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行測考試主要是考量大家的數學推理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下面由出國留學網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2020公務員行測類比推理技巧:詞語含義怎么考”,持續(xù)關注本站將可以持續(xù)獲取更多的考試資訊!
2020公務員行測類比推理技巧:詞語含義怎么考
類比推理是省考中的??碱}型,在每年的公務員考試中出題題量比較固定,按照之前的慣例每年考查10道題。很多考生在備考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類比推理題目考查詞語、成語的題目占比還是比較大的,今天就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一個言語考點——詞語的含義。
詞語本質是一種符號,它用來表示各種各樣的事物。詞義即詞語所表示的內容。在公務員考試中,關于詞義的考查我們需要由淺入深進行思考。
一、詞語本義
詞語的本義是詞本來的意義,即一個詞最初能表達的意義,比如“紅”最初表達的意義是紅的顏色。當然詞語本義也包括詞語的常用義,即在一定時間段內詞語最常用的義項,如在現(xiàn)代“兵”基本意義是士兵等等。
【例1】白駒過隙:秒表
A:恩重如山:天平 B一線希望:皮尺
C一言九鼎:彈簧秤 D風馳電掣:測速儀
【答案】D。解析:“白駒過隙”形容時間過得飛快,秒表用來測時間。A項,“恩重如山”意思是恩情深厚,像山一樣深重,天平用來稱重,與題干關系不一致,排除;B項“一線希望”形容還有一點微弱的希望,皮尺用來測量長度,與題干關系不一致,排除;C項“一言九鼎”形容所說的話分量很重,作用很大,彈簧秤用來稱重,與題干關系不一致,排除。D項“風馳電掣”形容速度很快,測速儀用來測速度,與題干關系一致,保留。故本題答案選擇D。
二、詞語轉義
由詞語本義派生出來的意義就是轉義,轉義一般包括比喻義和引申義。
比喻義是通過打比方產生的意義,是在長期使用中固定下來的意義,如“風浪”本義是水面上的風和波浪,也用來比喻艱險的遭遇。
引申義是從詞的本義推衍、派生出來的意義,詞義引申往往是通過由此及彼的聯(lián)想實現(xiàn)的,如“道”本身指道路,由這個意義派出來的“道理”、“方法”等。
【例2】七寸對于( )相當于( )對于頭緒
A.尺度 線索 B.要害 眉目
C.七步 頭腦 D.關鍵 脈絡
【答案】B。解析:本題給了兩個括號,我們需要代入判斷,“七寸”中的“寸”是一個長度單位,“七寸”指的是離蛇頭七寸的地方,引申為事物的關鍵、弱點、要害,所以與A項的“尺度”、C項“七步”無關,在B項、D項中選擇。B項“眉目”本義是眉毛和眼睛,引申為事情的頭緒,B項前后關系一致,保留,D項“脈絡”本義指的是經絡組織,借喻為文章的布局和條理,前后關系不一致,排除。故本題選B項。
今天教育和大家分享了言語關系中詞義的考點,各位考生會發(fā)現(xiàn)詞語意義的考查并非簡單的考查詞語本義,出題人會有更深入的角度,希望各位考生在備考過程中多積累與此相關的題目和知識點,遇到類似的考點才能更快速的作出判斷。
行測可能性推理技巧:搭橋大法
在行測判斷推理的題目中,可能性推理的題目占比也比較大,其中削弱和加強型的題目經常考到,其中加強型中還有一種前提型的題目考的頻率也較高,需要大家重視起來。小編今天就和大家一起看看加強型中的前提型如何考察,又有哪些解題技巧。
前提型是指,為結論的成立補充一個前提條件,這個前提一定能使結論成立可能性加強,但是,可以加強的不一定是前提。
問法主要有:
(1)上述論證還需基于以下哪一前提/假設?
(2)為使上述結論成立,以下必須為真的一項是?
(3)上述論證假設了以下各項,除了:
做前提型的題目我們還是有一些方法能讓大家快速鎖定選下,我們一起通過一個例題來感受一下。
例1、行測文中有大量的知識需要去積累,積累知識有利于提高行測文成績,所以,積累知識有利于提高省考成績。
上述論證還需基于以下哪一前提?
