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池上教案中班12篇(精選)

字號: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池上教案中班篇一
    1學會本課生字,正確、端正地書寫課后的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感受詩中的童趣,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古詩的愿望。
    教學重點
    學會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感受詩中所表現(xiàn)的童趣。
    教學準備
    教師:生字卡片、描述課文內(nèi)容的掛圖(或課件)。
    學生:收集詩人白居易的有關(guān)資料和關(guān)于兒童生活的古詩,彩筆。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引入新課
    1小朋友們,你最喜歡玩的游戲是什么?(彈珠子、拍球、滾鐵環(huán)、丟沙包、跳房子、跳皮筋、踢毽子、抓棋子、打乒乓、捉螞蚱、養(yǎng)蠶、捕蜻蜓、粘知了、逮天牛、撈螃蟹、挖蚯蚓……)
    2你們的童年生活多么有情趣??!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孩子們玩什么嗎?請回憶一下我們學過的古詩,看有沒有寫關(guān)于那時候小孩生活的。
    (背誦《小兒垂釣》、《村居》,品味詩中的童趣。)
    3今天,老師將和你們一起學習一首寫古時候小孩情趣的詩,它叫——
    板書課文題目:《池上》
    二、初讀全詩,了解大意
    1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你了解白居易嗎?給同學們說一說。
    (1)白居易是唐代的大詩人,與李白、杜甫齊名,一生寫了2 800多首詩。
    (2)白居易與顧況的有趣故事:白居易16歲時,已經(jīng)寫出了不少可以傳世的好詩,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詩《賦得古原草送別》。據(jù)說白居易初到長安,去拜見老詩人顧況。顧況聽說他名叫居易,便開玩笑說:“長安米貴,居恐不易。”當讀到白居易詩中寫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大為贊賞,說有這樣的文筆,居長安不難。確見白居易才情非凡。
    (3)他每次寫成詩后,都要把詩讀給老人聽,所以他的詩人人都聽得懂,都會讀。
    2教師:《池上》這首詩也非常容易讀,愿意自己把它讀通嗎?
    3請學生自由讀古詩,在難讀的字下面作上記號。
    4教師:把你認為難讀的字告訴同桌,請他教你讀。
    5教師:你認為哪些字難讀,能提醒一下同桌嗎?(“撐”、“艇”、“萍”都是后鼻韻。)
    6抽讀生字卡片,讀得好的同學教全班讀。
    7指名讀全詩、互相評價。
    8齊讀全詩。
    過渡:讀古詩,不僅要把字音讀準,還要讀出詩的停頓。
    三、再讀古詩,讀出停頓
    1教師范讀,請小朋友用“/”標出詩的停頓。
    2與老師標出的停頓對比一下,看自己是否標正確。
    3學生自己練習朗讀。
    4請能正確讀出停頓的同學讀給大家聽。
    5全班齊讀。
    四、細讀古詩,體會詩意,品味情趣
    1出示掛圖,引導學生看圖: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是誰?在干什么?允許學生多元解說,只要說得有理就行,說得不對的不要忙于否定,引導學生在自讀古詩中得到答案。
    2自讀古詩,試著理解詩意。如有不理解的字詞,提出來討論解決。教師鼓勵學生聯(lián)系生活,借助圖畫、實物幫助理解;也鼓勵學生互相幫助。
    第一、二句“撐”可先擴詞再對照掛圖理解:撐——撐傘、撐開、撐船、撐桿跳遠……對照掛圖不難理解是“撐船,劃船”的意思?!巴А笨刹樽值淅斫猓狠p小的船;聯(lián)系“撐”的意思也可理解。
    3討論:從“偷采白蓮”你想到了什么?
    (1)碧綠的荷葉,映著雪白的荷花,實在太美啦!小孩忍不住喜愛之情才去偷采白蓮。
    (2)小孩擔心別人不讓采,就悄悄地采。
    (3)看出小孩很頑皮……
    4有感情地朗讀第一、二句,讀出小孩對白蓮的喜愛之情,讀出小孩的頑皮。第三、四句“解”可用換詞的方法理解,就是“知道、懂得”的意思?!佰欅E”可結(jié)合生活實際理解,就是“行動留下的痕跡”。“浮萍”可借助圖片和資料來理解?!耙坏篱_”用想象畫畫的辦法理解。
    5討論:從“不解藏蹤跡”你想到了什么?
    (1)池里這么多白蓮,采一些沒關(guān)系,用不著躲躲藏藏。
    (2)采白蓮是因為愛白蓮,用不著藏蹤跡。
    (3)小孩采到白蓮,高興得忘了藏足跡,天真無邪,很可愛……
    6有感情地朗讀第三、四句,讀出小孩的天真無邪。
    五、給詩配圖,加深理解
    1給詩配圖,師生評價。
    2根據(jù)配圖,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六、背誦古詩,拓展交流
    1根據(jù)自己所畫的圖背誦古詩。
    2師生交流課前收集的描寫兒童生活的古詩。
    七、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1描描寫寫(課后第3題)。
    觀察、交流寫好生字的關(guān)鍵點,學生練習時教師巡視評議,相機激勵。
    2填空,再讀一讀(課后第2題)。
    3請學生把自己想寫的詞語或句子寫一寫(積累好詞好句)。
    池上教案中班篇二
    星辰實驗學校??? 周偉華
    一、導入。
    師:今天,我們學習21課《古詩兩首》,課前老師布置大家預習了課文,我想先考考大家,你們知道編輯老師為什么要把這兩首詩安排在一起嗎?
    (出示兩首古詩)
    生1:這兩首古詩都是描寫的兒童。
    生2:我想因為都是寫的小孩子,所以編輯老師把他們放在一起了。
    師:對,是這樣的原因,今天我們就要同時來學習兩首描寫兒童的詩。有人說童年是一支快樂的歌,童年是一幅美麗的畫,童年是一首韻味無窮的詩。今天,就讓我們穿越時空,一起走進古詩的童年中,去尋找童年的快樂。
    二、讀詩。
    師:這兩首詩大家都預習了,那這兩位作者你們能用簡潔的語言介紹一下嗎?
    生1:我來介紹白居易,白居易字樂天,是唐代著名詩人,他一生寫了許多詩。白居易寫的詩常常讀給小孩和老奶奶聽,所以他寫的詩通俗易懂。
    生2:白居易一生為官清正廉明,杭州西湖的白堤就是他在任時所建造的。
    生3:胡令能是唐代詩人。小時侯家里很窮,但是他仍然用功讀書。其中,我們知道的有四首詩比較有名。)
    師:同學們說得很清楚,看來課前預習花了很多工夫。老師課前也搜集了有關(guān)資料,比較簡潔,大家一起讀一讀。(老師出示:
    白居易:唐代著名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他寫的詩質(zhì)樸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讀,一生寫詩3600首,是唐朝寫詩最多的詩人。
    胡令能:唐代詩人,其詩富有生活氣息,真切自然,有四首詩流傳至今。)
    (生齊讀)
    師:了解了作者,現(xiàn)在來讀詩,大家會讀嗎?要不,你們先在下面練習一下吧。
    (學生先練讀,老師再指名讀, 中間給“得”、 “應”兩個多音字正音,以加深學生的印象。齊讀。)
    師:光會讀正確還不算會讀,還應該讀出詩的節(jié)奏來。大家看,這兩首詩的節(jié)奏會一樣嗎?為什么?
    生1:這兩首詩的節(jié)奏不一樣,因為一首是一行五個字的詩,一首是一行七個字的詩。
    生2:我知道一行五個字的詩叫五言詩,一行七個字的詩就叫七言詩。
    師:你們懂的真多,對,它們就是五言詩和七言詩。你們看,這兩首詩都是四行,這樣的古詩就叫絕句?!冻厣稀肪褪俏逖越^句,簡稱五絕,那么《小兒垂釣》呢?
    生(齊):簡稱七絕。
    (老師結(jié)合學生的回答講解五言絕句、七言絕句的知識。)
    師:五言絕句與七言絕句分別要讀出什么節(jié)奏來呢?大家讀一讀,可以用鉛筆在詩上劃“/”作記號。
    (學生各自練習朗讀,并且根據(jù)練習時的節(jié)奏用鉛筆在書上做記號。
    師:拿位同學給大家讀一讀《池上》?
    生1: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師:(根據(jù)學生所讀,用粉筆在黑板上給詩做上記號)
    生2: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師:這種節(jié)奏讀得也可以,但老師提醒你,誦讀古詩的時候,不要一字一頓地讀,這會破壞古詩的韻味,要注意聲斷氣連,像老師這樣,你們聽——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大家一起來練讀一下。
    (生齊讀,注意到了怎樣運氣。)
    師:對,這樣聽起來感覺很好。這首詩還有其他節(jié)奏嗎?
    生:沒有了。
    師:那誰來給大家讀讀《小兒垂釣》?
    生1:蓬頭/稚子/學/垂綸/,側(cè)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生2:蓬頭/稚子/學垂綸/,側(cè)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師:同學們剛才誦讀的節(jié)奏都是可以的,現(xiàn)在,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節(jié)奏誦讀兩首古詩,并且再次提醒大家聲斷氣連。
    (學生能夠各自用心有節(jié)奏地練讀。)
    師:這樣就讀出詩的節(jié)奏來了。同學們覺得這樣讀有趣嗎?
    (學生搖搖頭看著老師)
    師:老師想出一個辦法,可以讓你讀詩有趣一些。你們看——
    (師拍手讀詩,生跟著念)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師:這樣讀有趣一些吧?想一想,還可以用什么形式讀詩?
