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簡單來說就是看完書后的感觸。在閱讀作品這本書的過程當中,很多讀者都有著自己的想法。寫好一篇讀后感常常能幫助我們理清閱讀思路,更好的理解作品。一篇好的作品應該有哪些要素?下面的內(nèi)容是編輯為大家整理的走進陶行知讀后感范文分享,為防遺忘,建議你收藏本頁!
走進陶行知讀后感范文分享【篇1】
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師進行勞動和創(chuàng)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需要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yǎng)它,教師要常讀書,平時積累的知識越多,上課就越輕松。”這句話道出了讀書的重要性。讀罷《陶行知教育文集》,掩卷沉思,我覺得獲益匪淺。越是走近陶行知先生,越是感覺到他對教育事業(yè)的執(zhí)著與熱愛,越是欽佩他的教育思想的深邃,越是感動于他人格的偉岸。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句話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諦。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積極倡導并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他對教育事業(yè)的熱誠與激—情,帶給了我很深的觸動。
作為一名教師,沒有對學生的愛、沒有對教育事業(yè)的愛是無法教育好學生的。對學生的愛是教師高尚職業(yè)道德的體現(xiàn)。熱愛學生,喜歡學生,以溫存慈祥的態(tài)度、和藹的語言對待他們,使他們與自己越來越貼近,在兩顆心逐漸融化為一的過程中,教師按規(guī)范導之以行,或示范,或幫助,或催化,或促進,每一步施教無不浸透著期望和成功的喜悅。教師如果缺少對學生的愛,那么教學也會缺少激—情。沒有課堂上師生間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產(chǎn)生教學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學生的技巧。但是,若教師只愛一部分學生,就意味著對另一部分學生冷漠,這種愛是偏愛,是一種非理智的情感,不是教師應當具有的真正的愛。所以,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一種理智的、誠實的、公正的、穩(wěn)定的愛。教師愛學生,才有教育,學生愛教師,才能教育產(chǎn)生效果。那么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當怎樣實踐愛的教育呢?
“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偉人還大。”陶行知先生認為,作為教師,對學生的愛首先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但是,尊重不是放縱,愛里要有嚴,尊重里要有教育。當看到學生出現(xiàn)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傾向時,教師要及時送上關(guān)懷與指導,讓學生在承受師愛的過程中找到正確前進的路。由此我認為,我們現(xiàn)代教師要做學生的“親人、朋友和導師”三個角色。不僅成為學生的知識傳授者,更是成為學生心靈的慰藉者,成為學生的“心靈雞湯”。
當然,教師也會對學生產(chǎn)生“恨鐵不成鋼”的思想感情而一時不理智地做出有傷學生人格的事,這時,就需要我們教師要冷靜下來,本著愛學生的心態(tài),想想這些學生或許是一塊特殊的鋼坯,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愛去熔煉鍛造。教師愛學生,就不能沒有自我克制,要注意克服自己情感上的弱點,“把你的生命放在學生的生命里”,樂其所樂,憂其所憂,用師愛引導他們走向光明、走向未來。給他們撐起一片藍天時,也給我們的教育工作打開了綠色通道。
陶行知先生正是懷著對教育事業(yè)不懈的執(zhí)著與滿腔的熱愛,在他從事教育事業(yè)的三十多年中不斷實踐、總結(jié)、再實踐、再總結(jié),從而形成了一系列生動的教育思想。在陶行知先生的眾多教育思想中,“生活即教育”可以說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
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奔热簧罱逃侨祟惿鐣瓉砭陀械模敲瓷畋闶墙逃?,所謂“過什么生活便受什么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彼€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才算畢業(yè)?!鄙罱逃龔娬{(diào)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tǒng)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傳統(tǒng)教育脫離生活實際的基礎(chǔ)上產(chǎn)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
“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薄敖逃橇Φ谋憩F(xiàn)或變化。世界是力創(chuàng)造的,所以解決困難也必須拿力來才行?!薄笆趾湍X在一塊兒干,是創(chuàng)造教育的開始,手腦雙全,是創(chuàng)造教育的目的。”……這些陶行知親自闡述的教育思想,讀來耐人尋味,讓我明白了教育要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需要挖掘的,教學生死的知識,不如讓學生自己從實踐中去領(lǐng)悟……
不僅如此,陶行知還將“教學做合一”,這可以看作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論。
“教學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話說,是生活現(xiàn)象的說明,即教育現(xiàn)象的說明,在生活里,對事說是做,對自己之長進說是學,對人之影響說是教,教學做只是一種生活的三方面,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從先生對學生的關(guān)系說: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guān)系說:做便是學。先生拿做來教,乃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真學?!彼梅N田為例,指出種田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須在田里學,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來,“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義是教的方法根據(jù)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jù)做的方法,“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庇纱怂貏e強調(diào)要親自在“做”的活動中獲得知識。
