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父母課堂案例教學反思合集

字號:

父母課堂案例教學反思 篇1
    口語交際課強調(diào)雙向互動、多維互動,以訓練學生聽說能力、規(guī)范學生口頭語言,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教學中,我力求體現(xiàn)《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的“傾聽、表達、應對,做到說真話,表達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這種口語交際教學精神,突顯學生的交際能力。執(zhí)教本課之后我的反思如下:
    一、本節(jié)課的設計意圖這次“口語交際”訓練要求學生就課本中的三個小故事發(fā)表對“父母的愛”的看法,同時還要求學生聯(lián)系生活,講述生活中與文中三個小故事類似的事,再談談自己的想法。文本中的三個小故事簡單明了,在生活中容易找到類似情形,不但為學生“口語交際”有感而發(fā)提供了情感的感觸點,而且為學生聯(lián)系生活講故事開拓了思路。本次“口語交際”內(nèi)容“父母的愛”與學生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緊密,且仍然是當今社會備受關注的熱點問題,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性和教育意義。
    二、學情分析本次“口語交際”的內(nèi)容離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很近,而且課本中也提供了可感的材料,學生是有話可說的,但是學生要從不同角度深刻地理解和感受“父母的愛”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學生要挖掘父母對愛的典型事例較為不容易。學生在“口語交際”中不能關注細節(jié),進行細致描述,容易說大話空話;也較難從各個角度回憶,講述故事,發(fā)表看法。另外,由于“口語交際”教學相對薄弱,學生的傾聽習慣和能力也有待加強。
    三、教學中的得與失在開課導入的環(huán)節(jié),我利用本單元課文將學生導入情景,激發(fā)學生的交流欲望,讓學生為了表達自己的愛而自然和同學們?nèi)ミM行交流。在指導交流的過程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將自己的所想說具體。我也將本環(huán)節(jié)作為了教學的重點,不僅出示了交際要求,還在教學過程中圍繞學生的發(fā)言,抓住要點,作精要的點評,表揚學生的精彩發(fā)言,指出學生的不足,讓學生從教師的點評中學會交際的技巧。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口語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有所提高,在這節(jié)課中,我反復引導與鼓勵學生,使他們大膽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與看法。在授課中,我發(fā)現(xiàn),一部分學生還是不敢說話,怕說錯話,怕說得不好,這時,老師就要多鼓勵學生,從和他們的簡單交流中找出讓他們張嘴的突破口,不斷啟發(fā)引導他們把話講清楚說具體,進而做到得體。還有就是當學生感覺自己無話可說時,老師要創(chuàng)設情境,比如我在引導學生分享和父母之間的故事時,就搜集了一些與孩子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圖片,再加上老師的生動介紹,相信一定勾起了學生對往日的回憶。這就是創(chuàng)設情境,打開思路。另外,口語交際能力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提高的,所以教師要把口語交際滲透在平常教學的點滴中,對班級的每位學生的口語能力要有熟悉的了解,然后進行深入的學情分析,這樣才能制訂出完善有效的口語教學方案。讓學生在點滴中無形地鍛煉口語的表達,提高口語的表達能力,使之說話表達清楚、得體,應對自如。
    父母課堂案例教學反思 篇2
    45分鐘是何其的短又何其的長,這節(jié)心理教育課從主題的挑選到材料的收集到課件的的設計,一點一點的“燕子銜泥筑巢”般完成,剛試講了一節(jié)課,現(xiàn)終能靜坐桌前反思,從反思中尋取進步的源泉。
    一堂心理輔導課,不是說教課,更不是訓導課,所以我們教師應注重傾聽,注重同感,注重學生心靈的碰撞、情感的體驗。不應該對學生作強制的說理和武斷的解釋,必要時采用的暗示、忠告、說服等手段也力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注重引導,而不要教誨指令等。在如此種種的路燈指引下,我從課前的一分鐘沉默到視頻的欣賞討論到游戲的體驗到心聲卡的表達到討論都努力讓其順流而下,學生都能在輕松愉快中感受到主題的思想力量。現(xiàn)在總結如下:
    一、表面的“順”
    這堂課,總體感覺比較“順”。這種“順”主要體現(xiàn)在我所設計的一些問題、知識點等學生都能非常配合地說出我想要的答案。仔細回想,這個“順”也正是整節(jié)課的主要問題之一。雖然從表面看師生配合很好,但是另一方面也略顯“平”。例如,每當學生說出我預設的一些回答,我便會急于將學生引入我所設計的下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打斷了學生的思路,也忽略了很多精彩的部分。把握得好,能夠令課堂增色不少。
    二、形式上的“游戲”
    游戲應該是整堂課的“亮點”和“高潮”,可惜實施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雖然我在備課時有一定的設計,例如:叫學生蒙著眼睛為對方送書時,學生走的是直路,“艱難”之感不夠突出,學生就難以感受到溝通的巨大力量。另外,游戲之前的提示語言不夠明確,讓“觀眾”少了深入的思考,參與和體悟都不夠。
    三、我的改進:
    針對之前所分析的問題,仔細推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需要在課堂中進一步實踐。
    1、時間的把握。縱觀整堂課,在導入的部分花費了較多的時間,對喝父母產(chǎn)生距離的原因分析放在視頻欣賞后討論總結更好。另一方面,課堂討論環(huán)節(jié)中應該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闡述自己的觀點,我的任務是能夠抓住其中的幾個閃光點加以深入的引導。
    2、視頻的應用。電影《小孩不笨》的片段對這節(jié)心理健康課的主題體現(xiàn)得很好,但,我在課堂上的引用不夠淋漓盡致。所以,直接在視頻的欣賞后根據(jù)片中的人物情節(jié)分析歸納與家長產(chǎn)生心理距離的原因。再過渡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與父母的點滴,轉入下一個“心聲卡”的表達更為自然。
    3、關于“游戲”的設計,也可進一步推敲,提供思考的問題明確些,使游戲的目的更加的突出。把送書改為送“心”,兩人的角色假定為“爸爸”和“兒子”,直路改為拐彎更能突顯游戲對活動主題中的作用。作為教師的我,則可根據(jù)游戲的進程加強學生的體驗,例如:詢問兩個送書人“爸爸”和“兒子”的感受,訪問“觀眾”的思考尋求方法。
    對我而言,這是一次有益的嘗試,留給我很多思考和提高的空間。整堂課的設計,在很多地方都不成熟,細節(jié)之處還需要更多關注。但是,通過這樣的一次寶貴的經(jīng)歷我知道了自己的弱項,開拓了我的視野。對于心理課的一些要素,我還需要更深入的學習,彌補自己這方面的缺陷。
    父母課堂案例教學反思 篇3
    心理健康的首要目的就是要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心理情境,開展極富啟發(fā)意義的活動,來喚醒學生內(nèi)心深處潛意識存在的心理體驗,以達到提高心理素質(zhì)的目的。
    對于個體心理來說,再精彩生動的講授都無法代替?zhèn)€人的親身感悟和直接體驗,哪怕只是一點點的啟發(fā),也能留下深刻的記憶,或者會影響到學生個體的行為表現(xiàn)。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心理教育是一種以體驗式學習為主的教育。
    本節(jié)課感覺最精彩的環(huán)節(jié)是創(chuàng)設情境,在游戲中,體會親情的重要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在游戲中,思考自己的5個愿望,讓學生對自己的價值觀進行一個思考,然后出奇不意地讓他們劃去其中的四個愿望,學生在內(nèi)心痛苦中,慢慢體會到在內(nèi)心深處的最珍惜的原來是自己的父母,親情是最珍貴的。學生有了深刻的親身體會,并且通過互相分享,深情地表達自己的情感,這個環(huán)節(jié)達到了預設的效果。
    本節(jié)課選材適合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加上課前的小約定,學生積極投入,真情分享,效果較好。
    如果能在一下幾個方面再改進一下,相信效果更好,更完善了。
    1、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有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你對家有些什么樣的感覺,這一步,我認為有時候每個人心中的愛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尤其是在這樣的場合,同學們心中熱情彭湃,但不會輕易說出來,所以這一步的教學顯得不夠動情,學生的交流較少。在這一步的設計中,最好采用讓學生自己想好,然后把想法寫下來的方式,再一起分享,相信會得到更好的效果。
    2、僅從這節(jié)課來說,對學生的教育引導效果較好,但從整個心理健康教育來說,還需要進一步的發(fā)掘,讓學生感受、理解出對自己的父母,做為孩子,我們應怎樣報答他們,怎樣努力學習,為他們爭光等,并在生活中怎樣付諸于實際行動,對學生來說更為重要。
    每一節(jié)優(yōu)秀的課,都是在不斷的學習改進,再學習再改進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做為心理健康教育課也一樣,需要我們教師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與思考,才能得到預期的效果,希望得到更多老師的批評與改善的意見。
    父母課堂案例教學反思 篇4
    《父母心》是教科版語文教材小學四年級下冊快樂讀書屋五的文章。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故事敘述的是為生活所迫的一對窮夫妻把孩子送給貴夫人領養(yǎng)后三次反悔,最終一個孩子也沒舍得送走的故事,生動地詮釋了“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名言,深情地贊頌了無比珍貴的親情與關愛他人的品格。
    對本課的目標設計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認識到父母愛孩子是極其高尚的情感,這種情感受到人們的理解和尊重;通過練筆讓學生達到語文知識、言語技能、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的積累。
    教學流程是首先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通過填空的形式,教給學生概括內(nèi)容的方法;抓住幾次送孩子,幾次反悔,由送到悔這一文章的脈絡,讓學生理解父母對孩子的愛;最后設計小練筆,目的就是讓孩子在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上,運用知識,達到由讀到用的目的。
    通過這次活動,又一次的歷練了我,讓我對語文教學又有了重新認識,使我在教學路上走得更高、更遠。
    小編精心