    生1:我想用一邊跺腳一邊讀詩的方式來讀。
    (學生一邊跺腳一邊讀,其他學生也情不自禁地跟著讀。)
    生2:我想一邊拍桌子一邊讀。
    (學生一邊害羞地拍桌一邊讀,其他學生也情不自禁地邊拍邊跟著讀。)
    生3:我想一邊打響指一邊讀。
    (老師和同學們幫助他一邊打響指一邊讀。)
    師:剛才同學們說了好幾種方式,非常好,但是都是一個人讀的,可不可以采用兩個人一起合作的方式呢?比如,你們最喜歡的拍手游戲,也可以邊玩邊讀詩呀,我們一起來!
    (學生興奮地兩兩組合,邊拍手邊讀詩,興致勃發(fā)?。?BR>    ……
    師:同學們想出了很多辦法來把讀詩變得有趣,現(xiàn)在,你們就自由選擇最喜歡的方式,把這兩首詩都美美地讀一讀。
    (學生興致勃勃地用跺腳、拍桌子、拍腿、兩人拍手……等形式誦讀兩首詩)
    (老師在學生練習了一段時間后,指名讀。)
    師小結(jié):剛才同學們手舞之,足蹈之,搖頭晃腦,你們覺得這樣讀詩讀得有趣嗎?
    生(齊):有趣極了!
    師:那以后,你們也可以用多種形式,把詩讀得有趣一些,讓學古詩變得輕松有趣好不好?
    三、解詩。
    師:這兩首詩我們都會讀了是不是就可以了呢?
    生:不,我們還要知道詩的意思。
    師:對,我們還要了解詩中寫了什么。你們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詩意嗎?
    生1:我們可以查字典 和一些工具書,了解詩的意思。
    生2:我們可以再看看書上的插圖,書上都配了圖畫。
    生3:我知道我們的《同步拓展訓練》上有詩的全部解釋,讀了就知道意思了。??
    生4:實在弄不懂的還可以請教老師同學。
    ……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那現(xiàn)在就用這些方法試一試自己理解詩意,再把你從詩中讀懂的意思講給你的同桌聽,如果有問題同桌討論,兩個人都不能解決再請教老師。
    (老師在教室內(nèi)巡視。為學生解決困惑的地方。沒有發(fā)現(xiàn)需要共同探討的問題。)
    四、品詩。
    (一)品讀《池上》。
    師:兩首詩簡單明了,一讀就懂,但僅僅懂得詩意還遠遠不夠,因為一首詩一幅畫,一首詩一段情,讓我們來細細拼讀這些詩句,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我們先來品讀《池上》這首詩。都說詩中有畫,讀了這首詩,如果讓你來給詩配上一幅畫,你會畫上哪些景物?
    生:我會畫上一個小孩,一條小船,還有白蓮,一些浮萍。????
    師:老師根據(jù)你們所說的景物,把這首詩改了改,(出示“? 娃撐艇?? 偷白蓮?? 不解藏?? 一道開”),讀一讀,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1:我感覺你改得更簡單了,但意思沒有改變。
    生2:我感覺你改的比原來的詩更簡潔,但意思好象更清楚了,讓人一讀就知道詩中寫了什么。
    師:是呀,老師給詩減了一下肥,這就叫把詩讀瘦了。字數(shù)少了,留給我們想象的空間卻更大了。現(xiàn)在請同學們插上想象的翅膀,閉上眼睛……
    情景創(chuàng)設(shè):(幽雅的古箏曲輕柔地響起——老師輕輕地描述:
    一個夏日的清晨,幾朵白云悠閑地飄浮在瓦藍瓦藍的天空,初升的太陽明媚地照耀著大地,湖面吹來陣陣涼爽的清風,滿池的荷花開的格外嬌艷……
    同學們,這美麗的情景你們看到了嗎?這是一池怎樣的荷花?這個小娃娃又是怎樣偷采白蓮的?選擇其中一個情景美美地寫下來。
    生:(在音樂聲中盡情想像,靜靜地描寫。)
    師:同學們可以放下你手中的筆了,現(xiàn)在,我們來交流一下你所想象到的畫面。
    生1: 盛夏,那些荷花在水面上嬌艷地開放著,一陣微風吹過,清香撲鼻而來。在碧綠的荷葉的襯托下,荷花是那樣的迷人。它們有的還是花骨朵,有的已經(jīng)開放,給人以純潔雅致的感覺。這真是一幅絕美的畫啊!
    生2:碧空如洗,艷陽高照,池塘中一個個大蓮蓬,新鮮清香,多么誘人啊!一位五六歲的小孩劃著小船在偷采白蓮,他迅速采了幾個,準備回家。小艇從池塘上劃過,形成一條“池上小道”。小娃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生3:夏日炎炎,池塘里盛開著清香誘人的荷花。嬌滴滴的,這真是一個陽光快樂的早晨。看,那邊的綠色身影是個小孩兒,他禁不住荷花的清香,蓮蓬的香甜,偷偷地采了好幾朵荷花,然后撐著小艇快速離開。他越劃越遠??墒撬恢郎砗缶G綠的浮萍一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生4:
    ……
    師:同學們你們真會想象,在你們的筆下,我感覺白居易寫的《池上》仿佛變成了一副活的畫向我們走來。此時,在你的眼前,你仿佛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小娃?
    生1:我看到了一個調(diào)皮又非??蓯鄣男∧泻ⅲ低档夭闪松徟罨貋?,他真勇敢。
    生2:這個小男孩偷采白蓮可能是為了品嘗里面的蓮子,可是大人又不肯讓他一個人去,他只好偷偷地去,我覺得他很機靈,是個小調(diào)皮。
    生3:我看到了一個天真的小男孩,他想到去偷白蓮,可是不知道怎樣讓自己的蹤跡藏起來。
    師:如果他知道偷了蓮蓬還會藏了蹤跡,你們還覺得他有這么可愛嗎?
    生:那就會覺得他是個有心計的孩子了,不那么可愛了。
    師:是呀,正因為他的天真無邪,才會偷采蓮蓬而不解藏蹤跡啊!你們喜歡這個孩子嗎?那就帶著你的喜愛之情,讀這首詩。
    (生有感情地誦讀《池上》)
    (二)、品讀《小兒垂釣》。
    師:詩中有畫,詩中有情。剛才大家用手中的筆再現(xiàn)了《池上》這幅畫,現(xiàn)在我們再細細品讀《小兒垂釣》,展開想象,然后,你們試著用表演,讓這幅畫活起來,好不好?
    生(興奮地):好!
    (各自讀詩以后,同桌互演)
    師:哪一組同學為大家來表演?
    師:(學生表演了一遍以后,老師采訪那個“小兒”):請問,你不說話卻擺擺手是什么意思?
    生:我正在釣魚,搖手表示我不知道,請他快走,不要影響我釣魚。
    (另一組學生上臺表演)
    師:請問,你先搖搖手,后來又向他招招手是什么意思?
    生:搖搖手是叫他不要吵,影響我釣魚,我招招手是想讓他走近一些,我可以輕聲地告訴他。
    師:哦,你真是個好心的孩子。同學們,此時,你從他們的表演中,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小兒?
    生1:我看到了一個專心致志學釣魚的小孩子。
    生2:我看到了一個很認真釣魚又心地善良的孩子,他肯熱心幫助別人。
    師:你們喜歡這個小兒嗎?帶著這份喜愛之情,誦讀這首詩。
    (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師小結(jié):《池上》和《小兒垂釣》分別給我們描繪了這樣兩個知道偷采白蓮卻不知道隱藏自己蹤跡以及小小年紀學釣魚的農(nóng)家小兒,問問自己,你更喜歡哪個小兒?為什么?
    生1:我喜歡《池上》里的小兒,我認為童年就應該像他那樣天真爛漫,充滿童趣。
    生2:我也喜歡《池上》里的小兒,我不喜歡死板板只會讀書的孩子,像他那樣劃船采蓮,多么幸福的童年啊,可惜,我們做不到。
    生3:我也喜歡《小兒垂釣》里的小兒,他那么專心地做一件事,心地善良,我喜歡他。
    ……
    師: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喜歡的那個小兒,想把他們留在自己的腦海中嗎?那就有感情地背誦下來。
    五、拓展。
    師:喜歡他們不僅可以背,還可以唱。大家聽——(老師出示《小星星》和《鈴兒響叮當》的伴奏曲,輕松歡快的旋律,一下子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大家把詩填進去唱。
    學生們高興地唱了起來。
    師:古詩中還有許多寫小兒的詩,都描繪了他們的天真爛漫,老師搜集了幾句,讀一讀。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
    ——楊萬里 《宿新市徐公店》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高鼎《村居》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袁枚 《所見》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
    師:下課后,你們也去搜集描寫兒童的詩句,用我們今天學古詩的方法去讀、去想象、去唱。
    池上教案中班篇三
    正文:
    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的含義,讀中感悟詩文的意境,體會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池上》,豐富古詩積累。
    重點難點:
    1、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詩句展開想象,體會童年的純真與快樂,與古詩意境產(chǎn)生共鳴。
    2、品味古詩語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蹤跡”等詞語感受詩人煉字之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導語:同學們,還記得楊萬里《小池》這首詩嗎?誰背給大家聽聽。
    2、今天,我們又來學習一首古詩,也是講夏日池塘上發(fā)生的事。
    3、板書課題,齊讀。
    3、簡介白居易。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池上》。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檢查。
    (1)讀準字音:撐、艇、萍都是后鼻音。
    (2)齊讀詩歌:說說池塘上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
    (一個小孩偷采白蓮)
    三、再讀古詩,理解詩句。
    1、再次自由讀詩,試著理解詩句的餓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2、同桌交流,理解詩意。
    3、指名交流,指導理解詩句意思。
    四、吟詩、煉字,體會意境。
    1、你從這首詩中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小娃?
