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司法考試即將開始,出國留學網為考生們整理了“2018年法律職業(yè)資格考試案例分析習題”,希望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考試資訊,請關注小編的及時更新哦。
2018年法律職業(yè)資格考試案例分析習題二
【案例1】某甲是否應負刑事責任?
某甲在一天深夜,到離村五里外的松林中砍伐松樹。他砍樹的聲音被一個過路的人聽到,此人因月色昏暗,看不到砍樹的人,便循聲走去。當走到離樹兩丈多遠時,松樹剛好砍斷,此人被倒下的松樹打中頭部,當即死亡。對于此人的死亡,某甲是否應負刑事責任?如應負刑事責任,應負何種刑事責任?
【參考答案】
某甲于深夜到離村五里外的松林中砍樹,砍樹時也未見人來,根據當時的情況,他不可能預見到砍斷松樹會把人打死。某甲的行為雖然造成了他人死亡的結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過失,而是由于不能預見的原因所引起的,屬于意外事故,因而不構成犯罪。對于過路人的死亡,某甲不應負刑事責任。
【案例2】他們是否構成故意殺人罪的共犯?
某甲、某乙、某丙在路上遇到了兩個女青年,三個一齊上前攔截摟抱。兩個女青年大聲呼喊:“抓流氓!”某甲惱羞成怒,抽出隨身所帶匕首向一女青年刺去,刺中了其心臟,此女青年當場死亡。甲、乙、丙三人是否構成故意殺人罪的共犯?
【參考答案】
甲、乙、丙三人對于實施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具有共同的實施行為和共同的故意,因而此三人構成了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的共犯。但是某甲行兇殺人是他臨時起意,乙、丙二人事先并不知道,此二人既未參與殺人的行為,也不具有殺人的共同故意。因而故意殺人罪只能由甲單獨負責,乙、丙二人不構成故意殺人罪的共犯。
【案例3】乙的行為構成徇私枉法罪和受賄罪嗎?
1999年7月,甲組織多人開山采石,在放炮前未鳴哨警示他人,導致A、B兩個行人被炸死。公安機關認定應由甲負事故全部責任。同年7月,檢察機關以重大責任事故罪對甲提起公訴,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作為案件承辦人并擔任合議庭審判長的乙,收受了甲的親屬丙所送的2萬元。在合議庭評議時,乙提出行人A、B的出現過于偶然,甲對此無法預見,其行為屬于意外事件而不應當構成重大責任事故罪的意見,得到合議庭其他成員的附和。后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該案,否決了乙的意見。同年12月,法院以重大責任事故罪判處甲有期徒刑3年。2000年3月,檢察機關以徇私枉法罪對乙提起公訴。
請問:(1)乙是否構成徇私枉法罪,理由何在?
(2)乙是否構成受賄罪?
(3)對乙最后應如何處理?
【參考答案】
(1)乙構成徇私枉法罪。
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員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對明知是無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訴,對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訴,或者在刑事審判活動中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為。乙在刑事審判活動中,試圖將有罪的人判決為無罪,其行為屬于徇私枉法行為,但由于乙的徇私枉法意見被審判委員會否決,屬于因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因此,對乙的行為應當認定為徇私枉法罪的未遂。
(2)乙構成受賄罪。
受賄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行為。本案中的乙作為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非法收受被告人親屬的2萬元賄賂,為被告人開脫罪責的行為,符合受賄罪的構成要件。
(3)對乙的最終處理:由于乙的行為同時構成徇私枉法罪(未遂)和受賄罪(既遂),此時應當依照我國刑法第399條的規(guī)定,依照處罰較重的罪名定罪處罰,而不數罪并罰。根據本案具體情節(jié),定受賄罪時處罰更重,因此,對乙應當按照受賄罪定罪量刑。
【案例4】馬某不服不起訴決定可采取什么行動?
被告人謝某,男,24歲,某廠保衛(wèi)干部,在一次同事聚會上,謝某借酒勁要平日跟自己不和的馬某與自己劃拳喝酒,遭馬某拒絕。謝某惱羞成怒,抓起酒杯就向馬某砸去,雙方發(fā)生廝打。在雙方廝打過程中,謝某抓起椅子向馬某頭部砸了一下,后經醫(yī)療鑒定,馬某受輕傷。此案由公安機關偵查終結后,移送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人民檢察院審查后認為,謝某的犯罪行為情節(jié)輕微,遂作出了不起訴的決定,并將不起訴的決定書送達被害人馬某。
根據上述案情,請回答:
對于檢察院對謝某的不起訴決定,如果被害人馬某不服,可采取什么行動?
