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就快到了,準備一下端午節(jié)手抄報相關(guān)的內(nèi)容資料吧!以下是由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端午節(jié)手抄報內(nèi)容大全2022最新”,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jié)手抄報內(nèi)容大全2022最新【一】
古詩
(一)
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
丹心照夙昔,鬢發(fā)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二)
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宋·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
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節(jié)動。菖蒲酒美清尊共。
葉里黃驪時一弄。猶瞢忪。等閑驚破紗窗夢。
(三)
浣溪沙·端午
宋·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端午節(jié)手抄報內(nèi)容大全2022最新【二】
詩句
1、 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jié)動,菖蒲酒美清尊共?!獨W陽修《魚家傲》
2、 我游南賓春暮時,蜀船曾系掛猿枝。云迷江岸屈原塔,花落空山夏禹祠?!懹巍度龒{歌》
3、 屈原何傷悲,生離情獨哀。知命雖無憂,倉卒意低回。嘆氣從中發(fā),灑淚隨襟頹?!四帷端捅R弋陽景宣詩》
4、 好是佳旦稱觴,班衣拜舞,有鹓雛相對。后院嬋娟爭勸酒,端午彩絲雙緊?!踹~《念奴嬌》
5、 石榴一樹浸溪紅。零落小橋東。五日凄涼心事,山雨打船篷。諳世味,楚人弓。莫忡忡。——姜夔《訴衷情》
6、 楊桴擊節(jié)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蛟龍得雨鬊鬣動,螮蝀飲汀形影聯(lián)?!獎⒂礤a《競渡曲》
7、 嘆家亡國破,汨羅歸處。志潔行廉爭日月,辭微文約傳千古。子沉江,鶴駕淚淫淫,何其苦?!醭洹稘M江紅》
8、 刺史臨流褰翠幃,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鳴余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獎⒂礤a《競渡曲》
9、 肩輿任所適,遇勝輒留連。焚香引幽步,酌茗開靜筵。微雨止還作,小窗幽更妍。——蘇軾《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
10、 斗輕橈,斗輕橈,雪中花卷棹聲搖。天與玻璃三萬頃,盡叫看得幾吳舫?!S公紹《瀟湘神》
11、 乘興挈朋儕,游賞遍、南峰佳致。崇仙岸左,爭看競龍舟,人洶洶,鼓冬冬,不覺金烏墜?!獥顭o咎《驀山溪》
12、 側(cè)聞屈原兮,自沉汨羅。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極兮,乃殞厥身?!Z誼《吊屈原賦》
13、 門艾釵符關(guān)何事,付與癡兒呆女。耳不聽、湖邊鼉鼓。獨炷爐香熏衣潤,對瀟瀟、翠竹都忘暑?!S及之《賀新郎》
14、 年忠血墮讒波,千古荊人祭汨羅。風雨天涯芳草夢,江山如此故都何?!奶煜椤抖宋绺信d》
15、 稽古堂前,恰見四番端午又來江上,聽鳴鼉急鼓。棹歌才發(fā),漠漠一川煙雨?!鶓?yīng)祥《傳言玉女》
16、 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qū)邪。騎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婦把景擷?!S文通《端陽采擷》
17、 萱草榴花,畫堂永書風清暑。麝團菰黍。助泛菖蒲醑。兵辟神符,命續(xù)同心縷?!獜埿⑾椤饵c絳唇》
18、 魚腹魂銷,龍舟叫徹,不了湖亭張戲。滿庭芳芷。正艾日高高,葛風細細?!獎⒊轿獭洱R天樂》
19、 便收拾銀瓶,當壚人去,春歇旗亭。淵明權(quán)停種秫,遍人間,暫學屈原醒。——羅志仁《木蘭花慢》
20、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在,只留《離騷》在世間?!獜堮纭逗投宋纭?BR> 21、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獪@祖《午日處州禁競渡》
22、 艾虎釵頭,菖蒲酒里,舊約渾無據(jù)。輕衫如霧,玉肌似削,人在畫樓深處?!茏现ァ队烙鰳贰?BR> 端午節(jié)手抄報內(nèi)容大全2022最新【三】
懷沙
屈原 〔先秦〕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傷懷永哀兮,汩徂南土。
眴兮杳杳,孔靜幽默。郁結(jié)紆軫兮,離愍而長鞠。
撫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刓方以為圜兮,常度未替。
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章畫志墨兮,前圖未改。
內(nèi)厚質(zhì)正兮,大人所晟。巧陲不斵兮,孰察其揆正?