    (天真、可愛、頑皮、活潑、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鄉(xiāng)村小孩)
    2、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偷采:結(jié)合自己小時候“偷偷”做的一些頑皮之事,體會孩子的無邪、可愛、純真與童年的快樂、無憂、自由
    不解: 小娃自以為沒有人知道,做得很機密,很隱蔽,瞞過了大人,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劃開的一道浮萍已經(jīng)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呢!體會孩子的質(zhì)樸、純真、可愛
    3、教師:詩人用傳神、凝練的詞句,給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天真無邪、活潑調(diào)皮、純真可愛的鄉(xiāng)村小娃的形象。你從中能感受到詩人怎樣的情感呢?(喜愛之情)
    4、指導朗讀全詩。讀出小娃的頑皮活潑、天真可愛,詩人的喜愛之情。
    指名讀—指名讀—評議——齊讀
    5、背誦古詩。
    五、拓展延伸。
    教師:還有哪些古詩也是描寫小孩子童真、童心、童趣的,請你搜集整理,并讀一讀,去體會一下,下節(jié)課交流。
    池上教案中班篇四
    讀這兩首詩,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在我讀小學的時候,偷采蓮蓬,小河垂釣那是發(fā)生過的。我在寫自己童年故事時,這些事早已經(jīng)入文了。我沒有白居易、胡令能的才氣,將這些小事入詩,這足以證明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存在問題。
    現(xiàn)在的孩子,能做這些事的越來越少了,即使垂釣也不會有“側(cè)坐莓苔草映身”的感覺,有“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情境,這首《小兒垂釣》美就美在最后兩句,但孩子哪能體會到這種美呀,這不得不讓我對現(xiàn)在孩童缺失的世界感到憐惜。當然,不可能學什么,孩子就有什么體驗。其實這首詩還是可以排成童話劇讓學生表演的,在排練過程中,他們也能體會到“遙招手,怕魚驚”的童趣。
    享受孩子的童年,那是因為孩子有著非常有意思的創(chuàng)造?!冻厣稀贰巴怠弊钟玫亩嗪醚?!其實那就是真實的,孩提時代,這種“偷”是會經(jīng)常發(fā)生的,雖然大人們不允許孩子這么做,怕影響孩子的未來,這種偷被父母知道后一般要換回一頓打,詩中有著“偷”,詩外有著“打”,一偷一打,其實就構(gòu)成了美好的童年回憶。所以,在課堂上我們要把這種真實傳遞給孩子。但不要讓孩子模仿“偷“,因為模仿就不美了,那就是自己的大腦有問題了。
    童年的事還是很多的,現(xiàn)在孩子也有著過去孩子所沒有的世界,所以學習這課,背誦這兩首詩,就是引導學生明白自己的童年小事,其實不小,寫不出詩來,是非常有意思的。
    這兩首詩非常簡單,學生背誦下來,老師稍微點撥,他們就理解了。所以,我個人認為,理解這兩首詩不是什么重點,重點應該放在引導學生書寫自己的童年上,我覺得這才是把握住這兩首詩的教學起點,才能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熱情。而書寫自己的童年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因為孩子必定是孩子,他們“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事實使得孩子想不起來用文字表達,所以在引導上還要有著新的方法。
    兩首詩中的人物都是孩子,雖然詩不是課文的主人所寫,但這些事卻發(fā)生在孩子身上,我覺得讓學生認識文中之事后,想自己的事,想自己的事是不是也有大人來寫?這樣引導,就等于把任務帶回了家,假如孩子的爸爸、媽媽也寫過自己的孩子,有著為孩子記日記的習慣,孩子也讀到了父母的記錄,我想孩子們會收獲到另一種的快樂。這就是我個人認為的這兩首詩教學的新方法。
    所以想到這里,我覺得這兩首詩也是為我們大人而寫,也是為我們語文老師自身而寫。我們?nèi)绻惨晕恼碌男问綄懼⒆觽兊耐晔?,記錄著他們的頑皮,記錄著他們的享受,課堂中也能夠把自己的記錄拿出來,讀給學生聽,我想這樣的教學就有利于學生進入詩的情境中去了。
    池上教案中班篇五
    一、說教材
    ﹙一﹚ 教學內(nèi)容:蘇教版第八冊第21課古詩兩首的第一首,《池上》。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詩中描繪小娃偷采白蓮的情景,細膩傳神,頗有趣味。前兩句寫一個小娃娃撐著小船,偷偷采了白蓮蓬。后兩句寫他不懂得藏匿行蹤,悠然自得地沖開浮萍撐船回來,只見身后浮萍分開,一時合不攏。詩人用質(zhì)樸的語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無邪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二﹚ 教學目標: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從學生的知識能力及學情發(fā)展出發(fā),我確定了以下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學會詩中出現(xiàn)的兩個生字“浮、萍”。
    3、理解詩句的內(nèi)容,現(xiàn)象詩中描寫的情境,感受鄉(xiāng)村孩子的質(zhì)樸、純真的童心之美。
    ﹙三﹚教學的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①讀中理解詩句的含義,讀中感悟詩文的意境,體會童真童趣。
    ②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池上》,豐富古詩積累。
    2、教學難點:
    ①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詩句展開想象,體會童真的純真與快樂,與古詩意境產(chǎn)生共鳴。
    ②品味古詩語言,抓住“偷采”、“不解”、“藏匿跡”等詞語感受詩人煉字之妙。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古詩教學要著眼與培養(yǎng)學生感知語言的能力,強調(diào)以讀為本,通過組織生動活潑、科學有效的朗讀練習,引導學生感知語言,感悟形象,體驗情感,體會用意。因此,我運用了以下教學法:讀書指導法,觀察法,啟發(fā)式教學法,以讀代講法,品味語言、暢談感受、誦讀體會法、討論法等。
    2、學法:在課堂上,學生多讀古詩,并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去理解古詩、學法去品味語言、暢談感受,體會詩人的情感。指導學生采用自讀—自悟—合作討論—想象—交流的學習方法。
    三、說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激趣:讓學生把課堂中或課外學到的而且會背的古詩背給同學們聽,大家一起分享。
    2、導入:今天,老師想和大家一起學習一首新的古詩。這就是《池上》。﹙板書課題﹚
    3、簡介作者
    詩歌的作者是白居易,號香山居士,他是我國唐代有名詩人。他一生寫詩3600多首,是唐朝寫詩最多的詩人。
    ﹙二﹚、初讀感知,了解大意。
    1、布置初學。
    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課文,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讀一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懂大意。
    看一看—-觀察課本插圖,圖文對照,揣摩詩意。
    說一說——用自己的話說詩句大意、詩句之美。
    寫一寫——寫出詩意美的感受。
    2、巡視指導。
    3、檢查自學。
    ⑴解字詞
    撐: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進。
    艇:比較輕便的船。詩中指的是小船。
    解:懂得、明白。
    藏:隱藏、藏匿。
    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在河渠、池塘中,葉子扁平,橢圓形或倒卵形,表面綠色,背面紫紅色,葉子的下面生須根,花白色。也叫紫萍或水草。
    ⑵懂詩句
    ⑶明大意
    小娃娃撐著小船,偷偷采了白蓮蓬回來賞玩。他還不懂得該怎樣去隱藏自己不被人發(fā)現(xiàn),那小船輕輕劃過,蕩開了池面上的浮萍,留下了一條清清楚楚的水路。
    設(shè)計理念:閱讀教學要以讀為本,讀中感悟、讀中理解、通過讀來感悟詩的意境。
    三、品讀感悟,欣賞詩美。
    1、讀詩
    ⑴學生練讀。
    ⑵評價指點:朗讀要歡快,抒情,要讀出小娃的調(diào)皮、天真。
    ⑶有感情朗讀
    2、說詩
    ⑴提出問題。
    讀了這首詩,你的感受和體驗最深的是什么?愿意把學習成果說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嗎?
    ⑵學生練說。
    ⑶教師引導指點。
    ①“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等。
    ②詩歌描寫了一位天真機靈、調(diào)皮可愛的小娃形象,通過他的動作、細節(jié),表現(xiàn)了純真美好的童趣。
    3、寫感受
    ⑴提出問題。
    寫下自己對詩的感受和理解,要求有自己的體會。一兩句也行/
    ⑵交流評價。
    設(shè)計理念: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活動中,我以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形式,讓學生在讀中產(chǎn)生獨特體驗和感悟,在合作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在交流中闡述自己的見解。讀、說、想、寫貫穿整個環(huán)節(jié)。
    四、讀背體會,總結(jié)全詩
    在熟練朗讀的基礎(chǔ)上背誦,在誦讀中進一步體會古詩的美。
    設(shè)計理念:古詩要能熟讀成誦。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池上》,并默寫。
    2、用自己的話把詩的大意寫出來。
    3、發(fā)揮想象力,為《池上》配上一副畫。
    板書設(shè)計:
    偷采白蓮回
    池上童真、童趣
    不解浮萍開
    池上教案中班篇六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正確、端正地書寫課后的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感受詩中的童趣,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古詩的愿望。
    教學重點:
    學會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感受詩中所表現(xiàn)的童趣。
    教學準備:
    教師:生字卡片、描述課文內(nèi)容的掛圖(或課件)。
    學生:收集詩人白居易的有關(guān)資料和關(guān)于兒童生活的古詩,彩筆。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引入新課
    1、小朋友們,你最喜歡玩的游戲是什么?(彈珠子、拍球、滾鐵環(huán)、丟沙包、跳房子、跳皮筋、踢毽子、抓棋子、打乒乓、捉螞蚱、養(yǎng)蠶、捕蜻蜓、粘知了、逮天牛、撈螃蟹、挖蚯蚓……)
    2、你們的童年生活多么有情趣啊!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孩子們玩什么嗎?請回憶一下我們學過的古詩,看有沒有寫關(guān)于那時候小孩生活的。
    (背誦《小兒垂釣》、《村居》,品味詩中的童趣。)
    3、今天,老師將和你們一起學習一首寫古時候小孩情趣的詩,它叫——
    板書課文題目:《池上》
    二、初讀全詩,了解大意
    1、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你了解白居易嗎?給同學們說一說。
    (1)白居易是唐代的大詩人,與李白、杜甫齊名,一生寫了2 800多首詩。
    (2)白居易與顧況的有趣故事:白居易16歲時,已經(jīng)寫出了不少可以傳世的好詩,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詩《賦得古原草送別》。據(jù)說白居易初到長安,去拜見老詩人顧況。顧況聽說他名叫居易,便開玩笑說:“長安米貴,居恐不易?!碑斪x到白居易詩中寫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大為贊賞,說有這樣的文筆,居長安不難。確見白居易才情非凡。
    (3)他每次寫成詩后,都要把詩讀給老人聽,所以他的詩人人都聽得懂,都會讀。
    2、教師:《池上》這首詩也非常容易讀,愿意自己把它讀通嗎?
