功能與社會功能 D.顯正向功能和隱負向功能
5.校園文化是影響學生發(fā)展的因素之一,在課程類型上,它屬于( )。
A.學科課程 B.活動課程
C.隱性課程 D.核心課程
6.為發(fā)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而開設的,可供學生自由選擇的是( )。
A.綜合課程 B.選修課程
C.學科課程 D.活動課程
7.課程的特點在于動手做,在于手腦并用,以獲得直接經驗,這種課程類型體現(xiàn)了( )的理論。
A.學科課程 B.活動課程
C.學生課程 D.隱性課程
8.《論語》中提出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的教學要求體現(xiàn)了教學的( )。
A.鞏固性原則 B.啟發(fā)性原則
C.循序漸進原則 D.因材施教原則
9.最早對班級授課制進行系統(tǒng)論證的教育家是( )。
A.福祿貝爾 B.奧蘇伯爾
C.蒙臺梭利 D.夸美紐斯
10.教學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 )。
A.備課 B.上課
C.課外輔導 D.學習成績的檢查與評定
11.由教師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思考,通過雙邊活動獲取知識的方法叫( )。
A.講授法 B.談話法
C.討論法 D.自然學法
12.兒童認知發(fā)展到具體運算階段的標志是( )。
A.思維的可逆性 B.具體邏輯推理
C.去自我中心 D.守恒概念的形成
13.因為學生進步明顯,老師取消了對他的處分,這屬于( )。
A.正強化 B.負強化
C.處罰 D.消退
14.下面說法屬于學習負遷移類型的是( )。
A.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B.將所學的原理應用于現(xiàn)實問題解決
C.兩種學習材料有相似,學了后一種,鞏固了前一種的學習
D.總是把前面的學習材料和后面的學習材料搞混
15.根據(jù)埃里克森的理論,中學生人格發(fā)展的主要任務是( )。
A.培養(yǎng)自主性 B.培養(yǎng)勤奮感
C.培養(yǎng)主動性 D.培養(yǎng)自我同一性
16.學生害怕在社交場合講話,擔心自己會因發(fā)抖,臉紅,聲音發(fā)顫,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慮,覺得自己說話不自然,因而不敢抬頭,不敢正視對方眼睛,這種心理狀態(tài)是一種( )。
A.抑郁癥 B.恐怖癥
C.焦慮癥 D.強迫癥
17.“夫子循循然善誘也,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這句話所體現(xiàn)的德育原則是( )。
A.尊重與嚴格要求原則 B.導向性原則
C.因材施教原則 D.疏導原則
18.抵抗外界誘惑的能力屬于( )。
A.道德認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為
19.教師自覺利用環(huán)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
A.指導自我教育法 B.榜樣示范法
C.實際鍛煉法 D.陶冶教育法
20.甲同學打掃衛(wèi)生時打碎了一盤玻璃杯,乙同學偷吃時打碎了一個玻璃杯,處于他律道德階段的兒童會
以為( )。
A.甲同學錯誤大 B.乙同學錯誤大
C.兩者都沒錯 D.兩者錯誤一樣大
21.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 )。
A.組織建立良好的班集體 B.了解和研究學生
C.樹立良好的集體輿論 D.做好班級工作計劃
二、辨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8分,共32分)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
22.所謂關鍵期是指個體發(fā)展過程中環(huán)境影響能起最大作用的時期。
23.學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統(tǒng)一體,因此,學校德育對學生的知情意行的培養(yǎng)一定要以知為開端,以行為終結。
2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動機不足或過分強烈都會影響學習效果。
25.中學生上課時,一邊看教材,一邊聽教師講課,這是注意分散的表現(xiàn)。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 4 小題,每小題 10 分,共 40 分)
26.簡述教育的社會屬性。
27.怎樣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28.簡述有效促進學習遷移的策略。
29.簡述中學德育的途徑
四、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 2 小題,每小題 18 分,共 36 分)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30.材料:
小明上小學時因經常把麻雀、青蛙、蚯蚓等帶到教室而被老師批評和懲罰,上初中后他仍然經常把小動物帶進教室,班主任發(fā)現(xiàn)后沒有批評他,還在班里成立了動物興趣小組。他非常激動,向班主任表示了決心,半年后,小明在班主任的引導下,通過對動物的探索活動,懂得了學好各門功課的重要性,并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逐漸改掉了散漫的習慣,學習有了很大進步,他完成并發(fā)表了《蚯蚓在農業(yè)生產中的作用》的小論文,還在全市昆蟲標本制作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請運用教育學的有關理論對班主任老師的做法進行分析評價。
