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植物教案精選

字號:


    老師都需要為每堂課準備教案課件,老師還沒有寫的話現(xiàn)在也來的及。寫好教案,才能實現(xiàn)完整課堂教學,寫教案課件時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欄目小編經過搜集和處理,為你提供大班植物教案,本文供您參考,并請收藏!
    大班植物教案 篇1
    活動目的:
    植物分為種子植物和孢子植物,我們最常見的植物一般為種子植物。而大多數(shù)的種子植物都有相同的基本結構:根、莖、葉、花、種子。讓幼兒識別種子植物所具有的結構及其相應的功能,并在最后完成一幅植物畫。
    活動準備:
    室外活動時讓幼兒多觀察植物的樣子,對植物的身體有相應的認識。準備2—3盆不同的植物;植物的圖片及其生長過程的視頻(從種子發(fā)芽到開花結果);為每個孩子準備繪畫工具;一張向日葵的擬人畫。
    活動過程:
    1、激趣導入,引發(fā)思考師:
    你們剛剛在外面看了那么多的植物,有沒有發(fā)現(xiàn)它們和夏天還有春天的時候,有什么不一樣呢?(讓幼兒起來發(fā)言回答)
    師:對的,我們都看到秋天到了,樹上的葉子掉下來了。那我們小朋友有手、有腳丫、身體、還有嘴巴那么多部位,才構成了我們一個完整的人,你們說,植物是不是也有很多部位呢?(邀請幼兒起來回答,描述自己看到的,并引導其說出正確的名字:根、莖、葉、花、種子。)
    2、主動探究,自主建構師:
    看來大家都還是十分了解植物的組成的,今天老師也請到了一位小朋友,它也是一種植物,它就是向日葵小朋友。(將事先準備好的向日葵畫拿出。)
    師:我們小朋友吃了飯才能長大,那向日葵是不是也應該吃東西呢?有沒有人知道向日葵小朋友是用什么吃飯的呢?都吃些什么的呢?(請小朋友回答,用根來吃飯,水、各種營養(yǎng))
    師:除了根的功能,向日葵小朋友的其他部位又有什么用呢?也請小朋友認真觀察老師接下來給你們看的圖片。(引導幼兒;葉子是植物的鼻子,有呼吸作用;莖是輸送養(yǎng)分,是植物的手和身體;花能夠形成果實,果實里就有種子了)
    師:所以,一般的植物都是由根、莖、葉、花、種子組成,有些植物還能結果。那向日葵小朋友和其他的植物是怎么樣變成現(xiàn)在的樣子,讓我們先看看視頻,記得要好好觀察,小小種子是怎么變出大大的植物的。(播放視頻,請幼兒回答)
    3、操作實踐,加深認識師:
    看來大家非常了解植物的身體了,那就請大家根據自己對植物的了解,來畫一種自己喜歡的植物吧。然后再上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介紹自己的植物。(畫完后,請幼兒介紹指出畫上植物根莖葉等部分。)
    4、拓展延伸師:
    剛剛那棵生病的小樹,因為被壞人破壞了,還在掛點滴,你們掛鹽水的時候,是不是也很疼?。恐参锸俏覀兊暮门笥?,它們不單單能在烈日下給我們送來陰涼,還能給我們帶來新鮮的氧氣,所以我們一定要保護好植物,不要故意去摘它的葉子、花兒,用石頭扔他。我也帶來了自己的好朋友,給你們認識。(拿出自己帶的植物給幼兒看,并輕輕觸摸)植物是老師的好朋友,老師也希望你們能和它們成為好朋友,希望你們像老師一樣,要像對待我們自己的好朋友一樣對待它們,好嗎?
    師:老師剛剛給你們家介紹的植物,只是植物界的一類,叫種子植物,其實還有蕨類植物、苔蘚植物,很多很多,如果你們還想了解更多的,那就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尋找吧!
