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長率的概念是什么?一般怎樣考查?小編為大家提供行測資料分析:增長率相關問題考查與應用,趕緊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祝你備考順利!
行測資料分析:增長率相關問題考查與應用
資料分析在行測考試中一直是重點存在,而其常見的概念不外乎增長、比重、平均量以及倍數(shù),另外會穿插一些其它的概念。學好資料分析的關鍵就是能夠快速定位、列式并且進行巧妙計算,而其中快速列式的關鍵則是對概念的理解及靈活運用,而不是硬記公式,這就需要學會總結歸納,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記憶學習方法。小編對資料分析中涉及到與增長相關的題型進行概括歸納,希望各位考生通過本次學習能夠有一個深刻的認識了解。
一、增長率
1、含義
增長率是指現(xiàn)期量與基期量相比較的增長幅度,一般問法包括增長率、增幅、增速、增長速度等。(注:率之間的比較只能作差得百分點)
2、增長率的直接求解應用
例:2011年第1季度我國鄉(xiāng)村居民人均現(xiàn)金收入為2187元,2014年第1季度我國鄉(xiāng)村居民人均現(xiàn)金收入為3224元。
問:與2011年1季度相比,2014年1季度我國鄉(xiāng)村居民人均現(xiàn)金收入的增速為多少?
解析:通過題干可知現(xiàn)期是2014年1季度,基期為2011年1季度,增速即為增長率,

三、隔年增長率
1、含義
隔年增長一般時間跨度為3個統(tǒng)計周期,例如2015年-2017年,6月-8月等,在這一個統(tǒng)計周期內相關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會產生一定的增減變化。
2、隔年增長率的應用
例:2015年某企業(yè)的營業(yè)收入為3567萬元,增長26.5%,增速相比去年回落3.2個百分點,則2015年相比2013年的增長率為多少?
解析:通過題干可知現(xiàn)期是2015年,間期為2014年,基期為2013年,且現(xiàn)期的增長率為26.54%,間期的增長率為26.5%+3.2%=29.7%,已知現(xiàn)期增長率、間期增長率,所求2015年相比2013年的增長率為隔年增長率,隔年增長率=(1+現(xiàn)期的增長率)(1+間期的增長率)-1因此代入數(shù)據(jù)得(1+26.5%)(1+29.7%)-1=26.5%+29.7%+26.5%×29.7%
以上資料分析中會涉及到關于增長的一些概念,中公教育專家提醒各位考生在學習的時候應理解每個概念每個名詞的含義,學會總結對比分析從而快速進行記憶,避免死記硬背,這樣能夠更好的將概念應用到題目中,從而快速解題。
行測資料分析提升分數(shù)就靠“它”
行測試卷分成五個部分:常識判斷、言語理解、數(shù)量關系、判斷推理、資料分析。要問這五個部分,哪個部分的得分率最高,相信很多同學都會說是資料分析。確實,資料分析是行測試卷中的最重要一部分。當然在資料分析中也有簡單題和難題的區(qū)別。那如何在資料分析部分領先自己的對手呢?一方面是要提高自己的做題速度,另一方面是要做對對手不會的題目。小編就帶著大家看一看這重要的一部分——多公式結合問題。
資料分析中有很多考點,例如:增長、比重、倍數(shù)、平均數(shù)等。這些考點可以單獨出題,當然也可以結合著考。而多公式結合就是這樣一些綜合性的考法。
例1.2018年上半年,某市低收入農戶收入增勢強勁。低收入農戶人均轉移凈收入為3123元,同比增長26.3%,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49.9%,同比提高了4.1個百分點。對可支配收入增長的貢獻率高達76.2%,主體地位明顯。
問題:2017年上半年,該市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約為( )元。
A.5093 B.5210 C.5400 D.5570
【分析】材料所給數(shù)據(jù)為2018年上班年的數(shù)據(jù),而低收入農戶的人均轉移凈收入為部分量,所以可知題干所求為整體量的基期值。我們可以有兩種求法:一是先將整體量求出來之后再算基期值,二是可以用基期的部分量除以基期的比重。而結合材料可知,本題應該按照第二種方式進行求解。

來源:中公教育
小編精心為您推薦:
行測答題技巧:整除的應用
行測定義判斷:巧用定義名稱
行測言語題答題技巧:“大隱隱于形”
行測答題技巧:邏輯判斷可能性推理其實沒有那么難
行測真題 | 行測答案 | 行測答題技巧 | 行測題庫 | 模擬試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