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幼兒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傾聽音樂,區(qū)分各段音樂所表現的內容,能根據音樂變化變換動作。
2、借助觀看的體態(tài)動作表演,學習合拍地走步和小碎步走。
3、理解并遵守游戲規(guī)則,散步時能充分利用空間,并在指定的空間范圍內活動。
活動準備:
在日常活動中,引導幼兒觀察雨天行人的活動。
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曲《下雨啦》
師:聽一聽,這是什么聲音,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師幼共同演唱歌曲,并仿編不同的雨聲。
二、觀看表演,讓幼兒了解韻律活動的內容。
師:你剛才看見了什么?小朋友在做什么?
三、幼兒分段欣賞,感知音樂內容,探索表演動作。
1、學習將情節(jié)內容與音樂響匹配。教師按睡覺、起床、散步、打雷受驚、下雨跑回家的順序,分段彈奏游戲音樂,感知音樂內容,探索表演動作。
師:聽了這段音樂,你想做什么動作?
2、學習用動作和音樂匹配。
練習小碎步手捂住頭發(fā)下雨跑回家的動作。音樂結束時能找到位子坐下。
四、在教師語言的提示下,學習玩游戲“小朋友散步”
用提問和夸張的動作,提醒幼兒注意音樂的變化,學習合拍地走步。
關于幼兒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進一步感知6/8拍節(jié)奏的音樂,初步了解樂曲優(yōu)美、抒情的性質。
2.學會表現蝴蝶飛舞的優(yōu)美動作,能隨音樂與同伴合作游戲。
活動準備:
1.蝴蝶、花、草等貼絨教具。
2.配套磁帶或光盤。
活動過程:
1.幼兒隨音樂做蝴蝶飛舞的動作,提醒幼兒盡量表現出蝴蝶飛舞時的優(yōu)美姿態(tài)。
2.學習歌曲《蝴蝶找花》。
⑴教師演唱歌曲,幼兒熟悉曲調。
⑵提問:聽了這首歌你有什么感覺?
⑶教師再次演唱歌曲,出示蝴蝶貼絨玩具,幫助幼兒熟悉、理解歌詞。
⑷幼兒隨音樂學唱歌曲,重點練習相同音樂的連續(xù)唱法(如555,666等)。
3.編舞。幼兒隨音樂的節(jié)拍做蝴蝶飛舞的動作。啟發(fā)幼兒自編動作,表現出蝴蝶歡樂的情緒。
4.游戲"蝴蝶找花"。
⑴幼兒隨音樂學做蝴蝶飛的動作。
⑵幼兒隨音樂學做花的動作。
⑶根據游戲規(guī)則玩游戲。
①玩法:全班幼兒圍成圓圈,按1~5報數,每5人組成一朵花,臉向圓心,另請幾個幼兒扮蝴蝶(蝴蝶數比花朵數多一個),分散站在"花朵"外圍。
②"蝴蝶"的動作:第1~14小節(jié):聽音樂做"蝴蝶"飛動作,在"花"的周圍自由地飛來飛去。
③"花"的動作:
第1小節(jié):兩手叉腰,向左右各點頭一下。
第2小節(jié):兩手放胸前,手腕靠攏,手心向上,手指張開,做花狀。
第3小節(jié):動作同第1小節(jié)。
第4小節(jié):前三拍左手前平舉,手心向上,同時右手碰左手手心,后三拍右手經頭上方向后擺動,眼睛看手,做花瓣打開狀。
第5~12小節(jié):動作同第1~4小節(jié)。
第13~14小節(jié):動作同第1~2小節(jié)。
5.音樂結束后,"花"在原位拍手念兒歌:"蝴蝶蝴蝶真美麗,飛到東,飛到西,快快飛到我這里,快快飛到我這里。"同時"蝴蝶"在中間圍成小圈,隨著兒歌的節(jié)拍抖動"翅膀",按順時針方向踏碎步。當"花"念到最后一個字"里"時,"蝴蝶"靜止不動,只有當聽到音樂信號時,才能飛向任何一朵"花"的中心,隨著歌曲的音樂,兩臂上舉,手背靠攏,手心向外,自轉。同時,做"花"的幼兒兩臂屈肘,手心向前,兩手微微抖動"花朵",表示歡迎。有一只"蝴蝶"找不著"花",可自由的飛來飛去。當老師重奏第9~14小節(jié)音樂時,"花"中的"蝴蝶"自己找"花"中一個"花瓣"交換角色(找不到"花"的"蝴蝶"也隨意找一個"花瓣"交換角色),游戲重新開始。
關于幼兒音樂教案 篇3
【內容與要求】
1、在聽聽、看看、摘摘、做做的情景中,感知音樂,知道歌曲的名稱,理解歌曲內容。
2、激發(fā)幼兒參加音樂活動的愿望。
【材料與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
1、知識準備:認識蘋果的形狀、顏色,了解蘋果的味道。
2、多媒體:豐收的許多蘋果
3、學會兒歌《大蘋果》
【活動過程】
一、律動
幼兒一邊念《蘋果》兒歌,一邊按節(jié)拍拍手。
兒歌:紅蘋果,綠蘋果,樹上蘋果多又多;
蘋果香,蘋果甜,吃的臉兒紅又圓。
二、語言節(jié)奏
X X X X / X X X X/
(師)這 是 什 么? 這 是 蘋 果。
這 是 什么? 這 是 香 蕉。
這 是 什么? 這 是 橘 子。
教師準備一個水果籃,內放蘋果、西瓜、香蕉、草莓、菠蘿等水果,教師按節(jié)奏問:“這是什么?”幼兒按教師出示的水果有節(jié)奏的回答。
三、練聲
1 2 3 4/5—/5 4 3 2/1—/
這 是 什 么 這 是 蘋 果
四、新授
(一)在情景中感知,在《許多蘋果樹》多媒體背景下感受音樂。
1、教師問:小朋友,你們看看,大屏幕里有什么?(蘋果,蘋果樹)
2、教師問:看看,蘋果樹上有什么?(引導幼兒講出有圓圓的、香香的、脆脆的、紅紅的大蘋果。)聽聽,這首歌曲好聽嗎?