    大班植物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投擲是幼兒動作發(fā)展過程中比較難的動作,需要全身很多部分協(xié)調一致行動。投擲移動的物體,更需要手眼協(xié)調,對投擲的力度和方向也有一定的要求。為了讓幼兒能夠更好地掌握投擲的要領,我們將幼兒喜愛的“植物大戰(zhàn)僵尸”游戲遷移到活動中。幼兒通過扮演“豌豆射手”,用“炮彈”進攻“僵尸”,在游戲的過程中練習投擲的本領,初步學習根據目標的距離和方向,調整投擲的力度和投擲的方向。適合的游戲情境,不僅能夠激發(fā)幼兒活動的積極性,更使活動變得生動、有趣,在游戲的過程中,幼兒掌握了動作要領。
    活動目標:
    1.練習肩上投擲動作,發(fā)展協(xié)調、靈敏能力。
    2.嘗試投擲移動中的物體。
    3.勇于接受挑戰(zhàn),積極參加活動。
    活動重點:
    練習肩上投擲動作,發(fā)展協(xié)調、靈敏能力。
    活動難點:
    嘗試投擲移動中的物體。
    活動準備:
    1.幼兒看過《植物大戰(zhàn)僵尸》的圖書,了解游戲的基本方法。2.空曠的場地、紅黃藍綠粘球衣個5件、小球、起始標記。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激發(fā)興趣,活躍情緒。
    今天我們一起玩一個植物大戰(zhàn)僵尸的游戲好嗎?你們就是豌豆射手,我是隊長,跟著隊長出發(fā)吧!
    1.熱身活動。
    教師和幼兒一起扮演“豌豆射手”。跑的練習。
    2.專項準備(頭、手腕、肩部、擴胸、膝關節(jié)、壓腿運動)
    二、基本部分:
    1.接受任務,學習投擲的動作。
    2.游戲第一關:練習肩上投擲動作。
    (1)豌豆射手大戰(zhàn)“僵尸”。
    (2)交流:怎樣才能投中僵尸。
    (3)再次進行游戲。
    3.游戲第二關:嘗試投準移動的“僵尸”
    (1)商討:怎樣才能投準移動的僵尸?請個別射手嘗試。
    (2)自由結伴,分角色進行游戲。
    (3)分組集體游戲。
    三、結束部分:放松練習。
    我們一起來松松土、施施肥,讓我們的豌豆射手生長的更強壯吧!
    活動反思:
    投擲是一個基本動作。在活動中,如何克服單純的動作技能練習、克服上肢運動中,運動量,運動密度得不到保證的缺陷,提高幼兒投擲的興趣,把單一的動作練習變得有趣味,這是設計這次活動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在平時與幼兒的交談中活動,我了解到,小朋友對植物大戰(zhàn)僵尸的游戲很感興趣,于是我抓住他們的興趣點,設計了本次活動。在設計第一關時,僵尸是靜止不懂得,這是由于幼兒是在有角色、有情節(jié)的游戲中進行投擲活動的,他們不會感到活動是枯糙的。第二關時,請幼兒扮演移動的僵尸,大大增加了活動的難度。這樣做,既調動了幼兒投擲興趣,又是投擲活動中的運動量、運動強度等得到了保證,提高了鍛煉的實效性。
    注重幼兒的個體差異是涉及這次活動要解決的第二個問題。雖然我們有一條統(tǒng)一的安全線,但是在第二關游戲時僵尸在不停的移動,讓幼兒有了自由選擇的機會。遠的投不上可以投近的,這樣做盡量讓每個孩子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發(fā)展。
    最大限度的挖掘幼兒的主體性是設計活動中要解決的第三個問題?!吨改稀分袕娬{了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師是材料的提供者、活動的觀察者、支持者,活動中充分去挖掘幼兒的主體性。我設計了接受任務,該如何去投中僵尸,調動幼兒的經驗讓幼兒自己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體性。
    在設計活動時,我還注意運動活動中的整合性。既有動作的整合,又有運動與音樂的整合,如活動時音樂的變化,而帶來游戲情節(jié)的變化。還有運動與語言的整合,如讓幼兒互相介紹自己的經驗,還有社會的整合,在中遵守游戲規(guī)則,學會合作等等。
     大班植物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熟悉田里常見的工具,練習“挖、“插、鋪”等的田間勞動技能,激發(fā)幼兒對簡單田間勞動的興趣。
    2.增進對植物寶寶的情感,幫助蔬菜寶寶順利過冬。
    3.體驗合作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各種勞作工具、“蓋大棚秘籍”四本
    活動過程:
    一、幼兒圍坐在草地,觀察果樹林里的植物的變化。
    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氣候變得怎樣了呢?我們小朋友有什么變化呢?
