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過的第一本書優(yōu)秀教學設計(實用6篇)

字號:


      我相信大家都接觸過教案,編寫教案能夠提高自己的教學研究能力,在教案中總結好經(jīng)驗與教訓,我們才能逐步成熟起來。有沒有可以參考的教案呢?小編收集并整理了“我讀過的第一本書優(yōu)秀教學設計(實用6篇)”,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我讀過的第一本書優(yōu)秀教學設計(實用6篇)(篇一)
    ??教學設想:
    ??初中八年級下學期是孩子的知識水平提高的時期,也是樹立人生觀,價值觀的良好時期,更是思想初步成型的時期,在這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應注重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讓學生學會感動。因此在進行《我的第一本書》的教學設計時,要注意到學生的思想滲透,抓住文章中滲透出的“情”來安排教學。其次,在學習文章的同時,注重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以讀促寫,學習寫作的技巧,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教學目標:
    ??1、識記字詞,整體感知課文
    ??2、抓住重點語句把握人物心情。
    ??3、了解第一本書的深刻含義,感悟作者的內(nèi)心情感。
    ??4、引導學生從人物思想中受到啟示。
    ??教學重點:
    ??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圍繞第一本書的故事,體會在特定條件下人物的精神世界。
    ??課前準備:
    ??1、自讀文章,掃清文字障礙理解生字詞的含義。
    ??2、布置學生查閱,了解牛漢的有關資料,以開闊視野,增加材料積累。
    ??3、回憶自己拿到第一本書時的心情和場景,把它寫成文字。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導入:
    ??師生之間交流拿到第一本書時的心情,聽讀學生的小習作。師:聽了同學們的感受,老師也仿佛回到了那個時候,心中也有許多的感慨,但我卻無法表達出來,讓我們一起去看一下牛漢的第一本書,有什么與眾不同吧!
    ??板書:
    ??《我的第一本書》
    ??檢測預習情況:
    ??1、認讀字詞:幽默 凄慘 奧秘 酷似 摻和 磨磨蹭蹭 翻來覆去
    ??2、交流有關牛漢的材料。
    ??整體感知:
    ??1、生默讀課文,或快速瀏覽全文,講述“第一本書”的故事。(提示:語言簡潔,條理清楚,交代明白)
    ??2、再次快速瀏覽,思考以下問題:
    ??(1)你認為文中的第一本書值不值得寫?這僅僅是一本書嗎?它有什么含義?
    ??(2)和我們比起來,文中“我”的生活境遇有什么不同?你通過讀文有何感受?你在文中找出描寫作者境遇的語句。
    ??明確:
    ??(1)“我的第一本書”不僅僅指那半本課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課。這人生的第一課,蘊含著生活的艱辛,人間的溫情,同學的友誼和上學的樂趣。
    ??(2)描寫“我”的境遇的句子如“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的大自然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書和紅薯在我們村里都是希奇東西?!睆倪@些語句可以看出“我”的童年是貧苦而枯燥的,從而更顯出書的珍貴,是書給了我人生的啟迪。
    ??深入探討:
    ??師:在大體上了解了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大家交流一下,在讀文的過程中,我們還發(fā)現(xiàn)了哪些問題?大家一起探究解決。
    ??通過學生的發(fā)現(xiàn)大體有以下較典型的問題:
    ??(1)作者當時是懷著一種什么心情寫這一本書的呢?通過一本書你還想到什么?
    ??(2)一篇好的文章不僅要以文字感人,更應以情打動人,本文情感的抒發(fā)是滲透在字里行間的,通讀全文體會文中描寫的情感有哪些,各是什么?