3、教師放音樂,幼兒聽兩遍音樂。
4、第三遍,幼兒邊聽音樂邊拍手;
(二)邊看大屏幕,邊感受歌曲。
1、教師清唱兩遍,注意口形。問“小朋友,聽聽歌曲里唱了什么呀?”
2、教師用鈴鼓當裝蘋果的籃子,邊唱邊表演第四遍。
提問:老師在做什么呀?
樹上長著大蘋果,老師要用力地把它摘下來呀。(一個一個摘下來)啟發(fā)幼兒咬準字音,重點練習一個一個摘下來。
3、教師再次一邊表演一邊清唱。
提問:歌曲里還唱了什么?
4、教師邊表演邊用天空式方法提問。
“樹上有許多什么?”(紅蘋果)“什么叫許多?”
“蘋果長在什么地方?”(樹上)
“我是怎么摘蘋果的?”邊做摘的動作邊唱出來一個一個摘下來。
“我們喜歡吃什么?”(蘋果)“多吃蘋果怎么樣?”
5、教師再邊表演邊完整唱一遍。
(三)告訴幼兒歌曲名稱。
教師問:這首歌曲里唱了什么水果?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蘋果》,反復認讀漢字蘋果。
(四)幼兒參與活動,隨意跟唱,進一步感受歌曲內容。
幼兒起立看大屏幕豐收的蘋果,跟著老師邊唱邊做動作。
| | | |
關于幼兒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運用音樂語言再現對蔬菜探究的體驗,體會參加“蔬菜”音樂會的快樂。
2、學習手耳協(xié)調地合作演奏,激發(fā)探索的欲望。
活動準備:
蔬菜的實物、音塊。
活動過程:
一、運用模仿動作,再現送菜到菜場的情境
1、回憶參觀菜場的經歷,談論蔬菜的不同營養(yǎng)。
2、按音樂節(jié)奏用動作表現各種送菜的方法,將蔬菜送到菜場去。
3、相互觀察各自想象的模仿動作,交流送菜的方法。
二、和奶奶一起去買菜一一學唱歌曲《買菜》
1、想象和奶奶一起外出買菜的歡樂,表現活潑跳躍的旋律。
2、結合蔬菜的特征與口形,例如“番茄圓溜溜”——嘴巴圓圓地漸漸打開。
3、注意周圍同伴的歌聲,用和諧的聲音唱歌,表現許多菜堆放在一起不壓壞。
三、合作演奏蔬菜音樂會
1、談論馬鈴薯、胡蘿卜、番茄、青菜、青椒、黃瓜等54不同蔬菜的營養(yǎng)。
2、幼兒自選一個音塊,排成5隊蔬菜(do:馬鈴薯,re.胡蘿卜,mi:番茄,fa:青菜,sol:青椒,la:黃瓜)。
3、運用熟悉的樂曲《小星星》,演奏樂曲中屬于自己音塊的部分,并用接著演奏的方法合作演奏。
4、從少數幼兒參加演奏,逐漸增加人數,每一次演奏時注意傾聽,共同尋找將自己的音塊及時介入的方法,直到全班參加,逐步做到整齊地演奏。
5、幼兒輪流擔任菜場經理,指揮“蔬菜們”合作排練和演出。
關于幼兒音樂教案 篇5
活動內容:大鞋與小鞋
活動目標:
1.感受、理解大鞋與小鞋兩種不同的音樂形象,音樂教案-活動內容:大鞋與小鞋。
2.在學唱歌的過程中萌發(fā)關愛家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大號的男皮鞋、娃娃的小鞋若干雙、歌曲音樂磁帶、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感受大鞋與小鞋:
(1) 幼兒腳穿大鞋走路,說說穿大鞋的感受,聽聽走路時發(fā)出的聲音并模仿大鞋發(fā)出的聲音。
(2) 幼兒腳穿小鞋走路,說說穿小鞋的感受,聽聽走路時發(fā)出的聲音并模仿小鞋發(fā)出的聲音,幼兒教案《音樂教案-活動內容:大鞋與小鞋》。
2.初步感受歌曲內容:
(1) 教師播放歌曲兩遍
“這是一=首關于爸爸的大皮鞋與娃娃小皮鞋的歌,你能聽出歌曲里唱的是什么?”
