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語文:小說閱讀題型的答題技巧

字號:


    中考備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出國留學(xué)網(wǎng)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2020中考語文:小說閱讀題型的答題技巧”,持續(xù)關(guān)注本站將可以持續(xù)獲取更多的考試資訊!
    2020中考語文:小說閱讀題型的答題技巧
    一、小說的基本知識
    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和典型的環(huán)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xué)體裁。
    (一)小說三要素:情節(jié)、人物、環(huán)境
    故事情節(jié)是指作品所描寫的事件發(fā)展、演變的全過程,故事情節(jié)的一般結(jié)構(gòu):(序幕)-開端-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尾聲)。故事情節(jié)來源于生活,它是現(xiàn)實生活的提煉,它比現(xiàn)實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小說的人物是虛構(gòu)的,是作者把現(xiàn)實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糅合熔鑄而成的,如魯迅所說:“人物的模特兒,沒有專用過一個人,往往嘴在浙江,臉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個拼湊起來的角色?!?BR>    環(huán)境描寫包括歷史背景、時代氣氛、人物關(guān)系、人情風(fēng)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小說人物總是生活于特定環(huán)境,環(huán)境總是為特定人物服務(wù)的。環(huán)境描寫分為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
    (二)小說的分類:
    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為長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說(小小說)。
    按照體制可分為章回體小說、日記體小說、書信體小說、自傳體小說。
    按照語言形式可分為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
    2020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的特殊句式
    現(xiàn)代漢語習(xí)慣的常規(guī)語序,一般為“主-謂-賓”“定(狀)-中心詞”,即主語在謂語前,謂語在賓語前,修飾語在中心語前;但有時因修辭、強調(diào)等的需要語序會發(fā)生變化。
    如果以這個常規(guī)語序為標準的話,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些文言文句子有許多次序顛倒的情況,這是古人說話的習(xí)慣。但為了方便我們學(xué)習(xí),就稱它為“倒裝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順序出現(xiàn)了前后顛倒的情況。
    而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類: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倒裝句,其中較難理解的是倒裝句。
    一、判斷句
    判斷句是對事物的性質(zhì)、情況、事物之間的關(guān)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斷的句子。
    ⑴用"者……也"表判斷
    ①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陳勝者,陽城人也。(司馬遷《陳涉世家》)
    ③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韓愈《師說》)
    ⑵句末用"者也"表判斷
    ①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戰(zhàn)國策 .鄒忌諷齊王納諫》)
    ②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頤《愛蓮說》)
    ⑶用"者"表判斷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柳宗元《小石潭記》)
    ⑷用動詞"為"或判斷詞"是"表判斷
    ①馬超、韓遂尚在關(guān)西,為操后患。(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
    ②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③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北朝民歌《木蘭詩》)
    ④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琵琶行》)
    用"為"表判斷,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⑸用"即、乃、則、皆、本、誠、亦、素、必"等副詞表示肯定判斷
    ①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諸葛亮《出師表》)
    ②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范仲淹《岳陽樓記》)
    ③且相如素賤人。(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④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孟子《魚我所欲也》)
    ⑤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陶淵明《桃花源記》)
    ⑹用"非"表示否定判斷
    ①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莊子《秋水》)
    ②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 (蘇洵《六國論》)
    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⑺無標志判斷句。
    文言文中的判斷句有的沒有任何標志,直接由名詞對名詞作出判斷。例如:
    ①劉備天下梟雄。(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
    ②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呂氏春秋 察今》)
    "是吾劍之所從墜"同樣是判斷句。主語由"是"充當(dāng),翻譯為"這";謂語是名詞短語,由所字結(jié)構(gòu)(所……的地方)充當(dāng)?shù)摹H浞g為:這(就是)我的寶劍所掉下去的地方啊。
    注意點:判斷句中謂語前出現(xiàn)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斷詞,而是指示代詞,作判斷句的主語。而有些判斷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斷,"是"在先秦古漢語中少作判斷詞,在漢以后作判斷詞則多起來。
    二、被動句
    被動句是指主語與謂語之間的關(guān)系是被動關(guān)系,也就是說,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的被動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動者、實施者。
    2020中考語文:文言文題型的實詞陷阱
    1、官人疑策愛也,秘之。
    誤:喜歡,正:吝嗇。
    譯文:過路的官人懷疑陳策舍不得騾子,便把它藏了起來。
    2、有功故出反囚,罪當(dāng)誅,請按之。
    誤:按照,正:審理。
    譯文:徐有功特意開脫謀反的人,論罪應(yīng)當(dāng)處死,請審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東南道尚書令,封吳王。
    誤:拜見,正:授予官職。
    譯文:高祖派來使者授予(杜伏威)東南道尚書令的官,封他為吳王。
    4、府省為奏,敕報許之。
    誤:報告,正:回復(fù)。
    譯文:有關(guān)部門為此上奏,(后主)下詔回復(fù)同意了這件事。
    5、齊孝公伐我北鄙。
    誤:輕視,正:邊境。
    譯文:齊孝公進攻我國北部邊境。
    6、大敗李信,入兩壁,殺七都尉。
    誤:城墻,正:軍營。
    譯文:大敗李信的軍隊,攻下兩座軍營,殺死七名都尉。
    7、堯民之病水者,上而為巢,是為避害之巢。
    誤:生病,正:擔(dān)心,憂慮。
    譯文:堯的百姓擔(dān)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這就是避免災(zāi)害的巢。
    8、煥初除市令,過謝鄉(xiāng)人吏部侍郎石琚。
    誤:免除,正:(被)授職。
    譯文:劉煥剛被授職市令,拜訪同鄉(xiāng)吏部侍郎石琚。
    9、師進,次于陘。
    誤:依次,正:臨時駐扎。
    譯文:諸侯的軍隊前進,駐扎在陘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
    誤:完畢,正:通“猝”,突然。
    譯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災(zāi)難突然降臨也不會驚恐。
    11、王趣見,未至,使者四三往。
    誤:高興,正:通“促”,趕快。
    譯文:楚王趕快接見(尊盧沙),(尊盧沙)沒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請)。
    12、存諸故人,請謝賓客。
    誤:安置,正:問候。
    譯文:問候那些老朋友,邀請拜謝賓朋。
    13、若復(fù)失養(yǎng),吾不貸汝矣。
    誤:借給,正:寬恕。
    譯文:如果再不贍養(yǎng)母親,我就不寬恕你了。
    14、楚莊王謀事而當(dāng),群臣莫能逮。
    誤:捉拿,正:及,達到。
    譯文:楚莊王謀劃事情很得當(dāng),群臣沒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勝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誤:恩德,正:感激。
    譯文:假如劉裕取勝,一定會感激我們借道給他的好處。
    16、陛下登殺之,非臣所及。
    誤:上去,正:當(dāng)即。
    譯文:陛下(如果)當(dāng)即殺掉他,(就)不是我的職權(quán)管得了的。
    17、凡再典貢部,多柬拔寒俊。
    誤:典籍,正:主管。
    譯文:賈黃中先后兩次主管貢部,多次選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
    18、衡攬筆而作,文不加點。
    誤:標點,正:刪改。
    譯文:彌衡揮筆就寫,一氣呵成,一個字沒有刪改。
    19、諸公多其行,連辟之,遂皆不應(yīng)。
    誤:許多,正:稱贊。
    譯文:許多人都稱贊他的品行,接連幾次征召他,他都沒有答應(yīng)。
    20、太祖知其心,許而不奪。
    誤:奪取,正:強行改變。
    譯文:太祖了解他的志向,允許他而沒有加以強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