    ??小組討論,組員作好討論記錄。
    ??明確:
    ??(1)作者當時是懷著敬重,珍愛的感情追憶“第一本書”的,感情復雜,心情沉重,通過一本書,反映出深藏的苦難生活和惡劣的學習條件,更反映出那個時代人們不幸的命運,以及在那種荒寒背景下特別可貴的一點樂趣和溫情。
    ??(2)首先是父子之情。父親關心“我”的學習,學期結束,父親問“我”考了第幾名,“我說:‘第二名?!备赣H非常高興,又是撫摸,又是夸獎?!拔摇卑涯前氡尽捌鄳K的課本”拿給父親,父親“愣了半天,翻來覆去地看”。當問清原委后,父親并沒有批評和指責,只是深深嘆著氣。作者筆下的父親,確是一個知書識禮的人,這深深的嘆息,既包含著對兒子做法的默許,也為兒子同學家的生活貧困而深表同情。晚上,父親在昏黃的油燈下,為“我們兩個的半本書修修補補,裝訂成了兩本完完整整的書”。新的學期開始,父親便帶“我‘到條件相對好一些的外村上學去了。作則對父親著墨不多,但父親的性格躍然紙上,他溫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對孩子負責,同時也人。
    我讀過的第一本書優(yōu)秀教學設計(實用6篇)(篇二)
    ??【教學目標】
    ??1、掌握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學習本文刻畫人物的方法。
    ??2、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初步領悟作品的內(nèi)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教學過程】
    ??一、導語
    ??你讀的第一本書是什么樣的書?可能有些同學已經(jīng)記不清了??墒窃娙伺h卻對他的第一本書永志不忘,因為那本書承載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過幾十年后,作者走過了迢迢征途,飽嘗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發(fā)現(xiàn)那揮之不去的記憶,是一筆終生受用的精神財富。
    ??二、檢查預習
    ??1、走近作者:
    ??牛漢,原名史成漢,1923年生,山西定襄縣人,蒙古族。40年代開始詩歌創(chuàng)作,是“七月”詩派的重要成員。已出版詩集《彩色的生活》、《祖國》、《愛與歌》、《溫泉》、《海上蝴蝶》及《牛漢詩選》等。牛漢在“文革”期間,詩從悲憤的心靈里突然升起,寫下了不少詩作。例如:我們在七年級學過的《華南虎》。
    ??2、讀一讀。
    ??三、默讀課文,初步感知
    ??1、我的第一本書是一本怎樣的書?
    ??2、圍繞這本書發(fā)生了那些故事?
    ??3、你感受到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試著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一下。(同學情真、父子情深、生活情趣)
    ??四、品味語言,探究人物
    ??1、文中刻畫的幾個人物,你認為哪個人物刻畫得最好呢?
    ??2、教師進行學法示例,與學生一起品味“爸爸”這個人物形象:
    ??(溫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對孩子負責、同時也樂于助人)
    ??3、運用這種方法學生選擇自己認為刻畫得最好的人物,談談文章是如何刻畫人物的,人物的性格及人物的命運又帶給我們怎樣的思考?(例如:我、二黃毛、喬元貞、老師“弄不成”)
    ??五、重點研討、局部雕琢,深化主題
    ??提問:
    ??1、“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大自然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BR>    ??(作者對童年的感覺是怎樣的?聯(lián)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書實在應當寫寫,如果不寫,我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BR>    ??(怎樣理解“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的“本”在這里指什么?)
