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公務員考試大家都非常關注,那么公務員專業(yè)知識考什么呢。以下是由出國留學網(wǎng)編輯為大家整理的“公務員專業(yè)知識考什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公務員專業(yè)知識考什么
第一,公務員崗位要求應聘者需要具備邏輯、計算、綜合理解等能力
但是考察大學的專業(yè)課知識并不能體現(xiàn)這些要求,因此公務員考試中沒有去考大學專業(yè)知識,更多的去考小學奧數(shù)題和高中言語理解等內容。
第二,公務員考試考小學和高中知識有利于提高考試區(qū)分度
大家都知道現(xiàn)在公務員考試很難,考的學生非常的多,如果考大學專業(yè)知識,并且都是客觀題的話,就會出現(xiàn)很多學生分數(shù)一樣,而且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考完,最后成績出來就會出現(xiàn)很多學生成績并列的情況,這樣反而增加了公務員考試的難度。
第三,公務員考試更注重的是學生的學習能力
因為專業(yè)知識可以在以后工作中繼續(xù)學習,另外公務員當中很多都是綜合性的崗位,這些崗位雖然都是按照一定的專業(yè)來招考,但是一般進入機關單位以后,都是從事文字性的工作,與之前自己的專業(yè)并沒有那么聯(lián)系密切,因此公務員考試中更加注重小學奧數(shù)題和高中知識的考察。
拓展閱讀:公務員考試復習方法
第一階段:熟悉考情(建議用時2周)
了解國家公務員考試的出題情況及發(fā)展趨勢,從行測試題的演變中找到變化和特點,掌握申論閱卷的基本要求,把握備考方向。
公務員真題是許多專家精心編纂的,每道題都經(jīng)過深思熟慮、反復論證,才最終出現(xiàn)在考生面前。因此,真題是公考復習的必備材料,但是我們絕不能把真題簡單地當成“題”做,而應該把它當成攻克2019國家公務員考試的“教材”反復研究。所以,即使大家已經(jīng)做過近5年的國家公務員真題,也要再重新認真“做”一遍,仔細琢磨每一道“題”。
重新做題的目的不止是要研究每一道題,還要對整套試卷進行整體分析,研究模塊的題量分布、難易區(qū)別、模塊特色,也要對近5年試卷的題目特點做對比,觀察國考的整體變化和趨勢,為我們復習找準方向。最重要的是要看到自己的薄弱點和知識盲區(qū),統(tǒng)計每個模塊的錯誤率并分析問題所在,進而科學合理的分配答題時間。
第二階段:重點備考(建議用時2—3周)
通過大量的做題、練習、分析、總結,將練過的每個知識點徹底學明白,提高做題質量,把握做題速度,找到二者最佳平衡點。
本階段建議大家結合自身答題特點,合理安排每天的復習計劃,刷題建議安排時間針對某個模塊的試題進行集中練習,逐個知識點突破。同時,每天晚上做總結非常關鍵,對當日的錯題進行分析總結,歸納知識點,從而認識到解題技巧的不足。對每個題目都應該仔細思考,不懂的地方查找資料,當日事當日畢,不留任何疑問,只有這樣,大家以后刷題才能更有針對性。
此外,本周開始至考試前一周,建議大家每天上午抽出半小時刷30道常識題,每天積累一點點,對考試中的常識和類比題目會有很大的幫助。還可以晚上抽出半個小時看人民時評網(wǎng),人民日報等的新聞時事,培養(yǎng)申論思維敏感度,積累好的詞匯。
關于申論,大家需要多寫,多練。把近5年的國考真題都嘗試著寫一下,并對著答案進行分析,以便及時掌握答題要點以及采分點,快速提高申論答題能力及技巧。
第三階段:查缺補漏階段(建議用時2周)
此階段必須做到兩件事:第一、回歸舊題,翻看錯題。
第二、夯實基礎,牢記答題思路,掌握考試知識點。
行測:刷錯題。對曾經(jīng)做錯的題目,摒棄原有錯誤的解題思路,用正確的方法解題,對掌握不牢及易錯的知識點要留意、消化,有針對性地突破知識盲區(qū),對應刷題進行鞏固。我這有一份上岸前輩留下的錯題筆記,需要的考生關注公務員考試吧微信公眾號,回復:筆記,就可以下載了。
申論:重新梳理前期做過的試題,認真分析答題時遺漏的要點,再做一遍得分低的小題,將自己的答案和參考答案,從語言表達方式、答案要點的排布和邏輯性等方面進行對比,提煉語言總結,查找遺漏原因,為以后答題積累經(jīng)驗。
第四階段:沖刺階段(建議用時2周)
此階段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即:調整心態(tài)、鞏固記憶、充實信息、提高應試技巧。逐漸減小復習強度,復習重點放在偏記憶性的學科,如常識、成語積累、詞語辨析等。
本階段不建議對知識點做全面的復習和梳理,建議大家對國考中出現(xiàn)最高頻的考點進行歸納和總結,針對必考、??嫉闹R點進行復習和強化記憶。此外,本階段還應該結合自身特點制定出適合自己的應試策略,比如:確定考場上的答題順序、什么類型的題目不能丟分、什么類型的題要快速放棄等等。還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調整作息時間,堅定信心,適當放松,以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迎接考試。
公務員報考指南 | 公務員報考條件 | 公務員報名入口 | 行測專題 | 申論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