(2) 幼兒聽賞,按小組議論回答,了解歌曲的內容。
(3) 教師介紹歌曲的名字,演唱歌曲若干遍,幼兒跟唱。
3.感受、理解兩種不同的音樂形象。
(1) 聽音樂,找出反映兩種不同的音樂形象的樂句。
(2) 學習演唱兩種不同的音樂形象的樂句。
(3) 集體完整學唱歌曲。
關于幼兒音樂教案 篇6
一、設計意圖:
《捏面人》這個活動內容是一個說唱歌曲,含有京劇中的韻味。唱起來朗朗上口。很有特色。其中念白的內容是西游記中唐僧師徒四人,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人物形象。歌中加上念白部分體現了教育的開放性原則,幼兒可以根據所想到的即興創(chuàng)編歌詞,使他們既有成功感,又不破壞歌曲的完整性。此外,捏面人作為一種民間藝術已經離我們的孩子越來越遠。我想通過這一活動讓孩子萌發(fā)對民間藝術的一點熱愛。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發(fā)展水平特制定以下目標:
1、按歌曲的不同節(jié)奏,學習帶京味的說唱歌曲。
2、根據捏面人捏出的面人形象創(chuàng)編歌詞。
3、萌發(fā)對民間藝術“捏面人”的興趣。
三、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帶京味的說唱。
難點:有節(jié)奏的朗誦念白部分并進行創(chuàng)編。
四、說教法、學法:
在本次活動中運用了觀察法、演示法、引導發(fā)現法、問答法、游戲法等方法幫助幼兒學習。
五、說活動過程:
1、首先師生問好,選用歌曲中的西游記中的人物形象作為發(fā)聲練習的素材,使幼兒覺得新鮮有趣,活動的興趣得到激發(fā)。
2、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有節(jié)奏的練習歌曲中的念白部分,這是歌曲中說的部分,也是比較重點的部分,把這個難點前置,為后面的整體說唱打下基礎。說的內容就和是唐僧師徒四人通過圖片的指引使幼兒可以很輕松的說出來。
3、第三部分是學習新歌。
(1)首先是反復欣賞第一段,讓幼兒了解歌曲內容。同時在這首歌曲中它所包含的京味也是比較有特色,特別最后一句,在此我通過反復的欣賞和幼兒自己說一說、學一學的練習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2)接著完整欣賞歌曲,通過欣賞比較本首歌曲與其他歌曲的不同特點,從而了解這是一首說唱形式的歌曲。
(3)然后變換演唱形式來練習鞏固歌曲。采用了集體演唱、為歌曲編配動作和分角色表演唱等方式,讓幼兒在變化,新鮮有趣的感覺下練唱不覺得枯燥乏味。使課堂氣氛活躍歡快,孩子在輕松愉快中學習。
4、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創(chuàng)編歌曲的念白部分,給幼兒提供了充分想象的空間,培養(yǎng)了幼兒的創(chuàng)編能力和大膽表現的能力。
本次活動的目標是:
1、通過與幼兒觀察蠟燭燃燒時火苗的變化引導,幼兒用語言和肢體動作來表現內心的感受。
2、在音樂的伴奏下,感受不同程度的風對火苗和肢體動作的變化。
3、體驗動作和音樂帶來的樂趣?;顒拥闹攸c是用語言和肢體動作來表現火苗的變化;難點是在音樂的伴奏下,感受風對火苗和肢體的變化。根據目標和內容及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安排了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欣賞燭火,肢體展示,聆聽音樂、感受音樂。
在這個活動中,我為孩子們準備豐富的、可觀賞性的物質環(huán)境?;顒娱_始,一個非常優(yōu)美、寂靜、富有詩意的活動環(huán)境呈現在孩子們面前:一根根漂亮的蠟燭擺成了心型,跳動的火苗、優(yōu)美的音樂響起,吸引著他們的眼球、感染著孩子們的情緒情感,通過讓幼兒看、說、聽模仿等多種感官,去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為幼兒的表現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愉悅的空間。
教師親切、開放式的提問為又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溫磬的心理環(huán)境:“小朋友,今天我們教室里有什么呀?”“看到這些燃燒的蠟燭你有什么感受?”“遠遠的看去,這些小火苗像什么呀?”等。
游戲“吹蠟燭”和“我和風婆婆一起玩”讓幼兒再次體驗火苗、風、肢體動作的變化。
根據幼兒的興趣,我請配班老師分別扮作風婆婆、火媽媽,讓幼兒扮作一根根的小蠟燭,我則是一根大蠟燭,和幼兒一起體會蠟燭點燃和沒有點燃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用動作來表現,隨后神秘的客人“火媽媽”的到來更增添了活動的趣味性,讓火媽媽來給蠟燭寶寶們點燃小火苗,“小火苗”快樂的舞動著,這時,風婆婆出現了,吹著微風、中風、大風,小蠟燭們在風婆婆的吹動下,快樂的跳著、動著,從而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主動性。
接下來是本次活動的難點——讓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學習用肢體動作表現火苗的變化。教師提供給幼兒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他們用藝術的形式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分享創(chuàng)造的快樂。我改變傳統(tǒng)的、單一的教師教、幼兒模仿的“灌輸式”教育,運用情境體驗法,讓幼兒自主的感受、模仿,讓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通過游戲的形式自由表達、自由舞蹈,使活動達到高潮,從而使幼兒得到一種心靈的凈化和美的熏陶。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注意到了教師與幼兒之間主動性的相互發(fā)揮,教師以飽滿的、富有激情的語言鼓勵,啟發(fā)幼兒用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體驗音樂與動作、動作與環(huán)境帶來的樂趣。
正巧,我的生日到了,我想,何不乘此同孩子們一起過一個生日呢?于是,在活動即將結束時,我請孩子們一起和我過生日,一起唱生日歌,活動在美好的祝福和歌聲中結束。
在整個教育活動中,教師注重以幼兒為主體,從幼兒的情感體驗為出發(fā)點,由情而生美,由美而生樂,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滿足幼兒的愿望,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
綜上所述,我的這個活動主要體現了《綱要》的以下精神:
1、遵循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注重教育的機智性、趣味性。
2、將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了幼兒情感、能力的發(fā)展,充分體現了教師是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我想,這種以幼兒的情感、興趣為出發(fā)點而生成的教育活動,最能滿足幼兒,幼兒在這樣一種寬松、愉悅的氛圍中自然習得,將終身受益。
當然,活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由于是借班教學,對幼兒過去的經驗了解不夠,難免在活動中會出現師幼互動不夠積極主動或某個環(huán)節(jié)預設過難等,加上我是剛從教不久的新老師對一些突發(fā)事件的應變能力欠佳;另外在音樂活動中如何正確引導幼兒的情緒情感體驗等將是我進一步探討、學習的課題。
關于幼兒音樂教案 篇7
一、設計意圖:
《套圈》這個音樂活動是一個比較老的教材,在以往的活動中是由教師將套圈的方法告訴幼兒,然后幼兒學會進行游戲,在這個過程中缺乏幼兒的主體地位。對照新《綱要》的理念要求,我嘗試轉變幼兒的學習方式,讓幼兒在"開放"的活動過程中自己去探索、發(fā)現套圈的方法,從而體驗到成功的樂趣。讓新的教學觀成為"老教材"的領路人。
二、活動目標:
1、在熟悉歌曲的基礎上,探索套圈的方法,學會2人或3人協(xié)調地動作。
2、能夠隨著音樂探索出更多套圈的方法。
3、樂意與每一個同伴合作,體驗游戲的快樂。
重點:能夠用肢體的語言表現出音樂的美。
難點:探索套圈的方法。
三、活動過程:
1、復習《套圈》游戲。讓幼兒3人一組邊唱邊玩游戲。
2、請幼兒跟著老師隨著音樂走線。
3、請幼兒探索出其他的套圈方法。
4、教師隨著音樂示范2人套圈。
教師:你們覺得這首音樂好聽嗎?
