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一級建造師《建筑工程》考點預習匯總【四】

字號:


    在考試中突出重圍的人無不是掌握考試重點和一定的學習技巧,那么如何在考試中突出重圍?下面由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2020一級建造師《建筑工程》考點預習匯總【四】”,持續(xù)關(guān)注本站將可以持續(xù)獲取更多的考試資訊!
    2020一級建造師《建筑工程》考點預習匯總【四】
    考點:基坑驗槽方法
    【考點】驗槽時必須具備的資料和條件
    1)勘察、設計、建設(或監(jiān)理)、施工等單位有關(guān)負責及技術(shù)人員到場;
    2)基礎施工圖和結(jié)構(gòu)總說明;
    3)詳勘階段的巖土工程勘察報告;
    4)開挖完畢、槽底無浮土、松土(若分段開挖,則每段條件相同),條件良好的基槽。
    【考點】無法驗槽的情況:
    1)基槽底面與設計標高相差太大;
    2)基槽底面坡度較大,高差懸殊;
    3)槽底有明顯的機械車轍痕跡,槽底土擾動明顯;
    4)槽底有明顯的機械開挖、未加人工清除的溝槽、鏟齒痕跡;
    5)現(xiàn)場沒有詳勘階段的巖土工程勘察報告或基礎施工圖和結(jié)構(gòu)總說明。
    【考點】驗槽的主要內(nèi)容
    1)根據(jù)設計圖紙檢查基槽的開挖平面位置、尺寸、槽底深度;檢查是否與設計圖紙相符,開挖深度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2)仔細觀察槽壁、槽底土質(zhì)類型、均勻程度和有關(guān)異常土質(zhì)是否存在,核對基坑土質(zhì)及地下水情況是否與勘察報告相符;
    3)檢查基槽之中是否有舊建筑物基礎、古井、古墓、洞穴、地下掩埋物及地下人防工程等;
    4)檢查基槽邊坡外緣與附近建筑物的距離,基坑開挖對建筑物穩(wěn)定是否有影響;
    5)檢查核實分析釬探資料,對存在的異常點位進行復核檢查。
    【考點】驗槽方法
    ① 釬探法釬桿每打入土層30cm時,記錄一次錘擊數(shù)。釬探深度以設計為依據(jù);如設計無規(guī)定時,一般釬點按縱橫間距1.5m梅花形布設,深度為2.1m;
    ②釬探后的孔要用砂灌實;
    ③驗槽時應重點觀察柱基、墻角、承重墻下或其他受力較大部位;
    ④遇到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在基底進行輕型動力觸探:
    1)持力層明顯不均勻;
    2)淺部有軟弱下臥層;
    3)有淺埋的坑穴、古墓、古井等,直接觀察難以發(fā)現(xiàn)時;
    4)勘察報告或設計文件規(guī)定應進行輕型動力觸探時。
    【練習題】
    1.基坑驗槽前,要求( )提供場地內(nèi)是否有地下管線和相應的地下設施。
    A.建設單位
    B.勘察單位
    C.設計單位
    D.土方施工單位
    【答案】A
    【解析】基坑驗槽前,要求建設單位提供場地內(nèi)是否有地下管線和相應的地下設施。
    2020一級建造師《建筑工程》考點預習【二】
    考點:常用地基處理技術(shù)
    【考點】換填地基法
    

    分類
    

    適用性
    

    灰土地基
    

    適用于加固深1~4m厚的軟弱土、濕陷性黃土、雜填土等,還可用作結(jié)構(gòu)的輔助防滲層;
    

    砂和砂石地基
    

    適于處理3.0m以內(nèi)的軟弱、透水性強的黏性土地基,包括淤泥、淤泥質(zhì)土;
    不宜用于加固濕陷性黃土地基及滲透系數(shù)小的黏性土地基;
    