    ??3、作者是懷著怎樣的一種感情追憶他的“第一本書”的?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作者對童年的感覺是辛酸的,“童年沒有幽默”,寫其童年生活的艱苦而沉重,不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幾乎所有同學都在生存的底線上掙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畢竟是童年,無論生活多么艱苦,也抹不去與生俱來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掏氣,能和小伙伴們在一起,和小動物們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間,就是快樂的,而且童年時代只要玩起來,什么困苦都會忘。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樂。
    ??2、這里“枉”字可以理解為:白白地,無價值地,無意義地。作者的第一本書,既是求知的第一本書,更是人生的第一本書。如果這第一本書不寫出來,那么這幾十年的讀書和寫書 (詩)則失去了意義,變得毫無價值,因為你忘記了知識的源頭和人生的起點,你忘記了過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說“人不能忘本”,巧妙地運用了雙關的修辭手法,“本”這里指課本,那第一本國語教材,也指人生成長歷程中最初的最有價值的奠基性的東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3、作者追憶“第一本書”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懷著敬重、珍愛的感情追憶“第一本書”的,同時感情也是復雜的、百感交集的,因為那本書里深藏著苦難的生活和惡劣的學習條件與環(huán)境,同時也映照著那個時代人們不幸的命運,以及在那種荒寒背景下特別可貴的一點樂趣和溫情。
    ??六、多元感悟,拓展提高
    ??布置課下作業(yè):課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親”外,還有同學二黃毛、喬元貞和老師“弄不成”。這三個人的言行寫得不多,卻讓人難忘。試從中人選一個,在課文提供的材料的基礎上,發(fā)揮想象,虛構一個小故事。(如《二黃毛的故事》)
    ??七、作業(yè)
    ??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續(xù)寫故事,可以是關于喬元貞,也可以是關于二黃毛的。
    我讀過的第一本書優(yōu)秀教學設計(實用6篇)(篇三)
    ??【素質教學目標】
    ??1、理解作者對生活的那一份詩意的感悟。
    ??2、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體驗能力,學會思考人生。
    ??【教學重點、難點】
    ??1、復述“第一本書”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學生對生活的體驗,或者創(chuàng)設情景引發(fā)體驗。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你讀的第一本書是什么樣子的書?可能有些同學已經(jīng)記不清了,作者卻對他的地一本書永志不忘。因為那本書承載了一段感人的故事。是過幾十年后,作者走過了迢迢征途,飽嘗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發(fā)現(xiàn)那揮之不去的記憶,是一筆終生受用的精神財富。
    ??二、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復述“第一本書”的故事,互相補充、評議。
    ??學生自主閱讀,質疑、討論,師生共同解決問題:
    ??1、“我的第一本書”僅僅指那第一本課本嗎?你還可以怎樣的理解?
    ??(還可指我踏入生活的一次珍貴的經(jīng)歷,一本人生之書。)
    ??2、作者是懷者怎樣的一中感情追憶他的“第一本書”的?
    ??(一種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這就是我的第一本書。對于元貞來說,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書”?
    ??(體會書的珍貴,讀書機會的珍貴。)
    ??4、“我真應當為它寫一本比它還厚的書,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靈去贊美”。表達作者怎樣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書對“我”影響之大,作者要回報它。)
    ??5、品味語言:
    ??⑴ 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的大自然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
    ??⑵ 我的第一本書實在應當寫寫,如果不寫,我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
    ??六、拓展練習
    ??學生說說自己讀“第一本書”的經(jīng)歷、體會,互相交流。
    ??七、小結
    ??本文是詩人牛漢的一篇隨筆。作者通過對他的第一本書的追敘,折射出20實際出中國農(nóng)村的苦難生活和苦難生活中的人間溫情以及生命樂趣。
    ??八、布置作業(yè)
    ??1、研討練習三。
    ??2、選用隨堂練習。
    我讀過的第一本書優(yōu)秀教學設計(實用6篇)(篇四)
    ??教學目標
    ??1.理解、積累“幽默、凄慘、翻來覆去”等詞語。
    ??2.整體感知文意,繼續(xù)了解敘事性作品的文體特征。
    ??3.品評含意豐富的語句,養(yǎng)成正確的語感。
    ??4.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
    ??5.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難生活境遇,感悟知識改變命運的深刻內(nèi)涵。激活生活體驗,感悟課文的思想內(nèi)涵和情感蘊含。
    ??教學重點
    ??品評重點語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內(nèi)涵。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對苦難生活的深刻體察和獨特感悟。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程序及師生雙邊活動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提及詩人牛漢,我們自然會聯(lián)想到他筆下的那威武不屈、勇于抗爭的華南虎的形象。(教師引領學生誦出:我羞愧地離開了動物園,/恍惚之中聽見一聲/石破天驚的咆哮,/有一個不羈的靈魂/掠過我的頭頂/騰空而去,/我看見了火焰似的斑紋/和火焰似的眼睛,/還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今天,我們將學習他的一篇隨筆《我的第一本書》,去感受承載著人生歷程和獨特感悟的“第一本書”,去思考人生命運這個鮮活的話題。(板書文題、作者)
    ??二、學生回憶詩人牛漢的創(chuàng)作經(jīng)歷教師視情況進行補充.
