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說中國近代史讀后感范文通用(8篇)

字號:


    對喜歡閱讀的人來說,看書是一種享受。閱讀過一本書之后人們內(nèi)心多多少少都會有所感悟??梢詫懸黄x后感,把自己閱讀完后的想法寫下來。讀后感就是讀書筆記,它是閱讀一個作品后的心得體會。寫好一篇讀后感需要從哪些角度來寫呢?編輯現(xiàn)在推薦你閱讀一下重說中國近代史讀后感范文,供有需要的朋友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重說中國近代史讀后感范文【篇1】
    我們中國不承認別國的和平,西洋人到中國來,我們總把他們當作琉球人,高麗人看待。中國那時不感覺有聯(lián)絡外邦的必須,那時通商制度的特別,因為事實的不方便,清廷法令的禁止,隨隨便便就成立了所謂一口通商制度,中國對于法權(quán)并不看重,也就是說自動放棄,歐洲人那時把乾隆皇帝作為一個模范開明君主看,在他八十歲大壽那天,英國趁機派使來祝壽,那就能得到一個交涉和促進中,英友誼的機會,并且利用乾隆的虛榮心,竭力慫恿英國派使。
    鴉片全國上下都認為是國計民生的大患,黃爵滋這就想辦法上了一封奏折,他的辦法是:嚴禁吸食,沒有人吸,就沒有人賣,所以吸者致以死罪,就世界大勢論,鴉片戰(zhàn)爭是不可避免的。由于我國軍民的執(zhí)迷不悟與英國人因為鴉片而開火了,一軍敗了,再調(diào)一軍,我們不能再抵抗!只能被迫接受簽訂《南京條約》。
    我們之前的狂妄自大,麻木不仁,使我們喪失了二十年的寶貴光陰。我們只會讓國家日漸衰弱,而不犧牲自己的名譽與時人奮斗,但事實確實名譽比國事重要,不圖振作,不圖改革,我們不責備他們,因為他們不足責的,一寸光陰一寸金,個人如此,名族更如此!
    鴉片戰(zhàn)役雖然失敗了,他們不承認是失敗了,但是受了第二次戰(zhàn)敗的教訓,然后有人認識時代的不同而思考改革。內(nèi)政究竟是決定國家強弱的根本要素,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大亂之后的大治,于是人口增加,那時的人不知道利用科學節(jié)制生育;另一方面又不知道利用科學增加生產(chǎn),真是可悲。后來慢慢地統(tǒng)治階級欲望提高,奢侈標準隨之提高,因此官吏的貪污大大地長進,中華民族在近代所遇的難關是雙層的。
    洪秀全信仰上帝,創(chuàng)立上神會,他的上神會吸收了許多三合會的分子,他們的運動以推到清政府為第一目的,在定都南京以前,定都南京以后,他才開始他的建國工作。同治三年,湘軍在曾國領導之下打進南京,洪秀全自殺,太平天國就此亡了,他想打到清政府,恢復漢族自由,這當然是我們應該佩服的。
    曾國藩的教育是從艱苦中奮斗出來的,在他的事業(yè)起初的時候,他的聲望并不高,他也沒有政治優(yōu)勢力做他的后盾。曾國藩不但利用中國的舊禮教作為軍隊的精神基礎,而且利用宗教觀念和鄉(xiāng)土觀念來加強軍隊的團結(jié)力,所以在中國,頭等領袖必須兼雙層資格,曾國藩雖注重為人,并不疏忽做事,以后他成了大事。
    近代化國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經(jīng)濟,并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國民,半新半舊。讀過《中國近代史》這本書后,我明白了:近代史雖然是一段屈辱的歷史,卻給我們帶來了經(jīng)驗和教訓,唯有增強國家實力,保證人民安居樂業(yè),才能保證本國的穩(wěn)定,維護好與外國的關系,在國際中占有一席之地。
    重說中國近代史讀后感范文【篇2】
    徐先生的《中國近代史》本人今天終于看完了大陸的版本,相比較于繁體版本顯然是刪節(jié)了不少,已經(jīng)有朋友指出了,本人就不多說了。但是在這里我想說的是,如果真正對于歷史本身而非盲目追求某種模糊的意識形態(tài)感興趣的話,這個簡化字版本的近代史仍然是非常值得一看的書。