    粉煤灰地基
    

    可用于作各種軟弱土層換填地基的處理,以及作大面積地坪的墊層等。
    

    【練習題】
    1.下列地基處理方法中,既可用于加固深1~4m厚的軟弱土、濕陷性黃土、雜填土等地基,還可用作結(jié)構(gòu)輔助防滲層的是( )。
    A.灰土地基
    B.砂和砂石地基
    C.粉煤灰地基
    D.礦渣地基
    【答案】A
    【解析】灰土地基適用于加固深1~4m厚的軟弱土、濕陷性黃土、雜填土等,還可用作結(jié)構(gòu)的輔助防滲層。
    2.下列地基處理方法中,能夠起到排水作用,加速下部土層沉降和固結(jié),適于處理3.0m以內(nèi)軟弱、透水性強的黏性土地基的是( )。
    A.灰土地基
    B.素土地基
    C.粉煤灰地基
    D.砂和砂石地基
    【答案】D
    【解析】砂和砂石地基適于處理3.0m以內(nèi)的軟弱、透水性強的黏性土地基,包括淤泥、淤泥質(zhì)土;不宜用于加固濕陷性黃土地基及滲透系數(shù)小的黏性土地基。
    2020一級建造師《建筑工程》考點預習【三】
    考點:樁基礎施工技術(shù)
    【考點】樁的分類
    ①受力分類:端承樁、摩擦樁;
    ②施工方法分類:預制樁、灌注樁。
    【考點】錘擊沉樁法
    ①沉樁順序
    1)當基坑不大時,打樁應逐排打設或從中間開始分頭向四周或兩邊進行;
    2)密集樁群,從中間開始分頭向四周或兩邊對稱施打;
    3)當一側(cè)毗鄰建筑物時,由毗鄰建筑物處向另一方向施打;
    ②當樁的規(guī)格標高不同時,宜“先深后淺、先大后小、先長后短”;
    ③打樁方式:重錘低擊,低錘重打;
    ④當樁需接長時,接頭個數(shù)不宜超過3個,盡量避免樁尖落在厚黏性土層中接樁。
    ⑤入土深度控制
    1)摩擦樁:標高為主,貫入度為參考;
    2)端承樁:貫入度為主,標高為參考。
    【考點】靜力壓樁
    壓樁過程中應檢查壓力、樁垂直度、接樁間歇時間、樁的連接質(zhì)量及壓入深度。
    【練習題】
    1.采用捶擊沉樁法打預制樁時,若為摩擦樁,樁的入土深度的控制方法為( )。
    A.只控制其貫入度
    B.只控制其標高
    C.以控制標高為主,貫入度作為參考
    D.以控制貫入度為主,標高作為參考
    【答案】C
    【解析】摩擦樁的入土深度的控制以控制標高為主,貫入度作為參考。
    2.關(guān)于鋼筋混凝土預制樁沉樁順序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對于密集樁群,從四周開始向中間施打
    B.一側(cè)毗鄰建筑物時,由毗鄰建筑物處向另一方向施打
    C.對基礎標高不一的樁,宜先淺后深
    D.對不同規(guī)格的樁,宜先小后大、先短后長
    【答案】B
    【解析】當基坑不大時,打樁應逐排打設或從中間開始分頭向四周或兩邊進行;密集樁群,從中間開始分頭向四周或兩邊對稱施打;當一側(cè)毗鄰建筑物時,由毗鄰建筑物處向另一方向施打。
    3.【2017年真題】采用錘擊法進行混凝土預制樁施工時,宜采用( )。
    A.低錘輕打
    B.重錘低擊
    C.重錘高擊
    D.低錘重打
    E.高錘重打
    【答案】BD
    【解析】正常打樁宜采用“重錘低擊,低錘重打”,可取得良好效果。
    4.【2013年真題】采用錘擊沉樁法施工的摩擦樁,主要以( )控制其入土深度。
    A.貫入度
    B.持力層
    C.標高
    D.錘擊數(shù)
    【答案】C
    【解析】樁的入土深度的控制,對于承受軸向荷載的摩擦樁,以標高為主,貫入度作為參考;端承樁則以貫入度為主,以標高作為參考。
    5.【2014年真題】下列混凝土灌注樁質(zhì)量檢查項目中,在混凝土澆筑前進行檢查的有( )。
    A.孔深