    ??三、誦讀,整體感知文意
    ??1.請同學們默瀆課文,初步感知文意。標示段序并積累詞語。
    ??教師可作如下提示。
    ??幽默 凄慘 翻來覆去 溫厚
    ??2.學生再讀課文,揣摩、理解課文內(nèi)容。
    ??思考:60年前小學一年級的二本“只有下半部分,沒有封面,沒有頭尾”的國語課本有著怎樣的經(jīng)歷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專門著文紀念?
    ??學生跳讀課文3至8語段,簡要復述“我的第一本書”的不同尋常的經(jīng)歷。教師提示注意其中由書引發(fā)的父子之間、同學之間的濃濃的真摯情意。
    ??3.學生通讀全文,整體感知文意。研討:
    ??(1)文題“我的第一本書”僅僅指那半本課本嗎?還可以作怎樣的理解?
    ??(2)作者是懷著怎樣的一種感情追憶他的“第一本書”的?
    ??學生暢談閱讀體會,老師提示:
    ??(1)作者的“第一本書”意味深長。如果說課文主體部分寫的“不同尋常的第一本書”是人生第一課的話,那么寫父親領“我”離開本村到崔家莊念書則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書”,也即走進求知的世界。這貧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課,蘊含著生活的艱辛、同學的友誼和上學的樂趣。
    ??(2)作者追憶“第一本書”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懷著敬重、珍愛的感情追憶“第一本書”的,同時感情也是復雜的、百感交集的,因為那本書里深藏著苦難的生活和惡劣的學習條件與環(huán)境,同時也映照著那個時代人們的不幸命運,以及在那種荒寒背景下特別可貴的一點樂趣和溫情。
    ??四、研讀探究
    ??(1)引導學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語句。請學生感情閱讀全文,思考:
    ??“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大自然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BR>    ??作者對童年的感覺是怎樣的?聯(lián)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書實在應當寫寫,如果不寫,我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痹鯓永斫狻巴髯x了這幾十年的書”“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的“本”在這里指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作者對童年的感覺是辛酸的,“童年沒有幽默”,寫其童年生活的艱苦而沉重,不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幾乎所有同學都在生存的底線上掙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畢竟是童年,無論生活多么艱苦,也抹不去與生俱來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掏氣,能和小伙伴們在一起,和小動物們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間,就是快樂的,而且童年時代只要玩起來,什么困苦都會忘。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樂。
    ??(2)這里“枉”字可以理解為:白白地,無價值地,無意義地。作者的第一本書,既是求知的第一本書,更是人生的第一本書。如果這第一本書不寫出來,那么這幾十年的讀書和寫書(詩)則失去了意義,變得毫無價值,因為你忘記了知識的源頭和人生的起點,你忘記了過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說“人不能忘本”,巧妙地運用了雙關的修辭手法,“本”這里指課本,那第一本國語教材,也指人生成長歷程中最初的最有價值的奠基性的東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2.教師導學:閱讀本文,我們不僅為第一本書承載的故事所感動,更多的震撼是由書引發(fā)的父子之間、同學之間的濃濃情意,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遙遠的`鄉(xiāng)村荒寒、蒼涼的生活境況和作者對生活的那份獨特的感受。請同學們聯(lián)系生活體驗,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具體深入地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學生小組交流,并推舉代表在班上發(fā)言,教師歸結。
    ??3.學生自由誦讀全文,研討:
    ??沒有課本的喬元貞卻考了第一名,父親也認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結尾處還特意補敘了喬元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輩子挎著籃子在附近幾個村子里叫賣紙煙、花生、火柴等小東西?!边@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為什么要作這樣的交代?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
    ??沒有課本的喬元貞考了第一名,說明他是個聰明好學的孩子,父親以他教師的經(jīng)驗感覺得出,這樣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當“我”拿回那半本讓父親裝訂完整的書時,他哭著對“我”說,他不能再上學了。這樣,那半本書或者說父親為他裝訂的那奉書,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書”了。而“我”后來到條件好一些的學校上學去,(再后來,“我”讀了中學,讀了大學,成了詩人。)而喬元貞這樣一個聰明好學的孩子在最需要學習的時候失學了,人生成長的第一個階梯就這樣永遠失去了,再加上當?shù)氐奈幕?、?jīng)濟的極度貧困和落后,一輩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線上掙扎。課文補述喬元貞的命運這一情節(jié).引發(fā)我們更深入地思考生活與人生的命題,更深刻地理解“知識改變命運”的現(xiàn)實說法。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文中“第一本書”不同尋常的經(jīng)歷,給了作者終生受用的精神財富。的確,恰如一位哲人所說,生活是—所大學。無論其中是不幸,還是喜悅,那都是記憶中揮之不去的風景,我們只要用心去體悟,亮色總是會有的,而且是擴展著的。這難道不就是人生的本色嗎?
    ??六、布置作業(yè)
    ??離別、送別在文學描寫上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古往今來,描寫離愁、別緒的名篇佳作無以計數(shù),請你寫出三個寫離別、送別的詩句
    ??課后反思:《我的第一本書》。這篇課文最大的特點是作者對生活的那一份詩意的感悟。文章似是信筆寫來,實際上每一個片段都耐人咀嚼。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體驗能力。對于農(nóng)村孩子來說,這篇文章更容易引起共鳴;對于城里的孩子來說,可能覺得離自己生活相距甚遠,但是可以通過文中所描寫的情境,展開想象,去感悟那個時代的生活境況。總之,在教學中,要注重激活學生對生活的體驗,或者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體驗,使學生讀有所感,學有所悟,進而思考生活的苦難對于人生的深刻影響──既可以構成對人生的戕害,也可以增添人生的厚度。
    我讀過的第一本書優(yōu)秀教學設計(實用6篇)(篇五)
    ??教學目的:
    ??1、整體感知文意,繼續(xù)了解敘事性作品的文體特征。
    ??2、品評含意豐富的語句,養(yǎng)成正確的語感。
    ??3、激活生活體驗,感悟課文的思想內(nèi)涵和情感蘊含。
    ??教學重點: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難生活境遇,感悟知識改變命運的深刻內(nèi)涵。
    ??品評重點語句,滲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內(nèi)涵。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對苦難生活的深刻體察和獨特感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感受了胡適對母親以其深細而嚴格的教育影響自己人生歷程的一段追憶。今天,我們將走進牛漢的隨筆《我的第一本書》,去感受苦難生活境況中濃濃的真摯情意給詩人的精神給養(yǎng)。
    ??二、作者簡介
    ??牛漢――作者牛漢,現(xiàn)當代著名詩人,原名史成漢。
    ??三、誦讀,整體感知文意
    ??1、字詞:
    ??鬃( ) 磨磨蹭蹭( ) 脊背( ) 摻和( )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長。
    ??奧秘:奧妙神秘。
    ??翻來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復。
    ??溫厚:溫和寬厚。
    ??2、思考:60年前小學一年級的一本“只有下半部分,沒有封面,沒有頭尾”的國語課本有著怎樣的經(jīng)歷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專門著文紀念?
    ??3、學生通讀全文,整體感知文意。研討:
    ??(1)“我的第一本書”是哪一本?
