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中,《中藥學專業(yè)知識一》這門考試科目的知識點內(nèi)容是相當多的,關于藥理和病癥的用藥,知識體系相當龐大,那哪些知識點內(nèi)容是需要大家重點記憶的呢?快和小編一起來本文中看看吧!
按苷鍵原子分類
分類 | 代表性化合物 | |
氧苷 | 醇苷 | 紅景天苷、毛茛苷、獐牙菜苦苷 |
酚苷 | 天麻苷、水楊苷 | |
氰苷 | 苦杏仁苷 | |
酯苷 | 山慈菇苷A | |
吲哚苷 | 靛苷(靛藍)-抗病毒(青黛) | |
硫苷 | 蘿卜苷、芥子苷 | |
氮苷 | 腺苷、鳥苷、胞苷、尿苷、巴豆苷 | |
碳苷 | 牡荊素、蘆薈苷 |
含醌類化合物的常用中藥
中藥 | 主要成分 | 結構分類 | 指標成分 | 藥理作用 |
大黃 | 游離:大黃酸、大黃素、大黃酚、大黃素甲醚、蘆薈大黃素 結合型:番瀉苷 | 蒽醌類 | 蘆薈大黃素、大黃酸、大黃素、大黃酚和大黃素甲醚含量之和 | 瀉下、抗菌、抗炎、止血 |
虎杖 | 大黃素、大黃酚、大黃酸及葡萄糖苷 | 蒽醌類 | —— | —— |
何首烏 | 大黃素、大黃酚、大黃素甲醚、大黃酸、蘆薈大黃素 | 蒽醌類 | 二苯乙烯苷、結合蒽醌(以大黃素和大黃素甲醚計) | 促進造血功能、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增強免疫功能 |
蘆薈 | 蘆薈大黃素、大黃酸、大黃素、大黃酚、大黃素甲醚等 | 羥基蒽醌類衍生物 | 蘆薈苷 | 大黃酸:抑菌、抗病毒 大黃素、蘆薈大黃素:抗腫瘤 蘆薈酸、蘆薈瀉素:健胃、通便 蘆薈霉素:抗癌、抗病毒、抗菌 |
決明子 | 大黃酚、大黃素甲醚、決明素、橙黃決明素、黃決明素、美決明素、葡萄糖美決明素、葡萄糖橙黃決明素 | 蒽醌類 | 大黃酚、橙黃決明素 | 具有緩瀉作用,也具有抗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白喉桿菌、傷寒桿菌等都有較好的抗菌作用。決明子還有降脂和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等 |
丹參 | 丹參酮ⅡA、ⅡB | 鄰菲醌 | 丹參酮類(脂溶性)、丹酚酸B(水溶性) | 抗心肌缺血、抗腦缺血、改善微循環(huán)、改善血液流變性、抗血栓、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藥 |
紫草 | 乙酰紫草素、歐紫草素、紫草素 | 萘醌類 | 羥基萘醌總含量(以左旋紫草素計) 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寧 | 常用于麻疹和外陰部濕疹、陰道炎、子宮頸炎及嬰兒皮炎等疾病的治療;存在于紫草根中的紫草素,該類成分具有抗腫瘤、抗炎和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
含香豆素類化合物的常用中藥
中藥 | 主要成分 | 結構分類 | 指標成分 |
秦皮 | 七葉內(nèi)酯(秦皮乙素)、七葉苷(秦皮甲素) (大葉白蠟樹皮) | 簡單香豆素 | 秦皮甲素、秦皮乙素 |
白蠟素、七葉內(nèi)酯、白蠟樹苷 (白蠟樹皮) | |||
前胡 | 白花前胡甲素 | 以角型二氫吡喃香豆素類為主 | 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 |
紫花前胡素 | 以線型二氫呋喃和二氫吡喃香豆素類為主 | ||
腫節(jié)風 | 異秦皮啶、東莨菪內(nèi)酯 | 香豆素類 | 異秦皮啶、迷迭香酸 |
補骨脂 | 補骨脂內(nèi)酯(補骨脂素) | 6,7-呋喃駢香豆素(線型) | 補骨脂素、異補骨脂素 |
