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老師教學反思模板集錦

字號:


    教師是春蠶,是蠟燭,準備教案是老師上崗之前就要學會的技能。教案可以幫助教師總結自己的不足并不斷完善。哪些教案有什么過人之處呢?也許以下內容“語文老師教學反思模板”合你胃口!希望你能從中找到有用的內容!
    語文老師教學反思模板【篇1】
    短文《穿紅裙子的語文老師》里講的那位女老師采用了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把學生帶到課本以外的精彩世界,豐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最終改變了學生厭學、逃學的不良現(xiàn)象,深受孩子和家長們的歡迎。
    然而,有一位筆名叫牧原的大學教授,即《赤尾狐》的作者對我們的想法很不以為然。他給我們的評論非常尖銳:“老實說,我找了半天才看到了《穿紅裙子的語文老師》原文,讀后,心情不暢,原因在于文章里透射出的你所謂的素質教育,讓我更感恐懼。素質教育絕對不是二胡、口琴、笛子、小碗小盆等‘樂器’的‘交響曲’在校園小戲臺上演,而是學了語文,學生提高了語文能力(聽、說、讀、寫)。而二胡、口琴、笛子、小碗小盆等‘樂器’的‘交響曲’在校園小戲臺上演是音樂?。‖F(xiàn)在,許多校長就這樣理解素質教育,而根本看不到老師上課講什么?!?BR>    當然,我們也不能完全否定這位大學老師的觀點。但是,我們非常愿意與這位大學老師商榷:“紅裙子”究竟是一個怎樣的語文老師?
    在“父母拼命掏錢;孩子玩命‘上班’(各種興趣班)”的大都市中小學里,還有誰會頭腦發(fā)熱拿“小碗小盆等‘樂器’的‘交響曲’在校園小戲臺上演節(jié)目”呢??要知道《穿紅裙子的語文老師》原文所說的是偏遠的相當落后的山村小學里的語文老師啊。至今依然有不少語文老師甚至主管領導很錯誤地認為,我們語文教師的天職就是把語文課本里的課文循規(guī)蹈矩地一篇接一篇給學生講完,語文課本必須講,而且,課本沒有的內容不能講。最后也就是拿著“參考答案”跟學生講解考題以應付考試。在這樣的應試教育大背景下,我們應該肯定,“紅裙子”是一位的非常優(yōu)秀的語文老師。
    農(nóng)村教育一直都是非常值得我們關注的,也急需人們支持的大事業(yè)。如今,在廣大農(nóng)村中小學依然沒有藝術專業(yè)的老師,就算個別有,他們也會被安排去教“主科”——學生要考試的科目。特別是在山村小學,很多老師是“包班”甚至是“包?!苯虒W,也就是一個老師把一個班幾十個學生的所有課程包攬了。如果大家深入農(nóng)村,深入了解農(nóng)村的教育就不會對“紅裙子”究竟是一個怎樣的語文老師產(chǎn)生任何懷疑。
    這位大學老師還說,素質教育絕對不是二胡、口琴、笛子、小碗小盆等‘樂器’的‘交響曲’在校園小戲臺上演,而是學了語文,學生提高了語文能力(聽、說、讀、寫)。我們并不完全反對這樣的觀點,只是,我們認為,“語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愛語文,讓學生懂語文,讓學生用語文。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讓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全面的提高。在課外,“紅裙子”有時把學生帶到村子中間的清水河里,找小魚咬腳趾的感覺;有時把學生領到郁郁蔥蔥的牛頭山上,看哪兒像牛頭,哪兒像牛角;在語文課堂里,“紅裙子”有時把學生打扮成課文中的大灰狼、小白兔、丑小鴨,在講臺上模仿課文內容大喊大叫,有哭有笑……學生跟著她進入了情境。一會兒是沒有撈到月亮的水淋淋的小猴子站在講臺上,一會兒又是賣火柴的小女孩可憐巴巴地向大家訴說著什么——“紅裙子”所做的這一切難道錯了嗎?為什么這位大學老師卻說“根本看不到老師上課在講什么”呢??難道整天拿著一份“參考答案”給學生講課,讓學生得到一點點可憐的分數(shù),那才叫語文的素質教育嗎?
