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毒物品是指用于制造麻醉制劑品和精神的藥品的物品。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簡單好看禁毒手抄報三年級”,僅供參考,希望您喜歡!更多詳細內容請繼續(xù)關注我們哦。
簡單好看禁毒手抄報三年級

【一】

【二】

【三】

【四】
知識鏈接:中國古代毒品簡史
中國的鴉片與罌粟,都是在唐初由阿拉伯商人朝貢獻給中國皇帝而逐漸流傳開來的,那時的中國,正是鐵馬金戈、國威遠播的盛世。在阿拉伯世界被視為圣品的"底也伽",到了物產豐富盛唐,似乎并沒有掀起任何波瀾,它只作為治病救人的一味良藥,僅此而已。由唐至明的600余年間,罌粟與鴉片的藥理與作用被歷代名醫(yī)日益認識并逐漸推廣。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又一個八方來朝、國力強盛的封建帝國,人人都有太平盛世的觀念,宮廷中迷漫著奢侈、縱欲的風氣,鴉片正是在這種追求的氛圍里成了貴族們熱衷的"神品",連皇帝也莫能例外。從此,吃鴉片由貴族傳到了民間、由宮廷傳遍了全國,社會上形成了一個吃鴉片的階層。
清中葉后,由于英國東印度公司確立向中國傾銷鴉片的政策,也由于鴉片吸食法傳到了中國,吸毒風氣更加泛瀾,吸食者增加到200萬人。中英之間關于鴉片與貿易的沖突,終于釀成了1840年的鴉片戰(zhàn)爭。隨著中國的失敗,鴉片如潮水般涌入中國,被稱為"洋煙"的外國鴉片在19世紀80年代達到了最高潮。
與此同時,罌粟種植與土煙生產在士大夫們“稍分洋煙之利”的口號下而劇增猛長。到了20世紀初葉,在多難的中國近代史上,又添上了幾個苦澀的紀錄:罌粟種植最廣,鴉片產量最多,吸毒人口最多,尤其嚴重的是,鴉片與吸毒并非僅是一般的社會問題,它是西方與中國外交的一個基本結點,也是清政府財政的重要來源,它深刻而全面地侵入社會的肌體,影響著政治、經濟、軍事和人民生活。到了民國時期,因政令不一,中央和地方的軍閥為擴大地盤,縱容并鼓勵種植罌粟,毒害民眾,以至百業(yè)凋敝,田土荒蕪,民不聊生。20年代后期,中國的煙禍達6萬噸,為各國鴉片產量的10倍,而吸食各類毒品者達8000萬人。
在那個時代里,毒品成了市場流通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商品之一,毒品與黃金同價,鴉片可充當一般等價物,煙土被稱為“黑糧”;吸毒成為全民族16.8%人口生活中不可缺的部分,50%以上的中國人的生計、生活不同程度地依賴毒品;而五花八門的煙稅更是成為中央和地方財政的重要來源,各種政治勢力為爭奪罌粟種植地、鴉片運輸通道和煙稅而連年混戰(zhàn);在百年年代史上,毒品的影響力滲透到政治、經濟、軍事、外交、人民生活等社會各個領域和各個階層。毒品幾乎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它已成為中國社會機體上的一個毒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