玄文處幽兮,蒙瞍謂之不章。離婁微睇兮,瞽謂之不明。
變白以為黑兮,倒上以為下。鳳皇在笯兮,雞鶩翔舞。
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夫惟黨人鄙固兮,羌不知余之所臧。
任重載盛兮,陷滯而不濟。懷瑾握瑜兮,窮不知所示。
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非俊疑杰兮,固庸態(tài)也。
文質(zhì)疏內(nèi)兮,眾不知余之異采。材樸委積兮,莫知余之所有。
重仁襲義兮,謹厚以為豐。重華不可遻兮,孰知余之從容!
古固有不并兮,豈知其何故!湯禹久遠兮,邈而不可慕。
懲連改忿兮,抑心而自強。離閔而不遷兮,愿志之有像。
進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將暮。舒憂娛哀兮,限之以大故。
亂曰:
浩浩沅湘,分流汩兮。脩路幽蔽,道遠忽兮。
曾唫恒悲兮,永慨嘆兮。世既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謂兮。
懷質(zhì)抱青,獨無匹兮。伯樂既沒,驥焉程兮。
民生稟命,各有所錯兮。定心廣志,余何畏懼兮!
曾傷爰哀,永嘆喟兮。世溷濁莫吾知,人心不可謂兮。
知死不可讓,愿勿愛兮。明告君子,吾將以為類兮。
端午節(jié)手抄報內(nèi)容大全2022最新【四】
端午節(jié)與屈原
據(jù)《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dǎo)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lián)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jié)也稱詩人節(jié))。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端午節(jié),用紙筆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太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太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于是便發(fā)展成為了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掛艾草與菖蒲、沐蘭湯、佩豆娘、斗草、吃五黃、放風箏、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流言中引用的所謂紀念屈原、伍子胥或曹娥的說法都是古已有之的。然而,這些說法都早已為學術(shù)界所拋棄。關(guān)于屈原的生平經(jīng)歷,可見最早的文獻莫過于《史記·屈原賈生列傳第二十四》和《楚辭》了。今的學者對屈原生平的了解,幾乎全部來源于這兩份材料。然而,遺憾的是,這兩份文獻本身的可信度并不高。傳世的《史記》中這一篇存在著多處顯而易見的錯誤,而《楚辭》更是難以判斷其標各篇注的創(chuàng)作時間和具體作者是否可信。正是因為這些文獻并不是很可靠,從清末開始,甚至有部分學者干脆懷疑屈原此人是否存在。今雖然絕大多數(shù)學者都承認屈原應(yīng)該是真實的歷史人物,但對于這兩份文獻中存在的各種具體問題的爭論卻從未停息?!妒酚洝泛汀冻o》中對于屈原死因的記錄是他被楚頃襄王流放到“江濱”,“三年不得復(fù)見”,“于是懷石,遂自沉汨羅以死”。然而,無論是傳世的《史記》,還是傳世的《楚辭》各篇,都沒有明確說明他投江的事件具體發(fā)生在什么時間。屈原是楚國人,春秋時各國歷法均不相同,如屈原真是楚歷五月五日投江,秦歷也只會記作二月五日(據(jù)睡虎地秦簡,秦“五月,楚八月”),則端午節(jié)只能改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