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國考行測資料分析技巧:有效數字法之乘法

字號:


    行測資料分析技巧有哪些?下面由出國留學網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2021國考行測資料分析技巧:有效數字法之乘法”,持續(xù)關注本站將可以持續(xù)獲取更多的考試資訊!
    2021國考行測資料分析技巧:有效數字法之乘法
    在公務員考試行測中資料分析這一部分題目并不是很難,是一個很好的得分點,但是對于資料分析常常困擾考生的是計算,因為資料分中數據一般都是大數字為主,大多以乘除為主,所以許多考生計算偏慢,且容易算錯,如何在有限的時間提升計算速度尤其重要,接下來小編就給考生帶來一種比較常用的方法,有效數字之乘法,相信考生學完以后再也不會望“乘”興嘆。
    一、什么是有效數字
    從左邊起第一個不是0的數字起,到末位數止,每一位數字都稱為有效數字。
    例如:0.1234 有4位有效數字 1.2340 有5位有效數字
    二、有效數字在乘法的運用
    了解了什么是有效數字,我們接下來看一下,有效數字在乘法中的應用,為了盡可能的保證計算的簡便以及精確性,乘法在取有效數字時基本原則:保留兩位有效數字,對第三位有效數字進行取舍。
    接下來劃重點,就是具體如何取舍的問題,我們一般的方法是四舍五入,但是放到乘法中明顯中確會出現一系列問題,比如325×126=330×130 正常取舍的話,我們發(fā)現兩個數都變大,最后再相乘的會更大,所以在乘法中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盡量的讓一個數變大,另一個數變小,這樣相乘誤差會小很多,當然如果第三位都很大,或者都很小時我們就全進或全舍即可,由此可以的出乘法的取舍原則可分為三類:
    (一)全舍:當第三位有效數字全是0、1、2時第三位有效數字全部舍去。
    例:23146×34287第三位有效數字為1和2滿足全舍的條件,故第三位有效數字全部舍去,保留前兩位,即為23×34。
    (二)全進:當第三位有效數字全是8、9時第三位有效數字全部往前進一位。
    例:12871×56936第三位有效數字為8、9,滿足全進的條件,故第三位有效數字全都往前進一位,即為13×57。
    (三)一進一舍:不滿足全舍和全進條件的都屬于一進一舍,前三位有效數字小的數的第三位有效數字正常四舍五入,另一個數反向變化。
    例:37654×87328第三位有效數字為6和3,既不滿足全舍也不滿足全進的取舍條件,即屬于一進一舍。前三位有效數字小的數為37654,第三位有效數字四舍五入,6大于5故進位,另一個數反向變化即第三位有效數字舍去,即為38×87。
    三、知識運用
    【例題1】5311×12.14%=( )
    A.613 B.645 C. 687 D. 742
    【答案】B。解析:第三位有效數字分別為0和1,滿足全舍的條件,所以第三位有效數字全部舍去原式≈53×12=636,因此選擇最接近的B項。
    【例題2】1287×54.96%=( )
    A.654 B. 698 C.707 D. 736
    【答案】C。解析:第三位有效數字分別為8和9,滿足全進的條件,所以第三位有效數字全都往前進一位,原式≈13×55=715,故選擇最接近的C項。
    【例題3】8447×28.63=( )
    A.2187 B. 2274 C. 2396 D.2418
    【答案】D。解析:第三位有效數字分別為4和6,既不滿足全舍也不滿足全進的取舍條件,屬于一進一舍,前三位有效數字小的是28.63,第三位有效數字正常四舍五入取舍,6大于5所以往前進一位,另一個數反向變化故第三位有效數字舍去,即為84×29=2436,選擇前三位有效數字最接近的D項。
    2021行測資料分析考點講解:指數
    基礎知識 
    1.指數的定義:
    將基期值看作100,按照現期值與基期值的比例關系計算出現期值相當于多少,此數值即為指數。那指數有哪些作用呢,請繼續(xù)往下閱讀。
    2.指數的應用:
    (1)利用指數判斷實際值的增減性
    指數>100,實際值上升;
    指數<100,實際值下降;
    指數=100,實際值不變。
    (2)利用指數求倍數:
    

    (3)利用指數求增長率:增長率=(指數-100)%
    (4)指數作差求幅度變化:增長率變化量=指數作差
    例題展示
    例1:
    