    首先,這本書突破一般的觀念,將歷史的維度放大到了400年,成了一本400年的近代史。在這其中有助于我們建設一個大歷史觀,看到無論是合作還是沖突,平衡還是失衡的更全方位的因素。而這一點,向來是本人認為中國大陸一般人的歷史觀最缺乏的東西。我們總是在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下將歷史事件的原因簡單得歸結(jié)于經(jīng)濟因素或者其它。這種思維的直接反動就是現(xiàn)在對于相反意識形態(tài)的盲目崇拜,認為西方式的模式移植到中國就可以完成所有的社會變革。
    而這本書恰恰是在這一點上,給我們刻畫了從鴉片戰(zhàn)爭之前中國整體社會的社會意識和整體文化的狀態(tài)。沖突的根源與其說是最終的鴉片貿(mào)易當然我們不能否認這一因素的重要,不如說整個近代史的沖突就來自于兩種文化模式和意識的沖突,而兩種文化的踫撞和互動中,又影響了歷史本身的發(fā)展。事實上,我們從這本書中得到最大的觀點就是社會與歷史的交互式的前進。
    其次,從這本歷史書中我們可以跳出單純的認為近代中國的歷史就是刺激反應的模式。我記得在接受基礎教育的時候,歷史教材就給我們這樣的印象,鴉片戰(zhàn)爭以及二次鴉片戰(zhàn)爭導致了所謂開眼看世界,以及在器物層面的模仿;中法戰(zhàn)爭與甲午戰(zhàn)爭導致政治體制的反思與改革;而巴黎和會則導致了整體思想的反思。這種遞推的模式固然有其可取之處,但顯然忽視了中國社會本身的主體性的問題。
    本書所刻畫的近代中國的歷程則是一種反思式的推進,可以這樣說中國從原先的模式中脫離出來,試圖進入完全外來的模式,但是發(fā)現(xiàn)這本身并非從其主體出發(fā),從而進入下一個反思的過程,重新認識自身的主體性。最后一個階段的主體性認識可以說就是擺脫蘇俄模式的共產(chǎn)政權(quán),其領袖毛澤東最終取得勝利,完成中國近代重要的民族解放的任務。第三,也可以說這是一個猜想。整本中國近代史刻畫了近代中國本身的一條主線,就是求得民族本身的解放,是從整個國際體系的壓迫之下擺脫,恢復自己的主動性。這一恢復最終結(jié)束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一命題之下。但是另一部分的解放,即個人的解放,顯然沒有過多的提及,甚至是在繁體版本?;蛟S這應當是下一個歷史階段現(xiàn)代中國的命題,事實上我們正在前進。
    總的來說,這本書是本人最近看到的比較好的歷史類讀物,如果說黃仁宇先生的《中國大歷史》側(cè)重于介紹一種歷史的觀點,而比較不注意歷史事實的分析中國這么長的歷史,只在那本小小的書中都說完了,那么這本徐先生的近代史,就是將宏觀的歷史思維和詳細的歷史事實相結(jié)合的好書。
    這本書的確值得一讀。
    重說中國近代史讀后感范文【篇3】
    不知不覺這門課程已經(jīng)過去,雖然很短暫,只是概括地敘述了這段歷史,但這門課程卻留給了我們許多啟示。
    鴉片戰(zhàn)爭讓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關注世界形勢、交流思想文化的重要性、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暫時地鎖住了他人,卻永久的鎖住了自我。缺乏對世界形勢的正確認識,盲目崇拜自我,夜郎自大,昏庸愚昧。清政府當時就是一只蹲在井里的青蛙,不明白天空有多大。被資本帝國主義的堅船利炮驚醒后,一下子就暴露了它的軟弱無力,以及賣國求得茍安的腐朽性格。
