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言語理解技巧:主旨觀點如何定位重點

字號:


    行測作為公務員的考試科目之一,有些題型需要你充分發(fā)揮想象能力,這讓許多考生很是摸不著頭腦,下面由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行測言語理解技巧:主旨觀點如何定位重點”,持續(xù)關注本站將可以持續(xù)獲取更多的考試資訊!
    行測言語理解技巧:主旨觀點如何定位重點
    眾所周知,言語理解與表達在行測中占有不小的比重,對于很多考生來說,這一部分的題型非常基礎,感覺沒有什么需要學習的,但是卻難以保證較高的正確率,這是為什么呢?其實還是沒有把握做題的本質(zhì),即定位重點。事實上,言語理解與表達也是有一些解題方法的,掌握了這些方法,大家做題時就會事半功倍。今天就從主旨觀點題入手,給大家詳細講一講如何迅速定位重點。
    我們來通過一道題直觀的感受一下:
    在5000多年文明發(fā)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了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在當下,如何“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chǎn)、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已成為我們必須面對的現(xiàn)實問題。試想,如果傳統(tǒng)文化失去了與時代的連接、缺少了現(xiàn)代人的情感溝通和心靈默契,“僅止于幾個人在書房中相互嘆賞”,那和一堆零散的符號、呆板的素材又有什么區(qū)別?只有從“沉睡”中再出發(fā),從“館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才能涵養(yǎng)出更具時代特色的、富有創(chuàng)新力的文化自信。
    這段文字旨在強調(diào):
    A. 傳統(tǒng)文化應該加強與時代的連接
    B. 如何才能讓文物真正的“活起來”
    C. 文物應走出封閉狀態(tài),向公眾開放
    D. 中華名族擁有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
    【答案】A。通讀文段,文段論述的對象是傳統(tǒng)文化,首先以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出燦爛文化的背景切入,拋出一個如何讓“文物”、“遺產(chǎn)”、“文字”活起來的現(xiàn)實問題;隨后,“試想”一詞引出了作者的假設,同時用反問句表明傳統(tǒng)文化不能夠失去與時代的連接,不能夠缺少現(xiàn)代人的情感溝通和心靈默契,尾句再用“只有……才……”這樣一組關聯(lián)詞針對問題提出了對策,即要從“沉睡”中出發(fā),要從“館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這樣涵養(yǎng)出的文化才會更具時代特色的、富有創(chuàng)新力。所以整個文段的重點就是在尾句,強調(diào)傳統(tǒng)文化應該與時代相連接,即對應A選項,當選。B、C選項論述的主題是“文物”,而題干論述的主題是“傳統(tǒng)文化”,偏離主題,不當選。D選項對應首句的背景鋪墊,非重點內(nèi)容不能概括整個文段,不當選。
    這道題是片段閱讀當中的主旨觀點題,重點考察的是大家分析把握文段重點、了解作者意圖的能力,除了主旨觀點題,片段閱讀中的其他題型也需要大家具備一定這方面的能力。那么如何去抓住文段重點呢?看完這道題,相信大家都已經(jīng)大致明白,定位重點的核心就是分析文段的行文結(jié)構(gòu),通俗來說就是分析各句子之間的關系,從而把握文段重點。當然,分析句間關系抓重點也有一定的技巧,比如“因此”“所以”等因果詞匯常常引出作者的結(jié)論;“但是”“事實上”等轉(zhuǎn)折詞匯常常引出作者所認可的觀點;“一方面……另一方面……”“同時”等常常連接兩個及以上的并列事實,需要做一定的歸納概括……所以,大家在做片段閱讀題型時需要對一些詞句敏感,比如因果詞、轉(zhuǎn)折詞、對策句、假設句等等,它們能夠提示大家文段的重點在哪兒,重點把握住了,題自然就做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