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2018年端午節(jié)放假安排的通知

字號:


    小編特別推薦
    端午節(jié)放假安排 | 端午節(jié)高速免費 | 端午節(jié)活動 | 端午節(jié)來歷 | 端午節(jié)是哪天
    在我們國家,端午節(jié)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節(jié)日,這一天,人們要掛艾草、吃粽子、賽龍舟等,那么今年的端午是哪天呢。小編精心整理了《關于2018年端午節(jié)放假安排的通知》,歡迎閱讀,僅供參考,如果想了解更多的相關信息,請繼續(xù)關注我們出國留學網(wǎng)。
    關于2018年端午節(jié)放假安排的通知
    根據(jù)國務院辦公廳通知精神,現(xiàn)將2018年端午節(jié)放假安排通知如下:
    6月18日(星期一)放假調(diào)休,與周末連休。
    請廣大市民提前安排好工作生活,節(jié)日期間注意安全,度過一個平安、祥和的節(jié)日假期。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8年5月22日
    拓展閱讀:端午的由來
    據(jù)《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lián)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jié)也稱詩人節(jié))。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棕子。
    端午節(jié)習俗
    ▼民俗1:吃粽子
    古時為祭祀投江的屈原,荊楚之人農(nóng)歷五月五日會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為恐魚吃掉,人們想出用粽葉包米,外纏彩絲。后來,吃粽子就成了端午節(jié)的風俗。在老北京,粽子用江米、黃米、小棗做成,俗稱“二米粽子”。系粽子則用馬蓮草,也是北京特產(chǎn)。
    ▼民俗2:掛艾草
    端午節(jié)當天,人們會在院門前和房檐下掛艾草或菖蒲,因為二者皆為中草藥,蚊蟲害怕這種味道,能起到驅(qū)蚊的效果。
    因為菖蒲的葉子形狀似劍,古人稱之為“水劍”,說它可“斬千邪”。人們便會把菖蒲刻成“小人兒”、“小葫蘆”等形狀,掛在兒童脖子上,以求吉利。也會掛在門楣,起到驅(qū)魔祛鬼的效果。
    ▼民俗3:賽龍舟
    傳說楚國人借劃龍舟驅(qū)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王作楫說,古人賽龍舟時在終點設了魚標、鴨標、鐵標,誰拿到這3個標就獲得了冠亞季軍。為了讓參賽者從遠處看到終點,古人還會在3個標上用錦緞打上蝴蝶結。
    ▼民俗4:吃五毒餅
    端午節(jié)臨近夏至,天氣越來越炎熱,細菌滋生,人容易中暑生病,古人于是食用五毒餅消病強身。五毒指蝎子、蛤蟆、壁虎、蜈蚣、蛇,古人將它們的形象蓋在餅上,餡兒也是“五餡”:櫻桃、荸薺、桑葚、黃杏和江米藕。據(jù)說,吃了五毒餅可以增強抵抗力,滅蟲免災。
    ▼民俗5:斗百草
    古時人們到端午節(jié),會結伴去郊外采藥,采藥途中會斗草玩,逐漸形成習俗。王作楫介紹,參與游戲的兩人會持草相對站立,雙手各持一草或花莖的兩端。游戲開始后,二草相勾,雙方各自把草向自己方向拉,誰的草或花莖被對方拉斷誰為輸。
    ▼民俗6:收五毒
    端午節(jié)時,女孩要在胸前別上“繒子”,據(jù)說這種用彩色絲線縫制、樣子跟粽子類似的布藝可以驅(qū)邪避惡。男孩則在頸上掛一個葫蘆,里面收進“五毒”圖案,意思是“收”了五毒。
    ▼民俗7:貼葫蘆花
    老北京人喜歡葫蘆,因為葫蘆是“福祿”的諧音。古時人們會用紅色毛邊紙剪成葫蘆,里面包括“五毒”圖案,稱為“葫蘆花”,五月一日貼出,五月五日午時摘下扔掉,稱為“扔災”。
    ▼民俗8:點雄黃酒
    老北京人在端午節(jié)還有點雄黃酒的習俗,會把酒在男孩的額頭上寫“王”字,在女孩的頭上點五個點,人們認為,這樣蚊蟲蒼蠅會被雄黃酒破解,驅(qū)邪避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