    一只被關在鳥籠的鷹,不能稱之為真正的鷹,長期的安逸無憂會使翅膀軟弱無力,僅有將之放飛蒼穹,不斷經(jīng)歷風雨饑餓,才能使其啄鋒爪利,成為真正的強者,鴉片戰(zhàn)爭以前的清政府統(tǒng)治的中國就是一只被關在籠中的鷹,臃腫無力,鴉片戰(zhàn)爭打破了其閉關鎖國的牢籠,將之放入殘酷的現(xiàn)實中去,不斷地打擊,不斷地經(jīng)歷風雨,最終使其褪去了清政府以及君主專制這層厚厚肥肉。所以,僅有緊跟世界局勢,不斷使自我接觸這世界的殘酷競爭,才能更好的發(fā)展提升自我,提高國家的綜合實力。
    抗日戰(zhàn)爭讓我們清醒的認識到“落后就要挨打”,不論你是國土面積世界第三大國,還是人口世界最多的國家,都不例外,一個相當于中國一個普通省份的日本都使中國發(fā)動了八年的抗戰(zhàn)才能將他徹底打敗,這是一種什么實力,這更可突出實力的重要性。我們渴望和厭倦戰(zhàn)爭,但我們不能將和平的期望寄托在他人身上,靠他人“心境”好壞決定我們的命運,自我的地位,自我的生活處境要靠自我來爭取。
    所以,必須加強自我的實力,用自我的實力來保護自我才是可靠的。
    解放戰(zhàn)爭讓我們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僅有切實地為人民著想,才能得其擁護。代表大地主階級,買辦性大資產(chǎn)階級的蔣介石領導的國民政權(quán)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進行獨裁統(tǒng)治,雖然擁有優(yōu)勢的兵力,優(yōu)良的武器,占據(jù)著國內(nèi)重要的城市,在戰(zhàn)場上卻是節(jié)節(jié)敗退最終被趕到臺灣,而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卻是越勇,兵力越強大,最終取得這場力量懸殊的戰(zhàn)爭。關鍵是中國共產(chǎn)黨代表了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解決了農(nóng)民關心的根本問題——土地問題。不論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減租減息”政策,還是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都是以農(nóng)民的利益為主要目的,極大地鼓舞了廣大農(nóng)民為自我利益而進行的斗爭,使廣大人民的心凝聚在一齊,一致抗敵,最終在劣勢情景下取得勝利。
    “以銅為鏡能夠正衣冠,以史為鏡能夠知興衰”,歷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里面的每個片段都記載了各階層人民的經(jīng)驗和智慧,僅有懂得這些道理才能勝利。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已流傳了千代,但真正能夠弄懂的卻是沒有幾個,中國共產(chǎn)黨的出現(xiàn)將這一理論運用的出神入化、游刃有余,最終引領了一個新的時代。
    如今歷代國家領導人都十分注意發(fā)展及解決三農(nóng)問題、實施科學地發(fā)展觀,廢除“皇糧國稅”,正使中國一步一步走向世界民族之林的最高端,我們有信心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正確領導下前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時代已經(jīng)在不遠處向我們揮手致意。
    重說中國近代史讀后感范文【篇4】
    在經(jīng)歷了上個世紀以來的被列強壓迫的屈辱之后,我們這個民族損失的不僅僅是金錢而更多的更嚴重的是我們喪失了對自己國家和民族的自信。即使改革開放以后我們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也依舊沒有自信,那種不自信是從骨子里面散發(fā)的,但這一部《輝煌中國》我相信肯定可以讓很多人恢復對我們國家和民族的自信。這是我看完之后最大的想法!