    B.孔徑
    C.樁身完整性
    D.承載力
    E.沉渣厚度
    【答案】ABE
    【解析】混凝土灌注樁基礎檢查樁位偏差、樁頂標高、樁底沉渣厚度、樁身完整性、承載力、垂直度、樁徑、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及強度、泥漿配合比及性能指標、鋼筋籠制作及安裝、混凝土澆筑等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和規(guī)范規(guī)定。
    6.【2015年真題】關(guān)于鋼筋混凝土預制樁錘擊沉樁順序的說法,正確的有( )。
    A.基坑不大時,打樁可逐排打設
    B.對于密集樁群,從中間開始分頭向四周或兩邊對稱施打
    C.當一側(cè)毗鄰建筑物時,由毗鄰建筑物處向另一方向施打
    D.對基礎標高不一的樁,宜先淺后深
    E.對不同規(guī)格的樁,宜先小后大
    【答案】ABC
    【解析】當基坑不大時,打樁應逐排打設或從中間開始分頭向四周或兩邊進行,故A對;對于密集樁群,從中間開始分頭向四周或兩邊對稱施打,故B對;當一側(cè)毗鄰建筑物時,由毗鄰建筑物處向另一方向施打,故C對;對基礎標高不一的樁,宜先深后淺,故D錯;對不同規(guī)格的樁,宜先大后小、先長后短,可使土層擠密均勻,以防止位移或偏斜,故E錯。
    2020一級建造師《建筑工程》考點預習【四】
    考點:凝土基礎施工技術(shù)
    【考點】淺基礎分類
    ①獨立基礎
    1)臺階式基礎施工,可按臺階分層一次澆筑完畢,不允許留設施工縫。
    2)每層混凝土要一次澆筑,順序是先邊角后中間,務必使砂漿充滿模板。
    ②條形基礎
    1)根據(jù)基礎深度宜分段分層連續(xù)澆筑混凝土,一般不留施工縫。
    2)各段層間應相互銜接,每段間澆筑長度控制在2~3m,做到逐段逐層呈階梯形向前推進。
    ③筏板基礎
    ④設備基礎
    1)一般應分層澆筑,并保證上下層之間不留施工縫,每層混凝土的厚度為200~300mm。
    2)每層澆筑順序應從低處開始,沿長邊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澆筑,也可采取中間向兩端或兩端向中間澆筑的順序。
    ⑤高層建筑筏形基礎和箱形基礎長度超過40m時,宜設置貫通的后澆施工縫(后澆帶),后澆帶寬不宜小于80cm,在后澆施工縫處,鋼筋必須貫通。
    【考點】淺基礎鋼筋工程
    ①鋼筋網(wǎng)的綁扎。
    1)四周兩行鋼筋交叉點應每點扎牢,中間部分交叉點可相隔交錯扎牢,但必須保證受力鋼筋不位移;
    2)雙向主筋的鋼筋網(wǎng),則須將全部鋼筋相交點扎牢;
    3)綁扎時應注意相鄰綁扎點的鋼絲扣要成八字形,以免網(wǎng)片歪斜變形。
    ②基礎底板采用雙層鋼筋網(wǎng)時,在上層鋼筋網(wǎng)下面應設置鋼筋撐腳,以保證鋼筋位置正確。
    ③鋼筋的彎鉤應朝上,不要倒向一邊;但雙層鋼筋網(wǎng)的上層鋼筋彎鉤應朝下。
    ④獨立柱基礎為雙向鋼筋時,其底面短邊的鋼筋應放在長邊鋼筋的上面。
    ⑤縱向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度要求
    1)有墊層時:≥40mm
    2)無墊層時:≥70mm
    ⑥鋼筋連接要求
    1)受力鋼筋的接頭宜設置在受力較小處。在同一根縱向受力鋼筋上不宜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接頭。接頭末端至鋼筋彎起點的距離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10倍。
    2)若采用綁扎搭接接頭,則相鄰縱向受力鋼筋的綁扎接頭宜相互錯開。
    3)當受拉鋼筋的直徑d>25mm及受壓鋼筋的直徑d>28mm時,不宜采用綁扎接頭,宜采用焊接或機械連接接頭。
