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光的推移,我們來到了一年中白天最短的時間冬至,想了解更多關于冬至的常識嗎?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2018冬至手抄報內容”,僅供參考,希望您喜歡!更多詳細內容請繼續(xù)關注我們哦。
2018冬至手抄報內容:冬至的基本認識
節(jié)氣定義
冬至,是中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jié)氣。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
冬至為何冷在“三九”
“三九”是冬至后的第三個九天,大約在1月12日到1月20日之間,這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時節(jié)。冬至過后,到了“三九”前后,土壤深層的所積儲的熱量已經慢慢消耗殆盡,盡管地表獲得太陽的光和熱有所增加,但仍入不敷出,此時冷空氣活動最為頻繁,所以“冷在三九”。
古人對冬至的說法
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殷周時期,規(guī)定冬至前一天為歲終之日,冬至節(jié)實質上相當于春節(jié)。后來實施夏歷。但冬至一直排在24個節(jié)氣的首位,稱之為“亞歲”。從漢代以來,都要舉行慶賀儀式,高峰時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聽政;民間歇市三天,歡度節(jié)日。其熱鬧程度不亞于過年。
冬至這一天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許多人家利用這一夜,用糯米粉做“冬至圓”,為了區(qū)別于后來的春節(jié)前夕的“辭歲”,冬節(jié)的前一日叫做“添歲” 或“亞歲”,表示“年”還沒過完,但已經長了一歲。
是閏月的參照標準
在中國傳統(tǒng)的陰陽五行理論中,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jié)氣。在十二辟卦為地雷復卦,稱為“冬至一陽生”。同時,閏月的設置也以冬至為標準(因為冬至總在冬月,冬月建子,為周正農歷的第一個月)。
名稱釋義
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2018冬至手抄報內容:冬至氣候特征
天文學上把冬至作為冬季的開始,這對于我國多數地區(qū)來說,顯然偏遲。冬至期間,西北高原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區(qū)也只有6℃至8℃左右。
不過,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區(qū),即使在當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氣溫仍然在10℃以上,真可謂秋去春平,全年無冬。
中國古代將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動?!眰髡f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糜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糜感陰氣漸退而解角;由于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并且溫熱。
2018冬至手抄報內容:冬至的傳說
冬至的傳說之一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戰(zhàn)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吃“捏凍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餃子的俗稱。緣何有這種食俗呢?相傳南陽醫(yī)圣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xiāng)那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
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xiāng)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里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y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里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里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舍給百姓吃。
服食后,鄉(xiāng)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是故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以后人們稱它為“餃子,也有的稱它為“扁食”和“燙面餃”,人們還紛紛傳說吃了冬至的餃子不凍人。
冬至的傳說之二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F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冬至的傳說之三
在江南水鄉(xiāng),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于冬至這一天,死后變成疫鬼,繼續(xù)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2018冬至手抄報內容:民俗活動
古代紀念
冬至節(jié)亦稱冬節(jié)、交冬。它既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是漢族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
《周禮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蹦康脑谟谄砬笈c消除國中的疫疾,減少荒年與人民的饑餓與死亡。
《后漢書禮儀》:“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边€要挑選“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黃鐘之律”,以示慶賀。
《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于正旦?!?BR> 唐宋時,以冬至和歲首并重。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jié),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jié)。”
明、清兩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謂之“冬至郊天”。宮內有百官向皇帝呈遞賀表的儀式,而且還要互相投刺祝賀,就像元旦一樣。但民間并不以冬至為節(jié),不過有些應時應景的活動。
2018冬至手抄報內容:冬至詩歌
1、冬至日獨游吉祥寺
(宋)蘇軾
井底微陽回未回,蕭蕭寒雨濕枯荄。
何人更似蘇夫子,不是花時肯獨來。
2、冬 至
(宋)朱淑真
黃鐘應律好風催,陰伏陽升淑氣回。
葵影便移長至日,梅花先趁小寒開。
八神表日占和歲,六管飛葭動細灰。
已有岸旁迎臘柳,參差又欲領春來。
3、滿江紅·冬至
(宋)范成大
寒谷春生,熏葉氣、玉筒吹谷。
新陽后、便占新歲,吉云清穆。
休把心情關藥裹,但逢節(jié)序添詩軸。
笑強顏、風物豈非癡,終非俗。
晝永,使眠熟。
門外事,何時足。
且團奕同社,笑歌相屬。
著意調停云露釀,從頭檢舉梅花曲。
縱不能、將醉作生涯,休拘束。
4、水調歌頭·冬至
(宋)汪宗臣
候應黃鐘動,吹出白葭灰。
五云重壓頭上,潛蟄地中雷。
莫道希聲妙寂,嶰竹雄鳴合鳳,九寸律初裁。
欲識天心處,請問學顏回。
冷中溫,窮時達,信然哉。
彩云山外如畫,送上筆尖來。
一氣先通關竅,萬物旋生頭角,誰合又誰開。
官路春光早,簫落數枝梅。
5、江城子·龍陽觀冬至作
(元)尹志平
六陰消盡一陽生。暗藏萌。雪花輕。
九九嚴凝,河海結層冰。
二氣周流無所住,陽數足,化龍升。
歸根復命性靈明。過天庭。入無形。
返復天機,升降月華清。
奪得乾坤真造化,功行滿,赴蓬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