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閱讀,便會使你真切感受到廣闊的天際和洶涌的波濤同狹窄的堤岸和有限的輕波之間的區(qū)別!下面由出國留學(xué)網(wǎng)小編為你精心準(zhǔn)備了“巴金愛情三部曲的主要內(nèi)容與讀后感”,持續(xù)關(guān)注本站將可以持續(xù)獲取更多的內(nèi)容資訊!
巴金愛情三部曲的主要內(nèi)容
《霧》:周如水從日本留學(xué)歸來,他認(rèn)為建設(shè)鄉(xiāng)村比城市重要。周如水在旅館巧遇從前仰慕過的女子張若蘭,一個美麗溫柔的“小資產(chǎn)階級女性”。雙方互有好感,但周如水卻沒有勇氣表白。他的兩個朋友來看望他,一個是叛離了溫暖富裕的家庭,以一種苦行式的生活為事業(yè)獻身的陳真,另一個是有著幸福家庭生活的吳仁民,兩人都鼓勵他從狹窄的愛情中掙脫出來。周如水在家鄉(xiāng)有個沒有愛情的丑妻,是他十七歲時父母為他娶的,為此他拒絕了幾次可能的幸福。陳真告訴張若蘭真相,鼓勵她主動向周表白并幫助他擺脫家庭束縛。周如水此時接到父親來信,說其母病想見他,并要求他回去當(dāng)官,軟弱的周如水拒絕了張若蘭的愛情,但也沒有勇氣回家。一年后,周如水又回到這個旅館,此時他才接到家信得知家中妻子早于兩年前病死,但張若蘭早已離去,只剩下他在海邊獨自悔恨。
《雨》:兩年后的上海,吳仁民的妻子已經(jīng)病死,陳真被汽車撞死。此時張若蘭已經(jīng)嫁給一個大學(xué)教授,周如水又愛上了另一個被稱為小資產(chǎn)階級女性的李佩珠。吳仁民對周冷嘲熱諷,但自己很快也墜入情網(wǎng)。戀上他從前幫助過的女學(xué)生熊智君。但吳仁民很快發(fā)現(xiàn)熊智君的好友就是自己從前的戀人玉雯,她因為愛慕榮華富貴而拋棄過他,現(xiàn)在又因為孤獨想與他重續(xù)舊好,吳仁民痛苦地拒絕了她。李佩珠決心做一個革命女性,拒絕愛情,周如水在絕望中投水自殺。吳仁民也得到玉雯自殺的消息,熊智君為了保護吳仁民抱病嫁給了玉雯的丈夫———一個軍閥,并留信鼓勵他追求事業(yè)。吳仁民在悲憤中終于振作了起來。
《電》:三年后的福建,李佩珠和她的朋友們在這里組成一個革命團體。吳仁民也來到這里,此時他已經(jīng)成為一個成熟的革命者,他與李佩珠之間產(chǎn)生了愛情。但很快,革命事業(yè)遭到沉重打擊,不斷有成員被捕被殺,他們中的一員無法忍受失去同志的悲憤,走上了暗殺的道路,但暗殺沒有成功,他自己卻遇難。佩珠父親在上海突然失蹤,她委托吳仁民回上海尋找,自己留下來繼續(xù)朋友未完成的事業(yè)。
巴金愛情三部曲的讀后感
每天上床后總也不會入眠,后來一次不知不覺中就翻到了巴金的《愛情三部曲》,每晚睡前看一點兒,就這樣,看了將近一星期終于看完了。
也許是因為沒有生活在那個年代,對于里面描述的好多,我似乎都不會懂。特別是那些革命青年的信仰,還有一些他們的那些觀點論者論證也是我所不能理解的。
對于《霧》里面的周如水和張若蘭之間的愛情糾結(jié),我實在受不了周如水的懦弱、遲疑、矛盾的性格。不過也許是因為那里面的主角不是我,所以我可以在這里肆無忌憚的鄙視他吧。在最后,張若蘭向他表明愛跡之時,他都還是那樣的執(zhí)迷,矛盾??梢韵胂?,像他這樣的青年,被封建社會的荼毒之深,讓人唏噓不已。在我看不起周如水的人格的同時,也看到了那時人們正在與封建社會,資產(chǎn)主義進行著的激烈的斗爭。