    本來,我們也僅僅是在分析短文《穿紅裙子的語文老師》里的人物形象,也沒有過多地強調現(xiàn)實生活中的什么應試教育與所謂的素質教育問題。我們一直認為,語文老師評定學生答卷正誤的標準應該回歸文本,換句話說,我們閱讀文章應該回歸文本,絕不可以想當然的憑個人的喜好去分析和判斷。同理,對“紅裙子”究竟是一個怎樣的語文老師的問題,我們也不應該離開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即文章所指出的在農(nóng)村,在落后的偏遠的山村的語文教育的特殊情形。中學生寫閱讀理解題目的答案是這樣,我們作為社會上的成年人更應該理智/明智啊。
    “紅裙子”究竟是一個怎樣的語文老師呢?我們不得不再羅嗦一遍:從短文的字里行間大家完全可以看到:穿紅裙子的語文老師是一位年輕美麗、熱愛學生、教學有方,深得學生及家長歡迎的好老師。當然,“紅裙子”也是一位“與眾不同”,“充滿青春活力”,“和藹可親”,“善解人意”,“溫柔可愛”的好老師。此外,她還是一位“受上級領導器重和關心”的老師。同時,她更是一位“淡薄名利,熱愛農(nóng)村教育和農(nóng)村生活”的好老師!
    語文老師教學反思模板【篇2】
    我是一名從事中小學語文教學將近30年的老教師。經(jīng)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我的看法是:語文作業(yè)的布置應當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為目的,根據(jù)學生實際,有針對性,因人而異,機械重復的作業(yè)不僅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反而可能造成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厭煩,久而久之,喪失學習興趣,甚至導致學習成績退步。
    過去,我非常信奉“學而時習之”、“字要寫,拳要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等思想,布置作業(yè)時,一味地強調“多練”,主張“多多亦善”,相同的練習至少要做三四回,同一個生字新詞至少要抄五六遍。學生反感,經(jīng)常在日記中發(fā)牢騷,而我則常常在學生日記批閱中,指責他們缺乏刻苦勤奮的學習精神。
    而實際結果是:學生越來越把語文作業(yè)當作是一種老師強加的機械勞動,不勝其煩;不少學生對語文學習越來越不感興趣,功夫花了,學習成績卻毫無起色。
    事實給了我深刻的教訓,也使我開始認真反思自己的做法。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理念的不斷深入,我逐步摒棄了以前那種陳舊的教學觀念。對學生的語文作業(yè)布置也越來越注意講究科學性、實效性。
    不搞“一刀切”,因人而異。譬如家庭作業(yè),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或寫日記、或寫作文片段、或摘錄課外讀物中的優(yōu)美詞句、或練習書法寫字、或看有益的課外書。作業(yè)不再拘泥于只是動筆,可以看有益的課外讀物、可以走進大自然、參加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社區(qū)服務,從生活中、實踐中獲得知識,培養(yǎng)能力、增長才干。這樣的作業(yè),學生有興趣,學習有效果,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空前提高。學生再也不會把作業(yè)當作一種沉重的“負擔”了。
    現(xiàn)在,有許多學生這樣對我說:“老師,不知為什么,我現(xiàn)在最喜歡的學科就是語文了?!庇袝r,我去代其他學科因公外出老師的課,一走進教室,往往就會響起熱烈的掌聲。我問他們?yōu)槭裁?,學生們回答:“老師,我們喜歡聽你的課!”聽到這話,我的心里確實有一種說不出的欣慰,因為我覺得,這就是學生對老師教學最好的鼓勵和肯定吧!