    問題1:2010年中國居民消費文化娛樂用品價格比2009年低。(判斷正誤)
    問題2:2009年中國居民消費文化娛樂用品價格指數99.8,大于2007年中國居民消費文化娛樂用品價格指數99.5,則2009年中國居民消費文化娛樂用品價格比2007年高。(判斷正誤)
    【解析】問題1:根據表格中2010年中國居民消費文化娛樂用品價格指數為99.7<100,說明2010年實際值同比下降,即比2009年低,正確。
    問題2:2009年指數為99.8<100,說明2009年實際值同比下降,即2009年中國居民消費文化娛樂用品價格比2008年低,2008年指數為99.9<100,說明2008年實際值同比下降,即2008年中國居民消費文化娛樂用品價格比2007年低,則可得出結論2009年價格比2007年低,錯誤。
    行測論證模型:類比推理答題技巧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想必少不了一個身影,就是“別人家的孩子”。試想一個場景,你有一個發(fā)小叫做小明,他與你的年齡是一般的,你們每天在一起玩耍,上課也是在一起。某次考試之后,你的媽媽得知小明考了100分。那么,在媽媽的心中,你應該考多少呢?想必大部分人是可以脫口而出的,你的媽媽一定認為,你也應該考100。這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情況,那么我們來思考一下,這個符不符合邏輯呢。其實,媽媽的想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故事再往下發(fā)展,想必媽媽說的話就是“你看看人家小明,和你一樣的年齡,一樣的學習,怎么人家考那么好你就考那么點”。我們就可以發(fā)現,在媽媽的心中,兩個人是有一些共同點的,例如年齡一樣,學習情況一樣。而已知小明考100分,那么猜測你也是考100。我們一個圖形來表示:
    小明 年齡10 學習 100分
    甲同學 年齡10 學習
    結論:甲也應該考100
    這樣我們可以發(fā)現其中的邏輯:兩個對象具有幾個共同屬性,其中一個對象還具有其他屬性,我們猜測另一個對象也具有該種屬性。這本質上是在用兩個相似的事物進行類比,所以我們把這種模型叫做類比推理。用下圖來表示:
    A: a b c d
    B: a b c
    結論:B也具有d屬性
    那么,這種模型怎樣削弱與加強呢?試想一下,假如你只考了60分,那么你會怎樣為自己辯解呢?比如,你可以說小明的媽媽給小明請了最頂級的家教,或者小明還上一些額外培訓班,那這個一定程度上說明小明確實應該考的好,是可以為自己辯解的,換言之,是可以削弱媽媽的結論的。其中的邏輯,其實在于你找出了一些其他因素,而這些因素是可以影響學習成績的。
    所以說,我們想削弱類比推理的模型,只要找出一些二者的不同,可以對結果產生影響就行了。總結一下:削弱的方式就是三個字:找不同。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不同都會對結果產生影響。例如:小明每天零花錢是10塊,你是5塊。那顯然是不能削弱結論的,因為花錢數量與學習成績無關。當然如果要加強,只要找相同點就可以了。
    例1:地球和月球相比,有許多共同屬性,如它們都是太陽系星體,都是球形的,都有自轉和公轉等。既然地球上有生物存在,因此,月球上也很可能有生物存在。
    如果以下哪項為真,則最能削弱上述推論的可靠性?
    A.地球和月球的大小不同
    B.月球上同一地點溫度變化極大,白天可以上升到100°,晚上又降至零下160°。
    C.月球距地球很遠,不可能有生物存在
    D.地球和月球生成時間不同。
    我們來看這個例題。其實題中根據地球和月球有幾個相同點以及地球上有生物得出月球上也有生物,就是典型的類比推理,那我們削弱的時候,就是要找地球與月球的不同??催x項,A、B、D都是在說二者的不同,但進一步比較,B選項中二者的溫度不同,對生物的影響要比其他兩個更大,所以選擇B。
    2021國考行測:淺談加強型題中的“排除它因”
    在行測試卷中,加強削弱型題作為主流題型往往在題干中會出現因果關系的論證形式,此時我們可以通過對因果的聯系以及原因的有無進行加強或削弱。以加強為例,在“A是B的原因”中,我們可以直接證明A就是B的原因,同時還可以用另一個角度去加強原來的因果關系,這就是我們要說的“排除它因”。所謂排除它因,就是排除了其他原因,進而證明就是原本的原因所導致的結果。我們一起看下面的示例。
    【例題1】某國連續(xù)四年的統(tǒng)計表明,在夏令時改變的時間里比其他時間的車禍高4%。這些統(tǒng)計結果說明時間的改變嚴重影響了某國司機的注意力。
    得到這一結論的前提條件是( )。
    A.該國的司機和其他國家的司機有相同的駕駛習慣
    B.被觀察到的事故率的增加幾乎都是歸因于小事故數量的增加
    C.關于交通事故發(fā)生率的研究,至少需要五年的觀察
    D.沒有其他的諸如學校假期和節(jié)假日導致車禍增加的因素
    【解析】D。題目的因果關系為:時間的改變導致某國司機的注意力,要成為前提條件,那么就要證明確實是這個原因導致。A選項:該國的司機和其他國家的司機有相同的駕駛習慣。討論的是駕駛習慣,而論點說的時間對車禍的影響,話題不一致,因此排除。B選項:被觀察到的事故率的增加幾乎都是歸因于小事故數量的增加,但車禍是小事故還是大事故不確定,因此排除。C選項:關于交通事故發(fā)生率的研究,至少需要五年的觀察。題干已說明是四年的統(tǒng)計結果,不能成為前提條件,因此排除。D選項:沒有其他的諸如學校假期和節(jié)假日導致車禍增加的因素,即把可能導致車禍增加的其他可能性都排除在外,即排除他因,為正確答案故答案為D。
    【例題2】在一項實驗中,實驗對象的一半作為實驗組,食用了大量的某種辣椒。而作為對照組的另一半沒有吃這種辣椒。結果,實驗組的認知能力比對照組差得多。這一結果是由于這種辣椒的一種主要成分——維生素E造成的。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則最有助于證明這種辣椒中某些成分造成這一實驗結論?( )
    A.上述結論中所提到的維生素正在所有蔬菜中都有,為了保證營養(yǎng)必須攝入一定量這種維生素E
    B.實驗組中人們所食用的辣椒數量是在政府食品條例規(guī)定的安全用量之內的
    C.第二次實驗時,只給一組食用大量辣椒作為實驗組,而不設不食用辣椒的對照組
    D.實驗前兩組實驗對象是按認知能力均等劃分的
    【解析】D。解析題干結論是:芝麻油的一種主要成分——維生素E會造成人的認知能力變差。A、B兩項為無關項C項再次以實驗組做實驗也不能說明認知能力變差是芝麻油中的某些成分選成的。D項實驗前兩組實驗對象是按認知能力均等化分的,排除了其他原因,說明認知能力的變化是實驗中的不同條件導致的,即證明了是芝麻油中的某些成分造成了這一實驗結果,加強了題干結論。故答案選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