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復試備考除了復習,考研調劑也是需要重點關注的。下面由出國留學網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2020考研復試:專業(yè)課三大技巧”,持續(xù)關注本站將可以持續(xù)獲取更多的考試資訊!
2020考研復試:專業(yè)課三大技巧
一、認真列出知識框架
專業(yè)課的知識點比較零碎,如果單純靠背誦記憶,效果不會很理想。建議考生將專業(yè)課的知識點框架列在一張紙上,然后再順著框架背誦,這個方法比較有利于知識點的整合,尤其對于文科類的考生來說,是非常實用的。而且考生在列框架的同時,本身也是對知識點的一次復習,更加深了自己的記憶。
二、學會記關鍵詞
專業(yè)課涉及了許多名詞解釋,記憶起來非常不便,大家可以將在背誦知識框架時,順手將關鍵詞標注在框架上,只記憶關鍵詞的話,記減少了記憶量,又能加深對名詞的理解,可以有效地幫助考生記憶專業(yè)名詞。在記憶關鍵詞時,可以將關鍵詞編成一個故事或笑話,更便于加深對關鍵詞的記憶。將關鍵詞記住后,再慢慢拓展成為對名詞的解釋,這樣可以使考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住名詞解釋。
三、歷年考試試題離不了
大家在準備是要做好萬全的準備以防萬一,這其中,多看歷年考試試題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梢栽诰W上下載或過其他方法獲得目標院校歷年考試試題,從而對自己即將面對的考題有一個大致的概念,然后多看多背,體會該校的出題方向。其次,也可以選擇考研專業(yè)?,考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選擇相應的教輔資料,以及時掌握教材和復習內容的最新動向,做好充足的準備??梢詫⒆约嚎偸怯涘e或漏記的知識點寫在小卡片上,隨身攜帶,隨時拿出來翻看,這樣非常利于知識的鞏固和強化。當確定自己已經熟記某知識點時,就把卡片存放在一邊,這樣一來,也便于查缺補漏。
此外,決定專業(yè)課復試難度和淘汰率的因素很多,有三點主要的因素,還需要同學們特別注意:
四、要了解導師的學術動態(tài)
在考試初試成績出來之前,考生就應該為復試復習早做準備。因為復試還會有筆試的內容,有些學校在考試大綱公布的時候同時說明了復試的指定教材,因此考生需要掌握好主要內容。如果指定參考書目很多,就可以只抓住前五章內容。很多高校沒有指定復試的參考書目,那考生就需要多關注和專業(yè)相關的一些最新的文章,期刊等等。因為很多學校的復試內容中有寫論文、時事分析,面試中考官會問到一些對熱點問題的思考。此外好能掌握復試考官們在相關領域里的個性觀點或者突出貢獻等等。
五、參加復試的整體考生人數(shù)。
有的學校研究生招生的規(guī)模比較大,一個院系甚至就招上百人到幾百人,這個時候的復試,特別是面試給每個同學的時間肯定不會太長,那么涉及專業(yè)的提問也極有可能是泛泛而談。而有的學校,因為招生規(guī)模比較小,復試面試的老師有足夠的時間和耐心來仔細詢問考生的本科學習,研究興趣等等,復試就可能涉及比較細節(jié)的問題了。
六、初試過線人數(shù)和最終錄取人數(shù)的比例。
現(xiàn)在一些名校和一些熱點專業(yè),報考的同學很多,競爭非常激烈,在這種情況下,學校有可能以1:1.2甚至更大的比例劃定初試分數(shù)線,保證更多的有潛力的同學進入復試,然后過復試選擇那些真正符合學科要求的人才。這種院校的復試一般來說競爭會比較激烈,特別是在初試中成績并不突出的同學,在復試中一定要表現(xiàn)出非凡的學術底蘊和研究能力,才能夠吸引復試老師的注意力,使自己不被淘汰。而與之相比,一些非名?;蚶溟T專業(yè),本身報考的考生過國家線的就不一定多,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完成招生計劃,專業(yè)課的復試很可能就是個形式。
在經歷了殘酷的初試之后,很多考生會對復試放松警惕,而每年都有大量的考生因為復試發(fā)揮不好而名落孫山。同時,考生要端正心態(tài),復試有一定的重要性,但不是決定性的。如果你在初試的時候成績名列前茅,那么復試只需認真地對待、充分準備,把本專業(yè)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了解清楚,多看看導師相關的論文科研成果,再事先結合自己的所學組織一下自己的語言,相信復試過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
2020考研復試九大注意事項
第一、注意在自我介紹里對自己進行亮點包裝,找到自己獨特的賣點,不露痕跡地推銷自己。自我介紹時要體現(xiàn)你的學術修養(yǎng),比如,你可以羅列你在大學期間所看的相關領域的典型著作、參加過的業(yè)內重要會議及收獲、跟本科導師所做過的項目等。
另外,你要強調你的文筆很好,比如,你是演講協(xié)會的成員,你獲過寫作方面的獎項,你在本科期間就發(fā)表過論文等,因為對于一個碩士研究生導師而言,其實他非常關注他所帶學生的文筆好壞,文筆好就意味著在指導你寫論文的時候導師能省很多時間和精力。