31.材料:
學生張瓊進入青春期后,非常關注自己的相貌。但她認為自己長相難看,不被人喜愛??吹酵瑢W聚在一塊咯咯地笑,她就認為她們在笑話自己;在寢室里,若聽到同學在談論某某長得漂亮,會以為是在影射自己;上課未被老師點名發(fā)言,也會認為老師嫌自己難看不愿意點自己……所有這一切致使她郁郁寡歡,不愿意與同學溝通交流,學習效率低下,學習成績明顯下降。請運用心理學知識分析案例中張瓊的問題,并提出合理建議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C。解析:《學記》不僅是中國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論著。
2.【答案】C。 解析:互補性反映出個體身心發(fā)展各組成部分的相互關系,其中一方面是指某一方面的機能受損甚至缺失后,可通過其他方面的超常發(fā)展得到部分補償。故選C。
3.【答案】B。解析:一切教育教學研究都是從選擇課題開始的。
4.【答案】C。解析:從作用的對象看,教育功能可分為個體功能和社會功能。
5.【答案】C。解析:隱性課程亦稱為潛在課程、自發(fā)課程,是學校情境中以間接的、內隱的方式呈現(xiàn)的課程。如師生關系、校園文化、學風等。故選C。
6.【答案】B。解析:題干中闡述的是選修課程的概念,故選B。
7.【答案】B。解析:活動課程是相對于系統(tǒng)的學科知識而言的,由一系列活動組成,側重于學生直接經驗的獲得,如實驗、參觀、表演、繪畫、游戲、手工制作等?;顒诱n程的特點在于動手做,在于手腦并用,以獲得直接經驗。故選B。
8.【答案】B。解析: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開導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卻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不要去啟發(fā)他。如果他不能舉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復地給他舉例了”。強調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啟發(fā)誘導的時機。故選 B。
9.【答案】D。解析:對班級授課制進行系統(tǒng)論證的教育家是夸美紐斯。故選D。
10.【答案】B。解析:上課是教學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教學的任務主要是通過上課完成的。
11.【答案】B。解析:由老師發(fā)起,并有雙邊一問一答的形式,即可判斷為談話法。故選B。
12.【答案】D。解析:根據(jù)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階段理論即可得出,具體運算階段的標志是守恒觀念的形成(守恒性)。
13.【答案】B。解析:負強化是做出一定的行為使厭惡刺激撤銷,從而增加良好行為的發(fā)生頻率。
14.【答案】D。解析:負遷移是指兩種學習之間相互干擾、阻礙,即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產生消極影響。先后學習材料搞混淆,就是一種消極影響的體現(xiàn)。故選D。
15.【答案】D。解析:埃里克森的人格發(fā)展階段理論認為,中學生處于第五個階段,其發(fā)展危機是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該階段的發(fā)展任務是培養(yǎng)自我同一性。故選D。
16.【答案】B。解析:害怕在社交場合講話,擔心自己會因發(fā)抖,臉紅,聲音發(fā)顫,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慮,覺得自己說話不自然,因而不敢抬頭,不敢正視對方眼睛,這種心理狀態(tài)是一種社交恐懼癥。
17.【答案】D。解析:這句話的意思是是說孔子一步一步的由淺入深的教育弟子,用文化知識讓弟子的
常識淵博,用禮儀規(guī)范約束弟子的行為,受到這樣的教育,會讓弟子感到學習是很快樂的事,而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永遠不想停止。故選D。
18.【答案】C。解析:道德意志是一個人自覺地調節(jié)行為,克服困難,以實現(xiàn)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過程,通常表現(xiàn)為一個人的信心、決心和恒心。故選C。
19.【答案】D。解析:陶冶教育法又稱情感陶冶法,它是教師利用環(huán)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潛移
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20.【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皮亞杰的兒童道德階段論。處于他律道德階段的兒童是以服從權威為主
要特點的。此階段,兒童思維正在由前運算思維向具體運算思維過渡,以表象思維為主,思維具有刻板性,作判斷時只能運用一個標準或尺度,反應在道德判斷上的主要表現(xiàn)是單純以數(shù)量判斷錯誤的大小。故選A。
