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總結

字號:


    知識唯有總結才能凝練,那么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總結后是怎樣的呢?下面是由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總結
    人體的營養(yǎng)
    1、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分主要包括:水、無機鹽、糖類、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六大類。
    其中糖類、脂肪、蛋白質能提供能量,它們被稱為“三大產(chǎn)熱營養(yǎng)素”,提供能量最多的是脂肪;貯能的是脂肪;主要的能源物質是糖類。構成細胞的主要物質是水、基本物質是蛋白質。無機鹽是調節(jié)人體某些組織、器官新陳代謝的重要物質,蛋白質是人體生長發(fā)育、組織更新和修復的重要原料。
    2、檢測蛋白質用雙縮尿試劑,呈現(xiàn)紫色反應;檢測維生素C用吲哚酚試劑,呈現(xiàn)褪色反應。
    3、糖的主要來源是谷類和薯類,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是瘦肉、魚、奶、蛋和豆類,脂肪的主要來源是肉類、花生、芝麻和植物油。植物性食物不含維生素A,但含胡蘿卜素,在體內可轉化為維生素A,動物性食物含維生素A。
    4、夜盲癥—--缺維生素A;壞血病—--缺維生素C;腳氣病—--缺維生素B1;口角炎、皮炎—--缺維生素B2;佝僂病—--缺維生素D和鈣。
    6、人消化系統(tǒng)包括消化管、消化腺兩部分。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等消化器官。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臟。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膽汁,作用是把食物的大塊脂肪變成微小顆粒,從而增加了脂肪顆粒的接觸面積,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腸液和胰液消化液含最多種類酶。消化管的功能是:容納、磨碎、攪拌和運輸食物。
    7、消化: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在消化管內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質的過程。
    吸收:指食物中的水、無機鹽、維生素,以及食物經(jīng)過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質,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過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細胞進入血液的過程。
    8、需要經(jīng)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質有淀粉、蛋白質、脂肪,各自的起始消化部位在口腔、胃、小腸。經(jīng)消化后能被吸收的物質有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氨基酸。淀粉遇碘會變藍。不用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質有:水、無機鹽、維生素。
    淀粉在口腔內初步分解為麥芽糖,在小腸內最終分解為葡萄糖。蛋白質在胃內初步分解,在小腸內最終分解為氨基酸。脂肪在小腸內先通過膽汁的乳化作用,最終消化為甘油和脂肪酸。
    9、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腸,小腸適于消化、吸收的結構特點:1)消化道中最長一段,環(huán)行皺襞、小腸絨毛可增大消化和吸收的面積2)絨毛壁、毛細血管壁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有利于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3)含消化液腸液、胰液、膽汁,可消化糖類、蛋白質、脂肪。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腸腺、胰腺、肝臟;
    消化液:唾液、胃液、腸液、胰液、膽汁;
    消化液排出入的器官口腔胃小腸
    消化液所含的消化酶唾液淀粉酶蛋白酶消化糖類、蛋白質、脂肪的酶不含消化酶。
    10、消化管的各部分的吸收功能:
    口腔、咽、食管:無吸收養(yǎng)分的功能 ;
    胃:部分水和酒精;
    小腸:絕大部分的營養(yǎng)物質;
    大腸:少量的水、無機鹽和部分的維生素。
    11、營養(yǎng)不良和營養(yǎng)過剩都屬于營養(yǎng)失調,造成營養(yǎng)失調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飲食習慣和不合理的飲食結構。
    12、青少年應多吃含蛋白質和鈣豐富的食物。
    拓展閱讀:七年級生物教學總結
    一教學方面
    1 充分備課
    在備課方面我投入了較多的精力,熟悉大綱要求,熟悉教材知識體系,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以便更好更細致地設計課堂環(huán)節(jié),合理分配課堂時間,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還要設計出文字簡潔,脈絡清晰的板書,讓學生對知識體系一目了然。
    2 向課堂要效率
    要想有好的教學效果和教學成績,課堂學習是至關重要的,課堂的主體是學生,教師的角色是一個引導者,或者說是一個主持人或組織者,尤其是對于初一的學生來說,教師的組織引導能力很重要,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全體同學的興趣,組織學生有效討論,高效閱讀與思考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在本學期教學中,我嚴格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自己,盡量做到先學后教,少講精講,讓每個學生親歷學習,探究以及與人合作的過程。
    向課堂要效率,讓更多的學生動起來,給他們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給他們更多思考的時間,給他們更多質疑的引導,他們的主動性和邏輯思維能力會更好一些。
    3 教后記反思
    教學是一項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每天上完課后及時總結一下自己的優(yōu)點與不足將是提高教學水平與教育境界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 教研方面
    1 堅持聽課與評課
    堅持聽同科教師與不同科教師的課,虛心學習更多的教學方法與技巧,請其他教師聽自己的課,多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
    2 積極參加每周一次的生物組教研,多參加集體學習。
    三 教學工作中的優(yōu)點與不足
    1 優(yōu)點
    二十一世紀,生物科學迅猛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新生物學知識正在成為普通公民應當具備的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我在日常教學中注意聯(lián)系實際滲透一些前沿知識,著力培養(yǎng)他們成為一個有生物科學素養(yǎng)的人。課堂氣氛活潑熱烈,學生參與度高。在教學時運用實物對照、調查、實驗等方法,借助實物、掛圖、模型等教具。我充分利用了我校的生物,讓學生走出課室,調查我們身邊的花草樹木,讓他們認真地觀察自己身處的環(huán)境
    2 不足
    教學環(huán)節(jié)銜接不夠自然,課堂秩序性稍差一些,學生背記稍差一些,檢查監(jiān)督力度較小,對課堂上學生的反應觀察得不夠細,對個別有潛力的學生沒有做好引導。
    教學工作,永無止境,常做常新,在新的學期,我將更好的發(fā)揚優(yōu)點彌補不足,以期有更好的教學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