第二、注意細節(jié)。如果沒有聽懂考官的問題,你不抓耳撓腮,而一定要淡定--Would you please say that again more slowly ? I didn't catch you . 如果你在進考場之前門是關著的,你要先敲門再進去給考官遞交材料時要雙手奉上要將手機調為靜音模式等。
第三、注意面試的時候一定要鎮(zhèn)定、自信,面對變化不要慌張。有的老師提問時喜歡在你對上個問題的回答中搜尋下一個問題的影子,其目的在于考察考生是否具備研究人員應該具備的應變能力。
第四、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要落落大方、不卑不亢、溫文爾雅著裝得體,不要太社會化,奇裝異服等,要牢記自己的學生身份。
第五、注意語言的準確性,即語法和用詞的準確性、詞匯的豐富性、句式的靈活性(好能構建一些長難句,如用后置定語、分詞結構、獨立主格結構、各種從句、倒裝、省略、強調等手法包裝你的答案,這樣能提升你的檔次,讓導師覺得你的語言功底很好)、語音語調的準確性、斷句的自然性等。
第六、注意語言的得體性,即言談是否得體,是否符合語境,實現(xiàn)了語言的交際功能??脊偃绻麊柹罨膯栴},回答的時候你就選擇口語化的表達若問學術性的問題或者比較嚴肅的社會熱點話題,你就要回答得稍微正式一些。
第七、注意內容的連貫性和語言的銜接性。連貫性和銜接性體現(xiàn)了你思維邏輯的縝密性,會讓考官覺得你具有研究生的潛質。要養(yǎng)成圍繞一個統(tǒng)一的話題而分點展開論證的論述習慣在考前也可以準備一些轉承起合的連詞,如to begin with , what's more , finally , however , although , to summarize 等。
第八、注意回答的個性化,不要人云亦云,要另辟蹊徑。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是一名優(yōu)秀的研究人員所常備的素質,所以你在回答考官的問題時盡量想些有新意、有創(chuàng)意的答案。練習如何從研究生的角度綜合分析問題,對問題進行整合與深度加工,答出廣度與深度。
另外,如果你感覺自己理解得不是很透徹、很到位,或者你實在想不出什么有特色的答案,你可以提出你對該問題的質疑或者提出自己對相關話題的擔憂,然后誠懇地跟老師探討,不擔心會因此頂撞老師,學術上本就應該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在討論中,導師會從中看出你的獨到性、邏輯性和思維的敏銳性。
第九、注意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在英語面試前可對考官進行一番調查,了解考官的出題風格(喜歡考專業(yè)知識、熱點話題還是??荚掝})、語言風格(是英音還是美音)、喜好(如喜歡什么樣的學生--穩(wěn)重型、活潑型、創(chuàng)意型還是學術型)等。
2020考研備考:復試整理技巧
一、服飾形象
雖然研究生復試不是求職面試,不要求很正式的著裝,但最起碼要保持一干凈利落、積極向上的形象,要避免過于花哨或過于前衛(wèi),亦或者過于裸露的服飾。
對于男生而言,保持干凈清爽就可以。對于女生來說,讓人覺得突兀的染發(fā)、戴耀眼的首飾、涂鮮艷的手指甲油等情況都應盡量避免。可以適當化一點淡妝,禁忌過于妖艷。只要在復試前夕保證充足的睡眠即可。
導師通常都是學術性很強的學者,一般都具有相對傳統(tǒng)的審美。因此大家在復試的時候,一定保持簡潔大方,長發(fā)的女同學好將頭發(fā)束起,劉海長度一定要在眼睛以上,不要太長。總之,女同學在妝容和發(fā)型發(fā)面要體現(xiàn)出朝氣向上的精神風貌。
二、行為禮貌
考試當天千萬要注意把握好時間,不要遲到。從進復試考場大門的那一刻起,復試考試就開始了。進入房間之前先敲門,“扣扣扣”,有節(jié)奏的三聲響,注意把握敲門力度。進去之后輕輕將門關上,自信大方地走到指定位置坐下,雙眼平視前方,把雙手放在雙膝上,保持微笑。
很多同學坐的時間久了就會出現(xiàn)抖腿、扣手、彎腰駝背等不好的現(xiàn)象,對于已經有這方面劣習的同學,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的去改正。坐著的時候保持后背挺直,女生要將雙腿并上,男生不要蹺二郎腿。面試過程中,哪位老師提問,就要微笑地直視該老師的眼睛,以示認真傾聽。
回答問題過程中,盡量避免小動作,如撓頭、摸鼻子、抖腿等,這些不良習慣非常容易給導師造成你很緊張、不夠穩(wěn)重的印象。
三、談吐清晰
回答問題時,語速要保持適中。盡量減少口頭語或口頭禪的使用,講話盡量要連貫,控制好緊張情緒。
如果實在無法流暢回答,可以請求短暫思考片刻,想好再作答,注意思考時間不宜過長。同時也要避免回答起問題時滔滔不絕、唾沫橫飛的現(xiàn)象,很容易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要把握好尺度。
四、態(tài)度真誠
儀態(tài)是一方面,態(tài)度是另一方面。對于確實不會問答的問題,就實事求是的先跟導師說明不是太清楚,但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嘗試回答,最后考慮不周之處請導師多多指教,并表示回去以后一定設法搞懂,虛心學習。不要不懂裝懂,虛假作答,夸夸奇談,尤其不要中途打斷老師的話,那是非常不尊重的表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