    在這部紀錄片里,我們可以看到國家尤其是近五年來的取得的一些成就,可以看到現(xiàn)在的祖國并不是像很多普通民眾所認為的那樣比不上西方的那些資本主義國家。在第一集圓夢工程里面,我們就可以看到我們的中國橋,中國路,中國港,中國網(wǎng)是站在世界前列的,很多的一些工程在其他國家看來是非常不可思議的,比如說港珠澳大橋,蘭渝鐵路,全自動化的中國上海洋山港,令外國人羨慕的我們自主研發(fā)的高鐵。不僅如此,我們?nèi)粘I钪腥绱耸煜さ馁徫飹咭粧?,共享單車,但從來沒有想到我們移動支付是世界上覆蓋最廣的國家,葉就是說在其他國家你是不可能過上像中國那樣的便捷的生活的,共享單車也同樣如此,試想如果我們國家沒有強大的技術(shù)支持,這些是我們可以達到的嗎?這些都不是世界上每一個國家可以做到的,只有數(shù)一數(shù)二的強國才可以做到的東西。我們不僅僅是中國制造更是中國創(chuàng)造。
    今天的中國可以站在世界的前沿,靠的不僅僅是GDP世界第二的強大的經(jīng)濟實力,而更多的是我們強大的軍事實力和科技實力,靠的是我們民族的自強不息,而更加在于我們的創(chuàng)新的能力。只有創(chuàng)新才能占領科技的制高點,才能讓國家強起來。人才是創(chuàng)新的動力,人才的培養(yǎng)靠教育,主席也說我們有能力培養(yǎng)出國家所需要的人才。不僅在這些方面如此,我們也在解決全世界都面臨的問題—貧困,一系列脫貧攻堅的戰(zhàn)略的實施,能精準到按戶按人制定脫貧策略,我們的脫貧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我們有在xx年實現(xiàn)全面小康的目標,我們可以看到我們國家為此所做得的每一份的努力也可以看得到它誠心誠意的用心—為人民謀利益。而更了不起的是我們在實現(xiàn)這些的變化的同時葉兼顧著環(huán)境,主席上臺以來便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不僅僅要有金山銀山更要有綠水青山。
    重說中國近代史讀后感范文【篇5】
    沒有教科書的教條、沒有過多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也沒有大陸版過多的刪節(jié),這版中國近代史讓人覺得更加真實。作為中國近代史,作者并沒有單獨去敘述近代中國的衰敗與名族解放運動的偉大,而是從對近代有較大影響的清朝一直寫到二十世紀末期,這早已超出了通常人們所認為的近代史范圍,但正是超出的這部分才讓我們對我們的國家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在當前的圖書市場上,介紹中國近代史的書籍充塞著各大書店,但這其中要么是像教科書一樣的避重就輕,要么就是標準的主旋律,讓人看了感受不到歷史的氣息。對于這本書的大陸版則更讓人倒胃口,港版一千多頁的書到了大陸就少了四百頁,其中缺少的內(nèi)容則不言自明。當然,除了一些被河蟹的內(nèi)容之外,能夠成系統(tǒng)的寫清中國近代史也不是件易事,畢竟中國這段時間發(fā)生了太多太復雜的東西。
    第一歷史已經(jīng)隨著時間而消逝,書本上的第二歷史將隨著文化的傳承而代代相傳,但是歷史的真相是不容掩蓋也不容篡改的,所有的民主的文明的社會一定會尊重歷史,不會將歷史用于自己的統(tǒng)治,那種《1984》下的社會必將受到人民的審判和歷史的懲罰。
    重說中國近代史讀后感范文【篇6】
    《中國近代史》讀后感1000字:
    “近代化的問題關系民族的前途太大了。無論犧牲多大,我們不可顧惜。不近代化,我們這民族是不能繼續(xù)生存的?!笔Y廷黻先生身在歷史風云變革的時期,對于中國與西方的近代化進行了仔細的分析,最終得出了這樣的結(jié)論。
    自1840年以來,清政府的閉關鎖國被英國的堅船利炮轟開,中華民族進入了一個特殊時期。從以前亞洲世界的領導者變成了世界范圍內(nèi)的“香餑餑”,內(nèi)部革命斗爭此起彼伏,外部列強不斷入侵瓜分中國。在這樣的背景下中華民族不斷發(fā)生著變化。蔣先生通過1840到19世紀末這段時間的分析得出了中國需要近代化才能生存的結(jié)論。
    首先看蔣先生對于鴉片戰(zhàn)爭的分析,主要是以戰(zhàn)爭的必然性和失敗原因的分析。得出的結(jié)論是:民族近代化的缺失;之后是對洪秀全的嘗試進行評述,得出了農(nóng)民階級難以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結(jié)論;又對洋務運動的嘗試進行分析,得出復制西方的一套難以實現(xiàn)中國的近代化的結(jié)論;最終表達了對于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的期盼。
    從蔣先生的結(jié)論中我們可以很輕易地得出這樣一個結(jié)論:中國必須要進行近代化才能發(fā)展,更重要的是需要走中國自己的近代化道路。這是一位身在民國時期的歷史學家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中國真正要走的路。其實在之后的歷史我們也都知道,真正符合中國國情的近代化才真正獲得了成功。
    那么,我們從蔣先生的書中可以學習到什么呢?