    【考點】大體積混凝土工程
    ①混凝土澆筑宜從低處開始,沿長邊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進行;
    ②大體積混凝土應采取振搗棒振搗,在振動界限(初凝前)以前對混凝土進行二次振搗;
    ③大體積混凝土應進行保溫保濕養(yǎng)護,持續(xù)時間不得少于14d;
    ④混凝土澆筑體溫控指標規(guī)定:
    1)入模溫度基礎上的溫升值不宜大于50℃。
    2)表面以內(nèi)40~100mm處,養(yǎng)護階段與表面溫度差值不應大于25℃,拆模后與環(huán)境溫度差值不應大于25℃。
    3)混凝土內(nèi)部相鄰兩測溫點的溫度差值不應大于25℃。
    4)降溫速率不宜大于2.0℃/d。
    ⑤質(zhì)量控制措施
    1)減少水泥用量;
    2)降低拌合水溫度、骨料用水沖洗降溫;
    3)選用低水化熱水泥;
    4)摻入緩凝、減水、微膨脹的外加劑;
    5)及時覆蓋保溫保濕材料進行養(yǎng)護;
    6)超長大體積混凝土應采取留置變形縫、后澆帶或采取跳倉法施工;
    7)配置控制溫度和收縮的構(gòu)造鋼筋;
    8)采用二次振搗工藝、澆筑面及時進行二次抹壓。
    【練習題】
    1.混凝土攪拌投料順序正確的是()。
    A.砂→水泥→石子→水
    B.砂→石子→水→水泥
    C.石子→砂→水泥→水
    D.石子→水泥→砂→水
    【答案】D
    【解析】攪拌投料順序:石子→水泥→砂→水。
    2.當設計無要求時,關(guān)于混凝土基礎鋼筋工程中鋼筋連接的說法,正確的是()。
    A.受力鋼筋的接頭宜設置在受力較大處
    B.在同一根縱向受力鋼筋上宜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接頭
    C.采用綁扎搭接接頭,位于同一區(qū)段內(nèi)的受拉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為35%
    D.當受拉鋼筋的直徑d>28mm宜采用焊接或機械連接接頭
    【答案】D
    【解析】采用綁扎搭接接頭,位于同一區(qū)段內(nèi)的受拉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為25%。
    3.關(guān)于大體積混凝土溫控指標的說法,正確的是()。
    A.混凝土澆筑體在入模溫度基礎上的溫升值不宜大于60℃
    B.混凝土澆筑塊體的里表溫差(不含混凝土收縮的當量溫度)不宜大于30℃
    C.混凝土澆筑體的降溫速率不宜大于3.0℃/d
    D.混凝土澆筑體表面與大氣溫差不宜大于20℃
    【答案】D
    2020一級建造師《建筑工程》考點預習【五】
    考點:混凝土結(jié)構(gòu)施工技術(shù)
    【考點】主體結(jié)構(gòu)模板工程
    ①起拱
    對象:梁、板≥4m,
    起拱高度:跨度的1/1000~3/1000;
    ②木桿、鋼管、門架等支架立柱不得混用;
    ③模板的接縫不應漏漿;在澆筑混凝土前,木模板應澆水潤濕,但模板內(nèi)不應有積水;
    ④模板與混凝土的接觸面應清理干凈并涂刷隔離劑,但不得采用影響結(jié)構(gòu)性能或妨礙裝飾工程的隔離劑。
    ⑤模板拆除
    1)順序: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
    2)側(cè)模拆除要求:混凝土強度能保證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損傷,一般是1N/mm2;
    3)底模拆除要求(關(guān)鍵詞:8m,75%):
    

