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留學網(wǎng)高考網(wǎng)為大家提供云南師大附中2018屆高考適應性月考試題及答案(八),更多高考語文復習資料請關注我們網(wǎng)站的更新!
云南師大附中2018屆高考適應性月考試題及答案(八)
語文試題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用黑色碳素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座位號在答題卡上填寫清楚。
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 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3.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滿分150分,考試用時150 分鐘。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 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最近,寧波某學校的王老師受到輿論熱捧。起因是要換同學不成的A 同學舉報了違規(guī)帶零食的B 同學,王老師對于告密的學生,不但沒鼓勵,還讓B 同學當著A 同學的面吃掉了零食,算是一種冷處理。我要給王老師點個贊。一個老師,無論學識怎樣,起碼應該是非清晰,不能糊涂,也不能含糊,王老師做到了。。
學生發(fā)現(xiàn)有同學違反校紀校規(guī),向老師報告,這樣的行為無可厚非,但老師接到這樣的舉報應當慎重,不宜過度鼓勵。
很多老師在班級管理中鼓勵學生向老師報告其他學生的問題,這樣教師相當于有了自己的“線人”,背著教師的那些違規(guī)行為也會有所收斂和約束。從積極的方面來看,這能夠使教師更早也更容易掌握學生動態(tài),從而因勢利導。但是,且慢,這也有著消極的一面; 甚至南轅北轍,戕害掉一些學生。
何以如此? 從學生人格發(fā)展的角度來看,當學生為了獲得教師的獎賞而積極舉報時,可能對他的人格發(fā)展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因為檢舉而獲益相當于賦予了那些舉報者以權力,這種權力可以成為拿捏或要挾其他同學的把柄。權力心理學的研究提示了,權力會使權力者異化,特別是對于未成年的學生,他們甚至還只是兒童,不恰當?shù)臋嗔x予會損害他們的人格發(fā)展。
另一方面,從社會性發(fā)展看,學生在學校里,除了學習功課,還要在師生、同學的交流互動中修習品行。一個熱衷于舉報其他學生的學生,必然會破壞學生之間的信任與友好相處,很容易人為地將一個集體中的學生們分為兩派,教師如果偏袒其中一派,對于后一派學生就相當于是隱性的排斥。一個班級里只要有幾個告密的學生,整個班級就難免人人自危,學生之間互不信任,互相戒備。
更惡劣的是,將告密作為一種拿捏同學的武器,謀取個人好處。這是比私帶零食到校性質更為惡劣數(shù)倍不止的道德敗壞行為。甚至社會缺乏信任,人們道路以目,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鼓勵告密造成的不良風氣。
既要了解情況,又不能培養(yǎng)“線人”,教師到底應該怎么辦? 對于一線教師來說,下面幾點建議或許能帶來一些思考和幫助。
首先,教師應當對于鼓勵學生舉報什么樣的不良行為區(qū)別對待,并很清晰地讓學生明白,有些不良行為,例如一些學生霸凌欺辱其他同學,旁觀的學生冒著一定的風險向教師報告,這當然是值得鼓勵和表彰的。但是,如果是涉及學生個人隱私范疇的行為,像有學生違反學校規(guī)定偷偷帶零食到學校,只要他不是公開地炫耀,那么即使有獲悉的學生報告,教師也不宜鼓勵,更不宜表彰。簡而言之: 涉及學生之間侵犯權利的不良行為,當然應當鼓勵舉報,因為這關乎人與人的平等; 而只是學生個人私下的某些人之常情但又違規(guī)的行為,不鼓勵舉報。