走進陶行知讀后感范文分享【篇2】
看到了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的書《走近陶行知》。書雖然不厚,卻用一個個小小的故事、片段記錄了一位教育大家給祖國的寶貴饋贈,用質(zhì)樸的言語匯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文章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從教學合一、 平民教育、學校觀、 民主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xiàn)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獨特教育思想,這本書對于一名教師而言,不僅是精神上的引領(lǐng),也是實踐中的導航。
全書的中心用五個字來概括就是教學做合一。用陶行知先生的話說,這是生活現(xiàn)象的說明,即教育現(xiàn)象的說明。教學做只是一種生活的三方面,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從先生對學生的關(guān)系說,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guān)系說,做便是學。先生拿做來教,乃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真學。他用種田為例,指出種田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須在田里學,在田里教。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來源于美國杜威的教育即社會,教育即生活,但是他又在此理論基礎(chǔ)上結(jié)合中國教育實情做出了提升,在他看來,社會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是一種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義是教的方法要根據(jù)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jù)做的方法,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由此他特別強調(diào)要親自在做的活動中獲得知識,也就是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論,讓我感受到了應該在教育教學中讓學生讀活書,活讀書。在傳統(tǒng)的教育中我們讓學生讀死書,為了考試而背一些默一些詩句啊、文章啊。陶爺爺形象的把傳統(tǒng)教育比喻為吃人的教育。生活教育他教人做人,要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發(fā)點,他第一就注重健康,他反對殺人的考試,因為這種考試不應該是我們追求的。新課標中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活起來,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他們自主。他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現(xiàn)代學習方式,這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多么的重要?,F(xiàn)代的教育必須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上取得和諧發(fā)展。這也要求了學生從要我學的死胡同中解放出來,步入我要學的求知天地。
讀著陶行知先生的文集,感受著他純樸而又精深的理論,更讓我震撼的是,像這樣生活即教育、行知行的理論,其實就是陶行知在生活和實踐中得出來的,他也用自己的行動成就證明了他的觀點。所以,我認為作為一名教師,對學生知識的傳授固然重要,但是,教師通過自身道德修養(yǎng)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人格教育、道德教育才是我們教育的最根本目的。
總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極為深邃和豐富的,我們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所要學習和所要做的也是多方面的。我作為一個年輕教師,更要向陶行知先生學習,向前輩們學習,一方面從理論上提升自己,多積累知識,另一方面從實踐中充實自己,多和孩子們相處,和他們成為親密的好朋友,成為他們心目中優(yōu)秀的老師。我相信經(jīng)過我們的努力,我們的教育會發(fā)展的越來越好!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想也會更加的發(fā)揚光大!
走進陶行知讀后感范文分享【篇3】
今天,我有幸讀了《走進陶行知》這本書,它使我對陶行知爺爺?shù)恼J識又更進了一步。陶行知一生做人做事的高尚品行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我,要做一個像他一樣的人。他的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時時回想在我耳邊。讀完全書,我真切地感受到陶行知先生求真知,做真人、善即真,美即真,真善美合一等主張真的是非常得有道理的。
印象很深的是《兩只口袋》的故事,故事主要講陶行知爺爺?shù)囊路袃蓚€口袋,一只口袋裝公款,一只口袋裝私款。有一次,他要坐車回家,可他沒有私款了,公款是有的,可是他心里想:決不挪用公家一分錢。于是他就從十里外步行回家。陶行知爺爺這件小小的事讓我深有感觸,我覺得自己要向陶爺爺學習這種公私分明的精神。正如他所說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在學校生活中,我們也要向陶爺爺學習,不破壞學校的一草一木,保護校園的自然環(huán)境,使大家在一個充滿生機、充滿綠意、充滿活力的校園中快樂地學習;其次不拿班集體的一針一線,對班集體的公共物品要像自己的東西一樣愛護,真正做到物歸公家、物有所用。
陶行知爺爺不光是一位教人做真人的教育家,他的心中更是愛滿天下。他愛國家、愛民族、愛他人、孝敬長輩說到這兒,我又想起書中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四塊糖果》。陶爺爺把四塊糖果獎給了犯錯誤的學生王友,使他深深地感動了,從而達到了教育的目的。從這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上我看到陶爺爺以獎勵的獨特方式來教育學生,使人知錯就改,非常得睿智!