    3、請學生自由讀古詩,在難讀的字下面作上記號。
    4、教師:把你認為難讀的字告訴同桌,請他教你讀。
    5、教師:你認為哪些字難讀,能提醒一下同桌嗎?(“撐”、“艇”、“萍”都是后鼻韻。)
    6、抽讀生字卡片,讀得好的同學教全班讀。
    7、指名讀全詩、互相評價。
    8、齊讀全詩。
    過渡:讀古詩,不僅要把字音讀準,還要讀出詩的停頓。
    三、再讀古詩,讀出停頓
    1、教師范讀,請小朋友用“/”標出詩的停頓。
    2、與老師標出的停頓對比一下,看自己是否標正確。
    3、學生自己練習朗讀。
    4、請能正確讀出停頓的同學讀給大家聽。
    5、全班齊讀。
    四、細讀古詩,體會詩意,品味情趣
    1、出示掛圖,引導學生看圖: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是誰?在干什么?允許學生多元解說,只要說得有理就行,說得不對的不要忙于否定,引導學生在自讀古詩中得到答案。
    2、自讀古詩,試著理解詩意。如有不理解的字詞,提出來討論解決。教師鼓勵學生聯(lián)系生活,借助圖畫、實物幫助理解;也鼓勵學生互相幫助。
    第一、二句“撐”可先擴詞再對照掛圖理解:撐——撐傘、撐開、撐船、撐桿跳遠……對照掛圖不難理解是“撐船,劃船”的意思?!巴А笨刹樽值淅斫猓狠p小的船;聯(lián)系“撐”的意思也可理解。
    3、討論:從“偷采白蓮”你想到了什么?
    (1)碧綠的荷葉,映著雪白的荷花,實在太美啦!小孩忍不住喜愛之情才去偷采白蓮。
    (2)小孩擔心別人不讓采,就悄悄地采。
    (3)看出小孩很頑皮……
    4、有感情地朗讀第一、二句,讀出小孩對白蓮的喜愛之情,讀出小孩的頑皮。第三、四句“解”可用換詞的方法理解,就是“知道、懂得”的意思?!佰欅E”可結(jié)合生活實際理解,就是“行動留下的痕跡”。“浮萍”可借助圖片和資料來理解?!耙坏篱_”用想象畫畫的辦法理解。
    5、討論:從“不解藏蹤跡”你想到了什么?
    (1)池里這么多白蓮,采一些沒關(guān)系,用不著躲躲藏藏。
    (2)采白蓮是因為愛白蓮,用不著藏蹤跡。
    (3)小孩采到白蓮,高興得忘了藏足跡,天真無邪,很可愛……
    6、有感情地朗讀第三、四句,讀出小孩的天真無邪。
    五、給詩配圖,加深理解
    1、給詩配圖,師生評價。
    2、根據(jù)配圖,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六、背誦古詩,拓展交流
    1、根據(jù)自己所畫的圖背誦古詩。
    2、師生交流課前收集的描寫兒童生活的古詩。
    七、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1、描描寫寫(課后第3題)。
    觀察、交流寫好生字的關(guān)鍵點,學生練習時教師巡視評議,相機激勵。
    2、填空,再讀一讀(課后第2題)。
    3、請學生把自己想寫的詞語或句子寫一寫(積累好詞好句)。
    池上教案中班篇七
    一、默寫古詩,再解釋詞語和詩句。??
    默寫《池上》和《小兒垂釣》兩首古詩
    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應:_________________
    《池上》三四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小兒垂釣》三四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聯(lián)系詩文填空。
    《池上》、《小兒垂釣》都生動地描繪了鄉(xiāng)村孩子天真淳樸的形象?!冻厣稀芬辉娭泻⑼奶煺姹憩F(xiàn)在______________?!缎捍贯灐分泻⑼奶煺姹憩F(xiàn)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你還學過哪些反映兒童生活的古詩?想一想,背一背,把詩題和相對應的詩句用直線連起來。
    村居????????????????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宿新市徐公店????????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所見????????????????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村晚????????????????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選擇上面的其中兩首詩默寫下來。
    四、閱讀短文,完成練習:
    奇跡的名字叫父親
    1984年,在一艘橫渡大西洋的船上,有一位父親帶著他的小女兒,去和在美國的妻子會合。
    海上風平浪靜,晨昏瑰麗的云霓交替出現(xiàn)。一天早上,父親正在艙里用腰刀削蘋果,船突然劇烈地搖晃。父親摔倒時,刀子插在他胸口。他全身都在顫抖,嘴唇瞬間發(fā)青。
    6歲的女兒被父親瞬間的變化嚇壞了,尖叫著撲過來想要扶他。他卻微笑著推開女兒的手:“沒事兒,只是摔了一跤?!比缓筝p輕地拾起刀子,很慢很慢地爬起來,不大引人注意地用大拇指揩去了刀鋒上的血跡。
    以后三天,父親照常每晚為女兒唱搖籃曲,清晨替她系好美麗的蝴蝶結(jié),帶她去看大海的蔚藍。仿佛一切如常,而小女兒卻沒有注意到父親每一分鐘都比上分鐘更衰落、蒼白,他看向海平線的眼光是那樣憂傷。
    抵達的前夜,父親來到女兒身邊,對女兒說:“明天見到媽媽的時候,請告訴媽媽,我愛她?!?BR>    女兒不解地問:“可是你明天就要見到她了,你為什么不自己告訴她呢?”
    他笑了,俯身,在女兒額上深深刻下一個吻。
    船到紐約港了,女兒一眼便到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認出母親,她大喊:“媽媽!媽媽!”
    就在此時,周圍忽然一片驚呼,女兒一回頭,看見父親已經(jīng)仰面倒下,胸口如井噴,剎那間染紅了整片天空。
    尸解的結(jié)果讓所有人驚呆了:那把刀無比精確地洞穿了他的心臟。他卻多活了三天,而且不被任何人知覺。唯一能解釋的是因為創(chuàng)口太小,使得被切斷的心機依原樣貼在一起,維持了三天的供血。
    這是醫(yī)學史上罕見的奇跡。醫(yī)學會議上,有人說要稱它為大西洋奇跡。有人建議以死者的名字命名,還有人說要叫它神跡。
    “夠了!”那是一位坐在首席的老醫(yī)生、須發(fā)皆白,皺紋里滿是人生的智慧。此刻一聲大喝,然后一字一頓地說:“這個奇跡的名字,叫父親。”
    1.給下列加點字選擇正確讀音。
    削蘋果(xuē? xiāo )???? 系好(jì xì)??? 創(chuàng)口(chuāng chuàng)
    2.寫出下列詞語的近、反義詞。
    近義詞:劇烈(????? ) 照常(????? ) 抵達(????? ) 精確(????? )
    反義詞:出現(xiàn)(????? ) 罕見(????? ) 憂傷(????? ) 衰弱(????? )
    3.仔細讀一讀,認真想一想,再回答問題。
    (1)父親受傷后是什么力量促使他頑強地多活了三天?????????????????
    (2)你能列舉出三件父親關(guān)心你的事例嗎???????????????????????????????????????????????????????????????????????????????
    (3)讀了這篇短文,你一定會有一些感想或體會,請真實地寫下來。
    池上教案中班篇八
    一、教材分析:
    《古詩兩首》中的兩首古詩均傳神地刻畫出天真可愛的鄉(xiāng)村兒童形象,給了我們無限的遐思、純真的童心和樸素的美感?!冻厣稀访枥L小娃偷采了白蓮的情景,細膩傳神,頗有趣味。《小兒垂釣》描繪了一個鄉(xiāng)村兒童在河邊學釣魚的情景,流露出濃郁的生活氣息。
    ★ 二、教學要求:
    小池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 、學會詩中出現(xiàn)的兩個生字 “浮、萍 ”。
    3 、理解詩句的內(nèi)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情境,感受鄉(xiāng)村孩子質(zhì)樸、純真的童心之美。
    小兒垂釣
    1. 逐字逐句理解《小兒垂釣》的意思,體會釣魚的孩子的天真、可愛。
    2. 學習生字“釣、蓬、遙、稚”,理解“蓬頭、稚子、垂綸、側(cè)坐、莓苔、映、路人、借問、遙、招手、魚驚、應”的意思。
    3. 背誦課文?
    ★ 三、教學重難點:
    1 、讀中理解詩句的含義,讀中感悟詩文的意境,體會童真童趣。
    2 、有感情的朗讀、背誦《池上》《小兒垂釣》,豐富古詩積累。
    教學難點:
    1 、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詩句展開想象,體會童年的純真與快樂,與古詩意境產(chǎn)生共鳴。
    2 、品味古詩語言,抓住 “偷采 ”、 “不解 ”、 “藏蹤跡 ”等詞語感受詩 人煉字之妙。
    ★ 四、教學時間:兩課時
    ★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 池上》
    教學過程:
    一、調(diào)動積累,導入新課。
    1 、師:現(xiàn)在已是初夏時節(jié),星期天我路過南湖邊的一個小池塘時,看到有幾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臉,我想到了詩人楊萬里《小池》中的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說到池塘、荷花,你們還想到哪些詩句呢?