對于陳真這個人,我想我應(yīng)該把我的真摯的敬意送與他。因為他的思想的書籍對于那些看過他的書的人的啟發(fā),影響是多么的深遠啊。他拖著殘病的身體堅持著革命到底。新的信仰,使他無畏病痛的折磨,早把生死置之度外。我想他為什么那么反對戀愛,一方面是因為革命事業(yè)尚未成功,一方面也是因為他自己的身體不允許吧。所以他總是盡力逃避感情方面的事情,也不想辜負(fù)其他人吧。對于最后他被車碾死,我對于他有這樣的結(jié)局感到悲痛,他不是因為他的革命而死的,這樣的死在他看來是很不值得的。不過,雖然死了,可是他的書籍,他的精神都影響這后來的人們。特別是被他稱作“三個小資產(chǎn)階級女人”之一的李佩珠,就是因為他的書而使她走向了革命之路。
對于《雨》里面的主人翁吳仁民與玉雯和熊智君之間的糾葛,我想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應(yīng)該還是會有很多像這樣那樣情節(jié)的吧。尤其是在感情與事業(yè)發(fā)生沖突的時候,其中的抉擇是多么的困難啊,讀著吳仁民在事業(yè)和感情方面的痛苦,矛盾。讓我覺得選擇是多么重要的啊,它決定著一個人的未來發(fā)展,生活的方向。陷于感情的漩渦,真的有時幾乎是致命的。不過理智總是告訴我們不能因為貪圖一時的溫暖就放棄了自己終生的事業(yè)和追求。對于那個玉雯,我有些看不起她那樣的女子,現(xiàn)在在吳仁民的面前乞討著他的一點點的可憐,那么的狼狽不堪,不顧形象,完全沒有自我。而我只能說“早知如此,何必當(dāng)初”。也許是因為我不懂的愛情所以才會這么說吧。生活中也還不是有很多人為了那所謂的愛人“回心轉(zhuǎn)意”而放下了自己的自尊,自重,完全沒有該屬于自己的骨氣和人格。也許是因為他們所追求的愛情在他們心目中已經(jīng)蓋過了一切了吧。而我想說的就是,這樣的愛情,是這樣的盲目啊。真的可以用“愛的死去活來”來形容了呢。而對于那個柔弱多病的熊智君,我對她還是大有贊賞的。那么一個封建社會的女子,那么一個弱柔的女子,為了愛情,大膽的不顧一切的追求,比起那個周如水,我覺得她不知道比他好了多少倍了。至少在愛情面前,她就沒有因為遲疑而痛失所愛。特別是最后,為了愛人的事業(yè)甘愿犧牲自己好不容易的來的幸福,甚至犧牲了自己的人身自由和生命。也許在她眼中,愛情早已高過一切,愛人也就使她的全部了吧。她這樣,也是大多數(shù)的古代的女子的思想,在他們眼中愛情的崇高,神圣已經(jīng)超過了一切。
對于《雷》里面的德和慧之間的感情,我表示很遺憾。剛開始的時候,兩個人就像死敵一樣爭鋒相對,互相折磨,互相仇視。其實,也不過是他們的愛的另一種表現(xiàn)方式罷了,還不是想要引起對方的注意,想要對方的注意。而最后剛剛和解的他們,就因為德的死去是他們的愛情才剛剛開始就已完結(jié)。對于慧,我很敬佩。在那樣一個時代,她的表現(xiàn)無疑是大膽,豪放的。我想最主要的還是因為那個對女人滿是壓迫的社會里,她以她特別的生活方式,無聲的反抗著封建禮俗。也有是因為在他們的革命事業(yè)中的那種沉悶,壓抑,緊張的生活,使她不得不找一些方法了緩解一下這些氣氛。
而最后的《電》里面,革命已經(jīng)漸漸的展開了。而最后,也講述起了吳仁民和李佩珠之間的愛情故事。對于這,我沒有太多的話要說。不過對于吳仁民,也不只是對于他,似乎他們的愛來得很突然,去的也突然。想當(dāng)初的周如水,似乎也喜歡過好幾個,而現(xiàn)在的他,也是這樣,他的瑤珠,玉雯,智君,佩珠,讓我很是懷疑。到底是愛情的質(zhì)量的問題,還是男人的本性?