其次,舉報不應該成為一種權力。教師對類似這類的行為一定要旗幟鮮明,零容忍,這種挾帶私貨的告密是應當明確反對的道德劣跡。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中國學校教育的教師,哪怕是高中,甚至高校的教師,都不認為學生能夠自治。其實,鼓勵學生自治,支持并引導學生自己管理好自己,遠比評判和獎懲更能夠促進學生成長。
從道德心理的發(fā)展來看,學生從兒童期到青春期,正好是從他律道德到自律道德階段的發(fā)展路徑,該放手放手,逐漸讓學生學會自已管理好自已; 該嚴格嚴格,教師的權威體現(xiàn)在反對任何學生之間侵犯權利或者不平等現(xiàn)象上。
所謂的學生自治,換種方式來表達就是,讓教師成為學生自我管理時可以信任、援引和依賴的權威資源,而不是像現(xiàn)在中國大多數(shù)學校教育的那樣,教師在在班級管理時把部分學生當作方便管理的工具。
總之,學校教育要鼓勵學生有正義感,但不能培養(yǎng)“告密者”。
(摘編自唐映紅《教育孩子有正義感,但不要“告密”》)
1.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王老師受到輿論熱捧的原因是沒有過度鼓勵告密的學生,相反還對他進行了冷處理。
B.學生向老師報告違反校紀校規(guī)的同學,這樣會我害掉一些學生,影響他們?nèi)烁癜l(fā)展。
C.把舉報當做拿捏和要挾其他同學的資本,這種告密行為應當是明確反對的道德劣跡。
D.告密這種行為勢必會造成權力者異化,社會缺乏信任,人們道路以目的不良風氣。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開頭把王老師處理學生的事件材料作為正面論證的事例,通過分析,引出本文的中心話題。
B.文章從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論述了鼓勵學生舉報行為的影響和意義,但側重從消極的方面來分析論證。
C.在論述鼓勵舉報對學生的戕害性方面,文章從個人到群體,從學校到社會,逐層分析,層層遞進,思路清晰。
D.文章最后立足于學生的角度,提出了解決問題應該持有的相關理念和方法,并提出“學生自治”這一重要的解決途徑。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教育孩子要有正義感,教師要鼓勵舉報涉及學生之間侵犯權利的行為,比如校園霸凌等。
B.像考試作弊這種雖然違規(guī),但卻不影響他人的權利和利益的行為,不宜鼓勵舉報。
C.教師的權威性應該體現(xiàn)在判斷是非、衡量輕重等問題上,從而讓教師成為學生自治時可以援引、依靠的對象。
D.鼓勵學生自治,逐步讓學生學會自己管理好自己,就可以促進學生從他律道德階段到自律道德階段的發(fā)展。
(二) 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4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拴馬樁【注】
賈平凹
上個世紀的九十年代,西安人熱衷收藏田園文物。拴馬石樁原本是農(nóng)村人家尋常物件,如石磨石碾一樣,突然間被視為藝術珍品,從潼關到寶雞,八百里的關中平原上對拴馬石樁的搶收極度瘋狂。
我現(xiàn)居住的西安美術學院里,上萬件的石雕擺得到處都是,其中最多的還是拴馬石樁。這些拴馬石樁頂部一律雕有人或動物的形象,動物多為獅為猴,人物則千奇百怪,或嬉或怒或嗔或愁,生動傳神。我每天早晨起來,固定的功課就是去這些石雕前靜然默思,這些千百年來的老石頭一定是有了靈性的,它們曾經(jīng)為過去的人所用,為過去的人保平安和吉祥,那么,它們必然會對我的身心有益。