異補骨脂內(nèi)酯(異補骨脂素) | 7,8-呋喃駢香豆素(角型) | ||
補骨脂次素 | —— |
2022年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內(nèi)容:
1、藥學專業(yè)知識一
(1)要求在正確認識藥物結構與構效關系的基礎上,重點掌握藥物常用劑型的特點、質(zhì)量要求和臨床應用,藥動學、藥效學及藥物體內(nèi)過程;
(2)熟悉與藥品質(zhì)量管理直接相關的國家藥品標準和藥典的通則等內(nèi)容;
(3)并能夠運用藥學基礎理論、原理和方法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正確認識藥物與疾病治療的客觀規(guī)律。
2、藥學專業(yè)知識二
(1)要求熟悉臨床各類藥品的藥理作用和臨床評價等內(nèi)容;
(2)重點掌握具有臨床意義的藥物相互作用、主要不良反應、禁忌癥及臨床監(jiān)護要點等合理用藥的知識;
(3)系統(tǒng)掌握臨床常用主要藥品的適應證、注意事項、用法用量和常用劑型、規(guī)格等用藥知識,更好地保障公眾用藥安全、有效。
3、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
(1)在“藥學實踐與用藥安全”中,要求重點掌握處方調(diào)劑、處方審核、藥學計算、開展用藥咨詢、特殊人群用藥等實踐工作所需的綜合知識與技
(2)熟悉藥品臨床評價方法與應用的知識;
(3)在“自我藥療與藥物治療”中,要求重點掌握常見癥狀及“小病”的判斷、處置,常見疾病的藥物治療和合理用藥方案
(4)熟悉中毒解救的藥學支持,疾病健康教育和宣傳等綜合知識與技能。
4、中藥學專業(yè)知識一
(1)掌握中藥制劑與劑型的特點、質(zhì)量要求和臨床應用,常用中藥的來源、產(chǎn)地與性狀鑒別,中藥炮制與飲片質(zhì)量控制等內(nèi)容;
(2)熟悉中藥化學成分與質(zhì)量控制成分及中藥毒理;
(3)并能夠運用有關中藥學基本理論、原理和方法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正確認識中藥與疾病治療的客觀規(guī)律。
5、中藥學專業(yè)知識二
?。?)掌握臨床用藥單味中藥的藥性(寒熱溫涼平及有毒與無毒)、功效、主治病癥、使用注意和中成藥的功能、主治、注意事項、配伍意義及組方特點等內(nèi)容;
(2)熟悉典型單味中藥的基本配伍意義和主要藥理作用,功效相似單味中藥的藥性、功效及主治病癥的異同點及個別同名異物藥物的來源,中成藥的功能及主治 證候的異同點,更好地保障公眾用藥安全、有效。
6、中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
?。?)理解中醫(yī)理論(包括民族醫(yī)藥)知識與中醫(yī)診斷學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掌握常見病的辨證論治,中藥聯(lián)合用藥和特殊人群用藥等合理用藥的綜合知識與技能;
(2)熟悉常用醫(yī)學檢查指標、檢查結果的臨床意義以及中藥不良反應知識,以及中藥調(diào)劑、中藥貯藏與護養(yǎng)的各種必要知識和技能;
(3)在開展藥物信息與咨詢服務中能夠獨立利用圖書資料和現(xiàn)代信息技術獲取可靠的醫(yī)藥學信息,并用于與醫(yī)師、護士、患者及其家屬的有效溝通和指導合理用藥。
7、藥事管理與法規(guī)
要求重點掌握藥學實踐中與合法執(zhí)業(yè)直接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并能夠理解國家醫(yī)藥衛(wèi)生政策的具體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