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冬來,新一輪的高考已經來臨,在備考的時間當中,高考作文非常厲害,下面由出國留學網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2020高考語文作文熱點素材積累:讓鐫在甲骨上的文化“活”起來”,持續(xù)關注本站將可以持續(xù)獲取高考資訊!
2020高考語文作文熱點素材積累:讓鐫在甲骨上的文化“活”起來
2020高考作文時評素材篇一
廣州日報:讓鐫在甲骨上的文化“活”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致信祝賀甲骨文發(fā)現和研究12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殷墟甲骨文的重大發(fā)現在中華文明乃至人類文明發(fā)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甲骨文是迄今為止中國發(fā)現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統(tǒng),是漢字的源頭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根脈,值得倍加珍視、更好傳承發(fā)展。
文明很脆弱,又很有韌性,哪怕長期隱沒在歷史塵煙中,只要一個偶然的機會,它就會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中,甲骨文就是如此。120年前,國子監(jiān)祭酒王懿榮首次確認中藥“龍骨”上的“劃痕”是上古文字,一錘定音驚天下。從“甲骨四堂”到“甲骨五老”,一代代學者薪火相傳,挖掘與研究已持續(xù)兩甲子,取得豐碩成果。
甲骨文是漢字的源頭,是中華文明的“標志物”之一,也是解開中華文明拼圖的一串鑰匙,象征意義與現實意義兼?zhèn)?。同時,作為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甲骨文也為推動世界文明進程作出了巨大貢獻,2018年10月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名錄”。
回首來時路,甲骨文的發(fā)現、研究之路充滿坎坷,令人感慨。120年前,甲骨文發(fā)現之初,國家仍處于積貧積弱的歷史隧道中。當時出土的不少甲骨被外國人巧取豪奪,蒙塵異國他鄉(xiāng),給我們留下傷痛和遺憾。盛世修志,正當其時。今日之中國,發(fā)展迅猛,國力強盛。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文化事業(yè)發(fā)展,甲骨文研究也迎來了新機遇。繼往開來,將甲骨文研究好,需要一大批學有所長、術有專攻的學者投入研究,爭取有所突破。與此同時,甲骨文研究要走出“象牙之塔”,讓刻在甲骨上的文化“活”起來,體現出了甲骨文獨特的時代價值?;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其一,讓甲骨文冒熱氣。畢竟甲骨文是古老文字,歷經三千多年歲月,多半變得不可識。在已發(fā)現的5000多個甲骨文字中,明確被破譯的只有1500字左右,余下3000多字,考釋難度極大。要讓甲骨文為公眾知曉,要不斷提高它的出鏡率和熱辣度,像央視《中國詩詞大會》一樣,做好普及工作。
其二,使甲骨文接地氣。在應用中認知、在認知中應用,應用是活化文明的途徑,甲骨文也不例外。甲骨文距離今天生活太久遠,在公眾日常生活中應用有一定的難度,但不妨礙它在一些特殊場景中應用。譬如,之前有人用甲骨文制作微信“表情包”,因其形象、有趣而頗受用戶青睞,極富創(chuàng)意。
其三,為甲骨文攢人氣。中國文字博物館于2016年發(fā)出“辨識一字10萬元”的“懸賞令”,迄今已有一人獲獎;不久前,第二次活動開鑼,依然“一字10萬元”。可以說,普通公眾贏取巨獎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志在參與,此舉有助于提升公眾對甲骨文的認知,由此聚集起的人氣對甲骨文研究也大有裨益。
新形勢下,要確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傳承,既要有學者去研究,也要有文化人去推廣,讓它活在當下。
2020高考作文時評素材篇二
錢江晚報:超級中學爭搶清北生,為何讓人不安
人們有理由擔心,其后果將加劇教育資源不均衡、教育兩極分化的現狀。
據《新京報》報道,近日,深圳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高級中學發(fā)布2020屆畢業(yè)生擬聘名單。20個錄取者中,有19人畢業(yè)自北大、清華,另外1人來自北師大,全部都是碩士以上學歷。
北大、清華等國內大學畢業(yè)生流向超級中學、重點中學,已不是個別現象。稍早前,深圳中學公布2019年擬聘用的28名應屆畢業(yè)生名單中,有10人來自北大,5人來自清華,28人中有24人為碩士,4人為博士。同樣是一份華麗的名單。
看到名單后,有人說自己留下了“卑微的眼淚”,有人稱這份名單“優(yōu)秀得讓我瑟瑟發(fā)抖”,還有人表示就該“讓優(yōu)秀的人去培養(yǎng)更優(yōu)秀的人”??梢娙藗儗@件事意見不一,心情復雜。
確實,這事情不能簡單說好或者不好。從擇業(yè)角度來講,無論是211、985畢業(yè)生,還是“雙非”院校畢業(yè)生,根據自己的判斷選擇就業(yè)單位,無可厚非。
是去考公務員,還是進入央企國企,或者創(chuàng)業(yè)單干,都是個人自由選擇。且不論這些大學畢業(yè)生的學歷是否與目前從事的專業(yè)相稱,能夠選擇去教育一線教書,本身不該是什么壞事。
從這些重點中學、超級中學的角度來看,爭搶優(yōu)質師資也符合其辦學邏輯。
就如今的現實而言,升學率已經是判斷一所學校好壞最重要的標準,而一所學校每年有多少學生被北大、清華等名校錄取,又是判斷一所學校升學率含金量的最重要指標。
中學追求升學率,一方面是從生源上“掐尖”,另一方面就是從師資力量上下工夫,其競爭演變結果,出現爭搶清北畢業(yè)生資源也就不足為奇。在他們看來,也許大學畢業(yè)生就意味著優(yōu)質師資力量。
但是,這樣的“強強聯手”,何以會讓人感到“瑟瑟發(fā)抖”?