我在拴馬石樁林中,每一次都在重復著一個感嘆: 這么多的拴馬石樁呀! 有多少拴馬石樁就該有多少匹馬的,那么,在古時,關中平原上有多少馬呀,這些馬是從什么時候起消失了呢? 現(xiàn)在往關中平原上走走,再也見不到一匹馬了,連馬的附庸騾、驢,甚至牛的糞便也難得一見。
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有人學會了降龍的本領,但他學會了降龍本領的時候世上卻沒有龍。如今,馬留給我們的是拴馬的石樁,這如同我們種下了麥子卻收到了麥草。好多東西我們都丟失了,不,是好多東西都拋棄了我們。虎不再從我們,鷹不再從我們,連狼也不來,伴隨我們的只是蠢笨的豬,諂媚的狗,再就是蒼蠅蚊子和老鼠。人類已從強健淪落到了孱弱,過去我們祖先司空見慣并且共生同處的動物現(xiàn)在只能成為我們新的圖騰藝術品。我們在欣賞這些藝術品的時候,更多地品嘗到了我們?nèi)说目酀?BR> 在關中平原大肆收購拴馬石樁一類石雕的風潮中,我也曾是其中狂熱的一員。去年的秋天,我們開著車走過了渭河北岸三個縣,剛剛到了一個村口,聽見聲音,巷道里的木板門都哐啷哐啷打開,出來了許多人把我們圍住,而且雞飛狗咬。他們說: 你們是來收購拴馬石樁的? 原來這個村莊已經(jīng)被來人收購過三次了。我們?nèi)圆凰佬?,還在村里搜尋,果然發(fā)現(xiàn)在某家院角是有一根的,但上邊架滿了玉米棒子,在另一家茅坑還有兩根,而又有一家,說他用三根鋪了臺階,如果要,可以拆了臺階。這讓我們歡喜若狂,但生氣的事情立即發(fā)生了,他們漫天要價,每一根必須出兩千元,否則只能看不能動的。農(nóng)民就是這樣,當十年前第一次有人收集拴馬石勝,他們說石頭么,你能拿動就拿走吧,幫著你把拴馬石樁抬到車上,還給你做了飯吃,買了酒喝,照相時偏要在院門口大聲吆喝,讓村人都知道西安人是來到了他們的家。而稍稍知道了西安人喜歡這些老石頭,是什么藝術品,一下子把土坷垃也當做了金砣子。那一次,我們是明明白白吃了大虧購買了五根拴馬石樁。
也就在這一次收購中,我們明顯地感覺到農(nóng)村的蕭條,村里能見到的年輕人很少,多是一些老人和孩子,詢問有沒有拴馬石樁,他們用白多黑少的眼睛疑惑地看你,說: 那得掏錢買哩。我們說當然要掏錢的,他們才告訴你有或者沒有,又說: 還有牛槽的,還有石門墩哩。領著你去看了,或許有一根兩根,不是斷裂就是雕刻已殘損得失去形狀,但都是現(xiàn)代物件,說: 買了吧,我們?nèi)卞X啊??吹贸鏊麄兪谴_實缺錢,衣衫破爛,面如土色,每個老人的后脖頸壅著鈹褶,曬得黑紅如醬,你無法不生出同情心來。
被同情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也就這些人,和你論起價來,要么咬一個死數(shù),然后就呼呼嚕嚕吃他的飯,飯吃完了又一遍又一遍伸出舌頭舔碗,不再出聲,而另一個則巧舌如簧,使你毫無還嘴之機。買賣終于是做成了,我們的車卻在巷里受阻,因為有人家在辦喪事,一群人亂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急聲催喊著快去鄰村喊人,他們有氣力的勞力已經(jīng)極少,必須兩個村或三個村的青壯勞力方能將一具棺材抬往墳墓。在一片哀樂中,兩個村莊的年輕人合伙將棺材抬出村去,我不禁有了一種蒼涼之意,千百年來,農(nóng)民是一棵草一棵樹從土里生出來又長在土上,現(xiàn)在的農(nóng)民卻大量地從土地上出走了。馬留給了我們一根一根拴馬的石樁,在城市里成為藝術的飾品,農(nóng)民失去了土氣,游蕩于城市街頭的勞務市場,他們是被拔起來的樹,根部的土又都在水里抖涮得干干凈凈,這樹能移活在別處嗎?
