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大學是美國的一所一流院校,對于到哥倫比亞大學留學的條件還是很嚴格的,那么對于想要到哥倫比亞大學留學的學生而言本科申請要求的重點是什么呢?下面是由出國留學網(wǎng)編輯為大家整理的“哥倫比亞大學本科申請要求的重點是什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本文。
哥倫比亞大學本科申請要求的重點
1、高中背景
賓大對美高和國內(nèi)高中一視同仁,在早申請階段,國內(nèi)高中拿到了9枚錄取,但一所北京和上海的學校都沒有,比較反常。
最近幾年的錄取情況看,北京的人大附中、北師大實驗,上海的包玉剛實驗,以及南京外國語、深中、深國交,這些學校的學生被錄取的幾率會大一些。
整個22申請季,賓大在國內(nèi)高中共錄取了18個學生。海外高中錄取人數(shù)在20人以上。
2、成績方面
連年上升的趨勢,我了解到的一個美高被賓大錄取的學生,SAT1550,但是他表示同屆的好幾位中國學生都比他分高,可見一斑!
GPA方面不用多想,低于3.9就別想了。托福110以上是最低標準線!
個人建議:在高中時,要選修最高難度的課程,因為想要在賓大取得良好發(fā)展,扎實的學習功底是必不可少的,而很多人其實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你不僅要能夠申得上賓大,你還要有能力從這里畢業(yè),這點也是招生官在乎的。
舉個例子:如果你現(xiàn)在讀11年級,在糾結(jié)是學AP微積分BC還是AP統(tǒng)計學。我的建議是,只要學校開了課,就選最難的微積分BC。如果你的學校沒有這門課,只有AP微積分AB,那這就是你要選的課程。招生官不會要求申請者去課外學習更高難度的課程。總而言之,你要選擇高中提供的最難的數(shù)學課。
3、文書方面
最重要的:盡早開始。因為你需要時間找人看你的文章,提出意見。
你寫主文書的目標應(yīng)該是展現(xiàn)你經(jīng)驗背后的意義以及它如何使你成長,而不是成就本身。別把它寫成你的簡歷,因為招生官更看重的是你個人的成長和反思。
千萬別為了取悅招生官,而選擇一個你認為他們想讀的主題。
主文書不是學術(shù)論文,不需要刻意用 big words,盡量用一些平常說話會用到的詞。
“SHOW NOT TELL” ——講真事,真情實感永遠是最打動人的。
文書結(jié)尾部分,不一定非要一個happy ending,所有經(jīng)歷都是值得寫的。
還有就是補充文書是最重要的申請材料之一。很多學生會擔心標化考試、學習成績和個人陳述,但其實補充文書也很關(guān)鍵??赡芎芏嗳说阶詈笠豢滩畔肫饋磉€有補充文書要寫,但如果要申請賓大,不管你是否在乎補充文書,都不應(yīng)該臨時抱佛腳。參觀校園的所見所聞會是很好的文書素材。但如果你無法進行實地參觀,也可以考慮線上虛擬訪校,這樣才能更加了解學校,明確自己申請的動機。
4、個人特點
個性的學生對很多學校都適用,在賓大尤其如此。作為校園參觀、聯(lián)絡(luò)中心和訪客中心的負責人,我有幸在工作中接觸到了成百上千名學生。在和學生的互動中,我最喜歡看到的就是他們朝氣蓬勃的樣子。如果你比較低調(diào),不喜歡熱鬧,可能賓大不太適合你。
賓大的學生熱愛學習,但也會盡情玩樂。不論什么時候,校園里都充滿了活力。凌晨兩點的時候,沃頓商學院的Huntsman Hall還有學生在開組會,但這不是因為他們工作任務(wù)沒完成,而是因為他們有這么多精力。所以個性的適配度也很重要。此外,自本杰明?富蘭克林創(chuàng)立賓大之時起,學校就很青睞熱衷于回報他人、服務(wù)他人的學生。所以賓大不僅希望學生能夠成為人生贏家,還希望他們能夠把自己的所學應(yīng)用到生活工作之中。
另外,喜歡費城的城市生活也很重要。如果有學生認為費城是賓大生活的一部分,很期待探索費城的話,我們招生官會很開心。但如果大家不是真情實感地喜歡費城,那就不要在文書里提到這些。費城很適合閑逛,你可以探索很多新地方,嘗試很多新事物,還可以發(fā)現(xiàn)很多美食。所以如果你能看到賓大和費城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招生官會眼前一亮。
5、課外活動
其實申名校,對于課外活動的看法都差不多,首先就是堅持,堅持做某項活動,可以作為你的主線活動去進行。比如你喜歡打網(wǎng)球,那從10歲開始一直到現(xiàn)在,每年都會固定時間去訓練,并且參加過XX比賽,這就是一項優(yōu)秀的課外活動。
其次是和專業(yè)或者未來的規(guī)劃相關(guān)。比如說,你想申賓大的STEM專業(yè),那參加一些有關(guān)數(shù)學和科學的課外活動就很適合。類似“歐幾里得數(shù)學競賽”之類的!
最后就是所有美國大學都想看到的領(lǐng)導力,積極表現(xiàn)領(lǐng)導力,不要只是走走形式,而是要真正積極參與,并承擔關(guān)鍵職責,勇于作出表率,帶領(lǐng)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