    我認為真正值得我們?nèi)W習的,是那份世界史觀。在波瀾壯闊的時代浪潮下,用全面的,客觀的視角來看待問題,將中國放在整個世界的大背景下進行研究,這種領先于當時并且仍然適用于今日的史觀才是這本書最大的財富。隨著工業(yè)革命的開展,世界逐漸連成一個整體,在當時的世界已經(jīng)可以進行世界范圍的溝通,中國已經(jīng)進入了世界,所以用世界史觀的眼光研究這一時期的歷史才可能有真正改變現(xiàn)狀的結(jié)論。因為身在世界變革的浪潮中是很難獨善其身的。而且這份研究的史觀在當今更值得我們?nèi)W習。拒絕孤立地看問題,將眼光放在全世界,才能在全球化的今天繼續(xù)我們中華民族的現(xiàn)代化。
    “國人不缺乏歷史知識,缺乏的是歷史觀點。”這樣看來其實這也是中國近代紛繁復雜歷史告訴我們的教訓。培育先進的歷史觀點才能更好地研究歷史,從而打開尋覓未知的未來的大門。
    所以說《中國近代史》的偉大之處并不是這本書對于歷史的記載有什么吸引人要求的地方,真正偉大的是這份萌芽的全球史觀。讀這本書,真正的收獲就是對史觀的認識以及對全球史觀的初步了解。如果想要真正達成幾百年來中華民族復興的目標,那么這份全球史觀對于歷史層面以及更高的層面來說都是最好的解決方案之一。這就是這本書真正的貢獻。
    重說中國近代史讀后感范文【篇7】
    一提到中國近代史,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反正我就感覺到了兩個字:可惡。當然,這是說外國人的。每每當我看到外國人如何如何霸占中國領土,如何胡攪蠻纏,使得中國政府暈頭轉(zhuǎn)向,答應他們無理的要求,我就覺得十分地憤恨:外國人,你們怎么能如此不要face呢?可是,當我看了《重說中國近代史》這本書后,我原先的一些片面的想法得到了一些改變。
    書中一開始便指出了中國人的三種心態(tài):怨婦心態(tài),潑婦心態(tài),和情婦心態(tài)。這讓我有些難以接受,可是隨著我漸漸地深入讀了下去,我發(fā)現(xiàn)作者說的也是不無道理。不僅如此,書中作者不少描寫的地方都沒有怎樣偏向中國人,反而是指出了中國很多愚昧和不合理的地方。這便讓我原先一看到近代史便發(fā)熱的腦袋變得冷靜了些。畢竟,不管中國人如何掩蓋,事實就是這樣:晚清亡國了。而我們呢?出于一種愛國主義,便是大肆宣揚外國人如何如何狡詐,蠻橫,而對中國失誤的地方,則是輕飄飄地一筆帶過,這便讓我的思想出現(xiàn)了一種誤區(qū)。思考問題也變得片面起來,覺得中國人是很無辜的樣子,一切都是外國人侵略我們的錯??墒?,如果中國不弱小,外國人又怎么會打上中國的主意?如果中國采取了正確的措施,外國人的計劃有怎會得逞呢?