    果樹林里的植物有什么變化?種植園里的植物寶寶會怎樣呢?
    二、探討保護植物寶寶的方法。
    怎樣幫助我們的植物寶寶過冬呢?看看農民伯伯是怎么做的?會用到哪些工具?說說它們的作用?
    三、探討“蓋棚秘籍”的步驟。
    小組看“蓋棚秘籍”的步驟,看明白的地方和同伴說說,不明白的地方稍后大家一起來商量。
    四、看圖示嘗試動手蓋大棚。
    三人一組,合作完成。提醒注意事項:
    (1)按照寶典里的步驟操作
    (2)操作過程中注意安全。
    五、總結。
    延伸:幫弟弟妹妹的植物寶寶鋪草。
    教學反思:
    本節(jié)活動我設定為大班的一節(jié)綜合活動。在活動設計上我主要考慮有如下幾點:
    1.如何突出課題。園長室給我的課題是“給植物帶大鵬”,這從字面上理解像是讓孩子進行技能操作。但是如何讓這個復雜的技能變成孩子自己自主操作呢?我采用了圖示進行,根據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他們對圖示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水平,而且對他們來說也是有趣的挑戰(zhàn),因此,我將蓋大棚的步驟通過圖示的方式展示,讓孩子自己看圖示操作??紤]到孩子能力的差異,我引導孩子看懂的地方可以和同伴說說,看不明白的可以同伴討論,讓幼兒在和同伴的交流碰撞中學會蓋棚的步驟。
    2.合作很重要?;顒又杏變悍殖伤慕M,每組三人。在活動開展之前,我就告訴孩子:今天要完成的是小組任務,如果小組合作不好,任務很難完成。這句話大大增強了孩子合作的意識。在活動中我也充分強調了合作:看圖示時一組一本,小組先商量圖示交流,然后再集體交流,在集體交流時請小組推薦一人介紹,這也增強了幼兒小組主人翁的意識。最后,在幼兒實地操作前我再次強調了:小組合作很重要。從活動效果來看,孩子們小組完成的還是比較好的。
    不足:
    1.幼兒安全問題。在當初設計活動時我充分考慮了所有安全問題,如:小鐵鍬的使用安全、磚頭的拿放安全、竹片插彎的安全。但是粗心大意,卻忽視了身邊的建筑物的安全。
    2.還可以再放手讓孩子根據自己的經驗來設計操作步驟,讓孩子有更多地自主權。
    大班植物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植物的根部吸水后傳遞給莖干和枝葉,促進植物生長。
    2、觀察把芹菜放入裝有食用色素的水里,莖和葉子的變化。
    活動概要
    -把芹菜放入裝有食用色素的水里,觀察芹菜莖和葉子的變化。
    準備活動
    - 【自由選擇活動-科學領域】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植物吃的東西(植物吃些什么呢)
    活動內容
    【導入】
    1、觀看動畫片【植物吃的東西】,說一說植物是怎樣喝水的。
    -我們吃什么長大呢
    -我們吃下的食物會進入到身體的消化器官里,然后就會產生營養(yǎng),營養(yǎng)供給到身體需要的地方就會使我們長高也可以保護我們身體健康。
    -那么植物吃什么長大呢
    -植物是怎樣喝水的
    -植物的根部吸水后就會傳遞給莖干和枝葉,促進植物生長。
    【展開】
    2、觀看視頻【植物吃的東西】,了解實驗目標,備品以及順序。
    -今天我們要做的`實驗叫什么
    -做實驗的時候都需要哪些東西呢
    -放入食用色素水里的芹菜會有什么變化呢
    -看一看實驗順序。
    1)在水杯里放入食用色素。
    2)把芹菜斜著切開。
    3)把切好的芹菜放入色素水里。
    4)過一天之后觀察芹菜的變化。
    【活動:觀察芹菜的變化】
    3、把芹菜放入色素水中,推測芹菜的變化。
    -把芹菜放入色素水中會有什么變化呢
    -過了一天之后就可以發(fā)現(xiàn)芹菜葉和莖的變化,明天再來觀察吧。
    4、觀察放置一天的芹菜葉和莖。
    -用放大鏡觀察芹菜的葉,有什么變化
    -分別橫著切開芹菜和豎著切開芹菜,用放大鏡觀察截面的不同。
    -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呢
    【結束】
    5.實驗結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植物吃的東西(芹菜的顏色發(fā)生變化)寫出實驗結果。