21.【答案】B。解析: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了解和研究學生,中心工作是組織和形成班集體
二、辨析題
22.【答案要點】
此觀點是錯誤的。關鍵期是指身體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機能和能力最適宜于形成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對個體的某一方面訓練可以獲得最佳效果。
23.【答案要點】
此觀點是錯誤的。學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個心理因素構成。德育過程的一般順序可以概括為知、情、意、行,以知為開端、以行為終結。但是由于社會生活的復雜性,德育影響的多樣性等因素,德育具體實施過程,又具有多種開端,這可根據(jù)學生品德發(fā)展的具體情況,或從導之以行開始,或從動之以情開始,或從鍛煉品德意志開始,最后達到使學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諧發(fā)展。
24.【答案要點】
此觀點是正確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的具體內容是:任務難度的不同,所需要的動機強度也不同。在學習較復雜的問題時,中等偏低的動機強度最有利于問題的解決;在學習中等強度的問題時,動機強度與學習效率的關系是倒U型曲線關系;在學習任務比較簡單時,動機強度與學習效率的關系是線性的關系,動機強度越高,學習效率越佳。
25.【答案要點】
此觀點是錯誤的。這并非注意分散的表現(xiàn),而屬于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散,也叫分心,是指注意離開了心理活動所要指向的對象,而被無關的對象吸引去的現(xiàn)象。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時間內,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對象,同時從事著幾種不同的活動。
三、簡答題
26.【答案要點】
(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類所特有的社會現(xiàn)象,只要人類社會存在,就存在教育。
(2)教育具有歷史性
在不同的社會或同一社會的不同歷史階段,教育的性質、目的、內容等各不相同,每個時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點。
(3)教育具有相對獨立性教育受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等因素的制約,但教育作為一種培養(yǎng)人的社會活動,又具有相對獨立性。
27.【答案要點】
(1)準確地鑒定、分析課堂氣氛是營造良好課堂氣氛的前提和基礎;
(2)時刻保持積極的情緒狀態(tài)感染學生;
(3)樹立典型,利用榜樣示范積極引導學生;
(4)妥善處理矛盾沖突,建立良好的師生、生生關系。
28.【答案要點】
(1)精選教材; (2)合理編排教學內容; (3)合理安排教學程序; (4)教授學習策略,提高遷移意識。
29.【答案要點】
德育途徑是指學校教育者對學生實施德育時可供選擇和利用的渠道,又稱為德育組織形式。我國中學德育途徑是廣泛的,包括 :(1)思想政治課與其他學科教學;(2)社會實踐活動;(3)課外、校外活動;
(4)共青團組織的活動;(5)校會、班會、周會、晨會、時事政策的學習;(6)班主任工作。
四、材料分析題
30.【答案要點】
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的師生關系,在管理上表現(xiàn)為“以教師為中心”的專制型師生關系,具有等級主義,必然導致學生的被動性和消極態(tài)度,造成師生關系緊張,學生的人格得不到尊重,學生的自有意見與自主思想得不到重視。本案例中小明的小學班主任老師沒能理解小明的行為而一味的進行批評和懲罰,使得小明的行為得不到強化,從而影響了小明學習的興趣和動機。能夠根據(jù)學生的興趣和特點進行因材施教的教師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所以現(xiàn)代教師要深入學生的精神世界,真正做到理解學生,欣賞學生,善待學生。本案例中小明的初中班主任在課外活動中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fā)點,引導學生對感興趣的科目進行探究式學習,進而遷移到各門功課中,發(fā)現(xiàn)學習的重要性,使其學習有了很大提高。材料告誡我們,教師因為教育理念的不同,會培養(yǎng)出不同的學生。所以,現(xiàn)代教師要懂得科學先進的教育理念,能夠根據(jù)學生的需求,以學生為本,注重學生素質和潛能的挖掘。
31.【答案要點】材料中張瓊的典型心理問題是強烈的自卑意識和失落感,常常把別人無意的話、不相干的動作當做對自
己的輕視或嘲笑。自我意識強烈,自尊的要求迫切,產生了強烈的不安、焦慮和恐懼,造成神經過敏、多疑,最終嚴重影響自己的學習成績。消除學生的自卑感,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消除引起自卑感的外部刺激因素;
(2)進行客觀的自我評價;
(3)努力增強自信心,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
(4)積極與他人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