當西安美術學院分配了我那套樓下一層的房子時,窗外是早栽豎了三根拴馬石樁,我曾因窗外有這三根拴馬石樁而得意過,而現(xiàn)在。我卻為它悲哀: 沒有我的時候是有馬的時代,沒有了馬的時代我只有中著拴馬石樁哭泣。
(節(jié)選自《賈平凹散文精選》,有刪改)
【注】拴馬樁:歷史上陜西渭南鄉(xiāng)村農(nóng)家宅院門前用以拴馬、牛等牲畜的石雕樁,具有一定的文物價值。
4.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項是(3分)
A.文章前四段,作者一方面欣貫和贊嘆作為藝術品的拴馬性的靈性,一方面又在進一步感嘆現(xiàn)代文明的沖擊下,曾經(jīng)和人類共處的很多動物已經(jīng)不復存在。
B.在收購拴馬樁一類石雕的風潮中從十年前的熱心奉送,到現(xiàn)在的漫天要價,農(nóng)民們態(tài)度的變化說明他們已經(jīng)認識到作為藝術品的拴馬樁的文物價值。
C.“被同情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是因為作者走進農(nóng)家收購拴馬樁時,深池感受到了農(nóng)民們的刁鉆難纏。
D.作者在這篇散文里表達了對歷史文明、農(nóng)村曾經(jīng)美好的追懷,以及因文明消逝、現(xiàn)代農(nóng)村蕭條而引起的悵惘。
5.結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的含義。(5 分)
他們是被拔起來的樹,根部的土又都在水里抖涮得干干凈凈,這樹能移活在別處嗎?
6.文章結尾說,“我曾因窗外有這三根拴馬石樁而得意過,而現(xiàn)在,我卻為它悲哀”,請結合全文探究作者“得意”和“悲哀”的原因。(6分)
(三) 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題。
材料一:
自1999年起,由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組織實施的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已持續(xù)開展了十四次。本次調查顯示,數(shù)字化閱讀的發(fā)展,提升了國民綜合閱讀率和數(shù)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整體閱讀人群持續(xù)增加,但也帶來了圖書閱讀率增長放緩的新趨勢。

(摘編自《新華文摘》2017-19)
材料二:
隨著現(xiàn)代閱讀介質的改變,其對象不再受限于閱讀方式,在信息傳遞、交換、儲存等方面更加容易快速,并能使閱讀對象從簡單的文字、圖表、照片發(fā)展到圖像、影音等多媒體形式。廣大讀者可以利用閱讀介質的多樣性,方便在不同的場合,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
閱讀方式在數(shù)字化時代發(fā)生了兩種改變:一是使閱讀從過去的自我化轉化為交流式閱讀方式,二是閱讀途徑的社交化。由于網(wǎng)絡技術和移動技術的快捷發(fā)展,使過去的相對自我的閱讀轉化成了交流共享的社會化閱讀,這種方式更靠近以人為本的原則,強調互動與分享,注重閱讀者與閱讀者、閱讀者與作者等多方關注的事實分享,從而大大提升了閱讀的興趣,加強了閱讀的社會功能。
(摘編自何毅《網(wǎng)絡時代閱讀方式的改變與發(fā)展》)
材料三:
在使用電子書時,大部分人還是傾向于閱讀時尚、通俗、娛樂的內(nèi)容。當一個人整天閱讀碎片化的信息,不僅不可能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趣味,還可能因越讀越煩,最后變得毫無閱讀的樂趣。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閱讀是一個過程,需要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樂趣和思考,從而提升自己的精神或修養(yǎng),而不是只求得到一個具體的結論。如果只是在網(wǎng)絡和手機上讀別人給出的書籍摘要和評論,表面上不斷地接受信息,但實際效果并不好。當今大部分國人的閱讀,嚴重受制于整個社會的趣味。閱讀一旦受制于社會輿論、受制于大環(huán)境背后的政治利益和商業(yè)潮流,就沒辦法讀出自己的味道。
(摘編自陳平原《閱讀受制于社會趣味,這是個大問題》)