    2 、學生交流自己積累的關(guān)于池塘或荷花的詩句。
    3 、師:今天我們要學的一首古詩也是講的夏日池塘上發(fā)生的事,它 的題目就叫《池上》。(板書詩題:池上)相機顧名思義理解詩題:荷花池塘里。
    4 、學生齊讀題目。
    5 、簡介作者白居易。
    ( 1)???? 學生說自己知道的關(guān)于白居易的生平、詩作、詩風。
    ( 2)???? 教師小結(jié):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從小生活清貧,
    生逢戰(zhàn)亂,對社會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較深的了解,他寫了很多詩,揭露統(tǒng)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 “諷喻詩 ”。他熱愛大自然,寫了不少描寫山水景物的小詩。他的詩質(zhì)樸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讀。白居易一生寫詩 3600多首,是唐朝寫詩最多的詩人。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 、學生自由讀《池上》。要求:讀準字音,把詩句讀通順。
    2 、檢查初讀情況。
    ( 1)???? 指名讀古詩,集體正音。
    ① 讀準后鼻音:撐、艇、萍;
    ② 學習新詞:浮萍,理解詞義,練習書寫。
    ( 2)齊讀詩歌。
    ( 2)???? 學生簡單說說池塘上發(fā)上了一件什么事兒。
    (一個小孩偷采白蓮。)
    3 、學生再次自由讀古詩。
    要求: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4 、小組合作學習,弄懂詩意。
    ( 1)???? 學生結(jié)合前后句和插圖,借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句含義。
    ( 2)???? 小組逐句內(nèi)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啟發(fā)、補充。
    5、集體交流,了解《池上》大意。 (指名說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三、吟詩煉字,體會意境。
    (一)前兩行 ——小娃偷采蓮。
    1 、學生自由輕聲誦讀古詩,邊讀邊想象畫面。
    3 、學生交流 “看 ”到的畫面。
    ( 1)怎樣的荷塘,怎樣的白蓮?
    (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想象到的 “蓮葉何田田 ”的美好畫面,喚起學生對荷花池和嬌嫩蓮蓬的向往之情。)
    ( 2)小孩如何偷采白蓮的?
    ① 學生暢談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蓮圖。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蓮蓬,而不經(jīng)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撐船去采池中蓮蓬。
    ② 看圖,指導學生讀出小娃天真、調(diào)皮的感覺樣子。(讓學生為“ 小娃偷采白蓮圖 ”起個題目)
    ③ 朗讀前兩句,思考:你最欣賞其中哪個字?
    ( “偷 ”,結(jié)合自己小時侯 “偷偷 ”做的一些小惡作劇和頑皮之事,和詩中的小娃產(chǎn)生共鳴,體會孩子的無邪、可愛、純真與童年的快樂、無憂、自由。)
    ④ 配樂再次有韻味地誦讀前兩行詩句。
    (二)后兩行 ——景美童心純
    1 、提問:小娃 “偷采白蓮 ”不會被發(fā)現(xiàn)嗎?
    2 、學生默讀后兩行詩,談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劃開的一道浮萍已經(jīng)暴露了他的 “偷采 ”之事。)
    3 、抓住 “不解 ”體會小娃純真、質(zhì)樸,練習讀出情趣。
    四、回歸整體,拓展延伸。
    1 、學生帶著理解,學生再次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 、《池上》賞詩會 ——各小組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演式誦讀古詩。
    3 、熟讀成誦。
    五、布置作業(yè) ,鞏固練習。
    1 、背誦課文。?
    2 、默寫《池上》。
    3 、依據(jù)《池上》這首詩歌的內(nèi)容,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為這首詩配一幅畫。
    第二課時
    《 小兒垂釣 》
    教學過程:
    (一)揭示詩題
    1. 導入詩題
    2. 理解詩題
    (二)理解詩句
    1. 朗讀全詩
    2. 回顧方法:我們怎樣理解詩句(讀詩→釋詞→調(diào)序→解句)
    (三)總結(jié)練習
    1. 指導朗讀、背誦。
    2. 根據(jù)這首詩,想象出一幅畫。
    3. 教師總結(jié)。
    (四)鞏固練習
    1. 形近字組詞
    釣() 稚() 遙()
    鉤() 準() 搖()
    2. 多音字組詞
    3. 讀下面詩句,先解釋劃線的詞語,再解釋詩句意義。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BR>    4. 背誦《小兒垂釣》
    《小兒垂釣》案例:
    師:小孩正在專心致志地釣魚,行人匆匆走來向他大聲提問,他心里會怎么想
    生:這么大的聲響會把魚兒嚇跑的。
    生:千萬別再叫喊了,不然我就捉不到魚了。
    生:我應該做個手勢讓行人不要再叫喊了。
    師:如果你是那個小孩,你會對行人做什么手勢
    (請學生邊演示,邊說說手勢的含義)
    生:(做擺手的動作)讓行人不要叫喊了,免得驚嚇了魚兒。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動作)讓行人走開,不要打擾我釣魚。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動作)讓行人走近說話,這樣就不會影響我釣魚了。
    師:你認為課文中的那個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勢
    生:那個小孩做讓行人走近的手勢,行人走近后輕輕地回答他的問題,這樣就不會嚇跑魚兒。
    生:我也認為這樣。小孩子愿意回答行人的問題,只不過不想驚嚇魚兒,所以讓行人走近說話。
    生:我想那個小孩應該先擺手讓行人不要大聲叫喊,再招手讓他過來輕聲說話。這樣既幫助了別人,又不會把魚兒嚇跑。
    師:大家說得非常對。這位鄉(xiāng)村小男孩十分機靈,他陶醉在垂釣樂趣之中的時候,還不忘幫助別人,真是十分可愛。老師想,同學們也愿意像這位小男孩一樣處處樂于助人吧。
    [評析 ]
    孩子的靈魂嫩如面粉團,不當心碰它一下,你的指紋就印在他的靈魂深處。隨著他的年齡增長,那指紋就發(fā)展成腦組織紋路,發(fā)展成一種人生方式。因此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應從細微之處塑造兒童健康向上的美好心靈。這位教師正是從一個不引人注目的小動作出發(fā),讓學生進行發(fā)散思維,同時結(jié)合行為規(guī)范的準則,引導學生養(yǎng)成禮貌待人、樂于助人的好習慣、好品質(zhì)。
    ★ 六、板書設(shè)計:
    20??? 古詩兩首
    偷采???? 白蓮回?????? 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 浮萍開?????? 童真童趣?
    遙招手
    小兒垂釣??????????????????????? 怕魚驚
    不應人?
    ★ 七、教學后記:
    童年 —— 《池上》與《小兒垂釣》教學思考
    讀這兩首詩,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在我讀小學的時候,偷采蓮蓬,小河垂釣那是發(fā)生過的。我在寫自己童年故事時,這些事早已經(jīng)入文了。我沒有白居易、胡令能的才氣,將這些小事入詩,這足以證明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存在問題。
    現(xiàn)在的孩子,能做這些事的越來越少了,即使垂釣也不會有 “側(cè)坐莓苔草映身 ”的感覺,有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情境,這首《小兒垂釣》美就美在最后兩句 ,但孩子哪能體會到這種美呀,這不得不讓我對現(xiàn)在孩童缺失的世界感到憐惜。當然,不可能學什么,孩子就有什么體驗。其實這首詩還是可以排成童話劇讓學生表演的,在排練過程中,他們也能體會到 “遙招手,怕魚驚 ”的童趣。
    享受孩子的童年,那是因為孩子有著非常有意思的創(chuàng)造?!冻厣稀?“偷 ”字用的多好呀!其實那就是真實的,孩提時代,這種 “偷 ”是會經(jīng)常發(fā)生的,雖然大人們不允許孩子這么做,怕影響孩子的未來,這種偷被父母知道后一般要換回一頓打,詩中有著 “偷 ”,詩外有著 “打 ”,一偷一打,其實就構(gòu)成了美好的童年回憶。所以,在課堂上我們要把這種真實傳遞給孩子。但不要讓孩子模仿 “偷 “,因為模仿就不美了,那就是自己的大腦有問題了。
    童年的事還是很多的,現(xiàn)在孩子也有著過去孩子所沒有的世界,所以學習這課,背誦這兩首詩,就是引導學生明白自己的童年小事,其實不小,寫不出詩來,是非常有意思的。
    這兩首詩非常簡單,學生背誦下來,老師稍微點撥,他們就理解了。所以,我個人認為,理解這兩首詩不是什么重點,重點應該放在引導學生書寫自己的童年上,我覺得這才是把握住這兩首詩的教學起點,才能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熱情。而書寫自己的童年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因為孩子必定是孩子,他們 “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的事實使得孩子想不起來用文字表達,所以在引導上還要有著新的方法。
    兩首詩中的人物都是孩子,雖然詩不是課文的主人所寫,但這些事卻發(fā)生在孩子身上,我覺得讓學生認識文中之事后,想自己的事,想自己的事是不是也有大人來寫?這樣引導,就等于把任務帶回了家,假如孩子的爸爸、媽媽也寫過自己的孩子,有著為孩子記日記的習慣,孩子也讀到了父母的記錄,我想孩子們會收獲到另一種的快樂。這就是我個人認為的這兩首詩教學的新方法。
    所以想到這里,我覺得這兩首詩也是為我們大人而寫,也是為我們語文老師自身而寫。我們?nèi)绻惨晕恼碌男问綄懼⒆觽兊耐晔?,記錄著他們的頑皮,記錄著他們的享受,課堂中也能夠把自己的記錄拿出來,讀給學生聽,我想這樣的教學就有利于學生進入詩的情境中去了。
    池上教案中班篇九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學會詩中出現(xiàn)的兩個生字“浮、萍”。
    3、理解詩句的內(nèi)容,現(xiàn)象詩中描寫的情境,感受鄉(xiāng)村孩子的質(zhì)樸、純真的童心之美。
    二、教學重點:
    ①讀中理解詩句的含義,讀中感悟詩文的意境,體會童真童趣。
    ②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池上》,豐富古詩積累。
    三、教學難點:
    ①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詩句展開想象,體會童真的純真與快樂,與古詩意境產(chǎn)生共鳴。
    ②品味古詩語言,抓住“偷采”、“不解”、“藏匿跡”等詞語感受詩人煉字之妙。
    四、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激趣:讓學生把課堂中或課外學到的而且會背的古詩背給同學們聽,大家一起分享。
    2、導入:今天,老師想和大家一起學習一首新的古詩。這就是《池上》。﹙板書課題﹚
    3、簡介作者
    詩歌的作者是白居易,號香山居士,他是我國唐代有名詩人。他一生寫詩3600多首,是唐朝寫詩最多的詩人。
    ﹙二﹚、初讀感知,了解大意。
    1、布置初學。
    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課文,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讀一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懂大意。
    看一看—-觀察課本插圖,圖文對照,揣摩詩意。
    說一說——用自己的話說詩句大意、詩句之美。
    寫一寫——寫出詩意美的感受。
    2、巡視指導。
    3、檢查自學。
    ⑴解字詞
    撐: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進。
    艇:比較輕便的船。詩中指的是小船。
    解:懂得、明白。
    藏:隱藏、藏匿。
    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在河渠、池塘中,葉子扁平,橢圓形或倒卵形,表面綠色,背面紫紅色,葉子的下面生須根,花白色。也叫紫萍或水草。
    ⑵懂詩句
    ⑶明大意
    小娃娃撐著小船,偷偷采了白蓮蓬回來賞玩。他還不懂得該怎樣去隱藏自己不被人發(fā)現(xiàn),那小船輕輕劃過,蕩開了池面上的浮萍,留下了一條清清楚楚的水路。
    設(shè)計理念:閱讀教學要以讀為本,讀中感悟、讀中理解、通過讀來感悟詩的意境。
    (三)、品讀感悟,欣賞詩美。
    1、讀詩
    ⑴學生練讀。
    ⑵評價指點:朗讀要歡快,抒情,要讀出小娃的調(diào)皮、天真。
    ⑶有感情朗讀
    2、說詩
    ⑴提出問題。
    讀了這首詩,你的感受和體驗最深的是什么?愿意把學習成果說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嗎?