    語文老師教學反思模板【篇3】
    《大作家的小老師》這篇課文重在讓學生感受大作家蕭伯納知錯就改、嚴于律己的可貴品質。在教學這篇課文時,以學生自學為主,引導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讓學生自己質疑、探究、感悟。
    一、設疑導學自探究
    這節(jié)課設計了三個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學習《大作家的小老師》一文,課題很吸引人,老師問一句:“讀了課題,你有哪些問題?”不但可以簡潔地過渡到課文的學習,而且能激起學生主動閱讀課文、探究問題的興趣。接著,通過插圖、文字、課外資料等途徑解決學生提出“大作家”和“小老師”的問題,這是一次較為深入的與文本對話。此處,老師第二次設疑:“可是,這樣一個可愛的小姑娘說的一句話卻讓蕭伯納‘為之一震’”。根據(jù)‘為之一震’,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引導學生根據(jù)關鍵詞提問,從而巧妙地提出了理解蕭伯納性格特點的難點。學完全文后,老師又通過第二個問題“文中的蕭伯納和小姑娘,你喜歡誰?為什么?”引導學生再次回到文本,又跳出文本,客觀地評價文中人物,從他的身上獲得啟示。三個大問題的設計牽動了全文的脈絡。根據(jù)課題,關鍵詞提問,本節(jié)課教給了學生質疑的方法。
    二、合力攻關顯成效
    教學中解決學生提出的為什么會“為之一震”?及從“為之一震”中體會到什么?是難點,小組集體的智慧此時便可發(fā)揮重要作用。通過小組成員間思維火花的碰撞,學生對人物的品質便可以有更深入的理解,難題便迎刃而解了。
    三、以演帶讀助感悟
    三年級的課堂上,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仍然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課上,老師在學生小組討論如何讀好這段話的基礎上,讓學生配上動作,分角色朗讀。學生表演讀這段話,也在體驗著文中人物的感受,讀好這段話的同時也能更好地體會蕭伯納的優(yōu)秀品質,感受到小姑娘的人格力量。
    總之,這節(jié)課我們重在引導學生充分地閱讀課文,提出問題,并運用多種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己探究問題,達到自己釋疑的目的。
    語文老師教學反思模板【篇4】
    孔慶東說“語文就是思想,語文就是生活,語文就是你這個人。”很無奈,茫茫題海換來了文化的貧瘠,很不忍,李清照的蘇軾的呤哦換成了模式化的解題,很不幸,沒有情感的課堂也會有高分的學生,內涵與品味成了漸行漸遠的隱者。凡高的《向日葵》在潑瀉的黃色中窺見的是一種深埋在靈魂深處的世界動態(tài)與自我的愿望,然后你知道了什么是選材什么是象征;或者是周杰倫的《發(fā)如雪》,抒情的旋律,剔透的歌詞,“你發(fā)如雪凄美了離別/我焚捍感動了誰/邀明月/讓回憶皎潔/愛在月光下完美”,生發(fā)開去便是語言中的修辭之妙。語文可以是歷史的回顧,可以是時間的流逝;可以是高山的依戀,可以是流水的深思;可以是社會的熱點爭論,可以是金庸的武俠小說的講壇……
    一句話,小語文,大世界。
    那是一種氣質,一種內涵,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氣蘊,是一種抹也抹不去的情感的渲瀉。語文課已不僅僅只是傳授字、詞、句的課堂,更是拓寬文化視野,對文化的深切感知與體認,那是在閱讀文本學習以后留下的精神印跡。于是,在課堂上,學生反復品味文章中優(yōu)美的語句,大聲地朗讀,不同角色的演繹,優(yōu)美段落的背誦,仿寫等等。在這種時候,語文對于他們來講已經(jīng)不僅僅是一門功課,更重要的是學生所感受到的是一種精神文化的遺留,是一種精神實質上的需要,在這里再也不是強迫性地去讀去看,而是變?yōu)榱艘环N需要,成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
    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理念,是本著語文課真實的呼喚而生成。它不需要片面追求跨學科的學習,它不需要片面追求愉快的教學,它也不需要片面追求活躍的教學氣氛,從而導致的教學中非語文因素過多。過多的游戲、表演、實驗、繪畫、唱歌那只是需要表演的形式。語文課應該是情真而意動。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運用多種手段將語文蘊育其中,這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手段,然而語文學的真正魅力恰恰在于將她咀嚼在口中之時的那種甘甜。是從無垠的文學田野中收獲到自己的那一份果實,如同《血色浪漫》中所呼喚的真實的存在,它不需要太多華麗的包裝,課件多媒體只是適時的點綴。語文的真實即使是思想的停滯、交流的消逝那也是真實的收獲。語文課上所運用的有效手段的靈活多樣,也只是殊途同歸,為了喚醒心靈走進心靈。
    于是,我為了抬起頭能看到滿天的星斗,愿扎根于在這肥沃的語文土地上,將這神圣而詩意的語文課堂放回到蒼穹之中,真實地將文本中的精靈還原到生活當中。
    小編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