幼兒:好聽。
教師:那么聽完這首音樂你有什么感覺?
幼兒:好聽、優(yōu)美、溫暖······
教師:老師剛剛套了那些部位?
幼兒:你們套了手、頭,還用腳套了······
教師:那么你們想試試嗎?
幼兒:想
5、讓幼兒隨著音樂找小伙伴玩2人套圈。
教師:你們覺得老師套圈的動作好看還是你們的套圈動作好看。
幼兒:老師。
教師:想跟老師套圈的動作一樣美嗎?
6、請幼兒再次跟著音樂玩2人套圈。
教師在一旁用語言提醒幼兒套圈的時候需要緩慢一點,動作優(yōu)美點。
7、讓幼兒隨著音樂3人玩套圈游戲。
教師:我們想一想3人能不能這樣玩套圈呀?
幼兒:能、不能。
教師:那我們來試試看,現在我請三個小朋友來試試看。
教師:咦,原來3個人同樣也能這樣玩套圈也,你們想不想試試呀?
幼兒:想
教師:好,我們小朋友現在自己去找小伙伴玩,跟著音樂動作一定要慢點優(yōu)美點。
幼兒:好
教師:哇,原來3個人玩這樣的套圈也很有意思,今天玩的開心嗎?
幼兒:開心
教師:我們又學會了一種套圈游戲。
活動延伸:我們跟隨著音樂一起玩玩套圈,兩人三人的都行,看看誰用的方法最多。
四、課后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我運用了動靜皆宜的教學方法,首先是幼兒邊唱邊玩3人套圈,緊接著讓幼兒隨著音樂跟著老師走蒙氏線,讓幼兒的情緒安靜下來。根據新《綱要》中藝術指導的內容與要求: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合作意識,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分享他們創(chuàng)造的快樂。在本次活動中充分的讓幼兒展示了自己的創(chuàng)編力以及合作能力,他們能夠由2人套圈想象出3人套圈,這點充分的表現出孩子的想象力以及創(chuàng)編能力。
幼兒在跳舞的過程中逐漸認識到,要嚴格遵守游戲規(guī)則,能夠同時進行套圈,同伴之間得互相配合著,動作協(xié)調一致,因而幼兒的集體意識和合作意識得到培養(yǎng),懂得關心集體,關心他人。
這次活動很適合我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因此在玩游戲時參與的積極性特別高,每個孩子都能在游戲中體驗音樂給他們帶來的快樂,尤其是聽音樂玩2人套圈,這使整個活動推向一個高潮。讓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不能單靠說教,更重要的是靠熏陶,考參與。本次活動我采用了逐層深入法,讓幼兒邊玩邊學,在玩中感受音樂,在感受音樂的同時玩游戲。減輕了幼兒枯燥的學習負擔,使得學習在游戲中自然進行,更顯趣味性。在活動中我比較注重孩子互相學習,例如:孩子在玩2人套圈的時候,我建議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去套,如果孩子發(fā)現了和老師套的不一樣的動作,我會馬上給予肯定,加以表揚,這樣,不僅讓孩子有一種成就感,還能鼓勵其他孩子去創(chuàng)新。
我感覺此次活動大的上沒有什么問題,更進一步說,感覺還是算比較成功的,但仍有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孩子在創(chuàng)新3人套圈的時候,感覺不夠新穎,可能老師在這方面引導的比較少,單靠幼兒自己去創(chuàng)編,可能這方面比較欠缺。
關于幼兒音樂教案 篇8
一、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的歡快的旋律和愉悅的情緒,學習有表情的演唱。
2、對改編歌詞有興趣。
二、活動準備:
田地一塊、小雞、小鴨、小狗圖片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清情景談話
1、出示圖片(小雞、小鴨、小狗)
師:小朋友看看這是什么地方?
幼:田地
師:王老先生在這里養(yǎng)了許多的小動物。我們來看看這些小動物在干什么呢?
2、教師一邊唱,一邊貼圖片。(邊學習節(jié)奏)
師:這首歌曲好聽嗎?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吧!
3、教師引導幼兒邊指圖片邊學唱歌曲,(2遍)
(二)、分角色演唱;
師:寶寶們真聰明,把這首歌曲學會了。我們一起來玩?zhèn)€游戲好嗎?
1、師幼分角色演唱歌曲。
師:我來扮演歌曲中的王老先生,請寶寶們來唱歌曲中的小動物。
2、師幼共同做游戲。
(三)、仿編歌曲;
師:寶寶們的聲音真好聽,引來了許多的小動物,它們也想來唱歌,我們來看看它們是誰呢?
1、出示圖片。
師:哎!是某某,它是怎么叫的。(鼓勵幼兒給小動物打招呼。)
2、哎呀!我們再來看看第二個小動物是誰?“同上”。
3、教師做聽動作。(楊老師聽到有一個小動物在說:“小朋友你們唱完了么,該輪到我了吧!請小動物出來,并讓幼兒一起表演動物的叫聲。)
4、好了,我們寶寶真是聰明,都會自己來編歌曲了,我們一起把這些小動物也唱進我們的歌曲吧!