7.下列對材料一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圖1表明,2016年我國成年國民的網(wǎng)絡在線閱讀接觸率和手機閱讀接觸率有所上升,其他數(shù)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有所下降。
B.具體來看,2016 年有55.3%的成年國民進行過網(wǎng)絡在線閱讀,較2015年的51.3%上升了4.0個百分點。
C.圖2表明,在傳統(tǒng)紙質媒介的各種方式閱讀中,2016 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每天閱讀時間較2015 年均有所下降。
D.圖2表明,我國成年國民每天接觸傳統(tǒng)媒介和新興媒介的時長大體上較2015年有所增加。
8.下列對材料的相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兩項是(3分)
A.三則材料關注的都是當今成年國民的閱讀問題帶來的危機,并且認為新興媒介的興起帶來了閱讀形式的改變。
B.根據(jù)各類數(shù)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年度比較和各媒介閱讀時長比較,手機的閱讀方式接觸率和閱讀時長占了最大比重。
C.閱讀方式的社交化提升了閱讀的興趣,加強了閱讀的社會功能,大大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 的原則。
D.當一個人隨時用數(shù)字化方式閱讀碎片化的信息,并且傾向于時尚、通俗、娛樂的內(nèi)容,是不能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趣味的。
E.材料三中論述了數(shù)字化閱讀和傳統(tǒng)閱讀的異同,側重表達了相信傳統(tǒng)閱讀不會消亡的信心。
9.根據(jù)上述材料,概括數(shù)字化閱讀的優(yōu)勢和局限性。(4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 分)
(一) 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太祖圣神恭肅文武孝皇帝,姓郭氏,邢州堯山人也。父簡,事晉為順州刺史。劉仁恭攻破順州,簡見殺,子威少孤,依潞州人常氏。潞州留后李繼韜募勇敢士為軍卒,威年十八,以勇力應募。為人負氣,繼韜特奇之。市有屠者,常以勇服其市人。威醉,呼屠者,使割肉,制不如法,叱之。屠者曰:“爾勇者,能殺我乎?”成即前取刀刺殺殺之。為吏所執(zhí),繼韜惜其勇,陰縱之使亡,已而復召置麾下。后莊宗滅梁,繼韜誅死,其麾下兵悉隸從馬直,威以通書算補為軍吏。漢高祖為侍衛(wèi)親軍都虞候,尤親愛之。后高祖所臨鎮(zhèn),嘗以威從。契丹滅晉,漢高祖起兵太原,即皇帝位,拜威樞密副使。乾佑元年正月,高祖疾大漸,以隱帝托威及史弘肇等。隱帝即位,拜威樞密使。是歲三月,河中李守貞反。乃加拜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使西督諸將。威至河中,柵其城東,城南,城西,調五縣丁二萬人筑連壘以護三柵。久之,城中兵食俱盡,乃治攻具,四面攻之,破其羅城,守貞與妻子自焚死。隱帝勞威以玉帶,加檢校太師兼侍中,威辭曰:“臣幸得率行伍假漢威靈以破賊者豈特臣之功皆將相之賢有以安朝廷撫內(nèi)外而饋餉以時故臣得以專事征伐”隱帝以威為賢,威又推功大臣,請加爵賞。隱帝厭為大臣所制,與李業(yè)等謀,已殺史弘肇等,詔鎮(zhèn)寧軍節(jié)度使李弘義殺侍衛(wèi)步軍指揮使王殷于澶州,又詔侍衛(wèi)馬軍指揮使郭崇殺威及宣徽使王峻于魏。詔書先至澶州,弘義恐事不果,反以詔書示殷,殷與弘義遣人告威。已而詔殺威、峻使者亦馳騎至,威匿詔書,召樞密使院吏魏仁浦謀于臥內(nèi)。仁浦勸威反,教威倒用留守印,更為詔書,詔威誅諸將校以激怒之,將校皆憤然效用。十一月丁丑,威遂舉兵渡河。業(yè)等皆言威反狀已白,乃悉誅威家屬于京師。郭允明反,栽隱帝于趙村。丙戍,威入京師,縱火大掠。戊子,率百官朝太后于明德門,請立嗣君。庚寅,威率百官詣明德門,請立武寧軍節(jié)度使劉赟為嗣。辛卯,請?zhí)笈R朝聽玫。癸丑,王峻遣郭崇以騎七百逆劉赟于宋州,殺之。庚申,太后制以威監(jiān)國。廣順元年春正月丁卯,皇帝即位,大赦,改元,國號周。
(選自《新五代史·后周世祖郭威傳》,有刪改)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臣幸得率行伍假漢威靈/以破賊者/豈特臣之功/皆將相之賢/有以安朝廷/撫內(nèi)外/而饋餉以時/故臣得以專事征伐/