    注意事項
    -不能使用一般的顏料和彩筆,如果使用一般的顏色很難看出芹菜顏色的變化。(一定要使用食用色素。)
    -除了芹菜用百合或菊花也可以觀察出來。
    活動評價
    -對泡在色素水里植物顏色變化的理解進行評價。
    教師活動相關信息
    植物所需的水和養(yǎng)分都是通過連接的根,葉和莖來傳遞的,植物里有輸導組織,本次實驗中的水通過的就是水導管。
    大班植物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活動來自主題《彎彎繞繞》,彎繞既是許多物體的自然形態(tài),又凝聚著人們的刻意創(chuàng)造。這種形態(tài)不僅體現(xiàn)了物體的美感,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物體的實用性。而對于植物的彎曲運動對于孩子來說說近不近,說遠不遠,活動中需要老師引導孩子觀察各種植物的彎曲現(xiàn)象,并對一些彎曲了解他們的作用,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對植物的盤曲彎繞現(xiàn)象產生興趣,認識幾種攀緣植物。
    2、更主動地關注各種特定的形狀,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掛圖第25號。
    2、事先在幼兒園附近尋找有彎繞植物的場所。
    3、記錄紙和筆。
    【活動過程】
    (一)植物為什么會彎繞
    1.出示掛圖。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它們的名稱嗎?這些植物長得怎樣?
    2.爬山虎長得怎樣?為什么會爬得這么高呢?(引導幼兒說出爬山虎是依靠彎彎繞繞的藤蔓及葉片上的“腳”,向上攀緣的)
    3.牽?;ㄊ窃鯓由L的呢?(引導幼兒觀察牽牛花莖的`攀附纏繞現(xiàn)象,即卷須及莖附著在別的東西上蔓延生長)
    4.西瓜長在地里時有一根長長的藤,這根藤又是怎樣的呢?(幫助幼兒理解瓜藤都是彎彎繞繞的)
    5.這些植物的生長、開花、結果,都離不開彎彎繞繞的藤蔓。
    (二)找找彎彎繞繞的植物
    1.彎彎繞繞的植物還有許多,讓我們去找找看吧。
    2.幼兒結伴去戶外尋找攀緣植物并記錄。繪畫記錄不必強調畫面的逼真,只要能表現(xiàn)植物的盤曲彎繞現(xiàn)象即可。
    3.你找到的是什么植物?它的藤蔓(莖、須)是怎樣長的?
    【活動反思】
    4-5歲的孩子喜歡動手動腦探究事物,他們喜歡這樣的活動。在幼兒的探究活動中教師要支持、接納孩子的探究行為,并給予一些觀察和探究方法的指導:如比較性觀察法、連續(xù)觀察法、分類法、記錄法等。在活動中我運用提問的方法,讓幼兒對幾種爬藤植物的外形特征和攀爬方法進行比較性觀察,使幼兒更好地發(fā)現(xiàn)它們各自的不同。除了橫向的比較,還有縱向的比較,我們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時機,對比觀察爬山虎葉子顏色的變化,發(fā)現(xiàn)了爬藤植物爬高的原因;對比薔薇開花前開花后的效果,發(fā)現(xiàn)了它對我們人類的用處。當苒苒發(fā)現(xiàn)了一棵類似攀緣植物的小苗時,我支持、贊賞她的發(fā)現(xiàn),并利用拍照的方法幫她記錄,將照片貼在主題墻上,有助于她后續(xù)的觀察。在觀察和探索過后,我和孩子一起對幾種植物按照攀爬的方法不同進行分類、概括,使他們對藤蔓植物的種類及其特征有了較清晰地認識。幼兒在不斷地觀察、探究的過程中,他們會慢慢地積累經驗,遷移經驗,形成受益于終生的學習方法和能力。
    大班植物教案 篇6
    【年齡段】
    5-6歲
    【游戲人數(shù)】
    4人
    【游戲類別】
    智力游戲
    【預期建構經驗】
    1.提起動畫情景,孩子們都非常喜愛,而分工合作是提高幼兒合作意識最好的方式之一,當動畫情景與智力游戲相結合,必然成為孩子們最期待的游戲,從而使幼兒熱情高漲的參與其中,對游戲保持最大的興趣。
    2.在規(guī)則制定與遵守方面,規(guī)則明確,幼兒便于理解與遵守,幼兒在游戲中體會規(guī)則的重要性,能自覺遵守游戲的規(guī)則。