幼兒園教案 | 托班教案 | 幼兒園小班教案 | 幼兒園中班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教案
活動目標:
1、傾聽音樂,區(qū)分各段音樂所表現的內容,能根據音樂變化變換動作。
2、借助觀看的體態(tài)動作表演,學習合拍地走步和小碎步走。
3、理解并遵守游戲規(guī)則,散步時能充分利用空間,并在指定的空間范圍內活動。
活動準備:
在日常活動中,引導幼兒觀察雨天行人的活動。
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曲《下雨啦》
師:聽一聽,這是什么聲音,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師幼共同演唱歌曲,并仿編不同的雨聲。
二、觀看表演,讓幼兒了解韻律活動的內容。
師:你剛才看見了什么?小朋友在做什么?
三、幼兒分段欣賞,感知音樂內容,探索表演動作。
1、學習將情節(jié)內容與音樂響匹配。教師按睡覺、起床、散步、打雷受驚、下雨跑回家的順序,分段彈奏游戲音樂,感知音樂內容,探索表演動作。
師:聽了這段音樂,你想做什么動作?
2、學習用動作和音樂匹配。
練習小碎步手捂住頭發(fā)下雨跑回家的動作。音樂結束時能找到位子坐下。
四、在教師語言的提示下,學習玩游戲“小朋友散步”
用提問和夸張的動作,提醒幼兒注意音樂的變化,學習合拍地走步。
關于幼兒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進一步感知6/8拍節(jié)奏的音樂,初步了解樂曲優(yōu)美、抒情的性質。
2.學會表現蝴蝶飛舞的優(yōu)美動作,能隨音樂與同伴合作游戲。
活動準備:
1.蝴蝶、花、草等貼絨教具。
2.配套磁帶或光盤。
活動過程:
1.幼兒隨音樂做蝴蝶飛舞的動作,提醒幼兒盡量表現出蝴蝶飛舞時的優(yōu)美姿態(tài)。
2.學習歌曲《蝴蝶找花》。
⑴教師演唱歌曲,幼兒熟悉曲調。
⑵提問:聽了這首歌你有什么感覺?
⑶教師再次演唱歌曲,出示蝴蝶貼絨玩具,幫助幼兒熟悉、理解歌詞。
⑷幼兒隨音樂學唱歌曲,重點練習相同音樂的連續(xù)唱法(如555,666等)。
3.編舞。幼兒隨音樂的節(jié)拍做蝴蝶飛舞的動作。啟發(fā)幼兒自編動作,表現出蝴蝶歡樂的情緒。
4.游戲"蝴蝶找花"。
⑴幼兒隨音樂學做蝴蝶飛的動作。
⑵幼兒隨音樂學做花的動作。
⑶根據游戲規(guī)則玩游戲。
①玩法:全班幼兒圍成圓圈,按1~5報數,每5人組成一朵花,臉向圓心,另請幾個幼兒扮蝴蝶(蝴蝶數比花朵數多一個),分散站在"花朵"外圍。
②"蝴蝶"的動作:第1~14小節(jié):聽音樂做"蝴蝶"飛動作,在"花"的周圍自由地飛來飛去。
③"花"的動作:
第1小節(jié):兩手叉腰,向左右各點頭一下。
第2小節(jié):兩手放胸前,手腕靠攏,手心向上,手指張開,做花狀。
第3小節(jié):動作同第1小節(jié)。
第4小節(jié):前三拍左手前平舉,手心向上,同時右手碰左手手心,后三拍右手經頭上方向后擺動,眼睛看手,做花瓣打開狀。
第5~12小節(jié):動作同第1~4小節(jié)。
第13~14小節(jié):動作同第1~2小節(jié)。
5.音樂結束后,"花"在原位拍手念兒歌:"蝴蝶蝴蝶真美麗,飛到東,飛到西,快快飛到我這里,快快飛到我這里。"同時"蝴蝶"在中間圍成小圈,隨著兒歌的節(jié)拍抖動"翅膀",按順時針方向踏碎步。當"花"念到最后一個字"里"時,"蝴蝶"靜止不動,只有當聽到音樂信號時,才能飛向任何一朵"花"的中心,隨著歌曲的音樂,兩臂上舉,手背靠攏,手心向外,自轉。同時,做"花"的幼兒兩臂屈肘,手心向前,兩手微微抖動"花朵",表示歡迎。有一只"蝴蝶"找不著"花",可自由的飛來飛去。當老師重奏第9~14小節(jié)音樂時,"花"中的"蝴蝶"自己找"花"中一個"花瓣"交換角色(找不到"花"的"蝴蝶"也隨意找一個"花瓣"交換角色),游戲重新開始。
關于幼兒音樂教案 篇3
【內容與要求】
1、在聽聽、看看、摘摘、做做的情景中,感知音樂,知道歌曲的名稱,理解歌曲內容。
2、激發(fā)幼兒參加音樂活動的愿望。
【材料與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
1、知識準備:認識蘋果的形狀、顏色,了解蘋果的味道。
2、多媒體:豐收的許多蘋果
3、學會兒歌《大蘋果》
【活動過程】
一、律動
幼兒一邊念《蘋果》兒歌,一邊按節(jié)拍拍手。
兒歌:紅蘋果,綠蘋果,樹上蘋果多又多;
蘋果香,蘋果甜,吃的臉兒紅又圓。
二、語言節(jié)奏
X X X X / X X X X/
(師)這 是 什 么? 這 是 蘋 果。
這 是 什么? 這 是 香 蕉。
這 是 什么? 這 是 橘 子。
教師準備一個水果籃,內放蘋果、西瓜、香蕉、草莓、菠蘿等水果,教師按節(jié)奏問:“這是什么?”幼兒按教師出示的水果有節(jié)奏的回答。
三、練聲
1 2 3 4/5—/5 4 3 2/1—/
這 是 什 么 這 是 蘋 果
四、新授
(一)在情景中感知,在《許多蘋果樹》多媒體背景下感受音樂。
1、教師問:小朋友,你們看看,大屏幕里有什么?(蘋果,蘋果樹)
2、教師問:看看,蘋果樹上有什么?(引導幼兒講出有圓圓的、香香的、脆脆的、紅紅的大蘋果。)聽聽,這首歌曲好聽嗎?