    這本書,給我的思想敲了警鐘,它不僅告訴了我不少關于晚清的知識,更告訴了我:思考問題,不要太片面。
    重說中國近代史讀后感范文【篇8】
    1、“摳門的皇帝”
    道光皇帝是清朝乃至整個封建社會有名的節(jié)儉皇帝,崇尚節(jié)儉近乎摳門兒。面對英國的咄咄逼人,鴉片的禍國殃民,他也想有所作為,但總想著少花錢甚至不花錢就能把事情辦好,這怎么可能呢?他派林則徐赴廣東禁煙,大修軍備在即,但卻遲遲不許撥用庫款,“林的軍費大概來自行商及鹽商的捐款?!保ā吨袊贰罚?96)到了道光二十年(1840)六月七日,英軍已經(jīng)占領了定海,道光手忙腳亂地飭令沿海各省整頓海防,加強防守。然各省海防薄弱,軍備廢弛已久,軍費開支巨大,但是我們的宣宗皇帝卻不允許封疆大吏動用庫款以充軍費。他的敕令中時常不忘提醒官員們“以節(jié)糜費”,可他哪里知道,自己宵衣旰食,勤儉節(jié)約,以身作則地寄予厚望的各級官員們卻在欺上瞞下、賄賂成風、奢侈浪費、中飽私囊。
    錢從來都不是靠一個皇帝身體力行地節(jié)省出來的,整飭吏治、刮骨療傷,方能上下戮力同心;張弛有度、開源節(jié)流并重,方能國庫充盈,百業(yè)興旺,百姓安居。當然皇帝提倡節(jié)儉,以身作則也無可厚非,但越過了度就適得其反了。錢應該用在刀刃上發(fā)揮其作用,而不是放在庫里等它生銹。道光皇帝還是缺乏些魄力,多了幾分平庸,在太平年代還則罷了,處于多事之秋,怎么能保境安民呢?
    2、“幸運的林公”
    提起林則徐,我們都知道他是虎門銷煙的大英雄,但對他在鴉片戰(zhàn)爭前后的一些細節(jié)還不甚了解,蔣先生的書中則有多處披露。他的幸運在于虎門銷煙前得到了道光皇帝的大力支持;中西起沖突后雖被打壓,但獲得了輿論的支持;新帝即位后,被委以剿夷重任,但不久便重病而亡,名譽得以保全。
    虎門銷煙前夕,道光皇帝派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州禁煙。外國人對其發(fā)布的通告置若罔聞,他們低估了林公的信念和品格,以為他和清朝普通官員沒什么兩樣,也是前緊后松,擺架子嚇唬他們。這一回他們錯了,文忠公雷厲風行,決不退讓,不給他們?nèi)魏斡憙r還價的余地。他派兵把廣州十三行圍得水泄不通,這里成了監(jiān)牢,而且還不許中國人賣糧給外國人,外商們叫苦不迭,無奈之下只得把鴉片悉數(shù)上交。林則徐大功告成后仍不走,還要鞏固戰(zhàn)果,徹底禁煙,要求外商出具甘結(jié),保證以后不再從事鴉片貿(mào)易。英人不答應,中西沖突驟起。此時朝堂上以琦善為代表的主和派占了上風,林則徐被革職查辦,后來又被發(fā)配新疆伊犁,效力贖罪。林公雖蒙受不白之冤,然幸運地成為了整個士大夫階層學習的楷模,倍受清議派的同情與支持。林公在中西沖突中看到了中國的落后,但礙于名譽,他怕清議的指摘,把在廣東搜集的資料交給了魏源,這便有了后來的《海國圖志》。然而林公后來雖再度出山,也沒有提倡改革,向西方學習,因為他知道這不僅有損其清譽,而且阻力重重,在彼時的中
    國很難辦到。新帝咸豐即位以后,內(nèi)有太平天國起義,外有虎狼垂涎,朝廷內(nèi)外交困,剿夷派勢力大增,年邁的林則徐又被想起,欲委以重任,但他已身患重病,不久便去世了,聲譽得以保全。
    小編精心推薦
    讀后感范文 | 讀后感怎么寫 | 讀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讀后感 | 中外名著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