    ⑵學生練說。
    ⑶教師引導指點。
    ①“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等。
    ②詩歌描寫了一位天真機靈、調(diào)皮可愛的小娃形象,通過他的動作、細節(jié),表現(xiàn)了純真美好的童趣。
    3、寫感受
    ⑴提出問題。
    寫下自己對詩的感受和理解,要求有自己的體會。一兩句也行/
    ⑵交流評價。
    設(shè)計理念: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活動中,我以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形式,讓學生在讀中產(chǎn)生獨特體驗和感悟,在合作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在交流中闡述自己的見解。讀、說、想、寫貫穿整個環(huán)節(jié)。
    (四)、讀背體會,總結(jié)全詩
    在熟練朗讀的基礎(chǔ)上背誦,在誦讀中進一步體會古詩的美。
    設(shè)計理念:古詩要能熟讀成誦。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池上》,并默寫。
    2、用自己的話把詩的大意寫出來。
    3、發(fā)揮想象力,為《池上》配上一副畫。
    板書設(shè)計: 偷采白蓮回
    池上童真、童趣
    不解浮萍開
    白居易《池上》的前世今生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疑點:
    1池上:我看過《池上》的flash,覺得里面有一個顯著的問題,flash的畫面是一片江南煙水的湖面,但是詩的題目明明是“池上”,什么是池,自然是小小的一片水域。這樣一個細節(jié)大家都沒有注意。
    2小娃:“娃”在《辭?!防镉腥N解釋:未成年的小女孩;美女,如李娃、泛指兒童,如娃娃。在唐詩中很少有單獨指稱的“娃”代表不做性別區(qū)分的兒童。我傾向于把“小娃”理解為小女孩。
    3白蓮:這個毫無疑問,白蓮與紅蓮相對,是指的蓮花而不是蓮蓬。
    4藏蹤跡:為什么要藏蹤跡,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蓮花在古代是遍生于水澤之中,并沒有人管理,所以說像理解偷西瓜一樣理解偷蓮花是說不通的。但是在詩歌之中采蓮者卻往往是藏蹤跡的,那是因為從南朝時候開始,采蓮就成為一種風俗,因為“蓮”音同于“憐”,“藕”音同于“偶”,“絲”音同于“思”,所以采蓮與男女歡愛聯(lián)系在一起,而女孩子既渴求愛情,又難免羞澀,所以才會藏蹤跡。那么“不解藏蹤跡”或許只有在“小娃”指稱“小女孩”時,才說得通。小女孩情竇未開,卻學少女的樣子偷采白蓮,只有貪玩之心,并無羞澀之狀,一片嬌癡的小兒女樣貌躍然眼前。還有一種可能,那就要談到“池”了,池在洛陽東南,白居易私宅之中,而白蓮乃是從蘇州刺史任上帶回的進貢之物,所以名貴異常,要么就是因此而需要偷采。但若是此種解釋,便當大失風雅了。
    學術(shù)八卦之白居易“池上”及“白蓮”考:
    學術(shù)手段之一其實就是八卦,而八卦的目的則是為了證明以上所說并非虛構(gòu)。
    白居易有《池上篇》,序中說:“都城風土水木之勝,在東南偏。東南之勝,在履道里,里之勝在西北隅。西闬北垣第一第,即白氏叟樂天退老之地,地方十七畝,屋室三之一,水五之一,竹九之一,而島樹橋道間之……樂天罷杭州刺史時,得天竺石一,華亭鶴二以歸,始作西平橋,開環(huán)池路;罷蘇州刺史時,得太湖石、白蓮、折腰菱、青板航以歸,又作中高橋,通三島徑……每至池風春,池月秋,水香蓮開之旦,露清鶴唳之夕,拂楊石,舉陳酒,援崔琴,彈姜秋思,頹然自適,不知其他……
    那么蘇州刺史任上的白蓮從何而來呢?
    白居易在江州司馬任上就有《東林寺白蓮》
    東林北塘水,湛湛見底清。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莖。白日發(fā)光彩,清炎散芳馨。泄香銀囊破,瀉露玉盤傾。我憐塵垢眼,見此瓊瑤英。乃知紅蓮花,虛得清靜名。夏萼敷未歇,秋房結(jié)才成。夜深眾僧寢,獨起繞池行。欲收一顆子,寄向長安城。彈恐出山去,人間種不生。
    東林寺白蓮是不是白居易洛陽家池中的白蓮呢?這無從查考。但可以確定的是,白居易家池中的白蓮乃是從吳地遷移的。它與白居易題詠的白蓮、白菊花、白牡丹一樣,都取清靜絕塵之意。
    《六年重題白蓮》和《感白蓮花》都仔細講了白蓮花的來歷。
    《六年重題白蓮》
    素房含露玉冠鮮,紺葉搖風鈿扇圓。本是吳州貢進藕,今為伊水寄生蓮。移根到此三千里,結(jié)子今經(jīng)六七年。不獨池中花故舊,兼乘舊日采花船。
    《感白蓮花》
    白白芙蓉花,本生吳江濆。不與紅者雜,色類自區(qū)分。誰移爾至此,姑蘇百使君。初來苦憔悴,久乃芳氤氳。月月葉換葉,年年根生根。陳根與故葉,銷化成泥塵。化者日已遠,來者日復新。一為池中物,永別江南春。忽想西涼州,中有天寶民。埋歿漢父祖,孳生胡子孫。已忘鄉(xiāng)土戀,豈念君親恩。生人尚復爾,草木何足云。
    詠家池白蓮之詩,在白居易集中有約十首。根據(jù)以上的描述,我們可以想象白蓮池的景象了。一個三至四畝的池塘,在白居易洛陽家宅之中,其中半種紅蓮,半種白蓮。而蓮池為白居易退養(yǎng)之后談僧論道修身養(yǎng)性之所,而我們這篇名為《池上》的詩乃是《池上二絕》之二。那么《池上二絕》之一是什么呢?是“山僧對棋坐,局上竹陰清。映竹無人見,時聞下子聲”。組詩一般由多首相關(guān)聯(lián)的詩組成。各首詩之間在主題或意趣上相似相成。以此看來,《池上》的第一首寫的是山僧對弈,松陰清冷,時聞下子之聲,是靜中有動。第二首寫的是白蓮花開,小娃偷采,蓮隨船動的動中之靜。本已是小娃小艇,如此細小之物,卻能使“浮萍一道開”可見原本池水之靜止,園林之岑寂,寫法正與“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相似。兩首詩一動一靜,一正一反,寫的是退隱塵囂之外的林園清趣。
    弈棋的已知是山僧。采蓮的又是誰呢?這個問題無法論證,只能猜想。但就算是猜想也得有風可捕,有影可捉。幸好白居易還有這樣一首詩《看采蓮》“小桃閑上小蓮船,半采紅蓮半白蓮。不似江南惡風浪,芙蓉池在臥床前”。小桃是女僮的名字,這個臥床前的芙蓉池,也即是《池上》之池。小小三四畝之池,未必艇船交錯,想此小蓮船也就是小艇罷了。我們雖不能說“小娃”實指“小桃”,但也不妨通過這首詩里透露的信息,遙想一下《池上》的意境呢。
    看到這里,大家也許會說:“原來學術(shù)八卦就是深文羅織之術(shù)”,世上池塘無數(shù)、蓮花無數(shù)、小娃也無數(shù),憑什么這首詩的池上在洛陽,那首詩的池上就不能在吳江?我只能說,在對《白居易全集》作了相當于篩沙子的笨功夫之后,我發(fā)現(xiàn),無論從詩歌寫作的時間、上下文、以及內(nèi)容來看,那個《池上》就是洛陽家宅的池上,而且白居易所有名為《池上》的詩,寫的都是同一個地方,那個山僧呢,也就住在池邊的一間屋子里。所以,很抱歉,《池上》寫的的確不是洪湖,也不是微山湖,那些從鐵道游擊隊、洪湖赤衛(wèi)隊來的蓮花叢中偷偷泛舟,或者如偷西瓜一般偷蓮花的經(jīng)驗的確不適合這里。而那個小娃,也就不可能是鄉(xiāng)村湖上的野孩子,小小年紀就會劃船鳧水。那采白蓮的意蘊,一定是與某種愛美的心愿與年少的嬌癡有關(guān)。白居易的《吾雛》詩寫女兒阿羅“學母畫眉樣,效吾吟詠聲”,小小七齡已知自好,卻不懂嬌羞,與“采白蓮”而不知“藏蹤跡”也是一樣的。