像這樣的讓我有感觸的地方還有很多,比如當我讀到誠實無欺的內(nèi)容時我不由得回想起了以前老師、家長對我們講過無數(shù)次的道理,再一次告誡自己:要做一個誠實的人。陶爺爺身上,真的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以后,我要努力,爭做新時代的小陶子!
走進陶行知讀后感范文分享【篇4】
“育人先育心”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師要愛自己的職業(yè),首先要有一課愛心,有一顆愛學生的心。學生是一個復雜的群體,他們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思想,需要教師去引導。班主任是與學生接觸最多的人,因此我們要用自己滿腔的愛去關(guān)心、去尊重每一個學生,耐心細致地去指導每個學生?!澳托摹边@詞說說很容易,做起來卻很難。與學生接觸越多就會越喪失耐心,每次同一個問題要說很多遍,同一件事情要叮囑幾十遍,我常常會跟學生開玩笑說:“老師就是一只噴火龍?!边@個時候?qū)W生就說:“那我們幫你扇扇風?!闭孀屛铱扌Σ坏?。有時候冷靜下來,也常常會反思自己,應該多給學生一些耐心,看來我還要繼續(xù)修煉自己。那如何能夠更有耐心地對待他們呢?結(jié)合我自身陪小外甥女玩的經(jīng)歷,我知道了:我應該從心底里去愛他們。什么是愛學生呢?愛就是尊重學生,信任、理解、寬容和接納學生的一切,充分地重視和欣賞每一個學生,傾聽他的意見,接納他的感受,包容他的缺點,分享他的喜悅。在這里我要補充一點,就是班主任的愛不能泛濫,我們常常會進入一個誤區(qū),就像我之前一樣,我勤于跟班、經(jīng)常與學生打成一片,弄到后來學生都不把我當老師看待了。因此,在這里我要強調(diào)的就是班主任工作需要愛,更需要的是我們通過愛的傳遞,把科學的思想、良好的品德傳承給學生。
走進陶行知讀后感范文分享【篇5】
班風是一個班集體的整體風貌。在班風建設(shè)中,班主任既是一個組織者,設(shè)計者,又是一個引導者,同時還是一個參與者。班主任在進行班級建設(shè)的過程中要根據(jù)班級的實際情況,精心設(shè)計,有效組織,正確引導,積極參與,在班級文化的營造過程中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審美觀,提升學生的策劃能力、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
陶行知認為小孩子有不可思議的力量,確實如此。陶行知創(chuàng)辦了一個曉莊學校,可惜的是后來被查封了??伤粝碌木袷怯来娴?,曉莊的小朋友自發(fā)創(chuàng)造了一個自動學校,淮安幾個小光棍,居然在各大學大演其說,幾乎把一兩位教授的飯碗所依賴的傳統(tǒng)信仰打破;山海的張建不但能幫助他的哥哥創(chuàng)造了一個濮家宅工學團,而且與非戰(zhàn)的馬萊先生舌戰(zhàn)一時,使馬萊先生印象深刻。從前六歲的小桃,曾教五十七歲的祖母,居然教完一冊《千字課》??梢娦『⒆诱嬗胁豢伤甲h的力量。還有更神奇的一幕是大學生去聽小學生的演講,為此,陶行知還特意寫詩
一群小光棍,數(shù)數(shù)是七根。
小的十二歲,大的未結(jié)婚。
沒有父母帶,先生也不在。
誰說小孩小,劃分新時代。
走進陶行知讀后感范文分享【篇6】
陶行知,這個耳熟能詳?shù)拿?,在上學的時候就認識了,但對于他的教育理念卻不曾了解,當拿到《走近陶行知》教育讀本,看到“一個不知陶行知、不學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國做教師”這句話的時候,就覺得自己真的要認真的去學習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了。認真拜讀了這本書后,頓覺獲益匪淺,它不僅囊括了生本教育的教與學,還強調(diào)了做,與我們的新課程標準不謀而合。陶行知先生不愧為中國現(xiàn)代大教育家,他的學識與為人,隨世推移,其偉大至今與世人共識。
陶行知認為,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法、學法、做法應當合一,教師既教又學,學生既學又做;教學不只是教人學,而更為重要的是教人做事
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師的教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學來定,而學生的學要看這件事該怎么做,所以一切都歸根于“做”這個字上面。