3、教師放音樂,幼兒聽兩遍音樂。
4、第三遍,幼兒邊聽音樂邊拍手;
(二)邊看大屏幕,邊感受歌曲。
1、教師清唱兩遍,注意口形。問“小朋友,聽聽歌曲里唱了什么呀?”
2、教師用鈴鼓當裝蘋果的籃子,邊唱邊表演第四遍。
提問:老師在做什么呀?
樹上長著大蘋果,老師要用力地把它摘下來呀。(一個一個摘下來)啟發(fā)幼兒咬準字音,重點練習一個一個摘下來。
3、教師再次一邊表演一邊清唱。
提問:歌曲里還唱了什么?
4、教師邊表演邊用天空式方法提問。
“樹上有許多什么?”(紅蘋果)“什么叫許多?”
“蘋果長在什么地方?”(樹上)
“我是怎么摘蘋果的?”邊做摘的動作邊唱出來一個一個摘下來。
“我們喜歡吃什么?”(蘋果)“多吃蘋果怎么樣?”
5、教師再邊表演邊完整唱一遍。
(三)告訴幼兒歌曲名稱。
教師問:這首歌曲里唱了什么水果?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蘋果》,反復認讀漢字蘋果。
(四)幼兒參與活動,隨意跟唱,進一步感受歌曲內容。
幼兒起立看大屏幕豐收的蘋果,跟著老師邊唱邊做動作。
| | | |
關于幼兒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運用音樂語言再現對蔬菜探究的體驗,體會參加“蔬菜”音樂會的快樂。
2、學習手耳協(xié)調地合作演奏,激發(fā)探索的欲望。
活動準備:
蔬菜的實物、音塊。
活動過程:
一、運用模仿動作,再現送菜到菜場的情境
1、回憶參觀菜場的經歷,談論蔬菜的不同營養(yǎng)。
2、按音樂節(jié)奏用動作表現各種送菜的方法,將蔬菜送到菜場去。
3、相互觀察各自想象的模仿動作,交流送菜的方法。
二、和奶奶一起去買菜一一學唱歌曲《買菜》
1、想象和奶奶一起外出買菜的歡樂,表現活潑跳躍的旋律。
2、結合蔬菜的特征與口形,例如“番茄圓溜溜”——嘴巴圓圓地漸漸打開。
3、注意周圍同伴的歌聲,用和諧的聲音唱歌,表現許多菜堆放在一起不壓壞。
三、合作演奏蔬菜音樂會
1、談論馬鈴薯、胡蘿卜、番茄、青菜、青椒、黃瓜等54不同蔬菜的營養(yǎng)。
2、幼兒自選一個音塊,排成5隊蔬菜(do:馬鈴薯,re.胡蘿卜,mi:番茄,fa:青菜,sol:青椒,la:黃瓜)。
3、運用熟悉的樂曲《小星星》,演奏樂曲中屬于自己音塊的部分,并用接著演奏的方法合作演奏。
4、從少數幼兒參加演奏,逐漸增加人數,每一次演奏時注意傾聽,共同尋找將自己的音塊及時介入的方法,直到全班參加,逐步做到整齊地演奏。
5、幼兒輪流擔任菜場經理,指揮“蔬菜們”合作排練和演出。
關于幼兒音樂教案 篇5
活動內容:大鞋與小鞋
活動目標:
1.感受、理解大鞋與小鞋兩種不同的音樂形象,音樂教案-活動內容:大鞋與小鞋。
2.在學唱歌的過程中萌發(fā)關愛家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大號的男皮鞋、娃娃的小鞋若干雙、歌曲音樂磁帶、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感受大鞋與小鞋:
(1) 幼兒腳穿大鞋走路,說說穿大鞋的感受,聽聽走路時發(fā)出的聲音并模仿大鞋發(fā)出的聲音。
(2) 幼兒腳穿小鞋走路,說說穿小鞋的感受,聽聽走路時發(fā)出的聲音并模仿小鞋發(fā)出的聲音,幼兒教案《音樂教案-活動內容:大鞋與小鞋》。
2.初步感受歌曲內容:
(1) 教師播放歌曲兩遍
“這是一=首關于爸爸的大皮鞋與娃娃小皮鞋的歌,你能聽出歌曲里唱的是什么?”