B.臣幸得率行伍/假漢威靈以破賊者/豈特臣之功/皆將相之賢/有以安朝廷/撫內(nèi)外/而饋餉以時/故臣得以專事征伐/
C.臣幸得率行伍假漢威靈/以破賊者/豈特臣之功/皆將相之賢有/以安朝廷/撫內(nèi)外/而饋餉以時/故臣得以專事征伐/
D.臣幸得率行伍/假漢威靈以破賊者/豈特臣之功/皆將相之賢有/以安朝廷/撫內(nèi)外/而饋餉以時/故臣得以專事征伐/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太祖多用來指開國皇帝的廟號,廟號是皇帝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所稱呼的名號。
B.從馬直是指五代后唐時皇帝的親軍,“從馬”,有將馬隨行的意思。
C.樞密使一職始置于唐后期,為大理寺主官,主要掌管軍國機務、兵防、邊備、戎馬等政事。
D.大赦是指古代封建帝王以施恩為名,常赦免犯人。如在皇帝登基、更換年號、立皇后、立太子等情況下,常頒布赦令。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郭威豪爽負氣,勇武有力。他曾經(jīng)在市場里挑釁一位屠夫,屠夫被激怒后,郭威持刀殺死了屠夫。
B.郭威深受器重,被委以重任。建漢之前他就隨高祖出征,高祖病重,還將隱帝托付給了郭威。
C.郭威不居功自傲,善扶將士。在成功討伐叛賊李守貞之后,他將功勞全部椎給其他將士和大臣,并請求朝延為他們加爵封賞。
D.郭威當機立斷,終成大業(yè)。隱帝不想受大臣牽制,派人去謀殺郭威,激起了郭威的反叛,最終取后漢而代之。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 分)
(1) 為吏所執(zhí),繼韜惜其勇,陰縱之使亡,已而復召置麾下。(5分)
(2) 業(yè)等皆言威反狀已白,乃悉誅威家屬于京師。(5 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
落花
李商隱
高閣客競去,小園花亂飛。
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
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
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
【注】 本講寫于會昌六年(公元846年),作者正閑居永業(yè),因陷入牛事黨爭之中,境況不住,心情郁悶。迢遞: 高遠貌,此處指落花飛舞之高遠者。
14.以下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全詩吟詠“落花”,表明所寫是暮春時節(jié),洋溢著傷春惜花之感,情思如癡,委婉動人。
B.頷聯(lián)從時間到空間的角度,寫出了花影翻飛迷離連接著彎彎的小徑,落花飛舞到達高遠之處,迎來脈脈斜暉。
C.頸聯(lián)寫詩人肝腸寸斷不忍心把落紅掃去,仍然望眼欲穿盼望遠去的客人歸來相聚。
D.“沾衣”,是指落花的花瓣飄落在詩人的衣襟上,也指淚落衣襟,渲染了一種凄涼的氛圍,表達了作者在春盡花謝之時看花的心意,徒留傷感。
E.全詩基本采用白描,而落花與惜花者之悄態(tài)全出,在淡淡的背景下,稀疏的筆意中,表達了詩人細致微妙的情思,把落花季節(jié)寫得愁腸寸斷。
15.結合全詩,分析尾聯(lián)中“芳心”的多層含義。(6分)
(三) 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5分)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 杜牧《阿房宮賦》中,指出失盡人心的秦始皇,思想一天天更加驕傲頑固,最終只能迎來“ , , ”的悲慘現(xiàn)實。
(2) 曹操《觀滄?!分校谩?, ”兩句描繪了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寫出了海水波濤激蕩,海中山島羅列,高聳挺立的開闊之境。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的使用,全都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對于老師布置的課后閱讀作業(yè),請同學們認真地去完成,不能虛與委蛇,敷衍了事。
