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也是很偉大的,那關(guān)于平凡的作文素材考生知道嗎?還不知道的考生看過來,下面由出國留學(xué)網(wǎng)小編為你精心準(zhǔn)備了“中考典型作文素材:樹的啟示”,持續(xù)關(guān)注本站將可以持續(xù)獲取更多的內(nèi)容!
中考典型作文素材:樹的啟示
一棵樹就挺立在你眼前,郁郁蔥蔥,枝繁葉茂。那蒼勁的軀干爬滿歲月的皺紋,鐫刻著風(fēng)塵的痕跡。
一棵樹就是一首詩,它用綠葉抒寫春天,用枝條輕輕地描繪風(fēng)的曲線;一棵樹就是一個大自然的君子,花兒給它以清雅,果實給它以成熟。
自從一粒種子植入土地,它便不再茫然四顧,而是一味地扎根下來,吸養(yǎng)料而發(fā)芽,沐甘雨而撥節(jié)。它甘于貧瘠的土壤,忍受著成長的艱辛,不因外面的世界而心旌飄搖。它的根須盡管還纖細柔弱,卻欲達土地之下;它翠綠的枝葉盡管還稚嫩幼小,卻欲與藍天比肩,直到頂天立地,枝葉婆娑。
風(fēng)來了,樹張臂逢迎;云來了,樹伸手挽留。月在它的枝梢探頭,鳥在它的杈上安家。樹就這樣平凡地耕植在屬于自己的土地之上,傲視雷的怒吼電的猙獰,承受雪的嚴(yán)寒驕陽的炙烤,不屈服亦不懈怠,矢志不渝,鍥而不舍。此時,那努力向天空伸展的枝葉,那日漸粗壯的軀干,還有那欲滴的翠綠,卻已向天空昭示著他的浩然和偉岸。
生活中有許多像樹一樣平凡的人,因為具有樹的精神和品性而偉大。他們?nèi)缤涣o枬M的種子,扎根一隅,奮力勃發(fā);他們?nèi)缤恢浑x群的鳥兒,孑然獨立,壯志凌云。他們的沉默就像一棵樹,在沉默中吸收養(yǎng)料,在沉默中蓄積力量;他們從不妄自菲薄,更不沽名釣譽;他們笑臉迎風(fēng)雨,始終不改初衷,上下求索,壯心不已……
直到有一天,他們像樹一樣枝葉參天,大有上青天攬明月之勢,大有“欲與天公試比高”的豪情。到那時,你不但不會因為他們卑微的地位而輕視他們,反而會被那不甘平庸和凡俗的精神所感動。他們的偉大,正是因為他們能以平凡為起點,不斷向深處探索,向高處拓展,一步一步走向人生的峰巔。
中考作文常見素材:描寫冬天的比喻句
1、冬像一位魔術(shù)師,因為有了冬,大地才有了“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有了“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fēng)吹雁雪紛紛”;有了“秋月楊明暉,冬嶺秀寒松”。
2、冬天,它是一個雪白的精靈,降臨在人間;它是一位優(yōu)雅的女士,漫步在大地;它是一位偉大的畫家,畫出了最美的華彩!
3、冬天,雖然沒有春天迷人的鳥語花香,沒有夏天壯觀的閃電雷鳴,沒有秋天誘人的豐碩果實,但它有獻給大自然的含蓄的美!
4、冬天是個時裝設(shè)計師,為大地披上了雪白的衣裳;冬天是個魔術(shù)師,送給每個人大大的棉花糖;冬天是是個音樂家,用各種各樣的風(fēng)譜寫樂章;冬天是嚴(yán)厲的老師,用嚴(yán)寒與風(fēng)雪做教鞭,教育我們擁有頑強的意志。
5、冬天是殘酷的,它冷藏了太陽的萬丈光芒;冬天是無情的,它脫掉了草木的華美衣裳;冬天是寂靜的,它禁錮了江河的喧鬧奔放。
6、冬天像一位公主,舞動神奇的面紗,送來陣陣寒風(fēng);冬天像一位巧匠,揮舞手中的刻刀,雕刻出最美麗的冰花;冬天像一位魔法師,旋轉(zhuǎn)著魔棒,幻化出飛揚的雪花;冬天像一位時裝設(shè)計師,用獨具的眼光,為大地披上雪白的衣裳;冬天像一位音樂家,用靈巧的雙手,譜寫著風(fēng)的樂章。
7、冬日的清晨,初陽半射的小巷里,有熱氣騰騰的豆?jié){油條;冬日的午后,暖陽呵護的小街頭,有兩軍廝殺的象棋石盤;冬日的夜晚,寒月偷窺的小床邊,有輕盈夢幻的搖籃小調(diào)。
8、雪花就像扇動翅膀的白蝴蝶一樣在空中飛。雪花落在了屋頂上,仿佛給屋頂披上了一條紗巾;雪花落在大樹上,大樹仿佛開滿了銀色的小花;雪花落在大地上,仿佛給大地蓋上了一層厚厚的棉被;雪花落在我的頭上,就像給我夾上幾個小夾子。
9、我們愛冬天,冬天是個時裝設(shè)計師,為大地披上了雪白的衣裳;我們愛冬天,冬天是個魔術(shù)師,送給每個人大大的棉花糖;冬天是是個音樂家,用各種各樣的風(fēng)譜寫樂章;我們愛冬天,冬天是嚴(yán)厲的老師,用嚴(yán)寒與風(fēng)雪做教鞭,教育我們擁有頑強的意志。
中考作文素材:華萊士永遠的追問者
邁克·華萊士,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著名新聞雜志節(jié)目《60分鐘》主持人,美國電視界“教父”級的人物,于當(dāng)?shù)貢r間4月7日晚去世,享年93歲。
1986年9月2日和2000年8月15日,邁克·華萊士曾分別對中國領(lǐng)導(dǎo)人鄧小平和******進行過專訪。在這兩次高端而有深度的訪談之中,談笑風(fēng)生、針鋒相對的邁克·華萊士,開始被中國人所認識。
華萊士自1951年起,創(chuàng)辦并主持了“邁克·華萊士訪談”“深夜追擊”“60分鐘”等一系列震撼美國和世界的新聞欄目。他的節(jié)目以咄咄逼人、刨根問底、窮追猛打的強硬風(fēng)格而著稱,人們總是能看到他勇于追問那些人人想問,卻又無人敢問的問題,這使得他在美國輿論界褒貶不一。
喜歡他的人說他是正義的化身,完全履行了“正直、頑強、公正”的新聞承諾;反對者則認為他嘩眾取寵、膽大妄為。
然而,華萊士對此卻亳不理會,并樂在其中。
他在鏡頭面前一如既往地放肆、張揚、深入,真實奠定了調(diào)查式新聞的標(biāo)準(zhǔn),同時也在實踐著他對于新聞頑固、執(zhí)著甚至有點偏執(zhí)的信念。
那種喃喃自語、靡靡之音、淺嘗輒止、庸俗市井的東西并不是真正的新聞,在這個“娛樂至死的年代,人們更需要華萊士式的犀利、深刻、洞見以及睿智。
素材運用:華萊士采訪時展示出的提問力度和追問深度,源自他執(zhí)著于事實真相的價值觀,這恰為新聞人做出了一個表率。華萊士作為新聞人的一生,就像他為自己寫的墓志銘一樣:粗魯,但不失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