    3.在游戲中不僅提高幼兒的運動速度,更是有效提高反應能力、記憶力、思維能力等,是真正的體、智、能相結合的游戲。
    【游戲準備】
    材料準備:植物圖標2套、障礙桶18個、桌子3張、眼罩2個、按鈴1個。
    音視頻準備:ppt、游戲背景音樂。
    經驗準備:有過規(guī)則游戲的經驗。
    【游戲玩法】
    玩法一
    1.游戲分為2組,每組兩名幼兒。
    2.游戲時,兩名幼兒分工合作,一名幼兒負責翻看障礙桶,記住躲藏植物的位置,完成
    后,要大聲說:“查看完畢!”并迅速返回同伴身邊拍同伴肩膀示意同伴出發(fā)。另一名幼兒出發(fā)后要根據同伴的指揮找出植物,并將植物送至桌面上后方可尋找下一種。
    3.如果幼兒指揮同伴翻看障礙桶為“空”時,需再次翻看障礙桶后指揮同伴尋找,直到找到全部植物為止。
    玩法二
    兩名幼兒分工合作,一名幼兒要根據植物標注的順序記住躲藏位置,完成后根據順序提示同伴找出植物,哪組率先按照順序將所有植物找出哪組為勝。
    【游戲規(guī)則】
    1.看一名幼兒在同伴翻看障礙桶時需戴上眼罩,不能偷看。
    2.說負責翻看障礙桶的幼兒看完后要說:“查看完畢”,另外在查找植物時需要按照
    植物的順序進行查找。
    3.站指揮時必須站在線后,不能到同伴身邊。
    4.送找到一種植物后需送回桌上,才可再次尋找下一種植物。
    5.空如果幼兒指揮同伴翻看障礙桶為“空”或“出錯”時,翻看的幼兒要說:“我還要看”,同時同伴要重新戴上眼罩;當翻看幼兒再次翻看障礙桶重新記住植物的位置后,再指揮同伴繼續(xù)尋找,同伴不可自己隨意翻看障礙桶。
    6.勝2組幼兒比賽,找出全部植物最快的一組為勝。
    【關注點與支持策略】
    關注點:關注幼兒在游戲中的配合情況,幼兒是否分工明確。
    關注幼兒在游戲過程中遵守游戲規(guī)則的情況。
    關注幼兒在翻看障礙桶指引同伴尋找的過程中,是否能夠發(fā)現(xiàn)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幫助記憶,快速完成游戲。
    支持策略:1.道具支持:障礙桶上的數(shù)字顏色與隊服顏色統(tǒng)一,障礙桶方便幼兒翻看取放。
    2.游戲中的規(guī)則體現(xiàn):利用單字總結的方式讓孩子們熟悉規(guī)則,并去遵守。
    3.游戲過程中的引導:關注游戲過程中的情況,及時總結師幼共同梳理經驗。
    【建議】
    玩法多樣性:(1)一個孩子根據圖片提供的植物樣子描述植物的特征,然后另一個幼兒根據同伴的描述查找植物。
    (2)改變游戲類型,我運用的是運動游戲器材,因此我們也可將游戲調整為體育游戲,將障礙桶翻過來,進行投擲游戲,每個桶設置不同的分數(shù)進行投擲活動。
    (3)繞障礙跑,利用植物大戰(zhàn)僵尸的情境,設計好路線,每個植物有不同的分值,同時也要避開障礙僵尸,一路跑來得分高這為勝。
    層次性:(1)不用按照植物的順序進行找植物,植物可以增加至8個,障礙桶9個。
    (2)不用按照植物的順序進行找植物。植物5個,障礙桶9個。
    (3)按照植物的排列順序進行查找植物,植物5個,障礙桶9個。
    (也可更改在障礙桶里投放的材料,例如放置5個葫蘆娃,材料圖案相近增加記憶難度。)
    材料設計:利用廢舊奶粉桶、障礙桶,低結構材料也能夠吸引幼兒游戲。
    使用的注意事項:注意材料的衛(wèi)生與安全。
    奶粉桶、障礙桶,低結構材料也能夠吸引幼兒游戲。
    使用的注意事項:注意材料的衛(wèi)生與安全。
    大班植物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幾種常見的攀爬植物,知道它們的名稱和特征。
    2、學會有序的觀察觀賞植物和果蔬類爬藤植物,了解爬行植物的攀爬。
    教學準備 1.ppt課件:會爬的植物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課題
    1.教師:現(xiàn)在老師來說一個謎語,請小朋友開動腦筋,看看誰能猜出來。
    椎子尾,橄欖頭,最愛頭尾殼內收,走起路來慢又慢,有誰比他更長壽。
    (烏龜)
    2.你們知道烏龜怎樣爬嗎?請小朋友學一學。
    3.你還知道有哪些動物會爬嗎?
