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高考已經(jīng)進入到了備考的白熱化階段,大家目前的分數(shù)提升已經(jīng)開始進入到瓶頸階段,需要進行難題攻堅的時刻已經(jīng)到來,那么在語文科目中文言文閱讀就屬于難題,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023年高考語文科目文言文閱讀題考前真題練習,一起來看看吧!
一、2021新高考I卷 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東宮顯德殿,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德彝對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兩漢以來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給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為天子,所以養(yǎng)百姓也,豈可勞百姓以養(yǎng)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為縣公,惟有功者數(shù)人不降。上與群臣論止盜。或請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史,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上聞景州錄事參軍張玄素名,召見,問以政道。對曰:“隋主好自專庶務,不任群臣,群臣恐懼,唯知稟受奉行而已,莫之敢違。以一人之智決天下之務,借使得失相半,乖謬已多,下諛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誠能謹擇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敗,以施刑賞,何憂不治!”上善其言,擢為侍御史。上患吏多受賕,密使左右試賂之。有司門令史受絹一匹,上欲殺之,民部尚書裴矩諫曰:“為吏受賂,罪誠當死。但陛下使人遺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謂‘道之以德,齊之以禮’?!鄙蠍?,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當官力爭,不為面從,儻每事皆然,何憂不治?”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變也,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君樂聞直言則佞化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動則景隨矣。
(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B.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C.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D.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甲子,甲為天干首位,子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紀年月日,文中是紀日。
B.宗室,是古代社會中對與君主同一宗族血親的稱謂,歷代皇族例稱為宗室。
C.海內,即國內,古人認為我國疆土四面環(huán)繞著大海,故稱國境之內為海內。
D.庶務,指國家的各種政務,后來指朝堂之上跟軍國大事相關的各種急務。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唐太宗贊同封德彝的意見,認為天子應該養(yǎng)育百姓,不應辛勞百姓以養(yǎng)活自己的宗族,于是將有功者之外的宗室郡王全都降格為縣公?!緒ww.POpo666.cOm 】
B.在討論制止偷盜一事時,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認為應減輕賦稅,選用清官,使百姓衣食無憂,嚴刑峻法反而不能達到目的。
C.唐太宗向張玄素詢問政事,張說隋亡在于君王專權,以致下諛上蔽,若君王能分任賢能之臣,考核成敗,賞罰分明,一定能夠大治。
D.裴矩是隋朝的舊臣,進入唐朝后,忠于國事,不做面從之臣,敢于進言,對唐太宗的不當行為諫諍,受到唐太宗的認可和當眾表揚。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上患吏多受賕,密使左右試賂之。
(2)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君樂聞直言則佞化為忠。
14.文末《資治通鑒》的作者司馬光評價說“君者表也,臣者景也”,這句話說的是什么道理?他這樣說的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