    ??――60年前小學一年級的國語課本。
    ??(2)“我的第一本書”有什么不同尋常的經(jīng)歷?
    ??――“我的第一本書”被我攔腰截斷,上半部分送給了同學喬元貞,只留下了下半部分,父親了解詳情后,用白紙幫我們補好內(nèi)容又裝訂好送給我和喬元貞。
    ??(3)你認為作者為什么會念念不忘這本書?
    ??――里面飽含著父子之情:父親對我學習的關心,對我朋友的同情,幫我補寫課本并裝訂好送我和我的同學,帶我去崔家莊小學念……;
    ??也飽含著同學之愛:把自己的書分半本給喬元貞;
    ??還有作者難以忘懷的狗:人狗的默契和難得的童趣。
    ??(4)文題“我的第一本書”僅僅指那半本課本嗎?還可以作怎樣的理解?
    ??――還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貴的經(jīng)歷,一本人生之書。
    ??(5)你讀了作者的故事覺得辛酸,想笑卻笑不出來,很沉重嗎?為什么?
    ??――生活太苦了,條件太差了,作者那時的生活太可憐了。
    ??(6)你認為作者回憶的僅僅只是那本國語課本嗎?
    ??――不僅僅指那半本課本,也指我這貧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課,蘊含著生活的艱辛、人間的溫情,同學的友誼和上學的樂趣。
    ??(7)作者是懷著什么感情回憶自己的第一本書的?
    ??――作者追憶“第一本書”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懷著敬重、珍愛的感情追憶“第一本書”的,同時感情也是復雜的、百感交集的,因為那本書里深藏著苦難的生活和惡劣的學習條件與環(huán)境,同時也映照著那個時代人們的不幸命運,以及在那種荒寒背景下特別可貴的一點樂趣和溫情。
    ??四、研讀探究
    ??1、引導學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語句。請學生感情閱讀全文,思考:(課后習題第二題)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 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的大自然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
    ??(我的童年生活是艱苦的、辛酸的,沉重的,幾乎天天在生存線上掙扎,當然沒有幽默可言,但是無論多么的艱苦,孩子總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天真和淘氣總能讓他找到自己的樂趣,和小伙伴在一起,與小動物們玩耍,回到大自然中去,什么都會忘記,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
    ??―― (2).我的第一本書實在應當寫寫,如果不寫,我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
    ??(這里“枉”字可以理解為:白白地,無價值地,無意義地。作者的第一本書,既是求知的第一本書,更是人生的第一本書。如果這第一本書不寫出來,那么這幾十年的讀書和寫書(詩)則失去了意義,變得毫無價值,因為你忘記了知識的源頭和人生的起點,你忘記了過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說“人不能忘本”,巧妙地運用了雙關的修辭手法,“本”這里指課本,那第一本國語教材,也指人生成長歷程中最初的最有價值的奠基性的東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五、討論:1、沒有課本的喬元貞卻考了第一名,父親也認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結尾處還特意補敘了喬元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輩子挎著籃子在附近幾個村子里叫賣紙煙、花生、火柴等小東西。”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為什么要作這樣的交代?
    ??――――與前文“父親說喬元貞是個有出息的孩子”相呼應,表達作者對喬元貞的同情,也說明作者認為“知識改變命運”,可是孩子卻沒法上學,再次體現(xiàn)作者在苦難的生活中的辛酸之情。
    ??2、如何理解“這就是我的第一本書。對于元貞來說,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書”?
    ??――――(體會書的珍貴,讀書機會的珍貴。)
    ??3、你認為本文的父親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知書識理,關心孩子的學業(yè),溫和善良,理解孩子,樂于助人,尊重孩子的友情,對孩子負責
    ??4、這一本書中蘊含了太多的情感,如果讓你來品味,你能從中品出什么滋味?