【參考答案】
對于人民檢察院對謝某作出的不起訴決定,如果馬某在收到不起訴決定書后不服,可以在7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申訴,請求提起公訴。如果馬某的申請意見不被接受,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被害人馬某也可以不經申訴,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理由是:《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2款規(guī)定:對于犯罪情節(jié)輕微,依照刑法規(guī)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具備出不起訴決定。第145條規(guī)定:對于有被害人的案件,決定不起訴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將不起訴決定書送達被害人。被害人如果不服,可以自收到決定書后7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申訴,請求提起公訴。人民檢察院應當將復查決定告知被害人。對人民檢察院維持不起訴決定的,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被害人也可以不經申請,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人民檢察院應當將有關材料移送人民法院。
本案中,對于人民檢察院對謝某作出的不起訴決定,如果馬某的申訴意見不被接受,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被害人馬某也可以不經申訴,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案例5】人民檢察院和法院有哪些程序不合法?
被告人王明,國有宏源股份有限公司經理。1998年市檢察院收到一封檢舉信,揭露該公司偷稅100萬元的事實。檢察院經調查后,認為該公司確有偷稅事實,依法應追究刑事責任,遂經檢察長批準對該公司立案偵查。1998年7月2日檢察院批準逮捕王明,并派檢察院偵察員將其逮捕。7月8日犯罪嫌疑人王明聘請的律師向檢察院提出取保候審的申請,檢察院提出需繳納5萬元保證金,并提供保證人。7月9日律師向檢察院繳納了5萬元的保證金,并且提供了保證人,王明被取保候審。后經偵查發(fā)現,該公司自1996年到1998年間,共偷稅漏稅50萬元,檢察院凍結該公司賬戶,并將50萬元作為稅款上繳國庫。該案于1999年8月1日向區(qū)人民法院提起公訴,經法庭審理,認為該公司的行為已構成偷稅罪,判處被告人王明有期徒刑3年,緩刑3年,對該公司判處200萬元的罰金。檢察院認為一審法院對被告人王明量刑過輕,直接向二審法院提交抗訴狀,提起抗訴??乖V期滿后,對該公司判處的罰金一審法院即交付執(zhí)行。二審法院經不開庭審理后,認為一審法院認定事實正確,但量刑過輕,裁定撤銷原判,改處被告人王明有期徒刑7年。
請問:
(1)該案中人民檢察院有哪些程序不合法?
(2)該案中二審人民法院有哪些程序不合法?
【參考答案】
(1)檢察院不合法的程序有:
①檢察院對于國有宏源股份有限公司涉稅案件的立案偵查違反有關規(guī)定。
②檢察院派檢察人員直接逮捕犯罪嫌疑人的行為是違法的。
③檢察院要求同時提供5萬元保證金和保證人的做法是違背刑事訴訟法的。
④人民檢察院在人民法院尚未作出生效的判決就將該凍結人存款上繳國庫的做法違反刑事訴訟法及其解釋。
⑤檢察院沒有經過原審人民法院直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的做法違法。
(2)法院不合法的程序:
①二審人民法院對于檢察院抗訴的案件不開庭審理是違法的。
②二審法院用裁定撤銷原判的做法不符合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
【案例6】林申申可要求被告承擔哪些責任?
通東市有A、B、C、D四個縣和E、F兩個區(qū),市工會于1996年5月1日在位于F區(qū)的市工會禮堂舉辦了一場文藝演出。5月3日,《通東晚報》刊登了由該報記者王小聲寫的一則消息:“—著名歌星林申申因不滿市工會用國產車將其從通東賓館接送至演出場地,演出時遲遲不肯出場,導致冷場達30分鐘之久……”林申申見此消息十分氣憤,認為其內容失實。該消息見報后,A、B、C、D四縣的縣報在征得《通東晚報》的同意后均作了轉載?!锻|晚報》報社位于通東市F區(qū),《通東晚報》發(fā)行范圍為市屬各縣、區(qū)。林申申據此采取了兩項措施,一是分別在A、B、C、D四縣和E、F兩區(qū)的公共場所張貼了自己針對《通東晚報》該則消息是“辟謠告示”;二是以《通東晚報》報社和王小聲為被告向法院提起訴訟。
請問:
(1)從民法的角度看,林申申可以要求被告承擔哪些形式的民事責任?
(2)哪些法院對本案具有管轄權?為什么?
(3)受理法院應列誰為被告?為什么?
(4)如果本案被告認為林申申的“辟謠告示”侵犯了其名譽權,在答辯的同時以林申申為被告向受訴法院提起訴訟,該訴訟是否構成反訴?為什么?
【參考答案】
(1)林申申可以其名譽權遭到侵害為由,要求被告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要求賠償損失。
(2)A、B、C、D四縣和E、F兩區(qū)的基層人民法院均有管轄權。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和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侵權行為地包括侵權行為實施地和侵權行為結果發(fā)生地。
(3)受理法院應只列《通東晚報》為被告。因為根據《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公民有權依法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民事訴訟權利,A、B、C、D四縣縣報并未被林申申所起訴,故不應列為被告。又因為王小聲隸屬于《通東晚報》,其行為是職務行為,故應只列《通東晚報》為被告。
(4)構成反訴。因為該訴訟符合反訴的構成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