《電》里面的革命事業(y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不過就是因為革命的展開,發(fā)展和壯大,使得他們不得不面臨更大的壓力和迫害,一個又一個的革命青年就那樣在他們面前遭到迫害。使得他們的熱血更加活躍,心情也變得愈加沉重和憤怒。壓迫者,上層資產(chǎn)階級對他們的殘害,而他們只能無聲的控訴著,生活的壓抑,黑暗,使青年們的心更加的不平靜了。壓迫越來越嚴(yán)重,希望越來越渺茫,革命還在進行著------他們的前途,他們的命運似乎在他們?yōu)榱烁锩I身的時候就已經(jīng)決定好了。也許正是因為有他們那樣的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才有了最后的革命的勝利,才有了今天的中國。
雖然這只是一部小說,但是也可以反映出當(dāng)時的生活狀況,還有社會性狀。從而看出了,生活在現(xiàn)在社會的我們,是多么幸運也是多么的幸福啊。而這樣的幸福的生活,卻是他們那些熱血的青年用他們的生命,他們的幸福換來的。對于他們,我們不得不感謝,也不得不尊敬。
拓展閱讀:巴金愛情三部曲的人物解讀
周如水《霧》中的主人公,一個軟弱,優(yōu)柔寡斷的人,他對任何大的事情都不能自己做主,尤其是在遇到愛情時更是不知道怎樣處理。他一方面希望好友給他出主意,另一方面又在心里抵制這種情緒。他很矛盾,有時候又很脆弱,他既想擁有愛情,卻又逃避它。正是因為他的懦弱,膽怯使自己失去了一個很愛他的女人。這一點成為了他生命中的遺憾。他有太多的顧忌,良心,孝心,責(zé)任像一把枷鎖束縛著他,讓他不能有片刻喘息的機會。而最終導(dǎo)致了他在《雨》中的死亡,他在其中失掉了愛情,也失掉了生命。
張若蘭一個美麗,勇敢,又有點矜持的女性。她深深的愛著周如水,愿意把一切都交給他,同時也希望利用愛的力量使他擺脫困境,做個有用的人。在當(dāng)時像張若蘭,這樣一個勇敢的女性是很稀少的。在陳真對她進行一次促膝長談之后,她明白了自己的責(zé)任和所必須做的事。她決定勇敢的面對這一切,她跑去向周如水表白,卻遭到了他的拒絕,因為他不相信她的愛能夠幫助他,走出困境。他的所謂的責(zé)任,良心,牽絆著他,令他辜負(fù)了她,使兩個人都陷入了痛苦之中。
陳真可以用“出生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幾個字來形容他的一生。年紀(jì)輕輕就沒有了母親,父親死時也沒能見著最后一面,缺乏親情,更缺乏愛情。十四歲獻身于社會運動,卻死的不得其所。
吳仁民《雨》中的主人公,他熱情如火,又有點粗暴,浮躁。他的一生似乎都離不開女人,從瑤珠到智君,玉雯以至后來的佩珠。他對愛情熱情而執(zhí)著,他害怕寂寞,孤獨。瑤珠的死,智君的離開都給他造成了不小的沖擊,更使他明白了自己沒有權(quán)利去擁有愛情,他最終從其中超脫出來了,得到了新的改變。
李佩珠一個美麗,勇敢的女性,她屏棄愛情渴望追求比愛情更高尚的東西,所以她投身參加了革命運動,成為了其中的一員。她帶領(lǐng)著賢,慧等人為革命做貢獻,她的思想,認(rèn)知隨著自己的知識,革命而得到了升華,并將一直延續(xù)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