    那么,如果學術(shù)八卦不是深文羅織之術(shù),是不是膠柱鼓瑟之術(shù)呢?現(xiàn)代文論早就呼喚作者隱退、作者死了。似乎作者說什么沒關(guān)系,關(guān)鍵的是讀者讀出了什么。如果用更形象的話表述,就是說,白居易那個洛陽東南的池塘里發(fā)生的事情和我們有什么關(guān)系,讀者需要一首詩,能夠喚起我們普遍的經(jīng)驗和內(nèi)心的感動。所以,讀者為什么不能把小池想象為微山湖或者洪湖?為什么不能把小娃理解為小兵張嘎那樣頑皮的野孩子。
    當然可以。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我們要讀詩,而不是讀交通守則,那是因為有些東西,我們的眼睛看不見,要讓詩人替我們看,有些東西,我們的心靈感受不到,要讓詩人的心靈替我們感受。微山湖和洪湖的荷花我們知道了,可是我們不知道還有屈原的荷花、白居易的荷花、漢樂府里的荷花,那都是不一樣的。如果貿(mào)然宣告作者死了,只以自己的經(jīng)驗來理解文本,讀再多的詩也不能擴充我們的視野,不能靈敏我們的感覺,不能提升我們的靈魂。讓作者退到幕后,駕駛自己的想象在詩歌的情境里遨游,那是第二步的事情。如果你的經(jīng)驗中原本只有微山湖的接天蓮葉和鄉(xiāng)野頑童,在讀懂了《池上》之后,接天蓮葉也可以擷取一角,植于洛城小池之中,鄉(xiāng)野頑童之間也不妨偶爾有嬌癡小女學人采蓮,惹人愛憐。
    忠實地還原作者的經(jīng)驗,體驗作者的感受,才能夠捕捉到詩歌誕生的那個瞬間。詩人生命中的靈光一閃借此得以傳達。詩人是以直觀體驗駕馭詩藝的,因此,我們也只有在體驗的基礎(chǔ)上才能夠談論有關(guān)詩藝的話題。白居易寫得最多的詩,并不是大家所熟悉的新樂府(如《賣炭翁》),而是通俗淺切的“白體”或“樂天體”,在當時,從長安到江西三千里間,販夫走卒和僧徒婦女無不傳唱。但是《池上》哪怕放在“白體”中也有其特殊性,它不但通俗淺切,而且饒有一種活潑的意趣。這一意趣是如何通過詩藝傳達出來的呢?
    第一句“小娃撐小艇”就奠定了一種活潑的基調(diào)。古詩講求凝練,很少有一詩中一個字使用兩次,更不要說是在一句之中,而五言絕句總共二十個字,居然肯把首句拿出來重復,何況小艇的意思不是沒有其他詞語可以代替的,比如蓮舟,蟻舟。白居易為什么要這樣寫呢?一來,這是民歌、童謠的風格,民歌和童謠就是要不斷重復,比如“魚戲蓮葉中,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南……”。二來,小娃撐小艇,這句話似乎是一個小小的蹺蹺板,兩邊份量相當,一邊是小娃,一邊是小艇,以“撐”字的爆破音為中點,舌尖輕輕一躍,兩邊就跳動起來了。三來,“娃”和“舟”可能真的很小,但是作者極言其小,更多的是因為帶了一分憐愛,就像大人說“小孩子”可能這個孩子已經(jīng)二十歲了,孩子說“小貓貓”,這個貓早就是老貓了。前文提到的《看采蓮》里面說“小桃閑上小蓮船,半采紅蓮半白蓮”,恰恰與這句一樣,也是模仿了民歌的風格,只因為是七言,而首句中間位置的是“閑上”兩字,所以聲調(diào)和意趣都變活潑為閑緩,“半采紅蓮半白蓮”是一個復沓,更增加了余歌再三的意味。從聲調(diào)上看,這已經(jīng)是一支幽閑端雅的少女之歌。而“小娃撐小艇”以民歌的格調(diào),蹺蹺板式的音節(jié),兒童學舌般的“小小”重復,織成了活潑輕巧的幼女之歌。
    “偷采白蓮回”,寫的如此簡單,如果說有什么可以挖掘的,乃在“偷”字和“回”字上。一來,采蓮回,而不是采蓮之后越墻而去,只能說明采蓮乃在自家之中,自家之中而謂“偷采”,大概這個“偷”就不能理解為“盜”,而要理解為“悄”。小女孩趁大人不注意,偷偷的下池采蓮花,她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目中只有蓮葉、只有蓮花,早就忘卻了周圍的事情,當然也就不會注意她的舉動正在被大人看到?!冻厣稀分粚懙摹坝持駸o人見”是高僧修得的忘我,“偷采白蓮回”卻是兒童未諳世事時,天生的忘我。在白居易看來,這二者是可以等量齊觀的。如果我們再問一個無聊的問題,為什么她采的不是紅蓮而是白蓮,我想這里有一個無趣的答案,因為“白”是入聲字,是仄聲,要是紅蓮,格律就不對了。而白蓮恰巧更有一種純潔的象征,所以我們也可以生發(fā)以為,幼女的忘我出于童真,幼女的自好也出于天然,這都是值得贊賞,并且值得我們終生所求的東西。女孩因為年幼,所以離道未遠,道家要求“歸于嬰孩”,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啊。
    “未解藏蹤跡”這一句話很有意思,它至少存在兩個層次。第一,知道藏蹤跡是應該的;第二,不知道藏蹤跡是可愛的。如果大人說:“你怎么天黑了不知道回來”,這句話預設(shè)的前提是“別人知道天黑了要回來”,所以“未解藏蹤跡”的前提是“別人知道要藏蹤跡”,采蓮要藏蹤跡,是因為采蓮的少女美麗羞澀,雖然私心希望美麗能為人得見,卻又因羞澀而不敢拋頭露面。所以越女采蓮秋水畔,也只能窄袖輕羅“微露雙金釧”,“芙蓉向臉兩邊開”的少女也只能“亂入湖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而哪怕芳心亂如藕絲,也只能“低頭弄蓮子”。古人認為情竇初開的少女應該是這樣嬌羞的。但是這個“小娃”是“明朝弄梳臺,黛眉類掃跡。濃朱衍丹唇,黃吻爛漫赤”的幼女,她學化妝也好,學采蓮也罷,這些少女所為之事本身蘊涵的愛情追求和自身完美的希望在她是沒有的,她不知嬌羞,當然“未解藏蹤跡”,但是在一個大人的眼里,幼女的模仿之中,蘊含了她走向成熟的旅程。這旅程是不可避免,不可阻止的,因此這童真的嬌癡才顯得那么可愛可貴。
    最后一句“浮萍一道開”很有意思。雖然我們才走過十五個字,但是詩人的內(nèi)心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無窮的感慨。他用一個空鏡頭結(jié)尾,便留下了無比開闊的意境。試想“浮萍一道開”變成“浮萍隨舟開”,你會有什么感覺呢?會不會覺得有一點逼仄,有一點質(zhì)實而少余味?“小娃撐小艇”是民歌的風格,它與民歌的手法一樣,生動又具體,但是詩歌需要一點煙水蒼茫,所以詩人最后回到文人詩的傳統(tǒng),以虛景沖淡了質(zhì)拙,以靜謐升華了活潑。詩人只帶我們?nèi)ビ^看一個片斷,沒有開始,也沒有結(jié)束。敘事是不完整的,但是詩人想告訴我們,那種打動了他,并被他認為可以寫出來打動更多人的東西,并不藏在事件之中,而藏在姿態(tài)之中。小艇歸來,池面的浮萍才讓開一道水跡,這是何等岑寂的森森庭院,而這道水跡又會在不久之后重新合攏,那小女孩的愛美之心,嬌癡之狀,和走向成熟的旅程沒有留下一絲蹤跡。一切都在靜謐之中。那個孩子不曾察覺老人的觀看,她沉浸在自己的喜悅和想象之中,那個老人也不曾打攪這孩子的想象。那是多么厚實的寂靜啊,穿透歲月, 橫亙于童年和老年之間。最后,沒入煙水,沒入暮色,唯有寂靜覆蓋大地。
    池上教案中班篇十
    教學目標:
    1、按形聲字的特點認識要求會認的生字,會寫“浮萍”兩個字。
    2、體會詩人用詞的精妙。
    3、理解詩意,體會詩歌表現(xiàn)的童真童趣。
    教學準備:
    1、教學課件
    2、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古詩,導入新課
    1、你知道哪些描寫兒童的古詩?