例如,在跑步過程中,一年級的小朋友跑步的時候經(jīng)常不能跑成直線,老師要求他們跑直線,小朋友們就學習怎么跑成直線,由于他們的年齡較小,小腦發(fā)育不完全,對空間的感知能力不強,老師就要教他們沿著地上的直線先走后跑,慢慢的讓他們形成直線跑的空間感覺。所以學生要做到一個怎樣的水平,就要采用相應的方法去學,學還得根據(jù)學生自身的具體情況來定,學情不一樣,學的方法也就不一樣,教師教的方法也跟著變化。這也就是教法、學法、做法應當三者合一。所以教師在因材施教的過程中,教會學生的不僅是知識與技能,更為重要的是要在使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中學會學習的方法,學會做人做事的方法。
因此教師的教學不能忽視學生的學,先生的責任不在教書,也不再教學生,而在于教學生學——教學和一的精髓
教學“做”字當頭,沒有學生的參與、行動、思考、探索、創(chuàng)造,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在教學相長的同時,陶行知還認為,“做”非常的主要,教和學都應落在“做”字上面,沒有做,就沒有實踐,沒有經(jīng)過實踐而得出的真理不是真正的真理,所以在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積極參與、行動,思考,然后探索、創(chuàng)造出來的,才是真理。但教師實施的這個過程才叫做教育。教師用嘴告訴學生,沒有學生自己動手參與而獲得知識的傳統(tǒng)教育,就好比人類吃維生素片代替吃蔬菜,吃各種營養(yǎng)劑代替食物,雖然營養(yǎng)一樣的吸收了,但是人的消化系統(tǒng)卻沒有發(fā)揮他應有的功能,久而久之消化器官便會退化。如果學生沒有經(jīng)過自己實踐探索,直接從教師那里拿來已成型的知識,他們的大腦沒有思考,就慢慢的會退化,就會變成一個生銹的轉(zhuǎn)不動的機器。
比如學生在學習彎道跑時,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整個身體向內(nèi)傾斜,左膝稍向外展,左前腳掌外側(cè)著地,右腳腳掌內(nèi)側(cè)著地,同時擺臂時,左臂擺動幅度稍小,靠近體側(cè)前后擺動;右臂擺動的幅度和力量稍大。學生便只知道模仿這樣的技術(shù)動作,如果讓學生先體驗直線跑,然后體驗彎道跑,讓學生自己談?wù)剝煞N跑的區(qū)別,讓學生在思考與探索中自己總結(jié)出彎道跑的方法,他們學到就不僅僅是彎道跑的技術(shù)動作了,學到更多的是一個思考與分析的方法,得到的更多的是一種思維的鍛煉。
這就和陶行知先生認為的“教學不能忽視學生的學,先生的責任不在教書,也不再教學生,而在于教學生學”的理念一致了,那我們的教育應建立一種平等、民主、相互尊重、友好合作的師生關(guān)系,讓學生的學習情感始終處于自由、安全、寬松、積極的狀態(tài),使學生的學習思維能進入一個自由馳騁的空間。
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教育不能脫離生活,教育要通過生活來進行,無論教育的內(nèi)容還是教育的方法,都要根據(jù)生活的需要,教育與生活要高度一致。想要受什么教育,就要過什么生活”。
那么在當下的學校中,我們的教育是否脫離了生活,我們是不是通過生活來實施教育的呢?我們在教室里和學生說,不要亂丟紙屑,垃圾要丟進垃圾桶,見到老師、長輩要禮貌的問好,可出了教室,出了校園,學生還記得不能亂丟垃圾嗎?在校外見到老師還記得要問好嗎?我就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在校外,一學生和媽媽逛街看到對面的老師迎面走來,瞬間把頭偏向一方裝作沒有看見。
那我們的這些來自生活的教育,這些超出課堂、學校以外的時間,才是更好的教育時機。
走進陶行知讀后感范文分享【篇7】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是陶行知的至理名言,也是他一生獻身教育的忠實記錄。陶行知是我國近代最具影響力的教育家,他豐富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實踐、知行合一的師德風范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他“愛滿天下”的博大胸懷、“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諄諄教誨影響著無數(shù)的后來人。我們讀陶、知陶、研陶、師陶,最關(guān)鍵的就是學習、傳承、弘揚和踐行陶行知的偉大精神。
陶行知無疑是一個熱愛教育、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從以下這個實例就可以看出:
陶行知先生當校長的時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磚頭砸同學,便將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長辦公室去。當陶校長回到辦公室時,男孩已經(jīng)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顆糖給這位同學:“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先到辦公室?!苯又痔统鲆活w糖,說:“這也是給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了,說明你尊重我?!蹦泻⑿艑⒁傻亟舆^第二顆糖,陶先生又說道:“據(jù)我了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說明你很有正義感,我再獎勵你一顆糖?!边@時,男孩感動得哭了,說:“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采取這種方式?!碧障壬谑怯痔统鲆活w糖:“你已認錯了,我再獎勵你一塊。我的糖發(fā)完了,我們的談話也結(jié)束了。”
因此我認為一個智慧的班主任首先是一個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能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多了解學生、愛學生,讓學生都生活在希望之中;應該有自己的魅力;也要善于用激勵的方法去激勵學生,同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更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班風、學風;最重要的是要走進學生的心靈。下面我就這幾點來談?wù)勛约旱母惺埽?BR> 一、班主任要有愛心、責任心和耐心
“育人先育心”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師要愛自己的職業(yè),首先要有一課愛心,有一顆愛學生的心。學生是一個復雜的群體,他們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思想,需要教師去引導。班主任是與學生接觸最多的人,因此我們要用自己滿腔的愛去關(guān)心、去尊重每一個學生,耐心細致地去指導每個學生?!澳托摹边@詞說說很容易,做起來卻很難。與學生接觸越多就會越喪失耐心,每次同一個問題要說很多遍,同一件事情要叮囑幾十遍,我常常會跟學生開玩笑說:“老師就是一只噴火龍?!边@個時候?qū)W生就說:“那我們幫你扇扇風?!闭孀屛铱扌Σ坏?。有時候冷靜下來,也常常會反思自己,應該多給學生一些耐心,看來我還要繼續(xù)修煉自己。那如何能夠更有耐心地對待他們呢?結(jié)合我自身陪小外甥女玩的經(jīng)歷,我知道了:我應該從心底里去愛他們。什么是愛學生呢?愛就是尊重學生,信任、理解、寬容和接納學生的一切,充分地重視和欣賞每一個學生,傾聽他的意見,接納他的感受,包容他的缺點,分享他的喜悅。在這里我要補充一點,就是班主任的愛不能泛濫,我們常常會進入一個誤區(qū),就像我之前一樣,我勤于跟班、經(jīng)常與學生打成一片,弄到后來學生都不把我當老師看待了。因此,在這里我要強調(diào)的就是班主任工作需要愛,更需要的是我們通過愛的傳遞,把科學的思想、良好的品德傳承給學生。
二、提高自身素質(zhì),具有人格魅力
“潤物細無聲”,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這就要求班主任以身作則,在學生中樹立一個實實在在的榜樣。當然班主任還要不斷地提升自身素質(zhì),豐富自身的知識涵養(yǎng)。我們經(jīng)常會聽到:什么樣的班主任就會帶出什么樣的班級。班主任的影響可見一斑。我平時對學生要求嚴格,早讀課要認真朗讀,寫作業(yè)的時候保持安靜,作業(yè)不拖拉,上課不遲到,更要專心聽講等,要求學生的同時自己也要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學生,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捌渖碚涣疃?,其身不正,雖令不從?!?BR> 三、善于激勵學生
陶行知認為“你的教鞭下難有瓦特,你的冷眼下難有牛頓,你的譏笑中難有愛迪生”。就拿愛迪生來說,他從小就喜歡動手動腳,常常把毒藥帶到學校來玩,先生不理解他,覺得厭惡,便以“壞蛋”之罪名,把僅學了三個月的愛迪生趕出了學校。然而他的母親不以為然,她說她家的蛋沒有壞,她便和她家的兒子約好,歷史地理由她教他,化學藥品由自己保管,將各種瓶子做記號,并且放在地下室里,他欣然接受了母親的意見,于是這里那里地找東西,高高興興地玩起來。結(jié)果就由化學引至電學,成為世界有名的發(fā)明家,雖然那三個月的學校教育是他一生僅有的形式教育,但是由于他母親深切地理解他,終能有此成就。因此,在教育學生時要少批評、懲罰,多去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給予肯定和鼓勵。另外,集體性的獎勵應多應用,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都希望自己能置身在一個優(yōu)秀組織,并且希望成為這個組織的優(yōu)秀分子,集體性獎勵不但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強化學生的集體意識,而且能教育和影響每一位學生。我在教育我班的時候就缺乏這種激勵教育,可我有時候發(fā)現(xiàn),只要我多激勵他們,關(guān)心和愛護他們,他們其實都挺可愛的,其實也挺優(yōu)秀的。通過研讀陶行知,我覺得教育學生要讓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何為“正確的人生觀”?就是“生活上知足常樂,同學之間助人為樂,學習上自得其樂,身體上健康快樂”。