(2) 幼兒聽賞,按小組議論回答,了解歌曲的內容。
(3) 教師介紹歌曲的名字,演唱歌曲若干遍,幼兒跟唱。
3.感受、理解兩種不同的音樂形象。
(1) 聽音樂,找出反映兩種不同的音樂形象的樂句。
(2) 學習演唱兩種不同的音樂形象的樂句。
(3) 集體完整學唱歌曲。
關于幼兒音樂教案 篇6
一、設計意圖:
《捏面人》這個活動內容是一個說唱歌曲,含有京劇中的韻味。唱起來朗朗上口。很有特色。其中念白的內容是西游記中唐僧師徒四人,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人物形象。歌中加上念白部分體現了教育的開放性原則,幼兒可以根據所想到的即興創(chuàng)編歌詞,使他們既有成功感,又不破壞歌曲的完整性。此外,捏面人作為一種民間藝術已經離我們的孩子越來越遠。我想通過這一活動讓孩子萌發(fā)對民間藝術的一點熱愛。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發(fā)展水平特制定以下目標:
1、按歌曲的不同節(jié)奏,學習帶京味的說唱歌曲。
2、根據捏面人捏出的面人形象創(chuàng)編歌詞。
3、萌發(fā)對民間藝術“捏面人”的興趣。
三、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帶京味的說唱。
難點:有節(jié)奏的朗誦念白部分并進行創(chuàng)編。
四、說教法、學法:
在本次活動中運用了觀察法、演示法、引導發(fā)現法、問答法、游戲法等方法幫助幼兒學習。
五、說活動過程:
1、首先師生問好,選用歌曲中的西游記中的人物形象作為發(fā)聲練習的素材,使幼兒覺得新鮮有趣,活動的興趣得到激發(fā)。
2、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有節(jié)奏的練習歌曲中的念白部分,這是歌曲中說的部分,也是比較重點的部分,把這個難點前置,為后面的整體說唱打下基礎。說的內容就和是唐僧師徒四人通過圖片的指引使幼兒可以很輕松的說出來。
3、第三部分是學習新歌。
(1)首先是反復欣賞第一段,讓幼兒了解歌曲內容。同時在這首歌曲中它所包含的京味也是比較有特色,特別最后一句,在此我通過反復的欣賞和幼兒自己說一說、學一學的練習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2)接著完整欣賞歌曲,通過欣賞比較本首歌曲與其他歌曲的不同特點,從而了解這是一首說唱形式的歌曲。
(3)然后變換演唱形式來練習鞏固歌曲。采用了集體演唱、為歌曲編配動作和分角色表演唱等方式,讓幼兒在變化,新鮮有趣的感覺下練唱不覺得枯燥乏味。使課堂氣氛活躍歡快,孩子在輕松愉快中學習。
4、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創(chuàng)編歌曲的念白部分,給幼兒提供了充分想象的空間,培養(yǎng)了幼兒的創(chuàng)編能力和大膽表現的能力。
本次活動的目標是:
1、通過與幼兒觀察蠟燭燃燒時火苗的變化引導,幼兒用語言和肢體動作來表現內心的感受。
2、在音樂的伴奏下,感受不同程度的風對火苗和肢體動作的變化。
3、體驗動作和音樂帶來的樂趣?;顒拥闹攸c是用語言和肢體動作來表現火苗的變化;難點是在音樂的伴奏下,感受風對火苗和肢體的變化。根據目標和內容及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安排了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欣賞燭火,肢體展示,聆聽音樂、感受音樂。
在這個活動中,我為孩子們準備豐富的、可觀賞性的物質環(huán)境?;顒娱_始,一個非常優(yōu)美、寂靜、富有詩意的活動環(huán)境呈現在孩子們面前:一根根漂亮的蠟燭擺成了心型,跳動的火苗、優(yōu)美的音樂響起,吸引著他們的眼球、感染著孩子們的情緒情感,通過讓幼兒看、說、聽模仿等多種感官,去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為幼兒的表現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愉悅的空間。
教師親切、開放式的提問為又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溫磬的心理環(huán)境:“小朋友,今天我們教室里有什么呀?”“看到這些燃燒的蠟燭你有什么感受?”“遠遠的看去,這些小火苗像什么呀?”等。
游戲“吹蠟燭”和“我和風婆婆一起玩”讓幼兒再次體驗火苗、風、肢體動作的變化。
根據幼兒的興趣,我請配班老師分別扮作風婆婆、火媽媽,讓幼兒扮作一根根的小蠟燭,我則是一根大蠟燭,和幼兒一起體會蠟燭點燃和沒有點燃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用動作來表現,隨后神秘的客人“火媽媽”的到來更增添了活動的趣味性,讓火媽媽來給蠟燭寶寶們點燃小火苗,“小火苗”快樂的舞動著,這時,風婆婆出現了,吹著微風、中風、大風,小蠟燭們在風婆婆的吹動下,快樂的跳著、動著,從而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主動性。
接下來是本次活動的難點——讓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學習用肢體動作表現火苗的變化。教師提供給幼兒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他們用藝術的形式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分享創(chuàng)造的快樂。我改變傳統(tǒng)的、單一的教師教、幼兒模仿的“灌輸式”教育,運用情境體驗法,讓幼兒自主的感受、模仿,讓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通過游戲的形式自由表達、自由舞蹈,使活動達到高潮,從而使幼兒得到一種心靈的凈化和美的熏陶。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注意到了教師與幼兒之間主動性的相互發(fā)揮,教師以飽滿的、富有激情的語言鼓勵,啟發(fā)幼兒用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體驗音樂與動作、動作與環(huán)境帶來的樂趣。
正巧,我的生日到了,我想,何不乘此同孩子們一起過一個生日呢?于是,在活動即將結束時,我請孩子們一起和我過生日,一起唱生日歌,活動在美好的祝福和歌聲中結束。
在整個教育活動中,教師注重以幼兒為主體,從幼兒的情感體驗為出發(fā)點,由情而生美,由美而生樂,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滿足幼兒的愿望,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
綜上所述,我的這個活動主要體現了《綱要》的以下精神:
1、遵循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注重教育的機智性、趣味性。
2、將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了幼兒情感、能力的發(fā)展,充分體現了教師是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我想,這種以幼兒的情感、興趣為出發(fā)點而生成的教育活動,最能滿足幼兒,幼兒在這樣一種寬松、愉悅的氛圍中自然習得,將終身受益。
當然,活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由于是借班教學,對幼兒過去的經驗了解不夠,難免在活動中會出現師幼互動不夠積極主動或某個環(huán)節(jié)預設過難等,加上我是剛從教不久的新老師對一些突發(fā)事件的應變能力欠佳;另外在音樂活動中如何正確引導幼兒的情緒情感體驗等將是我進一步探討、學習的課題。
關于幼兒音樂教案 篇7
一、設計意圖:
《套圈》這個音樂活動是一個比較老的教材,在以往的活動中是由教師將套圈的方法告訴幼兒,然后幼兒學會進行游戲,在這個過程中缺乏幼兒的主體地位。對照新《綱要》的理念要求,我嘗試轉變幼兒的學習方式,讓幼兒在"開放"的活動過程中自己去探索、發(fā)現套圈的方法,從而體驗到成功的樂趣。讓新的教學觀成為"老教材"的領路人。
二、活動目標:
1、在熟悉歌曲的基礎上,探索套圈的方法,學會2人或3人協(xié)調地動作。
2、能夠隨著音樂探索出更多套圈的方法。
3、樂意與每一個同伴合作,體驗游戲的快樂。
重點:能夠用肢體的語言表現出音樂的美。
難點:探索套圈的方法。
三、活動過程:
1、復習《套圈》游戲。讓幼兒3人一組邊唱邊玩游戲。
2、請幼兒跟著老師隨著音樂走線。
3、請幼兒探索出其他的套圈方法。
4、教師隨著音樂示范2人套圈。
教師:你們覺得這首音樂好聽嗎?