原因就在于,這些學校本身就已經足夠強大,既擁有雄厚財力,又在招生中占盡優(yōu)勢,師資力量本來也已經非常強大,這樣一直強勢發(fā)展下去,人們有理由擔心,其后果將加劇教育資源不均衡、教育兩極分化的現狀。
在此強調,我沒有批評這些北大、清華畢業(yè)生的意思,甚至對深圳這些學校的做法也沒有強烈反感,他們都是基于當下現實而作出符合自身利益的選擇。但從社會整體利益來講,特別是從教育公平的角度,對這種資源配置與教育競爭方式,不能不深感擔憂。
如今,農村教育與城市教育的差距越來越大(否則就不需要制定專門針對貧困地區(qū)學生的專項招生政策),而在城市里,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前幾所學校與普通學校的差距也在拉大。如何遏制教育分化趨勢,提高教育公平程度,是擺在當前的極其嚴峻的問題。
2020高考作文時評素材篇三
南方日報:讓學生戴頭環(huán)監(jiān)測走神,極其荒謬!
日前有媒體報道,浙江金華一所小學的學生被要求統(tǒng)一佩戴“賦思頭環(huán)”。據說這款頭環(huán)可以將學生的腦電波實時反饋給授課老師,幫老師判斷學生是否在認真聽講,而且在將近一年的時間中,“無明顯副作用”“成績確實提高了”。目前當地教育部門已經緊急叫停。
消息一出,輿論幾乎是一邊倒地反對,認為這樣會給孩子巨大壓力,讓孩子變成學習工具。那么,為什么各種用來“幫助”學生好好學習的測腦電波頭環(huán)、定位手環(huán)、裝有無死角攝像頭的教室,總是大行其道?原因是暗中支持的大有人在。在一些學校、教師和家長眼中,只要能讓學生得到好成績,學生的感受并不重要?!傲孔硬▌铀僮x”這種顯而易見的偽科學,尚能讓眾多家長折腰,何況有名校加持、貌似真能督促學生認真聽講的頭環(huán)?
且不論這樣的頭環(huán)究竟能否經得起科學的審視,但從“監(jiān)控式學習”這一狀態(tài)來看,真的沒有副作用嗎?學校與家長聯手監(jiān)視每個學生有沒有“開小差”,等同于把每個學生捆綁在同一條流水線上,不允許瑕疵的出現。這樣“赤裸裸”長大的孩子,或者是小小年紀就學會了隱藏自己真實的喜怒哀樂,或者被徹底消磨掉了個性,對于學什么都無所謂。前者可怕,后者可悲。
學習的目的是什么?學習是為了讓學生能找到自己的愛好,發(fā)現自己的專長,然后試著將其發(fā)展成為自己的終身職業(yè);是為了讓人成為人,成為有相似之處同時也各具特色的個體。用科技手段促使每一個學生對所有課程都感興趣、全神貫注,不僅不現實,更會扼殺學生在某一領域的天賦。
當地教育部門稱,頭環(huán)只是為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提高學習的專注度,也并不是每天都戴。殊不知這樣的任務,應該落在教學上,而非機器上。如果老師能夠認真?zhèn)湔n、講求教學技巧、傾聽每一個學生的聲音,學生自然會被課程吸引。舍教學之本,逐機器之末,謬矣。
教育學家、哲學家懷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書中寫道:“當我們把智力教育僅僅看作是大腦機械化獲取知識的能力,或者是對實用性原理的系統(tǒng)化闡述,那么教育就不會有任何進步?!睂W校教學的目標不應是成績,或是知識本身,而應該教會每一個孩子,把知識轉化為成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