四、營造良好的班風,提升學生能力
班風是一個班集體的整體風貌。在班風建設(shè)中,班主任既是一個組織者,設(shè)計者,又是一個引導者,同時還是一個參與者。班主任在進行班級建設(shè)的過程中要根據(jù)班級的實際情況,精心設(shè)計,有效組織,正確引導,積極參與,在班級文化的營造過程中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審美觀,提升學生的策劃能力、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
陶行知認為小孩子有不可思議的力量,確實如此。陶行知創(chuàng)辦了一個曉莊學校,可惜的是后來被查封了??伤粝碌木袷怯来娴?,曉莊的小朋友自發(fā)創(chuàng)造了一個自動學校,淮安幾個小光棍,居然在各大學大演其說,幾乎把一兩位教授的飯碗所依賴的傳統(tǒng)信仰打破;山海的張建不但能幫助他的哥哥創(chuàng)造了一個濮家宅工學團,而且與非戰(zhàn)的馬萊先生舌戰(zhàn)一時,使馬萊先生印象深刻。從前六歲的小桃,曾教五十七歲的祖母,居然教完一冊《千字課》。可見小孩子真有不可思議的力量。還有更神奇的一幕是大學生去聽小學生的演講,為此,陶行知還特意寫詩
一群小光棍,數(shù)數(shù)是七根。
小的十二歲,大的未結(jié)婚。
沒有父母帶,先生也不在。
誰說小孩小,劃分新時代。
五、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有這么一句話“態(tài)度決定一切,習慣造就人生”??梢娏己玫膶W習習慣,可以讓人受益終生。在平時的工作中,我主要從這五方面入手:①培養(yǎng)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②課前準備好,上課認真聽講的習慣;③回答問題響亮,朗讀清晰的習慣;④培養(yǎng)學生課后自覺復習、背誦、記憶的習慣;⑤培養(yǎng)學生合理分配好時間的`習慣。
六、走進學生的心靈,因材施教
我們教育的對象是學生,學生是活生生的、處于發(fā)展中的人,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總會在思想或行為上出現(xiàn)錯誤,每個學生都有獨特的心理世界,作為教師,要想走進學生心靈,很好地因材施教。松樹和牡丹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樹的肥料培養(yǎng)牡丹花,牡丹會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養(yǎng)松樹,松樹受不了,會被燒死。培養(yǎng)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要同園丁一樣,首先要認識他們,發(fā)現(xiàn)他們的特點,而予以適宜之肥料、水分、太陽光,并須除害蟲,這樣,他們才能欣欣向榮,免于枯萎。
身為教師的我們有時要放下師教威嚴,善于轉(zhuǎn)換角色,調(diào)整心態(tài),在與學生的相處中要學會寬容和了解學生。就像愛迪生母親那樣,寬容愛迪生,在愛迪生被開除回家的時候,把地下室讓給他做實驗;像利波老板那樣寬容法拉第,法拉第在利波的鋪子里做徒弟,訂書訂得最慢,但是利波了解他是一面訂書一面讀書,終于讓法拉第在電學上造成輝煌的功績。
我相信,只要我們用心思考,用心感悟,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那一點點光”,總會有那么一瞬間,一顆流星,一點流螢,在廣袤的夜空中煥發(fā)光彩,成為亮麗的風景。
總之,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豐富而有創(chuàng)新特點,對我們班主任工作具有重要的啟示和指導作用。我們要從中汲取營養(yǎng),讓自己成為更棒的班主任,更棒的教師。
小編精心推薦
讀后感范文 | 讀后感怎么寫 | 讀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讀后感 | 中外名著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