A. 大多數人通過積累確實提高了行測文成績。
B. 行測文的分數在省考中占比很高。
我們首先梳理論證主線:積累知識有利于提高行測文成績→積累知識有利于提高省考成績。
梳理完論證主線后大家會發(fā)現(xiàn),題干當中存在著一個跳躍概念,從行測文成績跳躍到了省考成績,再看選項,A可以去加強論據,但是A只告訴我們行測文成績可以得到提高,沒有明確告訴我們省考成績如何,而B選項是把行測文成績和省考成績建立起聯(lián)系,在題干中的跳躍性概念之間搭起了一座橋,告訴我們省考成績和行測文成績是息息相關的,所以行測文成績提高,省考成績就會提高,大大加強結論成立可能性,所以B是這道題的正確選項。
這就是做前提型題目的第一種方法——搭橋法,建立題干中“跳躍性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
例2、一般來說,油品質量標準由石化行業(yè)制定,環(huán)保部門并無相關油品質量監(jiān)管權。因此,面對城市車流帶來的大量污染物排放和空氣污染加劇問題,環(huán)保部門在這方面很難采取有效措施。
要得出以上論斷,需要補充以下哪項作為前提?
A. 油品質量提高能有效降低汽車污染物排放
B. 油品質量提高需要石化行業(yè)提高相應標準
C. 環(huán)保部門對油品質量標準制定擁有決定權
D. 當前環(huán)保部門對石化行業(yè)的監(jiān)管力度較弱
解析:題干論證主線是:環(huán)保部門沒有油品質量監(jiān)管權→環(huán)保部門對污染物排放和空氣污染問題男采取有效措施
跳躍性概念:油品質量與污染物排放和空氣污染問題的聯(lián)系
A選項建立起了跳躍概念間的聯(lián)系,告訴我們油品質量和污染物排放是有關系的,可以加強,保留。
B選項告訴我們的是油品質量提高需要石化行業(yè)怎么做,但是沒有告訴我們油品質量提高了污染物排放的狀況是怎樣的,所以起不到加強的作用,排除。
C項告訴我們環(huán)保部門可以決定油品質量制定標準,而文段當中告訴我們環(huán)保部門沒有質量監(jiān)管權,否定了題干既定事實,相悖,排除。
D項說環(huán)保部門監(jiān)管力度弱是在重申題干當中的既定事實,所以也不能加強。
所以這道題正確答案是A選項。
大家在做前提型的題目時,要先把論證主線梳理出來,然后去找一找跳躍性概念,接著去看看選項當中有沒有一個選項能把這座橋搭起來,這樣做既省時間,又能提高正確率。
公務員考試行測技巧:初識常見論證模型——數據比例
從歷年行測考察內容來看,可能性推理幾乎是必考題型。但是很多小伙伴在題干和選項分析上還存在不足,做題速度倒是不慢就是效率不高。其實可能性推理它也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不同的論證模型也有它各自不同的加強削弱方法。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分享一下常見論證模型中數據比例的解題技巧。
那什么是數據比例的論證方式呢?所謂數據比例就是在已知樣本數據的比例情況下進行推理得出結論。比如:已知在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獲獎者當中男性占80%女性占20%,所以推測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評選存在對女性的歧視。獲獎者只是參加評獎的導演中的一部分,也就是樣本,所有參加評選的導演是整體。題干只知道樣本中男女占比的情況而不知道整體中男女占比的情況,所以我們要去加強削弱的話你只需要改變整體中的男女占比即可。例如A:所有參加評選的導演中男性占90%。既然所以導演中男性占了90%但是獲獎的導演中男性只占了80%,男性占比反而下降了,也就是不存在對女性的歧視,可以削弱。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實際操作一下,做一做這道可能性推理的題目:
統(tǒng)計數據表明,大多數汽車事故出在中等速度的行駛中,極少的事故是出在大于150公里/小時的行駛速度上的,這就意味著高速行駛比較安全。
以下最能反駁上述論證的一項是:
A. 高速行駛如果發(fā)生爆胎的話是很危險的
B. 由于多數人是中等速度開車,所以,多數事故出在中等速度的行駛中
C. 高速行駛的時候,特別是當有突發(fā)事件發(fā)生時,由于速度過快就很難控制住
D. 與中等速度行駛中出現(xiàn)的汽車事故損害后果相比,高速行駛出現(xiàn)的汽車事故損害后果要嚴重得多
解析:正確答案B。既然大多數人都是以中等速度開車那么事故大多出現(xiàn)在中等速度行駛中不就是很正常了?所以B能反駁中等速度危險高速安全這個結論。A、C都是特殊情況削弱力度弱。D說的是事故的嚴重程度無關項,題干討論的是事故出現(xiàn)的概率高低。
小伙伴們以上知識點大家都學會了嗎?接下來留給大家備考的時間已經不多,小編希望各位考生抓緊時間備考,在不斷刷題的同時也要掌握技巧知識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