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原文及注釋

字號:


    閱讀過桃花源記以后,我們會對當(dāng)時的時代背景有所了解,這也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以下是由出國留學(xué)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記原文及注釋”,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桃花源記原文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yuǎn)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保ㄩg隔一作:隔絕)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桃花源記注釋
    1. 陶淵明:(365-427)東晉潯陽柴桑人,名潛,字元亮,世稱靖節(jié)先生,自稱五柳先生,著名詩人。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后世稱他為:“百世田園之主,千古隱逸之宗。”
    2. 太元:公元376~396年,晉孝武帝年號。是東晉孝武帝司馬曜的第二個年號,共計21年。
    3. 武陵:晉郡名,治所在今湖南常德。
    4. 緣:循,沿著。
    5. 落英:落花,一說初開的花。
    6. 異:驚異,詫異。這里的意思是“對……感到奇怪”。
    7. 盡:盡頭。
    8. 才:僅。
    9. 儼然:整齊的樣子。
    10. 屬:類。
    11. 阡陌交通:田間小路交錯相通。南北小路叫阡,東西小路叫陌。
    12. 悉:盡,全。
    13. 黃發(fā):指老人。
    14. 垂髫(tiáo):指兒童。髫,古代小孩的垂發(fā)。
    15. 要:通“邀”。
    16. 咸:都。訊:消息。
    17. 邑人:同鄉(xiāng)。
    18. 絕境:與世隔絕的地方。
    19. 間隔:隔離。
    20. 乃:竟然。
    21. 無論:不要說、更不必說。
    22. 延:邀請。
    23. 扶:沿著、順著。
    24. 向:原先。
    25. 處處志之,志:名詞作動詞,做標(biāo)記。
    26. 郡下:指武陵郡城下。
    27. 詣:到。特指到尊長那里去。
    28. 尋向所志:尋找先前所做的標(biāo)記。
    29. 劉子驥:名驎(lín)之,《晉書·隱逸傳》里說他“好游山澤”。
    30. 規(guī):計劃,打算。
    31. 未果:沒有實(shí)現(xiàn)。
    32. 尋:隨即,不久。
    33. 遂:終于。
    34. 問津:問路,訪求。津,渡口。
    35. 才通人:僅容一人通過。
    36. 曠:空闊,寬闊。
    37. 儼然:整齊的樣子。
    38. 窮其林:走到那片林子的盡頭。窮,盡。
    39. 雞犬相聞:(村落間)能互相聽見雞鳴狗叫的聲音。
    40. 為具言:為(桃花源中的人)詳細(xì)地說出。
    41. 延:邀請。
    42. 為:對,向。
    43. 便扶向路:就沿著原來的路(回去)。扶:沿著。
    44. 語云:告訴(他)說。“語”后面省略了代漁人的“之”字。
    45. 具:同“俱”,完全,詳盡。
    46. 得:取得,獲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
    47. 既:已經(jīng),以后。
    48. 志:用符號做標(biāo)記,動詞。
    桃花源記翻譯
    東晉太元年間,有個武陵人以捕魚為職業(yè)。有一天他順著溪水劃船走,忘記了路程的遠(yuǎn)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樹夾著溪流兩岸,長達(dá)幾百走,中間沒有別的樹,地上香草鮮艷美麗,墜落的花瓣繁多交雜。漁人很驚異這種美景。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發(fā)源的地方就沒有了,緊接著就看見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漁人就丟下小船,從洞口進(jìn)去。開始洞口很窄,僅容一個人通過。又走了幾十走,突然變得開闊敞亮了。這里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那里面的人們來來往往耕田勞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閑愉快,自得其樂。
    桃源中人看見漁人,于是很驚奇,問漁人從哪里來。(漁人)詳盡地回答了他。他就邀請漁人到自己家里去,擺酒殺雞做飯菜。村子里的人聽說有這樣一個人,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前代祖先為了躲避秦朝時候的禍亂,帶領(lǐng)妻子兒女和同鄉(xiāng)人來到這寫出人世隔絕的地方,沒有再從這里出去過,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絕了。他們問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這漁人一件件為他們詳細(xì)說出自己知道的情況,那些人聽罷都感嘆驚訝。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請漁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飯菜來招待。漁人住了幾天,告辭離去。這里的人告訴他說:“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說啊?!?BR>    漁人出來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著舊路回去,一路上處處作了標(biāo)記。回到郡里,去拜見太守,報告了這些情況。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前去,尋找先前做的標(biāo)記,竟迷失了方向,沒有再找到原來的路。
    南陽劉子驥,是個高尚的名士,聽到這件事,高高興興地計劃前往。沒有實(shí)現(xiàn),不久病死了。后來就沒有探訪的人了。
    桃花源記賞析
    文章開端,先以美好閑靜、“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桃花林作為鋪墊,引出一個質(zhì)樸自然的化外世界。在那兒,一切都是那么單純,那么美好。沒有稅賦,沒有戰(zhàn)亂,沒有沽名釣譽(yù),沒有勾心斗角。甚至連一點(diǎn)吵吵嚷嚷的聲音都聽不到。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誠懇。造成這一切的原因,作者沒有明說,但從“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一句中已隱約透露了消息:原來歸根結(jié)蒂,是因?yàn)闆]有一個高踞人民頭上為私利互相攻伐的統(tǒng)治集團(tuán)。
    這個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對生活在虛偽黑暗、戰(zhàn)亂頻繁、流血不斷的現(xiàn)實(shí)世界中的人們來說,無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簡凈筆觸,恰如其分地表現(xiàn)出桃花源的氣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當(dāng)然,這種理想的境界在當(dāng)時現(xiàn)實(shí)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過大同社會的構(gòu)想,藝術(shù)地展現(xiàn)了大同社會的風(fēng)貌,是不滿黑暗現(xiàn)實(shí)的一種精神寄托。
    桃花源中的家庭多為主干家庭(三代同堂),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從“男女”、“黃發(fā)”、“垂髫”這三個詞便可以看出此點(diǎn)。
    文章的結(jié)構(gòu)也頗有巧妙之處。作者借用小說筆法,以一個捕魚人的經(jīng)歷為線索展開故事。開頭的交代,時代、漁人的籍貫,都寫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這就縮短了讀者與作品的心理距離,把讀者從現(xiàn)實(shí)世界引入到迷離惝恍的桃花源。相反,如果一開頭就是“山在虛無縹緲間”,讀者就會感到隔遠(yuǎn),作品的感染力也就會大打折扣?!安蛔銥橥馊说酪病奔皾O人返尋所志,迷不得路,使讀者從這朦朧飄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現(xiàn)實(shí)世界,心中依舊充滿了對它的依戀。文末南陽劉子驥規(guī)往不果一筆,又使全文有余意不窮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