    ??―――甜:同學、朋友之間的深厚的情誼;父子之間親密的關系;人與動物的樂趣
    ??―――酸:艱辛的生活,貧窮的生活環(huán)境;學習的艱難;人生際遇的差別
    ??六、課堂小結
    ??本文是詩人牛漢的一篇隨筆。作者通過對他的第一本書的追敘,折射出20世紀初中國農(nóng)村的苦難生活和苦難生活中的人間溫情以及生命樂趣。
    ??七、板書設計
    ??我的第一本書
    ??牛漢
    ??爸爸對我的關心,同學之間的友誼
    ??人生道路上的第一課
    ??生活的艱辛,人間的溫情,上學的樂趣
    ??快樂和夢幻:1跟小動物在一起(人和狗之間的默契和情趣)
    ??2跟父親相處(父子之情)
    ??3同學朋友之情
    我讀過的第一本書優(yōu)秀教學設計(實用6篇)(篇六)
    ??【教學設想】
    ??初中八年級下學期是孩子的知識水平提高的時期,也是樹立人生觀,價值觀的良好時期,更是思想初步成型的時期,在這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應注重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讓學生學會感動。因此在進行《我的第一本書》的教學設計時,要注意到學生的思想滲透,抓住文章中滲透出的“情”來安排教學。其次,在學習文章的同時,注重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以讀促寫,學習寫作的技巧,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教學目標】
    ??1、識記字詞,整體感知課文。
    ??2、抓住重點語句把握人物心情。
    ??3、了解第一本書的深刻含義,感悟作者的內(nèi)心情感。
    ??4、引導學生從人物思想中受到啟示。
    ??【教學重點】
    ??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圍繞第一本書的故事,體會在特定條件下人物的精神世界。
    ??【課前準備】
    ??1、自讀文章,掃清文字障礙理解生字詞的含義。
    ??2、布置學生查閱,了解牛漢的有關資料,以開闊視野,增加材料積累。
    ??3、回憶自己拿到第一本書時的心情和場景,把它寫成文字。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生之間交流拿到第一本書時的心情,聽讀學生的小習作。
    ??師:聽了同學們的感受,老師也仿佛回到了那個時候,心中也有許多的感慨,但我卻無法表達出來,讓我們一起去看一下牛漢的第一本書,有什么與眾不同吧!
    ??檢測預習情況:
    ??1、認讀字詞:幽默 凄慘 奧秘 酷似 摻和 磨磨蹭蹭 翻來覆去
    ??2、交流有關牛漢的材料。
    ??二、整體感知
    ??1、生默讀課文,或快速瀏覽全文,講述“第一本書”的故事:
    ??(提示:語言簡潔,條理清楚,交代明白)
    ??2、再次快速瀏覽,思考以下問題:
    ??⑴ 你認為文中的第一本書值不值得寫?這僅僅是一本書嗎?它有什么含義?
    ??⑵ 和我們比起來,文中“我”的生活境遇有什么不同?你通過讀文有何感受?你在文中找出描寫作者境遇的語句。
    ??明確:
    ??⑴ “我的第一本書”不僅僅指那半本課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課。這人生的第一課,蘊含著生活的艱辛,人間的溫情,同學的友誼和上學的樂趣。
    ??⑵ 描寫“我”的境遇的句子如“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的大自然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薄皶图t薯在我們村里都是希奇東西?!睆倪@些語句可以看出“我”的童年是貧苦而枯燥的,從而更顯出書的珍貴,是書給了我人生的啟迪。
    ??三、深入探討
    ??師:在大體上了解了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大家交流一下,在讀文的過程中,我們還發(fā)現(xiàn)了哪些問題?大家一起探究解決。
    ??通過學生的發(fā)現(xiàn)大體有以下較典型的問題:
    ??1、作者當時是懷著一種什么心情寫這一本書的呢?通過一本書你還想到什么?
    ??2、一篇好的文章不僅要以文字感人,更應以情打動人,本文情感的抒發(fā)是滲透在字里行間的,通讀全文體會文中描寫的情感有哪些,各是什么?