幼兒:好聽。
教師:那么聽完這首音樂你有什么感覺?
幼兒:好聽、優(yōu)美、溫暖······
教師:老師剛剛套了那些部位?
幼兒:你們套了手、頭,還用腳套了······
教師:那么你們想試試嗎?
幼兒:想
5、讓幼兒隨著音樂找小伙伴玩2人套圈。
教師:你們覺得老師套圈的動作好看還是你們的套圈動作好看。
幼兒:老師。
教師:想跟老師套圈的動作一樣美嗎?
6、請幼兒再次跟著音樂玩2人套圈。
教師在一旁用語言提醒幼兒套圈的時候需要緩慢一點,動作優(yōu)美點。
7、讓幼兒隨著音樂3人玩套圈游戲。
教師:我們想一想3人能不能這樣玩套圈呀?
幼兒:能、不能。
教師:那我們來試試看,現在我請三個小朋友來試試看。
教師:咦,原來3個人同樣也能這樣玩套圈也,你們想不想試試呀?
幼兒:想
教師:好,我們小朋友現在自己去找小伙伴玩,跟著音樂動作一定要慢點優(yōu)美點。
幼兒:好
教師:哇,原來3個人玩這樣的套圈也很有意思,今天玩的開心嗎?
幼兒:開心
教師:我們又學會了一種套圈游戲。
活動延伸:我們跟隨著音樂一起玩玩套圈,兩人三人的都行,看看誰用的方法最多。
四、課后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我運用了動靜皆宜的教學方法,首先是幼兒邊唱邊玩3人套圈,緊接著讓幼兒隨著音樂跟著老師走蒙氏線,讓幼兒的情緒安靜下來。根據新《綱要》中藝術指導的內容與要求: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合作意識,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分享他們創(chuàng)造的快樂。在本次活動中充分的讓幼兒展示了自己的創(chuàng)編力以及合作能力,他們能夠由2人套圈想象出3人套圈,這點充分的表現出孩子的想象力以及創(chuàng)編能力。
幼兒在跳舞的過程中逐漸認識到,要嚴格遵守游戲規(guī)則,能夠同時進行套圈,同伴之間得互相配合著,動作協(xié)調一致,因而幼兒的集體意識和合作意識得到培養(yǎng),懂得關心集體,關心他人。
這次活動很適合我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因此在玩游戲時參與的積極性特別高,每個孩子都能在游戲中體驗音樂給他們帶來的快樂,尤其是聽音樂玩2人套圈,這使整個活動推向一個高潮。讓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不能單靠說教,更重要的是靠熏陶,考參與。本次活動我采用了逐層深入法,讓幼兒邊玩邊學,在玩中感受音樂,在感受音樂的同時玩游戲。減輕了幼兒枯燥的學習負擔,使得學習在游戲中自然進行,更顯趣味性。在活動中我比較注重孩子互相學習,例如:孩子在玩2人套圈的時候,我建議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去套,如果孩子發(fā)現了和老師套的不一樣的動作,我會馬上給予肯定,加以表揚,這樣,不僅讓孩子有一種成就感,還能鼓勵其他孩子去創(chuàng)新。
我感覺此次活動大的上沒有什么問題,更進一步說,感覺還是算比較成功的,但仍有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孩子在創(chuàng)新3人套圈的時候,感覺不夠新穎,可能老師在這方面引導的比較少,單靠幼兒自己去創(chuàng)編,可能這方面比較欠缺。
關于幼兒音樂教案 篇8
一、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的歡快的旋律和愉悅的情緒,學習有表情的演唱。
2、對改編歌詞有興趣。
二、活動準備:
田地一塊、小雞、小鴨、小狗圖片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清情景談話
1、出示圖片(小雞、小鴨、小狗)
師:小朋友看看這是什么地方?
幼:田地
師:王老先生在這里養(yǎng)了許多的小動物。我們來看看這些小動物在干什么呢?
2、教師一邊唱,一邊貼圖片。(邊學習節(jié)奏)
師:這首歌曲好聽嗎?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吧!
3、教師引導幼兒邊指圖片邊學唱歌曲,(2遍)
(二)、分角色演唱;
師:寶寶們真聰明,把這首歌曲學會了。我們一起來玩?zhèn)€游戲好嗎?
1、師幼分角色演唱歌曲。
師:我來扮演歌曲中的王老先生,請寶寶們來唱歌曲中的小動物。
2、師幼共同做游戲。
(三)、仿編歌曲;
師:寶寶們的聲音真好聽,引來了許多的小動物,它們也想來唱歌,我們來看看它們是誰呢?
1、出示圖片。
師:哎!是某某,它是怎么叫的。(鼓勵幼兒給小動物打招呼。)
2、哎呀!我們再來看看第二個小動物是誰?“同上”。
3、教師做聽動作。(楊老師聽到有一個小動物在說:“小朋友你們唱完了么,該輪到我了吧!請小動物出來,并讓幼兒一起表演動物的叫聲。)
4、好了,我們寶寶真是聰明,都會自己來編歌曲了,我們一起把這些小動物也唱進我們的歌曲吧!
幼兒園教案 | 托班教案 | 幼兒園小班教案 | 幼兒園中班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