    (幼兒互相說一說)
    二、感知各種爬行的植物
    1、教師:除了動物會爬,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會爬的植物呢!
    你知道哪些植物會爬嗎?
    2、課件:會爬的植物,感知各種爬行的植物
    (1)看圖說說,圖上有什么?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嗎?它長在什么地方?
    (2)這種植物是什么樣子的?它是怎樣生長的?
    (3)你覺得它爬的高嗎?如果沒有墻,沒有支架它能爬上去嗎?
    (3)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攀爬植物,說說:這些攀爬植物是依靠什么爬上去的?
    (4)這些植物的末端有什么?猜一猜,看一看這個卷須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小結:小動物是用腳右路或爬行的,爬行植物末端的卷須就是植物的小吸盤,
    它們不停生長并緊緊地吸住墻體和支架向上攀爬。
    三、啟發(fā)幼兒想一想
    1、西瓜,冬瓜是爬行植物嗎為什么?如果給它一個支架它能爬上去嗎?
    為什么不讓它爬上去呢?
    鼓勵幼兒大膽的想一想:這些爬行植物有什么用?
    2、小結:爬行植物的品種很多,它們都有長長的可以攀巖的藤。
    在爬行植物中有綠色葉片,紅色葉片的爬山虎和能開花的紫藤這些觀賞植物;
    有葡萄的藤,有葫蘆藤,絲瓜藤這些蔬菜植物。
    觀賞植物一般種植在墻邊和廊檐下,供人們觀賞乘涼;
    水果和蔬菜植物一般是搭支架讓植物向上攀爬伸展,在長長的藤上結出更多的果實,
    或者種植在農田里,讓長長的瓜藤滿地爬行,結出更多更大的瓜果,供人么品嘗。
    四、討論教學
    你還知道哪些爬行植物,這些植物有什么用?
    大班植物教案 篇8
    一個小小的種子是怎樣變成植物的?植物為什么會開花?植物的生長需要什么?植物是怎樣喝水的?這是孩子們在進行《神奇的植物》主題探究活動時最熱門的話題,為了讓幼兒親身體驗到植物的生長過程,我組織幼兒開辟了種植園地,讓幼兒自己種植、自己管理,孩子們自發(fā)的從家里帶來了水桶、小鏟子、小鋤頭、化肥,每天為自己的植物澆水、松土、施肥。為了便于觀察,我們還請家長為幼兒制作標記牌插在自己的種植園里。每天早晨,孩子們來園的第一件事就是觀察自己的種植園的,他們一起觀察、討論,數(shù)數(shù)地里發(fā)了幾顆芽,玉米的葉子是什么形狀的?花生為什么長不高?向日葵為什么最早發(fā)芽?黃豆生蟲了怎么辦?這些問題成為幼兒探究的主要內容,孩子們自發(fā)的帶來有了相關書籍,將在網上查找到的答案告訴同伴,和家長一起自制天然除蟲水,一起繪制觀察記錄,一起分享著快樂和期待。夏雷雨小朋友種植的植物一棵芽都沒發(fā)引起了幼兒的關注和爭執(zhí):是種子不好?是種的太深了?是沒有施肥?到底是為什么呢?為了尋找答案我和孩子們一起把地里的種子挖了出來,看到種子已經發(fā)芽但因為種的太深,所以還沒有露出地面,找到答案的孩子們特別高興,一起幫助夏雷雨將種子挖出來重新種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