    構(gòu)件類型
    

    構(gòu)件跨度(m)
    

    達到設計的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的百分率(%)
    

    板
    

    ≤2
    

    ≥50
    

    >2,≤8
    

    ≥75
    

    >8
    

    ≥100
    

    梁、拱、殼
    

    ≤8
    

    ≥75
    

    >8
    

    ≥100
    

    懸臂結(jié)構(gòu)
    

    ≥100
    

    4)快拆支架體系的支架立桿間距不應大于2m。拆模時應保留立桿并頂托支承樓板,拆模時的混凝土強度可取構(gòu)件跨度為2m按表1A413041的規(guī)定確定。
    【知識點歸類】底模拆除:8m,75%;側(cè)模拆除:1.0N/mm2;擾動混凝土:1.2N/mm2。
    【考點】主體結(jié)構(gòu)鋼筋工程
    ①配料計算
    直鋼筋下料長度=構(gòu)件長度-保護層厚度+彎鉤增加長度
    彎起鋼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斜段長度-彎曲調(diào)整值+彎鉤增加長度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diào)整值
    ②鋼筋代換
    等強度代換:當構(gòu)件按照強度配筋時,代換鋼筋強度不應低于原鋼筋強度;
    等面積代換:當構(gòu)件按照最小配筋率配筋時,代換鋼筋面積不應低于原鋼筋面積。
    ③鋼筋連接
    ④鋼筋接頭位置宜設置在受力較小處,同一縱向受力鋼筋不宜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接頭;
    ⑤鋼筋加工
    1)鋼筋宜采用無延伸功能的機械設備進行調(diào)直,也可采用冷拉調(diào)直。
    2)光圓鋼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
    3)帶肋鋼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⑥柱鋼筋
    1)每層柱第一個鋼筋接頭位置距樓地面高度不宜小于500mm、柱高的1/6及柱截面長邊(或直徑)的較大值;
    2)框架梁、牛腿及柱帽等鋼筋,應放在柱子縱向鋼筋的內(nèi)側(cè);
    3)如設計無特殊要求,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于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個端面外100mm范圍內(nèi)各設置二個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⑦梁鋼筋
    1)連續(xù)梁、板的上部鋼筋接頭位置宜設置在跨中1/3跨度范圍內(nèi),下部鋼筋接頭位置宜設置在梁端1/3跨度范圍內(nèi);
    2)梁縱向受力鋼筋采取雙層排列時,兩排鋼筋之間應墊以不小于25mm的短鋼筋;
    3)板、次梁與主梁交叉處,板的鋼筋在上,次梁的鋼筋居中,主梁的鋼筋在下;當有圈梁或墊梁時,主梁的鋼筋在上;
    4)框架節(jié)點處鋼筋穿插十分稠密時,應特別注意梁頂面主筋間的凈距要有30mm,以利澆筑混凝土;
    【練習題】
    1.一般墻體大模板在常溫條件下,混凝土強度最少要達到( )時即可拆模。
    A.0.5N/mm2
    B.1.0N/mm2
    C.1.5N/mm2
    D.2.0N/mm2
    【答案】B
    【解析】側(cè)模拆除要求:混凝土強度能保證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損傷,一般是1N/mm2;
    2.某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梁板跨度為8m,其模板設計時,起拱高度宜為( )。
    A.4mm
    B.6mm
    C.16mm
    D.25mm
    【答案】C
    【解析】起拱高度為跨度的1/1000~3/1000;8m起拱8mm~24mm。
    3.某跨度為2m的板,設計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20,其同條件養(yǎng)護的標準立方體試塊
    的抗壓強度標準值達到( )時即可拆除底模。
    A.5N/mm2
    B.10N/mm2
    C.15N/mm2
    D.20N/mm2
    【答案】B
    【解析】對于跨度不大于2m的板,其同條件養(yǎng)護試件強度達到設計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的50%及以上時,方可拆除底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