    2、詩中的兒童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活潑、可愛、天真)
    3、今天,我們再學一首描寫兒童的古詩。板題,讀題。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池上》。要求:讀準字音,把詩句讀通順。
    2、檢查初讀情況。
    (1) 指名讀古詩,集體正音。
    (2)交流學習生字新詞:
    a.仔細觀察,本課的生字具有怎樣的特點?(都是形聲字)
    b.復習兒歌:形聲字,好識記。形音義,有聯(lián)系。聲旁幫著表字音,形旁幫著辨字義。
    c.學生根據(jù)聲旁識記字音。
    d.學生根據(jù)形旁分析字義。
    e.浮萍,理解詞義,練習書寫。
    (3) 學生簡單說說池塘上發(fā)上了一件什么事兒。(一個小孩偷采白蓮。)
    3、學生再次自由讀古詩。要求: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4、小組合作學習,弄懂詩意。
    (1) 學生結(jié)合前后句和插圖,借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句含義。
    (2) 小組逐句內(nèi)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啟發(fā)、補充。
    5、集體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一人讀詩句,一人說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三、吟詩煉字,體會意境。
    (一)前兩行——小娃偷采蓮。
    1、指名讀
    2、學生交流“看”到的畫面。
    (1)怎樣的荷塘,怎樣的白蓮?你想到了哪些詩句?(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2)出示:小娃撐小艇
    指導學生重讀紅體字,你讀出了什么?(讀出了小娃得弱小)
    (3)出示:偷采白蓮回
    由小娃的弱小理解“偷”字,結(jié)合自己小時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惡作劇和頑皮之事,和詩中的小娃產(chǎn)生共鳴,體會孩子的無邪、可愛、純真與童年的快樂、無憂、自由。)
    (4)再次有韻味地誦讀前兩行詩句。
    (二)后兩行——景美童心純
    1、提問:小娃“偷采白蓮”不會被發(fā)現(xiàn)嗎?
    2、學生默讀后兩行詩,談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劃開的一道浮萍已經(jīng)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體會小娃純真、質(zhì)樸,練習讀出情趣。
    四、回歸整體,拓展延伸。
    1、學生帶著理解,學生再次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池上》賞詩會——各小組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演式誦讀古詩。
    3、教師配樂范讀,學生配樂朗讀。
    4、熟讀成誦。
    5、教師小結(jié):這首詩前兩行使我們看到了一幅美麗的荷塘圖,一個“偷”字用的極為傳神,寫出了小娃的頑皮、可愛,接著,筆鋒一轉(zhuǎn),寫了他不懂得隱藏蹤跡,于荷塘中露出了一條清晰的水道。狡黠中流露著頑皮,天真中透露著憨厚,體現(xiàn)著童真童趣。
    五、布置作業(yè) ,鞏固練習。
    1、背誦課文。
    2、默寫《池上》。
    偷采 白蓮回 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 浮萍開 童真童趣
    池上教案中班篇十一
    【教學內(nèi)容】
    國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古詩兩首:《池上》、《小兒垂釣》。教學時間為一課時。
    【教學理念】
    1.“簡”出三味
    從疏通古詩進行表層解讀,到體悟古詩進入中層解讀,再到挖掘古詩達到深層次解讀,設(shè)計既體現(xiàn)古詩學習之“三味”,又把學習的三大目標“球形”融合,所以我設(shè)計了三個教學步驟:聊字聊詩,聊意聊趣,聊聊趣事詩。三個步驟中簡練問題,追求簡約而不簡單的教學效果。
    2.“合”出高效
    語文課堂教學應該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在整合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求同存異是整合的關(guān)鍵,從整合入手解讀古詩,突破古詩教學的習慣模式。分步解讀,則是在整合之間的跨度上,深入感悟意象與情趣。用“總-分-總”的教學模式引出同類“童年趣事詩”的課外拓展。
    3.“聊”出輕松
    兩首古詩都是充滿兒童情趣的絕句,詩意通俗易懂,不需花費太多的時間,把感悟詩中意境和體會童真、童趣作為教學的重點。用聊天的方式,在輕松、自然的氛圍之中學生入情入境,不僅掌握了知識,體會了作者對小孩的喜愛之情,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在主動參與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教學要求】
    1.知識目標:學會詩中的生字:撐、艇、浮、萍、稚、側(cè)。
    2.能力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2)理解詩句的內(nèi)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情境。
    3.情感目標:感受鄉(xiāng)村孩子的純真、可愛。
    【教學重點】感悟詩中的意境,體會童真童趣。
    【教學難點】感受古詩語言的精練之美。
    【教學準備】教學多媒體ppt演示文稿。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聊“字”、聊“詩”。
    1.學生自讀,注意讀正確、讀通順。
    2.朗讀古詩,強調(diào):
    ◇《池上》“撐、艇、萍”,后鼻韻母讀清楚。
    ◇《小兒垂釣》“側(cè)”,平舌音,“稚”,翹舌音?!坝成?、應人”注意押韻。
    3.聊字:撐艇萍稚側(cè)
    4.聊詩:兩首古詩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再推敲推敲相同中的不同。
    【整合學習理論認為:學生唯有將他們所有的感覺、情緒、智慧投入學習的過程之中,才能獲得最好的學習效果。我讓學生采用發(fā)現(xiàn)古詩的相同與不同,學生興趣盎然,思維活躍起來,變被動的聽講為主動的參與。】
    二、品悟詩眼,聊“意”、聊“趣”。
    1.自由讀詩,聊詩中畫面,解決基本詩意。追問中點撥重點詞的理解:
    《池上》:解、一道
    《小兒垂釣》:蓬頭、側(cè)坐、莓苔、映身、借問、遙、應
    2.深入品悟:猜一猜兩個小孩兒各有什么心思。
    《池上》
    ◇緊張。聊“偷”字。
    ◇高興。拓展《荷花》片段:“荷花已經(jīng)開了不少了……”及“蓮葉何田田……”詩。)品讀:“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小兒垂釣》
    ◇聊“遙招手”,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
    3.把握人物形象:這是兩個什么樣的小娃?
    4、積累兩首詩:看畫吟誦。
    【在兒童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缎捍贯灐泛髢删洹奥啡私鑶栠b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中,“招手”之意歷來存有異議。我以為,這正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使他們萌生探究欲望、進而實現(xiàn)自主學習的良好契機。同時感悟古詩,不在于詩句的字面意思,而在于詩句的趣味和意味,引領(lǐng)學生讀出詩句背后的那份意,那份趣?!?BR>    三、得益課外,聊聊 “童趣詩”。
    1.引導學生積累童年趣事詩。
    (1)幼女詞 (2)所見 (3)宿新市徐公店
    2.出示自選作業(yè)。
    【為使教學呈現(xiàn)螺旋上升的態(tài)勢,設(shè)計中抓住古詩主題教學的“輻射點”,通過熏陶與體驗,理解與感悟,使得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主題學習中獲得質(zhì)的提升,從而夯實學生語言文化的根基。詩歌的廣闊意境給學生留下自由開掘的空間,而最后多元化的作業(yè)樣式則在于激活學生各富色彩的智慧?!?BR>    池上教案中班篇十二
    作者:李霞????轉(zhuǎn)貼自:轉(zhuǎn)載????點擊數(shù):219
    一、??????????? 調(diào)動積累,導入新課。
    1.學生交流自己積累的關(guān)于池塘或荷花的詩句。
    2.揭題 :《池上》。(板書詩題:池上)相機顧名思義理解詩題:荷花池塘里。
    3.學生齊讀題目。
    4.簡介作者白居易。
    (1)??? 學生說自己知道的關(guān)于白居易的生平、詩作、詩風。
    (2)??? 教師小結(jié):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池上》。要求:讀準字音,把詩句讀通順。
    1、檢查初讀情況。
    (1)??? 指名讀古詩,集體正音。
    (2)??? 學生簡單說說池塘上發(fā)上了一件什么事兒。
    2、學生再次自由讀古詩?!∫螅哼呑x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3、借助多媒體,弄懂詩意。
    (1)??? 欣賞池塘美景,借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句含義。
    (2)??? 逐句內(nèi)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啟發(fā)、補充。
    4、集體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說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三、吟詩煉字,體會意境。
    (一)前兩行——小娃偷采蓮。
    1、學生自由輕聲誦讀古詩,邊讀邊想象畫面
    2、學生交流“看”到的畫面。
    3、看圖,指導學生讀出小娃天真、調(diào)皮的感覺樣子。(讓學生為“小娃偷采白蓮圖”起個題目)
    4朗讀前兩句,思考:你最欣賞其中哪個字?
    (“偷”,結(jié)合自己小時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惡作劇和頑皮之事,和詩中的小娃產(chǎn)生共鳴,體會孩子的無邪、可愛、純真與童年的快樂、無憂、自由。)
    (二)后兩行——景美童心純
    1、提問:小娃“偷采白蓮”不會被發(fā)現(xiàn)嗎?
    2、學生默讀后兩行詩,談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劃開的一道浮萍已經(jīng)暴露了他的“偷采
    3、抓住“不解”體會小娃純真、質(zhì)樸,練習讀出情趣。
    四、回歸整體,拓展延伸。
    1帶著理解,學生再次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池上》賞詩會——各小組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演式誦讀古詩。
    3、熟讀成誦。
    五、布置作業(yè),鞏固練習。
    1、背誦課文。
    2、默寫《池上》。
    3、依據(jù)《池上》這首詩歌的內(nèi)容,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為這首詩配一幅畫。
    板書設(shè)計:
    偷采白蓮回(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浮萍開(童真童趣)
    李霞 發(f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