國家隊全體隊員頑強拼搏,在與韓國隊進行最后決戰(zhàn)后,終于戰(zhàn)勝對手,奪得此次比賽的冠軍,大獲全勝,鎩羽而歸。
古人提倡“吾日三省吾身”“聞過則喜”,而今天有些人則不然,總是“諱疾忌醫(yī)”,對比之下,實在不應該。
某裝潢公司在電視上承諾十九天完成家裝工程,并連續(xù)刊登廣告,主題詞是“一言九鼎十九天”。
西漢大將陳湯陣斬匈奴單于,平定西域,維護了邊疆的穩(wěn)定,功業(yè)自不必說,可是在漢朝朝廷內(nèi),卻偏偏落了個功高不賞的凄涼結局。
寥寥幾筆,把繭白、水碧、瓜香、豆熟以及笛聲悅耳的客觀景致,寫得逼真如畫; 蠶娘、牧童、山翁的形象,勾勒得栩栩如生,宛然在目,呼之欲出。
A. B. C. D.
18.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
A.各級領導干部要敢于拿自己開刀,用嚴格的尺子衡量自己,用很高的標準要求自己,用無私無畏的勇氣改進、檢查、對照、提高自己。
B.中小學生欺凌是發(fā)生在校園內(nèi)外、學生之間,一方單次或者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wǎng)絡等方式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身體傷害、財產(chǎn)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現(xiàn)象。
C.甲乙雙方將本著“資源共享、互惠互利、戰(zhàn)略聯(lián)盟、長遠發(fā)展”為原則,充分利用各自的資源優(yōu)勢,給社會提供更加優(yōu)質、便捷的產(chǎn)品和服務。
D.近日,國家發(fā)改委下調了羅紅霉素、青霉素等162個品種,近1300個劑型的藥品,平均降幅是調整前規(guī)定價格的21%。
19.下列各句中,表達得體的一句是(3分)
A.這本書你既然如此喜歡,那就借你看幾天,記得一定要按時奉還。
B.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我就在這里留步了,你一個人慢慢回去吧!
C.“您貴姓?”“免貴姓王,您叫我老王就行了?!?BR> D.本人才疏學淺,不敢在各位面前大放厥詞,但看見大家都在洗耳恭聽,那我就隨便說幾句吧!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6 分)
制作藥片最常用的輔料是淀粉,很多時候有效藥物成分在整個藥片中所占的比例不過是淀粉的百分之一而已,因為淀粉多為白色,這就決定了 。藥片中添加如此多的淀粉, ,它可以幫助藥物把有效成分團結起來,同時還可以更好地幫助藥片發(fā)揮療效。淀粉在吸水后會膨脹,當藥片膨脹到一定程度時,整個藥片會變得支離破碎, ,這樣也就更加方便人體吸收了。
21.下面文字有三處推斷存在問題,請參照的方式,說明另外兩處問題。(5 分)
有心理專家分析,人們在微信朋友圈里展示的“自己”,其實是心中希望實現(xiàn)的理想狀態(tài),而實際生活中的“自己”,則有可能是“平凡、簡單、樸素、實在”的路人。因此,朋友圈越“曬”什么,就一定表明自己內(nèi)心越 “缺乏”什么,習慣“炫富、秀幸福”的人,他的現(xiàn)實生活和“朋友圈生活”一定存在巨大反差; 相反,那些從不發(fā)朋友圈的人,一定擁有著精神富足,生活幸福,低調而充實的人生。
朋友圈越“曬”什么,不一定就表明自己內(nèi)心越“缺乏”什么。
四、寫作(60分)
22.閱讀下列材料, 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韓黎詩:“受盡了命運那巨棒的痛打,我的頭在流血,但不曾垂下!”
華茲華斯詩:“最微小的花朵對于我,能激起非淚水所能表現(xiàn)的深思。”
完整的人生應該兼有這兩種至高的境界。
看了上面的材料,引起了你怎樣的思考? 請根據(jù)材料話題寫一篇文章。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 明確文體,自擬標題; 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不少于800字。
云南高考語文試題 | 云南高考數(shù)學試題 | 云南高考英語試題 | 云南高考理綜試題 | 云南高考文綜試題 |
云南高考語文答案 | 云南高考數(shù)學答案 | 云南高考英語答案 | 云南高考理綜答案 | 云南高考文綜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