    ??小組討論,組員作好討論記錄,明確:
    ??1、作者當時是懷著敬重,珍愛的感情追憶“第一本書”的,感情復雜,心情沉重,通過一本書,反映出深藏的苦難生活和惡劣的學習條件,更反映出那個時代人們不幸的命運,以及在那種荒寒背景下特別可貴的一點樂趣和溫情。
    ??2、首先是父子之情。父親關心“我”的學習,學期結束,父親問“我”考了第幾名,“我說:‘第二名?!备赣H非常高興,又是撫摸,又是夸獎。
    ??“我”把那半本“凄慘的課本”拿給父親,父親“愣了半天,翻來覆去地看”。當問清原委后,父親并沒有批評和指責,只是深深嘆著氣。作者筆下的父親,確是一個知書識禮的人,這深深的嘆息,既包含著對兒子做法的默許,也為兒子同學家的生活貧困而深表同情。晚上,父親在昏黃的油燈下,為“我們兩個的半本書修修補補,裝訂成了兩本完完整整的書”。新的學期開始,父親便帶“我”到條件相對好一些的外村上學去了。作則對父親著墨不多,但父親的性格躍然紙上,他溫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對孩子負責,同時也人。
    ??第二是同學、朋友之情。因為同學喬元貞家太窮,買不起書,“我”邊把這唯一的一本書分為兩半,一人半本。當父親得知孩子半本書分給別人的時候,便深深地嘆氣,嘆氣之后便修補成兩本書。父親對孩子之間友情的理解,也許來自自己少年時代與朋友相處的那一份友誼的體驗,況且,父親和喬元貞的父親恰恰“自小是好朋友”,當我“和狗引得哄堂大笑”,“弄不成”把“我”狠狠訓斥一頓之后說:“看在你那知書識禮的父親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這句話雖失教師身份,卻透露出當時鄉(xiāng)間村鄰的友好淳厚的情義。盡管家家都非常困難,但貧困生活境遇中淳厚的友情卻彌足珍貴,溫暖人心,也深深感動著今天的讀者。
    ??第三是人與狗的默契和情趣。這一點是作者念念不忘的,在文中單獨來一段補敘。文中寫道:“課本上的第一個字就是‘狗’,我有意把狗帶上。兩條狗像小學生一般規(guī)規(guī)矩矩地在教室的窗戶外面等我。我早已把狗調教好了,我說‘大狗叫’,大狗就汪汪叫幾聲,我說‘小狗叫’,小狗也立即叫幾聲?!暴ぉみ@出人狗合演的“雙簧戲”,應是最好的情境教學吧。確實,當我們讀到此處,忍俊不禁,深深被兒童時代那一份童趣所感動,何況,這是在學習條件多么惡劣、生活處境何等窘迫的情形下獲得的一點樂趣啊!這,也就是作者“從荒寒的大自然間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吧。
    ??當然,“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也來自人間的溫暖和友情。
    ??四、寫作研究和探討
    ??1、聯(lián)系全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回大括號里的問題:
    ??⑴ 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的大自然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
    ??(作者對童年的感覺是怎樣的?聯(lián)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是什么?
    ??⑵ 我的第一本書實在應當寫寫,如果不寫,我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
    ??(怎樣理解“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的“本”在這里指什么?
    ??2、本文在思路上不落俗套,你在作者的寫作方面有哪些發(fā)現(xiàn)?學生小組探討,做好記錄,班上交流:
    ??(提示:結構,內(nèi)容安排,情感的抒發(fā))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不要做呆板的限制,能說出于文章的中心有關的看法即可。
    ??五、總結
    ??作者從第一本書中,不僅得到了知識,而且從中感悟到了人生的價值,上了不同尋常的人生第一課。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深刻的體會在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情”。
    ??六、布置作業(yè)
    ??請你以“人生第一課”為題寫一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